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樊曉敏
就像六神磊磊說過的,唐朝所有大詩人里,我們對誰的妻子最熟悉呢?杜甫。原因很簡單——杜甫寫妻子寫得最多。
我們甚至能夠根據(jù)他的詩,推斷出他何時成婚及成婚年齡,原因也很簡單,自從有了她,他的詩中就沒少了她的身影。
有意思的是,不管妻子多少次走進(jìn)他的夢里、詩里,他給她的稱呼總是一聲不美不甜不浪漫的“老妻”;偶爾換個花樣,是更難聽的“山妻”。
據(jù)說他的妻子比他小11歲,還有人考證說,比他小21歲。不管小多少歲,杜甫一定是更老的那個才對,而且他的妻子去世那年也才49歲。
他的岳父楊怡任司農(nóng)少卿,級別是從四品。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楊小姐都跟“老妻”和“山妻”毫不相干。
然而,當(dāng)你細(xì)讀他寫“老妻”的點(diǎn)滴,就覺得,不叫“老妻”,他又能叫什么呢?
他在長安漂泊了10年,“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苦苦求索還是一身潦倒,過著窮困窘迫的日子??吹剿盟椴冀o自己和孩子做衣服穿,內(nèi)心沉重,他寫下“經(jīng)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jié)”。
長安的冬天那么冷,他很牽掛兩地分居的她:“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fēng)雪?!?/p>
后來他終于當(dāng)了一個小官,越雪嶺過冰河,也要趕緊給她報信:“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p>
安史之亂,被叛軍扣押長安的日子里,每一次雨落和月圓,杜甫都會想念她。寒食節(jié),月光灑向湖面如金波般散開,他的淚水也如此一般未曾停歇。他提筆寫下這樣的詩句: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標(biāo)題是《一百五日夜對月》。
不是寒食夜對月,而是一百五日夜對月。一百五日,日日都是思念。
除了思念,他也會胡思亂想,心中充滿了憂慮和驚恐。處處兵荒馬亂,10個月前寄過一封書信,天天盼著,煎熬著,到后來都害怕聽到消息,怕她已不在人世,漫長的歲月里,只剩自己伶仃孤老?!白约囊环鈺?,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
他劫后余生,終于滿面風(fēng)塵地回到家里:“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晚上,是屬于兩人的時光。到深夜都不能入睡,互相看著,這亂世里的重逢,疑心自己是不是在做夢:“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p>
他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暮年的他落下一身病痛。他報愧,又讓她擔(dān)憂了:“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fēng)?!?/p>
讀他的詩,看到他的人生。人生的曠野里,杜甫的命運(yùn)總是和意志逆行,他至死都如在湖面上漂轉(zhuǎn)的孤舟,沒能望見那理想之地。
那該是怎樣苦的旅程??!然而從他的詩中也能看到,還好有她一直同行,縱然曠野有無垠悲荒,這“苦”,也就和那種孤單無助的苦不一樣了。
有個相依為命的人,就算在十分的苦里,仍會有一絲絲甜,一絲絲的盼望。
想辦法搞到一點(diǎn)兒化妝品、好衣料,他趕緊拿回家,一一擺出來,讓她好好打扮一番,“瘦妻面復(fù)光”,看到光澤又回到她的臉上,歡喜又憐惜。
聽到好消息,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黃河以南、黃河以北地區(qū)),和平有希望了。他“卻看妻子愁何在”,全家一起狂喜,打算立刻動身去收復(fù)的故鄉(xiāng),開始新生活。
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里,雖然仍有八月秋風(fēng)怒號,但他們也難得有了一段有情有趣的日子:“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p>
趁著天晴,他會和妻子去江上泛舟,不遠(yuǎn)處他們的小兒子快樂地扎進(jìn)水中,濺起的水花碎金粼粼:“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老杜的詩句,我們讀起來總覺得憂愁沉重,他的一生也總讓我們唏噓。然而,因?yàn)橛性娭心莻€“老妻”,他從她的眼睛里,仍能看見這世間的清亮靜好,就像一束光穿透陰霾。
大時代的顛覆和倉皇,萬里飄零的命運(yùn),詩人何其不幸,但有那個始終相伴到老的身影,有她默認(rèn)且理解的眼神、溫暖而確定的話語,所有的艱難苦恨、低泣哀號也就得到了溫柔的撫慰,就像那被壓傷卻總不至折斷的蘆葦。
有這樣一位“老妻”的他,何其有幸。
同樣,一個一點(diǎn)一滴都被詩人真情牽掛和記錄的“老妻”,也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