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的太陽抖了抖肩膀,落了些光,漫山遍野草木的心便給打動了,到處是隨風且舞且唱的黃葉與紅葉。雛菊是此時山野的主唱,香氣彌漫的空氣讓人每一口呼吸都甚覺香甜。
那年的我,只有九歲,卻也感受到了這份秋天的詩意。我歡快地跟在父親的身后,走過那彌漫著菊香的小道,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喜悅。這是父親丟下手頭的忙碌,專程帶著我走十來里山路,到大山深處去給外公和外婆送節(jié)。
一路上,父親為我采各色野菊花,也跟我說重陽節(jié)的來歷:“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稱為重九。日月并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九’又是‘天長地久”的象征。所以重陽節(jié)又叫老人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要給老人贈送糕點,待會兒,秋妹要把你媽做的桂花糕送給外公和外婆,祝老人家高壽久福,記住了嗎?”
原來今天的桂花糕這么了不起,我懵懂的心一下被打動了。當我趕到外公外婆面前時,嬌嫩的聲音里有了一份對這個節(jié)日的信賴,我的聲聲祝福,把親情揉成了花香,兩個老人的眼眸里有一份濃縮的喜悅,像那枝頭凝結了歲月甜蜜的紅柿一般明媚。
大山里的人,不攀比錢多錢少,但喜比兒女孝順,誰家里過節(jié)沒有兒孫來“送節(jié)”,可就是最丟面子的事兒。因為大女婿走了十來里山路來送節(jié),外公外婆滿心歡喜,忙著要去宰雞做飯。父親攔住不讓,請求二老去我家過節(jié)。外婆也不推遲,收拾一下便跟著我們往山下趕。一路上,不斷有鄉(xiāng)親們點頭招呼:“大爺,女婿又來接您過節(jié)啦,您老好福氣!”“大媽,您家菊花釀不錯,十里飄香呀!”外公外婆樂呵呵地應答著,腰桿子比平時挺得直,說話的聲音也響了幾度。盡管那時的父親衣著樸素,也沒開什么豪華大車,僅憑著一份恒久的孝心,便收獲了一路的夸贊。
中午的重陽宴,在我家小院里開席。雞魚肉三道大菜必不可少,子多肉肥的螃蟹是當季之鮮,那象征延年益壽的菊花釀擺放在桌前,酒杯里溢出的醇香,早已彌漫在那棵不甘寂寞的桂花樹上。
敬酒的當兒,常是我們四兄妹八仙過?!黠@神通的時候?!皻q歲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我祝外公外婆一年更比一年安康!”上高中的哥哥巧改詩詞,送上豪氣的祝福,引得外公外婆一口喝下滿杯的菊花釀。我和姐姐則同念:“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敬祝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久久安康!”小弟干脆唱起了歌:“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
一年一度,時光輪回,當年的孩子也已成了暮秋之人。把酒重陽憶親恩,再啟重陽這一壇濃烈的陳酒,以醇香催開那東籬旁的叢叢菊花,飲不盡簾外黃花的芬芳,飲不盡登高望遠的思念,飲不盡淳樸鄉(xiāng)音暖心扉的醉人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