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指出:“抓好提升科研質量這個基礎,加強優(yōu)勢學科和急需學科建設,不斷提高理論研究的創(chuàng)造性、決策咨詢的有效性。”
國資央企黨校是全國黨校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黨校的共同特征、統(tǒng)一要求,也有自身的鮮明特點和特殊使命。國資央企黨??蒲泄ぷ鲬撝蒙碛谌珖h校系統(tǒng)的大格局中,找準差異化定位,弄清楚自身的科研工作為什么、怎么做,進而找到提升科研質量的方向和路徑。
結合三大目的找準科研方向
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國資央企黨校的科研工作同樣如此,必須弄清楚為什么要做科研、應該研究什么這個根本性問題。
科學研究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探索過程。作為一項高投入的智力活動,其主要目的有三:一是發(fā)展知識譜系、尋找運行規(guī)律;二是解決實踐難題、提供方案對策;三是摸索未來方向、探求前進道路。國資央企需要自己的理論體系、話語體系,有不得不面對的實踐難題、現實問題,也需要在前進中實施戰(zhàn)略導航、摸清前進方向。這些具有較強針對性、較弱普適性的科研課題,不可能完全指望“局外人”。作為“局中人”的國資央企黨校,必須有所作為。
國資央企黨校開展科研工作,應該結合科研工作的三個目的和自身所處的領域、所具備的條件,找準主攻方向。既不能冒進貪大,選擇過高、過大、過難的題目,也不能畏縮不前、無所作為。一般而言,應該主要聚焦于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yè)黨委關心關注的內容。
例如,2023年國資委黨委提出了“現代新國企”的命題。作為一個嶄新的概念,其理論內涵、邏輯架構、學理支撐都有待豐富。這就可以作為一個科研方向。又如建筑央企推行大商務管理,推行的實際情況怎么樣、遇到了哪些問題、應該怎么解決,也是一項很有價值的調查研究選題。又如,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同富裕如何實現,也是國資央企黨校一個很好的探索方向。
有人可能會疑問:中央精神、大政方針、頂層設計要不要研究?當然要研究,但這個研究更多的是學習性研究、理解性闡釋和結合性落實,著力點不是做出新的理論貢獻、解決宏大的實踐難題,而是快速地進行研究消化和針對性轉化,為國資央企貫徹落實提供思路建議、決策參考,壯大主流輿論場。
近年來,中央黨校國資委分校系統(tǒng)提出建設四大學科:國有經濟、管理科學、黨的建設、黨校工作。這是基于國資央企黨校內外部條件做出的學科布局,找準了生態(tài)位、找到了責任田,有利于與其他類型黨校形成互動互補的良好格局。
科研工作應當聚焦于“管用”二字
曾有報道指出,“在中國,約有90%的高校文章、成果、專利無法轉化,被束之高閣?!边@無疑是一種自娛自樂式的虛假繁榮。國資央企黨校普遍編制緊張、人員精干,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拿出部分編制設置科研崗位,讓一部分人眺望“詩和遠方”,所求的當然不是這種自娛自樂式的虛假繁榮,而是要獲取實實在在的效果。
國資央企黨校的科研應當聚焦于“管用”二字。其成果或者能咨政,幫助黨委摸實情、謀實策、求實效;或者能釋疑,把中央、國資委黨委、企業(yè)黨委的理論、路線、方略、思路進行闡釋,廓清干部職工思想迷霧,鞏固主流意識形態(tài);或者能進課堂,實現教研融合。
在一定程度上說,除涉及保密的科研項目外,一切科研成果應該進課堂。這是因為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科研成果被人真正讀到的概率越來越低,課堂反倒是有效傳播的絕佳載體。
有人可能會擔憂:我的科研成果領先實踐20年,學員會不會理解不了?我的回答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主義理想領先實踐多少年,為什么就能講得讓學員明白?把復雜問題復雜化叫“復述”,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才叫“學術”??蒲谐晒^對不能故弄玄虛,甚至妄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能不能講清楚,恰恰是研沒研究明白的試金石。
科研人才成長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科研基礎不是抽象的、虛幻的,而是依托于科研人才的??蒲谢A夯實問題,歸根結底是科研人才如何成長的問題,二者是一體兩面的關系。
首先,要厚植理論基礎。國資央企黨校的科研人才需要厚植的理論基礎首先是念懂、念好共產黨人的真經——馬克思主義理論。當然,可能做不到一上來就精通,但也有捷徑。那就是把進修班的理論教育單元認真學習掌握,把必讀書目啃下來。同時,按照國資委分校重點打造的四大學科(國有經濟、管理科學、黨的建設、黨校工作),掌握對應學科的中觀理論、微觀理論以及同行的具體研究結論。唯有此,才談得上有研究的基礎。否則,盲目涉足陌生領域,很容易把業(yè)內常識當作行業(yè)前沿,下不少功夫搞出來的成果沒有任何價值。
其次,要掌握研究方法。哲學社會科學已經有很多成熟的研究方法,不需要我們“重新發(fā)明輪子”,只需要學會掌握即可。以調查研究為例,外行人一聽到調查研究想到就是走出去瞧一瞧、看一看,或者組織座談會聽一聽、聊一聊、問一問。實際上,在內行人眼里,調查研究會分成問題解決型、政策研究型、決策反饋型、評估預測型、考察調研型等類型。在具體實施時,文獻調研、抽樣調查、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焦點座談也各有使用范圍和實施“路數”。完成調查之后,如何對感性材料進行反思、提煉,上升為理性思考,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此外,如何圍繞一個新概念、新提法建構一套理論,如何通過文獻綜述挖掘新的理論生長點,如何分析兩個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等等,都是研究工作的“器”。只有掌握這些“器”,才能做好研究這件“事”,不至于“盲人騎瞎馬”。
再次,要保持開放心態(tài)。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周文彰曾批判哲學界的一種傾向:“把哲學當作學問來研究,而不是武器來鍛造;過多關注學術價值,過少關注社會效應;過多考慮專家同行,過少顧及社會大眾?!闭軐W如是,其他學科也一樣。冷落實踐的學問,必然會被實踐所冷落。研究工作最忌“躲進小樓”與世隔絕,成為純粹的概念推演、邏輯游戲。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校教研人員要走出教室“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要優(yōu)化資源整合,形成協同攻關合力,尤其要利用好學員這個獨有的資源。
的確,學員來自各個領域,實踐經驗相當豐富,能夠帶來很多新鮮經驗、新鮮問題、新鮮思考??蒲腥藛T理所應當要融入他們,與他們交流。一方面培養(yǎng)“學員感”,設身處地感知學員困惑什么、需要什么,他們的觀念在什么水位上;另一方面,科研人員要利用好學員資源,運用結構化研討、深度訪談等技術,匯聚他們的智慧、經驗,解決一些難題,形成一批成果。
最后,要做好成果運用。國資央企黨校的科研工作追求的不應是自娛自樂式的虛假繁榮,其研究旨趣指向“管用”二字。這就需要科研人員主動而不是被動地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
其一,要注重學術語言與政治語言的切換。學者與干部之間的溝通需要“共同語言”。科研人員既要善于運用學術解釋政治命題、解決政治難題,也要善于運用政治語言表達學術成果。理論界、實操界都有各自的語言習慣,要善于相互轉換。
其二,要注重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轉換??蒲谐晒M課堂時,要注意把握書面表達邏輯與口頭表達邏輯的異同,根據聽眾的知識背景、聽者的接收習慣,把研究報告轉化為講題講出來,以絲絲入扣、引人入勝的呈現形式,讓學員聽得進、記得住、有啟發(fā)、用得上。
其三,要注意研究報告的呈現形式。不要陷入“報告越厚代表功夫下得越多”的認識誤區(qū),樹立“長話短說也是本事”的觀念。特別是咨政類報告要言簡意賅,正式報告只呈現最核心的內容,繁雜的論證過程可以作為附件,以展示研究全貌。
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只要國資央企黨校摸準方向、用對方法,積累日月之功,科研質量這個基礎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作者系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校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