陳文君 唐篩娣
【摘要】 目的 探討司美格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方法 將2021年10月—2022年6月于溧陽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治療的4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20人,2組患者均予糖尿病飲食及運動干預,均應用二甲雙胍降糖治療。對照組僅采用二甲雙胍降糖治療,觀察組在二甲雙胍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司美格魯肽降糖治療,比較治療后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xiàn)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load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等指標變化。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FBG、2 h PG、HbA1c及BMI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司美格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控制2型糖尿病具有明顯療效,不良反應較少,具有良好的推廣性。
【關鍵詞】 司美格魯肽;肥胖;2型糖尿??;臨床療效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eglut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in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hen Wenjun,Tang Shaidi*. Liyang Peoples Hospital,Changzhou,Jiangsu 2133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eglut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in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ho were treated in Liya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1 to June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by control die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this basis,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oral metformin, however,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smeglut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he change of glucose, BMI and safet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FBG,2 h PG,HbA1c and BMI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Conclusion smeglut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has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s on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sugar, with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has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meglutide; Obese; Type 2 diabetes; Clinical efficacy
中圖分類號:R587.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4-007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4.023
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科疾病之一,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組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是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作用障礙單獨和同時引起糖類、脂肪、蛋白質、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紊亂。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穩(wěn)步提高,糖尿病發(fā)病率劇增[1]。在長期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糖尿病可并發(fā)多種慢性并發(fā)癥,影響生命健康。肥胖在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關系密切。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內臟肥胖是胰島素抵抗發(fā)展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而胰島素抵抗可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2]。二甲雙胍是臨床最常使用的降糖藥物,能有效降低胰島素抵抗和減輕體質量[3]。司美格魯肽是一種新型降糖藥物,是一種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體激動劑,不但能控制血糖,還能減輕患者的體質量,給糖尿病治療引入了新的方案[4]。本研究旨在研究司美格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2021年
10月—2022年6月在溧陽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治療的40例2型糖尿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51.35±14.18)歲,糖尿病病程0.5~10年,平均(4.70±2.95)年;對照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29~70歲,平均年齡(49.95±13.93)歲,糖尿病病程1~9年,平均(4.55±2.93)年。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獲溧陽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入組標準:所有患者都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2型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且BMI≥25 kg/m2,所有患者意識清晰,且無交流障礙。
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合并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合并其他代謝性疾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高滲高血糖狀態(tài)、惡性腫瘤、存在急性或者慢性胰腺炎、存在司美格魯肽或者二甲雙胍治療的禁忌癥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進行糖尿病飲食控制,督促患者控制飲食,堅持運動干預。對照組服用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悅康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 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皮下注射,初始劑量0.25 mg/周,
1個月后增加至0.5 mg/周。2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2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體質量指數(shù)(BMI)水平及胃腸道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HbA1c、FBG、2 h PG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FBG、2 h PG、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HbA1c、FBG、2 h PG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HbA1c、FBG、2 h PG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BMI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BM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BMI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BMI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觀察組為30%,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逐漸成為繼心腦血管病和腫瘤之后又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發(fā)病率達90%以上,多發(fā)生于40歲以上人群,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在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改變的雙重作用之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在我國不斷升高。2013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成人糖尿病發(fā)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甚至高達35.7%,且未診斷率居高不下[5]。糖尿病的首發(fā)癥狀多種多樣,除多飲、多尿和體質量減輕外,還可能出現(xiàn)視力減退、肢端麻木、尿路感染、皮膚瘙癢等首發(fā)癥狀。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若血糖控制不佳,將進一步引起心腦血管、微血管、腎臟、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多器官和組織的一系列慢性并發(fā)癥,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財產(chǎn)安全[6]。既往研究認為,肥胖與2型糖尿病的關系密切。伴隨我國居民飲食結構改變,能量攝入明顯增加,而運動及勞動消耗較以往不升反降,肥胖癥的發(fā)生率穩(wěn)步提高[7]。目前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容易引起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及炎癥反應等,引起機體代謝紊亂,促使胰島β細胞代償性增加胰島素分泌,持續(xù)存在的胰島素抵抗使胰島β細胞從代償性逐漸演變成失代償,使血糖更加難以控制,治療方案越來越復雜[8]。如何有效控制血糖、減輕肥胖,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已經(jīng)成為目前治療糖尿病的重點和難點。
二甲雙胍是單純飲食控制及運動干預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用藥,其作用機制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骨骼肌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肝臟糖異生及肝糖輸出,抑制腸壁細胞攝取葡萄糖,延緩葡萄糖經(jīng)胃腸道的吸收,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的狀態(tài),有效控制血糖,減輕體質量。臨床用藥證實二甲雙胍不僅可降低血糖、體質量水平,改善脂肪肝,而且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單純口服二甲雙胍降糖效果有限,且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能會使機體對維生素B12吸收產(chǎn)生不利影響[9],通過加大劑量控制血糖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良反應加重,降糖效果降低。既往治療中常應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胰島素控制血糖,而對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雖然通過加大劑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但患者體質量會增加,從而導致惡性循環(huán)。目前常規(guī)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面臨主要問題包括低血糖、體質量不降反增、胰島β細胞功能衰減[10]。臨床需要的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應該具有的特點有作用時間長、藥物使用頻次低、有效控制血糖、不會增加患者體質量甚至可以減輕體質量、低血糖的風險較低、可以改善患者殘存的胰島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司美格魯肽同時具有以上幾點優(yōu)勢。
司美格魯肽是一種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與人體的天然GLP-1具有94%的結構同源性。GLP-1是餐后由回腸遠端、結腸近端和迷走神經(jīng)的L細胞分泌,具有降糖和減重的雙重作用,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同時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引起低血糖的同時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減慢胃排空、改變飲食偏好、促進飽食感、抑制食欲、減少能量攝入,從而減輕體質量。GLP-1還能改善血脂及收縮壓,從抑制炎癥反應、保護內皮細胞、改善心肌葡萄糖代謝、減少心肌梗死面積等方面發(fā)揮保護心血管效應。GLP-1類似物是美國糖尿病學會和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推薦的降糖藥物。司美格魯肽使用方便,具有165 h的長半衰期,可以皮下給藥1次/周,極大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且配備可調節(jié)劑量筆,能夠使用同一支注射筆完成劑量遞增需求,大大提高患者用藥的便利性[11-12]。
目前國內外針對司美格魯肽的具體作用機制研究較少,仍需要大量基礎及臨床研究來明確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選取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經(jīng)飲食運動控制后加用二甲雙胍及司美格魯肽治療,結果顯示,司美格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療中具有顯著療效,2藥聯(lián)用可以有效控制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患者體質量指數(shù)明顯降低,其效果優(yōu)于單用二甲雙胍組。分析其作用機制,司美格魯肽可以增加血糖依賴的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釋放,從而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時不增加低血糖風險,通過抑制大腦進食中樞,降低食欲,抑制胃排空,達到控制和降低體質量的作用,誘導胰島β細胞的再生、增殖,抑制胰島β細胞的凋亡。司美格魯肽還能協(xié)同二甲雙胍抑制肝糖輸出,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進一步降低血糖水平。司美格魯肽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瀉、便秘、頭痛、消化不良、膽石癥、急性胰腺炎等。胃腸道反應是司美格魯肽最常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大多數(shù)不良反應為輕度至中度,無需停用藥物治療,可自行緩解。本研究提示2藥聯(lián)用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單用二甲雙胍相近,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司美格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具有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小的優(yōu)點,可以降低血糖、控制體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波,楊文英.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及預防展望[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9,11(1):7-10.
[2] 賽米·賽麥提,買買提·依斯熱依力,艾克拜爾·艾力.肥胖與2型糖尿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CD].中華肥胖與代謝病電子雜志,2020,6(2):130-134.
[3] 王衛(wèi)慶.早期應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沙格列汀治療改善2型糖尿病的管理[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6,32(4):346-348.
[4] 劉天洋.GLP-1類似物—司美格魯肽研究進展[J].中國處方藥,2022,20(3):182-183.
[5] WANG L,GAO P,ZHANG M,et al.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JAMA,2017,317(24):2515-2523.
[6] FASELIS C, KATSIMARDOU A, IMPRIALOS K, et al.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urr Vasc Pharmacol,2020,18(2):117-124.
[7] 鄭云芝,林憶陽,徐向進.超重與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結構調查分析[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9,11(11):742-746.
[8] OJO O.Dietary intake and type 2 diabetes[J].Nutrients,2019,11(9):2177.
[9] 高蕾莉,紀立農.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治療和維生素B12水平的研究進展[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2,14(6):527- 532.
[10]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基層糖尿病防治學組.基層口服降糖藥物聯(lián)合及起始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糖尿病雜志,2022,30(5):321-331.
[11] BRUNTON S A,WYSHAM C H.GLP-1 receptor agon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rol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o date[J].Postgrad Med,2020(Suppl 2):3-14.
[12] WILDING J P H,BATTERHAM R L,CALANNA S,et al.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J].N Engl J Med,2021,384(11):989-1002.
(收稿日期: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