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多蘿西·霍奇金與中國生物分子研究

      2024-01-02 18:48:15郭曉雯
      科學文化評論 2023年3期
      關鍵詞:晶體學霍奇金胰島素

      郭曉雯

      英國生物化學家多蘿西·霍奇金(Dorothy Hodgkin,1910—1994),出生于開羅一個英國殖民地教育官員家庭。1928年她在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Somerville College)學習化學,畢業(yè)后來到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跟隨約翰·貝爾納(John Bernal)從事晶體學研究,1934年回到牛津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1947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利用X射線晶體學技術,她分別在1949和1957年測定出青霉素、維生素B12的結構,并因此在1964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2]。她推動X射線晶體學技術廣泛應用于確定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被視為這一研究領域的先驅科學家之一。

      霍奇金在國際科學界擔任諸多要職,包括1972—1975年擔任國際晶體學聯(lián)合會主席,1976—1988年擔任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主席,1977—1978年擔任英國科學促進會的主席。此外,她擔任過加納總統(tǒng)顧問,多次出訪蘇聯(lián)和越南,1987年被授予列寧和平獎,對中國蛋白質研究進展也保持了長期關注,在1959—1993年間八次訪問中國。這些活動使她不僅僅因其科學成就享有盛譽,而且在國際科學事務中也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對緩和東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促進國際科技交流都貢獻了力量。

      一 與中國結緣

      1. 霍奇金的左翼傾向

      霍奇金童年時期的家庭環(huán)境和成長經歷為她日后關心公共事務和國際問題埋下了伏筆。她的父親約翰·克勞福特(John Crowfoot)1901年進入英國在埃及的殖民政府教育部,成為一名公務員,1916年擔任蘇丹的教育長官。童年時期的霍奇金便對化學產生了興趣,但是這種往返于英國和殖民地的奔波生活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死亡和殺戮,使得她對科學以外的東西也有了特別的關注。而霍奇金的母親茉莉·克勞福特(Molly Crowfoot)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一戰(zhàn)結束后即加入了聯(lián)合國的前身——旨在維護和平的國際聯(lián)盟,1925年9月,她帶霍奇金去日內瓦參加國聯(lián)第6屆大會,在與埃及、蘇丹和耶路撒冷的女子們打交道時也毫無種族偏見。母親的行為、性格特點深深影響了霍奇金,令她意識到做被動的觀察者是不夠的,而是要主動改善人類生活狀況,這構成了霍奇金對國際事務最初的理解([1],頁3,21,323)。

      成年后的學習經歷和婚姻使得霍奇金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1932年霍奇金來到劍橋成為貝爾納的學生,貝爾納加入了英國共產黨,霍奇金和他保持過一段情人關系,因此接觸到劍橋科學家反戰(zhàn)團體的思想,并關心著西班牙和中國戰(zhàn)爭的進展([1],頁93—94)。1937年霍奇金嫁給牛津歷史學家托馬斯·霍奇金(Thomas Hodgkin),托馬斯的研究旨趣在于非洲歷史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主義運動,他也是一名英共黨員[1—2]。由于上述關系,20世紀50年代時霍奇金無法辦理美國簽證、被禁止入境,無法參加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但有別于貝爾納,霍奇金處事低調,她十分厭惡被當作某種“楷?!?,拒絕給自己牢固地貼上諸如社會主義、和平主義、女性主義等標簽([1],頁326),也沒有加入英國共產黨。她在劍橋期間加入了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但只是個支持者而非活動家,她不愿在自己不完全了解的話題上發(fā)表意見,也不愿讓這些政治議題占用科研時間。

      霍奇金最初了解中國,和在牛津就讀的廖鴻英有關。廖鴻英1905年生于福建長汀,1930年被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錄取,學習化學?;羝娼鸨攘硒櫽⑿∥鍤q,但高兩個年級,經常為廖鴻英輔導功課。廖鴻英思想左翼,多次向霍奇金表達了自己要通過社會主義革命改造祖國的渴望,霍奇金深受感動,還通過廖鴻英與倫敦的英中友好組織聯(lián)系,考慮過畢業(yè)后到中國去工作([1],頁327)。廖鴻英活躍于英中友好協(xié)會(British-China Friendship Association,BCFA)和英中了解協(xié)會(Society for Anglo-Chinese Understanding,SACU),憑借和廖鴻英的交情還有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關系,霍奇金獲得了首次訪華的機會。

      2. 霍奇金造訪中國

      1959年,中國希望英國組織一個對中國感興趣的學術代表團,前往中國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慶典。英中友好協(xié)會應中國駐倫敦臨時代辦處之邀,幫助確定人選。友協(xié)主席李約瑟、友協(xié)藝術與科學委員會成員比爾·皮里(Bill Pirie)都與霍奇金相識。由于皇家學會會長恒興伍德(Cyril Hinshelwood)另有日程而謝絕邀請,訪華代表團名單中霍奇金的名字排在最前面,廖鴻英和丈夫作為代表團的翻譯。這次訪問給霍奇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頁328)。訪問期間,霍奇金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北京大學作了關于測定維生素B12晶體結構的報告,維生素B12是當時世界上已經測定的、最復雜的晶體結構,其不對稱單位含有90多個原子(不算氫原子)?;羝娼鸬难芯啃〗M歷時7年完成了這一結構的測定,并憑借這項成果以及青霉素等重要的晶體結構測定工作獲得了196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3]。1958年,伴隨著“大躍進”運動,我國提出要開展人工合成胰島素項目,并于1959年1月正式啟動,霍奇金在訪華期間得知了這一消息。

      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破裂,兩國科技交流也陷入低潮,中方開始更多謀求和西方資本主義大國的交往。1962年9月22—10月7日,皇家學會副會長喬治·布朗(George Brown)率五人代表團訪華,與中科院就中英科研人員互訪問題展開了座談,雙方達成了科技交流的口頭協(xié)議[4]。1965年,英國文化教育委員會邀請霍奇金去日本作為期兩周的講座,當時要在東京舉辦一場盛大的英國文化展,她的講座是活動的一部分?;羝娼鹣M梢栽跉w途中順便訪問中國。在中科院和皇家學會的努力下,她順利獲得了訪華資助和邀請信([1],頁331)?;羝娼鸬诌_上海時,王應睞和同事們已經成功合成了牛胰島素。她知道除了中國人之外,美國匹茲堡由帕納約蒂斯·卡索亞尼斯(Panayotir Katsoyannis)領導的小組,以及德國亞琛由赫爾穆特·察恩(Helmut Zahn)領導的小組,都在嘗試合成胰島素。但三國都尚未成功取得結晶。因而她鼓勵中國的研究人員再接再厲取得結晶,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用X射線衍射分析的方法測定人工及天然胰島素的空間結構,并提出可以在后一項工作上和中國同行展開合作([1],頁332)。但她的熱情并未獲得積極響應,當時“階級斗爭”處于緊張狀態(tài),不難理解中國研究人員會果斷拒絕與“資產階級學者”合作,堅持獨立完成相關任務[5]。

      3. 霍奇金與中國胰島素研究小組成員

      在訪華前,霍奇金已經和中國科學家建立了一些私人聯(lián)系。1947年,后來成為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的唐有祺,當時正在美國跟隨結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從事X射線晶體學等研究,他和霍奇金初次見面是在帕薩迪納的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會場成群的美國人中,他和霍奇金是僅有的兩名外國人,霍奇金又是唯一的女性,因此引起了唐有祺的注意,但是彼此沒有更多交流。1951年唐有祺從美國繞道歐洲回國,埃迪·休斯(Eddie Hughes)鼓勵他去拜訪一些英國晶體學家,因此唐有祺到牛津大學拜訪了霍奇金([1],頁329)。1959年霍奇金來華,隨后受邀到北京大學做學術報告,唐有祺擔任她的翻譯,兩人因此建立起了聯(lián)系。唐有祺不僅是我國開展晶體結構測序項目的提出者,也是日后中國參加國際晶體學大會的領導者,在這個過程中霍奇金給予了他很多幫助。

      同時,霍奇金也是中國晶體研究小組另一位重要成員梁棟材的導師。1965年,國務院批準了教育部《關于1965年向資本主義國家派遣自然科學留學生問題的請示報告》,當年我國向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派遣了50名自然科學學科的留學生。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梁棟材被派往英國訪問,起初在皇家研究院跟隨查爾斯·布恩(Charles Bunn)工作,后來轉到牛津大學霍奇金的胰島素研究小組,實驗室小組成員還有湯姆·布倫德爾(Tom Blundell)、蓋·道森(Guy Dodson)等人。在霍奇金的指導下,梁棟材展開了蛋白質結構確定、晶體培養(yǎng)、制備重原子衍生物等工作,此前梁棟材在分子生物學方面并沒有基礎,因而霍奇金可以稱為他在蛋白質晶體學領域的“領路人”([1],頁334)。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自1962年中科院與皇家學會達成口頭協(xié)議以來建立起的中英科技交流關系難以為繼?!拔母铩北l(fā)當年,霍奇金嘗試邀請中國科學家參加在??巳卮髮W舉行的一場會議,并提出由她個人出資為中國科學家支付旅費,被中國科學院謝絕[6]。教育部于1967年1月18日發(fā)出《關于國外留學生回國參加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通知》,在中國大使館立刻回國的命令下,梁棟材在牛津的逗留期限縮短,于1967年初回國,隨即加入胰島素結構測定項目([1],頁334;[7],頁50)。這段牛津歲月令霍奇金與梁棟材建立起友誼,兩人此后有很多通信往來。

      我國成功合成人工牛胰島素之后,針對下一步要進行的研究工作展開了討論。1966年4月舉行的人工合成胰島素鑒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受霍奇金建議的影響,唐有祺提出下一步可以進行胰島素晶體空間結構的測定,這一提議得到上級重視并最終落實。唐有祺為該項目的學術負責人,梁棟材也是研究小組的重要成員。1979年以前,中國科學家不允許在西方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由中科院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刊物《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在“文革”開始后停刊長達7年之久,在廣大科學工作者的強烈要求下,于1973年2月復刊,分中文和外文兩種版本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8]。而在這段無法了解中國科研工作的時間里,霍奇金想要跟進中國胰島素研究的進展只能積極爭取訪華的機會。

      二 友誼的發(fā)展

      1. 1972年的破冰之旅

      “文革”爆發(fā)后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紅衛(wèi)兵火燒英國駐華代辦處、香港爆發(fā)的“六七左派工會暴動”、在華英國人被當作間諜遭到關押等,對中英關系固然造成了破壞,對英國左翼而言也是一種考驗,引發(fā)了其內部的一些分歧,但他們獲得中國國內新聞的手段和來源也非常有限[9]。而20世紀60年代末中蘇關系的進一步惡化、70年代初中美關系的解凍,令中英兩國改善雙邊關系迎來契機,皇家學會在這時也努力謀求恢復交流。1971年4月5日,國務院對外交部和中科院聯(lián)合提交的有關“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等人希望恢復中英科技文化交流問題的請示報告”的復函中,對英方提出的互訪問題原則上表示同意,“文革”以來中斷的交往得以恢復,英國左派懷著對“文革”期間中國發(fā)生的變化和科研工作進展的好奇心再次來到中國,成為“文革”后第一批訪華的英國人。

      得益于人工合成胰島素項目的政治掛帥,其后續(xù)的晶體結構測序項目即使在“文革”期間也保留了下來。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顧孝誠回憶:政府說,“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也要繼續(xù)進行一些基礎研究,以表示我們對促進基礎發(fā)展高度重視”[6]。晶體結構測序使用市場上購得的豬胰島素樣品做試驗,使用的第一批晶體是參照霍奇金小組已發(fā)表的胰島素結晶條件。由于缺少蛋白質結晶經驗,當時采用的是與處理小分子類似的大容量結晶方法,這批晶體在鑒定胰島素重原子衍生物中發(fā)揮了作用。梁棟材從英國回來后,小組則改用他傳授的微量生長晶體法([10],頁134—135)。

      霍奇金小組的胰島素結構測定工作開始于1934年,到1969年完成了2.8?分辨率的胰島素三方二鋅晶體結構測定工作。而中國胰島素研究小組采取特殊的“大協(xié)作”方式開展研究,同時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財力物力支持,經過4年的努力完成了豬胰島素結構測定,于1971年6月得到了2.5?分辨率的測定結果?;羝娼鸬弥@個消息時,剛結束對越南的一次訪問。國際晶體學大會將于次年在京都舉行,她剛被提名為國際晶體學聯(lián)合會主席。她擅長最大限度利用各種官方出差機會,于是計劃在前往日本的途中安排一次北京之行([1],頁335;[5])。同年11月,霍奇金致信梁棟材,附帶英國胰島素研究方面的資料,提出與中國進行交換。此時梁棟材已下放廣東,信件并未交到他本人手里。1972年物理所業(yè)務組致院外事組的函中談到以下幾點考慮:由于中國2.5?的工作成果尚未發(fā)表,而霍奇金在信中提到英國即將完成1.9?分辨率的工作,因而決定拖延復信時間到1972年5月,等得到1.8?分辨率的成果后再與英國交換圖紙、樣品?;匦庞赏馐陆M替梁棟材代筆,稱近幾個月在南方出差,未及時回信[11—13]。1972年8月,霍奇金終于得以再次訪問中國。

      中科院與皇家學會恢復交往對雙方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皇家學會根據中科院復信的語氣感覺到,中國政府并沒有呈現出比以前更開放寬容的姿態(tài),對訪客人數和背景的嚴格限制仍然存在,這將導致真正的科技層面的交流難以進行。為得到中方的批準,恢復之初只能派出受中國歡迎的左翼科學家訪華,曼德遜(Kurt Mendelssohn)、李約瑟是恢復訪華后最先來華的兩位英國科學家,但根據皇家學會的資料,皇家學會這一時期并不想再向曼德遜或李約瑟提供資金,因為他們更想把錢真正花在科技層面,而非政治層面上。在這種情形下,1972年5月,皇家學會會長艾倫·霍奇金(Alan Hodgkin)(1)多蘿西·霍奇金為艾倫·霍奇金堂兄的妻子,下文霍奇金均指多蘿西·霍奇金。等率代表團訪問,多次談及多蘿西·霍奇金訪華事宜,這一方面符合她本人的意愿,一方面也使得雙方的交流能夠真正觸及科學層面,被皇家學會稱為“可以進一步發(fā)展的現有友好聯(lián)系”[14—15]。

      霍奇金這次訪華最主要的目的是跟進中國取得的進展,在北京物理所她將自己攜帶的胰島素電子密度圖和中國的進行比對,之后又去往南京、上海、廣州等地,由中方組織參觀了干校、公社,了解了中國革命的情況。霍奇金也擔心著舊友在“文革”中的遭遇。在霍奇金致秦力生的函中談到,她此次訪華希望能見到梁棟材、唐有祺和周培源。但是在之后中方的訪問簡報中提到要求會見“唐有祺、周培源和吳世昌”[16]。梁棟材因曾先后在蘇聯(lián)科學院、牛津大學霍奇金實驗室學習,所以在“文革”中既是蘇聯(lián)修正主義也是西方帝國主義,被下放到他的老家廣東。這次霍奇金訪華,他被臨時召回與她會面,但對于自己已不再研究胰島素一事,梁棟材回憶說“實在無法向她說出口”。8月23日,霍奇金結束在中國的行程,前往日本參加第九屆國際晶體學大會,在大會上向國際晶體學界介紹了她在北京和上海兩地的訪問,讓世界首次了解到中國科學家在胰島素方面的研究結果[17],普渡大學的邁克爾·羅斯曼(Michael Rossmann)說:“如果不是多蘿西·霍奇金告訴我們的話,我們永遠不會相信?!盵18]

      1974年,中國研究小組在《中國科學》上發(fā)表了l.8?的胰島素分子的精細結構,上海研究組則報道了胰島素和胰島素衍生物與其受體相互作用的文章。次年,小組成員驚訝地在《自然》(Nature)雜志上讀到霍奇金發(fā)表的“中國的胰島素研究”(Chinese work on insulin)一文?!吨袊茖W》雖已于1973年復刊,是當時國內最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但在國際科學界仍鮮為人知[17]?;羝娼鸬倪@篇文章,對中國已取得的成績進行了概述,同時談到中國這項工作并非只是不同國家同步進行的重復性工作,而是發(fā)揮了獨特作用。這種作用總結來說有兩點:一方面,從兩個角度來看胰島素晶體結構有很大幫助。當霍奇金和中國研究小組比較原子坐標時,對英方的操作是一種全面的交叉檢查;此外,中國的研究結果與英方相似,但添加了許多具有啟發(fā)性的細節(jié),也識別出幾個完全不同的特征[19]。事實上,客觀評價中國胰島素方面的成就,可以看到它仍然是使用西方方法和儀器來解決的一個計算量極大的工程性難題,原創(chuàng)價值不高,而且在時間上也居于霍奇金小組之后,“大協(xié)作”科研方式的背后是國家行為,區(qū)別于國外研究小組寥寥數人的努力成果[5]。而霍奇金以一種謙遜和鼓勵的姿態(tài)為世界了解中國晶體研究、打破中國與外界的隔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2. 霍奇金與后續(xù)中英晶體學交流

      在霍奇金的帶動下,更多英國晶體學家、研究人員來到中國訪學。1977年12月,霍奇金再次訪華,同行的還有曾與梁棟材一同在實驗室工作的道森,這次訪華他們參觀了上海生物化學所等單位,接待人員包括梁棟材、顧孝誠、唐有祺等。在生化所,中方研究人員介紹了包括胰島素結構功能及作用原理、多肽激素應用、蛋白質合成方法以及煙草花葉病毒蛋白外殼的合成等工作?;羝娼鸷偷郎瓌t分別介紹了英國進行的1.5?分辨率胰島素晶體結構、4鋅和2鋅胰島素晶體結構的比較及八目鰻胰島素晶體結構。霍奇金希望中國派人去英國學習,并說雖然她要退休了,但仍可代表其他人表示歡迎[20]。道森2011年的一篇文章中回憶了這次訪華以及和中國的交往,文中寫到:“通過對兩國最新的胰島素晶體衍射數據的比較表明,這兩個獨立得出的結果在細節(jié)上是相同的……從中國研究人員身上能看到他們對晶體結構研究有著極大的熱情?!盵21]

      1980年11月24日,霍奇金又一次來到北京,同行者是布倫德爾。此次訪華由生物物理所、上海生化所、北大化學系、生物系等接待,他們的任務包括講學和指導試驗工作,圍繞胰島素結構、X射線衍射做了6個報告。根據霍奇金的建議,梁棟材還邀請了也在高分辨率上分析胰島素結構的、來自日本名古屋的Sakabe教授夫婦,三個小組齊聚北京討論胰島素的精細結構[17]。中英兩個實驗室各自獨立得到的電子密度圖,通過精化和修正而達到高分辨率上的完全吻合,說明這種提高分辨率和精化結構的方法是十分可靠的,而對方法的檢驗也是對蛋白質晶體學發(fā)展的一個有力推動。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米切爾·劉易斯(Mitchell Lewis)回憶說,當他還是牛津大學的研究生時,霍奇金會鼓勵年輕科學家去北京訪學[22]。牛津大學研究生大衛(wèi)·斯圖爾特(David Stuart)就是其中之一,20世紀80年代他來到北京梁棟材的實驗室做博士后。斯圖爾特在他的文章中談到:“通過霍奇金在中國的交往,以及她和大衛(wèi)·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在英國的努力,1981—1983年我得以有一年半的時間在中國研究胰島素結構。牛津大學的結構生物學和中國的結構生物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這一聯(lián)系的建立直接歸功于霍奇金?!盵23]

      1982年7月,生物化學學會第600次會議在牛津大學舉行,同時還舉辦了中英生物化學學會聯(lián)合學術討論會,王應睞、張友尚等赴英國參會,霍奇金是會議的首位發(fā)言人。大會上,她以中英生物化學領域的友誼和中國研究人員在該領域的貢獻作為開場白,作了題為“胰島素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報告[24]。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訪問中國,在訪華前的采訪中,當問及“如何評價過去幾年中英兩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的合作發(fā)展”時,撒切爾夫人談到科學具有超越國界的普遍性,中科院與皇家學會之間已經建立起了有益的聯(lián)系,而這次訪華她將前往上海的一家研究機構。這家研究機構正是霍奇金多次訪問過的上海生化所。撒切爾夫人青年時代曾在牛津大學攻讀化學并做過4年化學研究,霍奇金是她的老師。參觀結束后撒切爾夫人邀請中國科學家合影留念,并歡迎他們今后到英國訪問。

      1985年,霍奇金在道森的陪同下第六次訪華。這一次是將中國1.2?分辨率的電子密度圖與牛津小組l.5?的圖做比較,兩組圖再次呈現高度吻合[17]。此后,上海生化所和道森所在的約克大學在胰島素結構研究方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如pH引起的結構變化及其形成原纖維的能力問題,張有尚和約克大學的讓·惠廷漢姆(Jean Whittingham)通過合作研究在極低pH條件下生長的天然、單體和單鏈胰島素晶體的結構來捕捉分子的展開;晶體結構測定方法方面,約克大學的伍爾夫森和以范海福為首的中國晶體學家開展了長期合作。這些合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一直持續(xù)到21世紀[21]。

      三 霍奇金與中國參加國際晶體學大會(IUCr)

      1. 1978年國際晶體學大會

      國際晶體學會(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IUCr)成立于1948年,同年召開了第一屆國際晶體學聯(lián)合會大會,此后每三年召開一次?;羝娼鹗谴耸碌姆e極倡導者,成立學會的想法也得到了世界各國晶體學家的普遍支持。它的成立對戰(zhàn)后重建科學聯(lián)系、交流研究前沿提供了機遇,此后雖然冷戰(zhàn)氛圍席卷全球,但學會成立之初的國際精神仍能得到保留[25—26]。1956年中國受邀參加次年舉辦的第四次會議,原本已準備參會,但發(fā)現參會人員中有臺灣代表而拒絕了邀請。1966年因“文革”進入高潮而拒絕參加當年舉辦的第七次會議,1972年“文革”尚未結束,參會邀請再次被拒絕。1972—1975年,IUCr主席一職由霍奇金擔任,對她來說,中國的缺席是一個遺憾,她雖有一定影響力,但也無法說服中國加入[25]。

      1978年,霍奇金再次向中國發(fā)出邀請,此時中國的國內國際形勢均已好轉,中國也與英國簽訂了正式的科技交流協(xié)議。8月2日,中國代表團前往波蘭首都華沙參加第十一屆國際晶體學大會,并在會議期間遞交了由秦力生秘書長簽字的“中國晶體學國家委員會申請加入國際晶體學聯(lián)合會”的申請書。代表團由唐有祺率領,成員包括黃金陵、章元龍、梁敬魁、顧孝誠、何崇藩、范海福、林政炯、陳創(chuàng)天和楊翠英([27],頁62)。在中國展講臺前,中國代表團展出的科學論文和實物模型引起了外國同行的廣泛興趣。這次大會中國代表共提交了9篇論文,3篇關于結構測定工作,1篇關于結構測定方法的研究,另外5篇介紹的是相變、薄膜、晶體生長和材料等方面的工作。中國10cm×10cm的云母單晶體,由于個體大、生長完整、結構無缺陷,尤其受到外國同行的重視([28],頁190)。

      8月3日下午開幕式結束,當晚第一項日程就是討論接納中國和埃及入會的問題?;羝娼鹣蛱朴徐鹘忉屃送镀背绦?,還保證說中國一定會被接納,結果也確實如此。事實上霍奇金此前在國際會議上的努力為我國順利加入IUCr產生了很大幫助。顧孝誠回憶說:

      我們都看到投票一致通過。我想如果沒有她的介紹和努力,就不會出現這種情形。在會上,我們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他們都向我們表示祝賀,許多人說“你們來得太遲了,早就該來,許多年前你們就是我們中的一員了?!蔽覀凅@訝地發(fā)現,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研究小組,幾乎所有人都說“我們最早是從多蘿西那里聽說的”。([1],頁337)

      霍奇金在把中國晶體學介紹給全世界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而IUCr也成為當時中國加入的少數幾個國際科學協(xié)會之一。

      會議結束后,中國代表團于8月23至9月9日順道赴英國訪問17天。這次訪問是由霍奇金委托皇家學會同中國駐英使館安排的([27],頁63)。之所以要順訪英國,唐有祺有著他自己的考慮:他到波蘭后,發(fā)現波蘭科學水平尚且一般,因此就想再去英國,了解英美科學發(fā)展的情況([28],頁192)。代表團在英國先后訪問了皇家學會、帝國學院、劍橋化學系以及英國醫(yī)學會設在劍橋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應英方之請,唐有祺介紹了我國進行胰島素晶體結構研究的過程和情況。26日下午代表團一行來到約克大學,邁克爾·沃爾夫森(Michael Woolfson)和道森等來接站。沃爾夫森的一番話反映了當時較為普遍的英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他說:“在華沙剛見到中國代表團的成員時,真的有點以為他們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但經過不斷觀察,知道他們與我們一樣,也都是正常的人類一員?!苯涍^十年“文革”的封閉,我國亟需恢復參與國際科技事務,重建理解與對話。之后沃爾夫森成為中國科學家的朋友,多次訪華關心我國晶體學的發(fā)展,并與我國學者合作解決了直接法中的問題([27],頁63)。此后,很多與霍奇金有著良好關系的實驗室——牛津、劍橋、布里斯托爾、約克、達勒姆——也都與中國研究小組建立了固定的合作關系([1],頁337])。

      2. 中國申辦第16屆國際晶體學大會

      加入IUCr后,每三年要參加一次大會。1984年在德國漢堡召開的第十三屆大會上,唐有祺當選為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之后則每年都要去歐洲(多半是英國)參加執(zhí)委會年會([27],頁10)。隨著中國晶體學研究者與國際同行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國申請舉辦國際晶體學大會也提上了日程。但是中國在舉辦國際性會議方面還沒有經驗,很多國家對中國的情況也并不了解,當時美國也在為舉辦大會做準備。唐有祺設想先舉辦一個小型國際會議作為嘗試,因而在1986年舉辦了小分子結構會議。之所以選擇小分子作為會議主題而不包括蛋白質等大分子,唐有祺是出于這樣的考慮:中國大分子研究當時在國際上并不突出,而小分子領域則更接近國際水平,于是先選擇小分子試水,看看外國人的反應([28],頁200—201)。1986年,首屆“分子結構國際學術會議”在北京順利舉行,霍奇金參會。

      1987年在澳大利亞珀斯召開的第14屆大會上,唐有祺當選為IUCr副主席,在這屆大會上,中國代表團與美國競爭1993年第16屆大會的主辦權([27],頁10),這對于改革開放不久,科研工作尚處于恢復階段的中國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但最終中國以壓倒性票數勝出。這份勝利主要得益于英國在國際晶體學界的主導地位以及霍奇金在這一領域的權力與號召力。以下是唐有祺在訪談中談到的內容:

      反對派,國際上也有。那時要到某一個國家召開國際會議,沒有美國的政治性同意是辦不到的。而中國要得到美國的同意是很困難的,卡得很厲害。幸虧的是什么呢?學會活動的主要力量在歐洲。美國也是一個龐大力量,說話起很大作用,可是晶體學會在人數、學會數目、學科數目上,英國還是比美國強一點。第一、第二任的晶體學聯(lián)合會主席都是英國人,晶體學會由英國主管,霍奇金在其中很有權力。要是沒有這種關系,中國還是很難申請到主辦權。特別是美國,不會讓中國主辦。([28],頁204)

      當時中國物理學會、化學學會尚且沒有申請到過國際會議主辦權,晶體學率先在這方面取得了成功。

      1989年的政治風波使得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再次陷入緊張。1989年7月在英國召開的年度執(zhí)委會上,美國執(zhí)委要求重議第16屆大會主辦權,唐有祺當時因簽證問題,未能出席這次會議。與會執(zhí)委最終通過決議,改由美國代替中國主辦第16屆大會。由于這一決定改變了第14屆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須經第15屆代表大會通過才能生效。為此IUCr總部安排在1989年12月于倫敦召開一次特別代表大會。在中國科協(xié)的支持下,這次唐有祺一行人得以赴英國參會,在會上,他強調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不會改變,并努力做外國友人的工作,霍奇金在此時再次給予幫助,最終中國以22∶15的票數奪回主辦權([28],頁205—206)。

      1993年5月,道森致電梁棟材,表示霍奇金希望來北京參加第16屆國際晶體學大會。此時的霍奇金己83歲高齡,身體虛弱,臥床不起,中方非常擔心炎熱氣候和長途跋涉對她身體的影響[17],但她堅持要來中國參會。在女兒的陪同下,她坐在輪椅上聽報告、做采訪,說話聲音已十分細弱,但仍有著出色的記憶力。這是霍奇金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訪問中國,1994年7月29日霍奇金在家中離世,結束了其奉獻于科學的一生。

      四 結語:英國左翼科學家與中國

      霍奇金與中國結緣,她的左翼傾向起到很大作用,但并不是決定因素,跟進中國胰島素研究進展是她的主要目的。根據布倫德爾的描述,“霍奇金將政治視為個體的個性,而非群體的信條或政治信念”[29]。這種認識在她的國際交流活動中具體表現為人道主義同情和國際主義支持,而非為某個黨派背書,包括她在國際科學界積極宣傳中國成就,以及在帕格沃什會議上為緩和東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做出努力。她為人處事低調內斂,拒絕為自己貼上某種政治派別或社會運動的標簽,使得她相對于貝爾納這樣的政治活動家,不僅能在西方科學界有一席之地,和中國保持長期穩(wěn)定的交流關系,在蘇聯(lián)科學界也享有崇高地位,1982年被授予羅蒙諾索夫金獎章,1987年被授予列寧和平獎,是少數能夠溝通東西方科學界的科學家之一。

      放在中英科技交流的背景下,霍奇金也是一位重要人物,而不僅限于晶體學領域。霍奇金與中國的交往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以冷戰(zhàn)為總體氛圍,中間穿插了中國“文革”、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階段,她和中國的交往也呈現出階段性特點。1972年,作為“文革”爆發(fā)后恢復中英科技交流的先行者,英國左翼對于重續(xù)中英友誼有著重要作用?!拔母铩辈粌H破壞中英關系,對英國左翼群體的態(tài)度也產生一定沖擊,許多在中國的英國左翼分子都曾被處以某種形式的監(jiān)禁,而英國左翼又缺少直接了解中國革命情況的渠道。但總的來說“文革”對英國“老”左派的態(tài)度影響較小[9],霍奇金和丈夫共同擁有的社會主義同情使他們對共產主義專政的缺點表示出某種程度的理解,左翼來華訪問所獲得的直觀印象有助于打消神秘和外界的猜測。1978年以后,隨著冷戰(zhàn)氛圍、政治思維的淡化,霍奇金與中國交往的作用則有了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體現。

      進一步將視角放大為中國對外科技交流的總體背景,仍然可以看到霍奇金個人在中國恢復參與國際科學事務上發(fā)揮的作用,具體體現為在中國自我封閉的時期扮演了傳聲器的角色,讓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科研工作的成績;在中國恢復正常科研工作之初,幫助中國重新參與國際科學事務,這些主要得益于她在國際科學界享有的地位,英國晶體學在國際上也有話語權與美國抗衡??偟膩碚f,霍奇金在與中國的交往中始終給予了一種樸實的關切,中國蛋白質研究也得益于其附帶的政治價值而成為“大躍進”和“文革”期間為數不多取得成就的基礎研究,內部、外部雙重因素使得中國蛋白質研究雖歷經數次政治運動,但在此期間仍能保持零星的國際交流,獲得一定的國際前沿信息,1978年后中國蛋白質研究也順利、迅速地重返國際舞臺,與國際科學界沒有出現過大的割裂。

      猜你喜歡
      晶體學霍奇金胰島素
      《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商情(2020年25期)2020-07-23 06:19:48
      自己如何注射胰島素
      1-(對甲苯基)-2-(三對甲苯基-5-亞磷酰基)乙醛的汞(Ⅱ)配合物的X射線晶體學、光譜表征和理論計算研究
      基于晶體學的材料化學課程教學
      科技視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15:46
      門冬胰島素30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老年初診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
      CCL22、IL-10和FOXP3在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晶體學基礎》教學改革的探討
      血清LDH、TPS、CEA和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診斷中的價值
      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
      臨床常用胰島素制劑的分類及注射部位
      喀喇| 海林市| 岗巴县| 宽城| 保山市| 无极县| 邮箱| 长治县| 沅江市| 墨脱县| 博乐市| 海原县| 红桥区| 洛扎县| 定边县| 渭南市| 孟村| 南漳县| 南华县| 师宗县| 宁陵县| 奉节县| 龙南县| 和龙市| 壶关县| 宣恩县| 洞口县| 沈丘县| 当阳市| 芒康县| 吴江市| 黄梅县| 宿州市| 陆丰市| 通河县| 太湖县| 三穗县| 河津市| 牡丹江市| 中山市|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