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精心預設.課前教師通過對教材的鉆研、學情的了解,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據(jù)此預設教學方案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并預設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jù)預設展開教學活動.課堂生成是學生在課上根據(jù)具體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所達成的超過教師預設的結果.不同的教學情境和教學對象,在相同預設下的生成結果是不一樣的.可以說教學預設是靜態(tài)的、有計劃性的,教學生成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二者是一個互補的過程,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既具有統(tǒng)一性,又因其理解不同而存在不同點,因此,如何把握這一平衡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抓住的關鍵.本文中擬從把握預設與生成平衡的角度,談一談筆者的做法.
1 預設生成存在的問題
1.1 過度預設,影響課堂生成
課前預設體現(xiàn)了教師對教學的規(guī)劃和思考,必要的預設是必須的.但是過度預設,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將嚴重影響課堂的有效生成.有些教師在課前做了非常精細的規(guī)劃,每一環(huán)節(jié)精確到幾分鐘,幾位學生參加活動,回答什么樣的答案,接下來怎樣引導,都做了明確的預設,而一旦超出預設,教師就無法接受,等同于強行把學生調整到教師固有的軌道上.這其實就是教師的過度預設,也反應出了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和不自信的情況,無法應對學生超出預期的生成.
案例1 “多邊形的外角和”教學.
師: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多邊形的外角和,大家還記得n邊形的內角和是怎樣計算的嗎?
生: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n-2)×180°.
師:那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呢?
生: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師:大家還記得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嗎?
生:利用三角形的每個內角都與其相鄰的外角互補,先求出三角形的內角與外角的總和為3×180°=540°,再利用內角和為180°,計算出外角和為360°.
師:非常好!大家記得很清楚.那我們同樣利用這個原理來計算n邊形的外角和,請大家先完成表1.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然后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師:大家填完表格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不管是幾邊形,它們的外角和都是360°.
師:很好,通過填表我們知道了多邊形的外角和和它的邊數(shù)沒有關系,任意多邊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到這里看似教師的預設已經(jīng)完美達成了,教師也覺得這樣的教學效果已經(jīng)非常好了.但其實在這個案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步驟按部就班地思考,看似完美,實則對學生的思維并沒有起到鍛煉的效果.學生只是從教師那里完美地復制了答案,至于這個答案得來的過程,學生并沒有體驗到,也就沒有達成目標的喜悅和感動,缺乏知識生成的思考和空間.長此以往,訓練出來的不是一群活潑生動、主動探究的學生,而是一群“聽話”的學生,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就沒有了方向和目標,也無法繼續(xù)前進.
1.2 生成無效,影響課堂預設
課堂教學中,教師及時反饋學生的生成,圍繞教學目標合理引導,激發(fā)學生智慧,對于課堂的有效生成非常重要.但若單純?yōu)榱松啥桑瑢е聼o效生成過多,課堂偏離了原本的教學目標,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甚至有的教師過分拓展,看似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實則還是滿堂灌,將結論教給學生,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背離了課程改革的宗旨.
案例2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
師:探究ax2+bx+c=0(a≠0)中x1+x2與x1x2和系數(shù)a,b,c的關系.這個探究難度有些大,所以老師直接給出探究結果x1+x2=-ba,x1x2=ca,接下來探討這個結果在幾何、代數(shù)中的應用……
這個過程看似是教師的課堂拓展,實則已經(jīng)超出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既然是探究,那就要求學生體會探究的過程,而不是直接告知知識點,直接講解應用.案例2的無效生成,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本應體會的探究過程沒有得到落實,而不需要掌握的應用卻被強行灌輸,這樣的生成是毫無意義的,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 平衡預設與生成的策略
2.1 在有效預設基礎上,提高生成質量
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有效預設才能提高生成的質量.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預設.教師始終要考慮,怎樣的預設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案例3 我校數(shù)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如圖1,有一塊長為10 cm,寬為4 cm的矩形模板ABCD,將一塊直角三角板PHF的頂點P在AD邊上任意移動,但不與兩個頂點A,D重合.
(1)有的學生說,可以通過移動直角三角板,出現(xiàn)如圖2的形狀,使矩形的頂點B和C恰好在直角三角板的兩條直角邊上,你覺得可能嗎?說一說你的理由,并指出點P的位置.
生2:經(jīng)過這五個角剛好一圈,一共轉了360°.
師:那么,如果有6條道路、7條道路會不會改變度數(shù)呢?
生3:不會,因為這相當于以一個點沿各邊轉動一圈,正好是一個周角,所以度數(shù)不會改變.
案例4中教師將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場景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利用生活經(jīng)驗道出數(shù)學原理,這樣的有效生成與教師的精心預設是密切相關的.
教師精心的課前預設是為了課堂有效生成作出的準備,但是教學不能被預設束縛了手腳,面對課堂上預期以外的生成,不能視而不見,教師應發(fā)揮教學的智慧,靈活應對,也許可以生成意料之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