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的歷史使命,是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這些新時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希望所在,是中國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傳承者、發(fā)揚者和踐行者。大學思政課在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方面,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理論武器和方法指南,精準把握教學的發(fā)力點,與時俱進推進大學思政課教學邁入新時代。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大學思政課提供方向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盵1]這也是大學思政課要回答的根本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中,大學思政課的使命是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根本在于“立德”,正所謂“德為才之首”,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文化素質是人精神上的鈣,它使人成為大寫的人、有人格的人、有價值理性的人,而不僅僅是掌握一定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工具”人。進入新時代,大學思政課作為實現(xiàn)大學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首先需要明確,當代青年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需要立什么德?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時代條件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當代大學生應當努力成為有政治方向性、思想主動性、道德向善性、文化傳承性的新生主體,未來能成為立足于中國土壤、有中國情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的教育絕不能培養(yǎng)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絕不能培養(yǎng)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2]
立德樹人離不開文化精神的熏陶和引領。隨著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和AR技術的興起,大學生在這個“太卷”的時代,不可能“躺贏”,也不可能“躺平”。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必須學會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里面汲取精神滋養(yǎng),找到自信、自立、自強的內生動力,明確人生方向。
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的集中體現(xiàn),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指導思想,是傳遞文化自信和中國精神的強大思想寶庫,是我們宣傳領域、意識形態(tài)領域、文化領域的靈魂,是大學思政課的生命力、方向力、價值力所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蘊含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核、“明體達用、體用結合”的辯證智慧等,能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點亮一盞心燈,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大學思政課教師在育才過程中作為參與者、引領者、示范者、傳播者,首要任務是明德鑄魂、方向引領,做好學生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的引路人。必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把中國精神和文化自信內化為教學的重點和突破口,善于靶向發(fā)力,讓課堂成為傳播中國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陣地堡壘,真正幫助大學生在思想上從未成年人走向成年人、從校園走向職場的過程中,找到價值、找到方向、找到定位。
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大學思政課的內涵深化
習近平文化思想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系統(tǒng)全面、博大精深,其思想中倡導的以人為本、人民至上、服務社會的文化價值論;崇德尚善、厚德載物、以德立人的文化道德論;革故鼎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文化創(chuàng)新論;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文化和諧論;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發(fā)展現(xiàn)實文化有機統(tǒng)一的文化發(fā)展論,以其獨特的理論魅力和文化感染力,不僅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也大大豐富、發(fā)展、豐滿、鮮活了大學思政課教學內容,推動了大學思政課教學內涵的深化。
一是彰顯價值化。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主客體統(tǒng)一論,注重心靈建設和價值發(fā)掘,引導大學生把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結合,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結合,為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堅實的價值坐標和精神力量。
二是彰顯時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盵3]時代與個體直接息息相關,時代感強的課才能點燃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只有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需要、回答時代問題,理論才有生命力。習近平文化思想中關于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堅持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建設良好網(wǎng)絡生態(tài)等新思想、新理論、新辦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生動體現(xiàn),為講好新時代思政課提供了精神指引。
三是彰顯大眾化。好的思想內容要有好的形式來呈現(xiàn)。習近平文化思想采用大眾喜聞樂見的、鮮活的、充滿著人民性的語言來呈現(xiàn),親切性、親民性特征十分顯著。例如,習近平總書記比喻青年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性,“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4]簡明的話語讓深奧的理論變得鮮活、親切,讓聽者一下子就明白、很容易接受,這樣的思想引領思政課教學,必然能在新時代展現(xiàn)出影響人、塑造人的強大魅力。
四是彰顯實踐化。習近平文化思想不是枯燥晦澀的理論,而是生動的實踐的觀點,既有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九個堅持”的整體要求和“七個著力”的宏觀布局,又有對思想政治教育“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堅持“六個要”“八個統(tǒng)一”的具體指引,體現(xiàn)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征,為思政課教學呈現(xiàn)了豐富的育人場景和實踐案例。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大學思政課提供育才法寶
大學思政課在育人方面要發(fā)揮好三大功能,即傳播知識解決眼界見識問題;進行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教育,解決人生方向問題;提升文化素養(yǎng)解決成才方法問題。習近平文化思想既從整體上為中華民族的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引領,也為每個大學生個體成長、成才、成功提供了動力和營養(yǎng)。習近平文化思想既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貼近時代、貼近人民、貼近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生動性和親民性,讓人覺得親近、親切,樂于主動去接受,是大學思政課當之無愧的育才法寶。
當代大學生是有個性、追求自由的一代,他們樂于接受新媒體傳播方式、注重體驗感。然而個別思政課堂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老化、方法退化、思維鈍化,導致學生不感興趣,到課率、前排率和聆聽率不高。要根本改變這種狀況,大學思政課教師首要的是要從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上下功夫。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大學思政課發(fā)揮“立德樹人”功能的強大理論武器,具有以文動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強大力量。
“以文動人”,貴在心動、打動、感動,著力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文化知識體系通達的問題。橫貫古今、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涵養(yǎng)知書達理的人才氣質和人才品質。思政課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一種文化或者一種思想要真正地被人接受,必須擁有能打動人的特質,能觸動人的心靈。最能觸動人心弦、打動人心靈的,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對人民、對國家、對中華文化的大愛,這種深層的、博大的愛,散發(fā)出足夠動人心魄的力量,能最大程度喚醒人心中的真善美。
“以文化人”,貴在轉化、深化、內化,著力解決好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方向路徑問題。行大道、走正道,培養(yǎng)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同心同向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大學思政課作為培根鑄魂的課程,承擔著以文化人的職責,應該以深刻的哲學思想、豐富的人文精神、高尚的道德理想、樂觀尚善的生活態(tài)度,展現(xiàn)文化的魅力,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熏陶啟迪思想、滋潤心靈。目前廣受歡迎的一些網(wǎng)紅思政課之所以受到學生追捧,就是因為這些課程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會貫通,把哲學、法學與文化相融通,以高超的思政藝術和教學魅力與學生分享,在教育對象心靈深處產生共情共鳴,實現(xiàn)感化人、說服人、轉化人的教學效果。
“以文育人”,貴在培育、孕育、德育,著力解決好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修煉方法問題。文理相依、奇正相生、辯證發(fā)展,培育一專多能、多才多藝的愛國棟梁。誰也不能輕輕松松、隨隨便便就成功,成才的過程一定伴隨著一個文化的澆灌和吸收過程,在文而化之的經歷中去改變自我修煉成才。在文而化之的過程中,個人需要有技術理性、工具理性,同時更需要價值理性、文化理性。這個文化理性、價值理性就在于把內在靈魂和人格素質塑造好。在成才的方法中,往往價值理性成就技術理性,文化素質成就專業(yè)素質。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有中國千百年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是二者的完美結合,就如一盞明燈,在具有可塑性的青年人積累實力的時候,給予他們最好的精神營養(yǎng),指引他們朝著人生夢想去努力奮斗。
大學思政課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真正成為對大學生進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陣地,要通過講道理來立德樹人、鑄魂育人,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作用,真正體現(xiàn)“引路人”的作用。大學思政課教師要用習近平文化思想創(chuàng)新思政課內容、豐富思政課形式,以更生動的課堂藝術讓聽者樂于接受、善于轉化,推動大學思政課成為見人、見文化的大學主流課程。
——————————————————————
■參考文獻
[1][3][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8頁,第239頁,第243頁。
[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95頁。
(作者單位: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長沙理工大學基地,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