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436.64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4.02.035
1 加強栽培管理
1.1 土肥水管理 由于一些棗農偏施化學肥料,引起土壤板結,團粒結構被破壞,造成土壤元素失調,導致黃驊冬棗抗性減弱。因此要深翻土壤,有效改善鹽堿地的土壤質量。增施生物菌肥、生物有機肥,活化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樹體自身的吸收能力,來改善樹體抗性。秋施有機肥要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生長期噴施葉面肥2~3次。要適時合理灌水,采用大水澆透,能有效淋鹽,降低土壤含鹽量。做到旱澆澇排,防止干旱和積水,增強冬棗樹勢,能有效減輕棗銹病、炭疽病的發(fā)生。
1.2 清潔果園 秋末冬初,清掃落葉,撿拾落果,結合冬剪清除病枝、病葉,將其收集焚毀,減少病蟲害傳染源。發(fā)芽前噴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殺死越冬病菌和蟲卵。
1.3 科學修剪 樹形采用開心形和改良紡錘形,使樹冠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由于現(xiàn)在黃驊冬棗一般都采用密植栽培,因此在選留主枝時,適宜在行間方位選留,選留5~7個,使之均勻分布在樹體周圍。修剪時以疏除過密枝和競爭枝為主,不再進行短截。以夏剪為主,冬剪為輔。注意及時更新老弱枝,通過撐、拉、綁等措施,開張枝條角度,增加通風透光,能有效地減少病害發(fā)生。
1.4 摘心抹芽和疏果 結合摘心抹芽和疏果,摘除病葉、病果、蟲繭等。如棗癭蚊主要在新生芽的嫩葉中藏匿進食,結合摘心,摘除嫩梢,能有效地降低蟲情基數(shù)。棉鈴蟲危害的幼果、刺蛾的繭等亦是如此。應控制坐果量,在坐果過密的情況下,必須進行疏果。每個棗吊留1~2個果,其余全部疏除。使樹體負載合理,這樣既保證了產量和品質,又減輕了病蟲害。
2 物理防治
2.1 春刮枝干粗翹皮 綠盲蝽、葉螨是以卵或越冬成蟲在冬棗一年生枝剪口處或粗皮、裂縫內越冬。因此開春刮去枝干粗翹樹皮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
2.2 纏膠帶,涂抹粘蟲膠 食芽象甲、葉螨是在冬棗樹干上下活動,可在距地面20 cm處纏膠帶,3月下旬和6月上旬分別涂抹1次粘蟲膠。
2.3 燈光誘殺 利用頻振式多功能殺蟲燈,對趨光性強的害蟲進行誘殺。
3 生物防治
3.1 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 在冬棗園利用赤眼蜂可防治桃??;利用草蛉可防治蚜蟲、葉螨等;利用瓢蟲可防治蚜蟲等。
3.2 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蟲害 利用蘇云金桿菌防治多種鱗翅目害蟲,如棉鈴蟲、棗粘蟲等;利用白僵菌粉處理土壤能很好地防治桃小食心蟲。
3.3 利用抗菌素防治細菌性病害 利用鏈霉素,土霉素防治冬棗瘡痂病和漿果病等。
3.4 利用性誘劑 桃小食心蟲一年發(fā)生1~2代,幼蟲孵化后很快蛀入果內危害。因此掌握該蟲的防治關鍵期很重要。在桃小食心蟲成蟲發(fā)生前,在冬棗樹的北面1.5 m處懸掛桃小誘芯,誘集桃小成蟲,既可以掌握桃小的發(fā)生高峰,還能有效減低蟲口基數(shù)。
4 化學防治
4.1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防治綠盲蝽可選擇吡蟲啉、噻蟲螓、噻蟲胺等煙堿類制劑;防治棉鈴蟲,棗尺蠖等鱗翅目害蟲可選擇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防治葉螨可選擇阿維菌素等;防治棗銹病、炭疽病可用苯醚甲環(huán)唑、甲基托布津等。
4.2 抓住防治關鍵期,減少用藥次數(shù) 應在病蟲害發(fā)生初期用藥。對蟲害來說發(fā)生初期,蟲量小,整齊一致;對病害來說,點片發(fā)生,尚未蔓延,容易控制。如冬棗發(fā)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可以病蟲兼治。7月15日左右噴殺蟲劑防治第1代桃小。
4.3 改變用藥方式,交替使用農藥 能涂抹的就不噴霧,減少果品著藥量。對于易產生交互抗性的害蟲,一定要交替使用農藥,以克服和延緩病蟲的抗藥性。
4.4 嚴格掌握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 菊酯類農藥5~7 d;生物農藥3~5 d;常規(guī)殺菌劑7~1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