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珺
摘 要 《短詩五首》教學可從“品詩意”“賞詩語”“悟詩情”三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詩中的意象,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所呈現(xiàn)的畫面,借助詩歌的意象引導學生體味這些意象所傳達的意蘊。其次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短詩中具有對比意義的詞語,以及詩中的“煉字”,以此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最后通過助讀資料,對《風雨吟》的“年輕舵手的心”、《統(tǒng)一》的“繁多是個謊言”和《斷章》主題的多義性進行探究。
關鍵詞 教學方法? 煉字? 多義性
《短詩五首》是統(tǒng)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在進行《短詩五首》教學時,可以依次從“詩意”“詩語”“詩情”三方面進行。在此之前,還可做一些基礎工作,即引導學生進行詩歌的朗讀??梢宰寣W生在課文中做朗讀標記,包括重音、停連、語氣、節(jié)奏等,然后朗讀。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xiàn)力、最能開拓詩歌意境的關鍵詞句,可以讓學生找出這首詩的詩眼,還可以讓學生用一句話寫下初讀詩歌的感受。
一、 品詩意
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單位,也是詩歌最重要的元素。對詩歌的品讀,首先可以從意象入手,可以讓學生選擇五首短詩中的一首,讓其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所呈現(xiàn)的畫面。如《風雨吟》可以這樣描繪:呼嘯的狂風夾雜著暴雨卷奔而來,氣勢十足。風雨中的大地看起來像是波濤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飄搖不定的船。“我”面對如海的大地,憂思滿懷,“我”愿做一名舵手,引領航船前行。
除了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詩歌意象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進行想象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遍的朗讀,找出詩中的意象,進而細細體味這些意象所傳達出的意蘊。如《月夜》中的重要意象是樹,“樹”象征著古老的觀念,傳統(tǒng)、根基深厚、固執(zhí)而迂腐;《蕭紅墓畔口占》的重要意象是紅山茶,可以說,“一束紅山茶”寄托著對蕭紅的深情悼念,也象征著蕭紅如山茶花般熱烈的生命;《斷章》的重要意象是風景,在這首詩中,“風景”是寄托情感的中介;《風雨吟》中的重要意象是風和雨,在這首詩中,“風”“雨”象征著人生的坎,中國社會所承受的苦難;《統(tǒng)一》的重要意象是葉、花、果實,在這首詩中,葉、花、果實是眾多生物存在的表象。
通過抓住意象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探究,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詩歌進行整體感知,還可以使學生得以體味這些意象所傳達的意蘊。這種教法注重通過意象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詩歌。通過品讀、分析和解讀意象,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還能夠培養(yǎng)對詩歌的審美從而引發(fā)情感共鳴。
二、 賞詩語
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并舉出來加以比較,通常能增強抒情話語的表現(xiàn)力。為使學生充分體會對比的作用,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參照示例,在《蕭紅墓畔口占》中再找出一組這樣的詞語并分析其表達作用。
【示例】“走”和“放”:“走”六小時,表明走的時間之長,空間之遠,情意之重,這是一段艱難困苦之路,可以想見詩人的身心在這一段路程中經(jīng)受了極大的考驗;“放”一束紅山茶,動作輕,時間短,情感真摯。兩個動作一重一輕,時間一長一短,情緒一緊張一溫柔,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生者對逝者深切的懷念。
有的學生找到了“紅”和“寂寞”這對具有比較意味的詞,“紅”意味著積極歡欣的情感,與“寂寞”形成對比。為了見面的短暫歡欣,詩人愿承受漫長的寂寞,真摯的情意在對比中表露無遺。有的學生則找到了“頭邊”和“長途”這對具有比較意味的詞,空間上的“頭邊”,意味著親近,與首句的“長途”形成對比。距離再遠,詩人也要來到逝者身邊,表達出最真切的情意。
在詩歌語言方面,除了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具有比較意味的詞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詩歌中凝練的語言,關注“煉字”這一寫作手法。比如,可以引導學生賞析《月夜》一文里的“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這句話中“立”“靠”兩字的表達效果。“我”與“樹”并排“立”著,而不是“靠”著,表達出一種自強自立的意味,用一種昂然的姿態(tài)表明主觀的選擇,展現(xiàn)出追求人格獨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意識。
通過對比,學生可以更清楚地體會詩人的情感和內(nèi)心體驗。對比所呈現(xiàn)的矛盾和差異,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理解詩歌中所傳遞的情感和意義。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對比詞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學生通過解讀對比,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中的隱含信息和意義。引導學生關注凝練的語言和煉字手法,有助于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詩人在語言選擇和表達方式上的用心和巧妙。
三、 悟詩情
閱讀詩歌,還可以聯(lián)系詩人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如讓學生閱讀《風雨吟》,理解其中的“年輕舵手的心”。同學們可以這樣理解:在這樣洶涌澎湃、到處是激流險浪的海上,詩人愿做一名舵手,引領著航船,渡過一個個難關,言外之意就是,面對多災多難的國家,面對窮困潦倒的百姓,詩人想挺身而出,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因而“年輕舵手的心”指胸懷中華、心憂天下之心。
還可以讓學生朗讀《統(tǒng)一》,討論對“繁多是個謊言”的理解。作者先寫葉,然后寫花,然而葉、花不論擁有怎樣的姿態(tài),它們的本質(zhì)都是為了結出果實,果實的本質(zhì)又是為了生命的傳承。因此,“繁多”是眾多生物存在的表象,“是個謊言”。
對于《斷章》一詩,人們歷來有多種解讀,如:表達“相對”觀念的哲理詩;傾訴思念的言情詩;表達生活中的個體只是互相陪襯、互相裝飾關系的悲情詩。哪一種解讀更有道理呢?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詩歌內(nèi)容,闡述理由。
學生可以選擇第1種解讀,在第一節(jié)中“你”由看風景的主體轉(zhuǎn)換成樓上看風景人眼中的風景這一客體;在第二節(jié)中,“你”由被明月裝飾窗子的主體轉(zhuǎn)換成裝飾別人的夢的客體。這種主、客體的轉(zhuǎn)換,表達出作者對“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相互關聯(lián)的”的哲理性思考。學生可以選擇第2種解讀,“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你所看的風景并不是“樓上人”,但“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相較于你的無意,“樓上人”卻是有心的?!懊髟卵b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再一次于無意之中闖入了“別人的夢”。這寫的正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單戀。學生還可以選擇第3種解讀,“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生活中的個體只是互相陪襯、互相裝飾的關系,你只是別人生活中的配角,詩中傳達了一種無限的無奈感。
在引導學生朗讀、感受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圍繞詩歌的意象,對五首短詩所描繪的畫面進行分析,對詩歌的意象進行品味,學生體會到了其中的美感與意蘊。通過對對比及“煉字”進行賞析,使學生體會詩歌的語言之美。通過對詩歌中心句、關鍵句進行解讀,從而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通過對主題的討論,使得學生領會詩歌多義性的特點,從而加深對詩歌的認識。
[作者通聯(lián):新疆克拉瑪依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