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變化預測長效干擾素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CHB)臨床效果的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清遠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療效是否為臨床治愈分為觀察組(22例,臨床治愈)與對照組(38例,非臨床治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2周、治療24周及治療36周的血清HBsAg水平。分析血清HBsAg水平判斷臨床治愈的價值。分析不同時間點血清HBsAg水平差值判斷臨床治愈的價值。結(jié)果 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jié)果顯示,治療12周、治療24周及治療36周的血清HBsAg水平對判斷臨床治愈具有一定價值(Plt;0.05);兩組患者差值B(治療24周血清HBsAg水平-治療12周血清HBsAg水平)和差值C(治療36周血清HBsAg水平-治療24周血清HBsAg水平)低于差值A(治療12周血清HBsAg水平-治療前血清HBsAg水平),差值C低于差值B,且觀察組患者差值A、差值B及差值C水平高于對照組(Plt;0.05);ROC曲線結(jié)果顯示,差值A判斷臨床治愈的曲線下面積(AUC)最大(敏感度=0.829,特異度=0.600)。結(jié)論 恩替卡韋聯(lián)合長效干擾素治療CHB具有一定療效,治療12周與治療前HBsAg的差值對判斷臨床治愈的準確性較高。
【關鍵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長效干擾素;恩替卡韋;慢性乙型肝炎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3.0094.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3.03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發(fā)病率高,隨著病情進展,肝功能逐漸降低,并誘發(fā)肝癌發(fā)生[1]。核苷酸類藥物抗病毒作用顯著,且口服方便,安全性高。恩替卡韋是臨床常用的核苷酸類藥物,能減輕負性免疫調(diào)節(jié),且藥物依賴性低[2]。長效干擾素多指聚乙二醇化干擾素,較普通干擾素有更長的半衰期,進而延長藥物有效作用時間[3]。近年來清遠市人民醫(yī)院已將長效干擾素與恩替卡韋聯(lián)合用于CHB患者。既往多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性進行診斷,隨著HBsAg定量檢測技術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HBsAg定量指標引起臨床重視。既往已有報道顯示,基線HBsAg定量水平可能與療效相關,但臨床對此尚未形成統(tǒng)一認識[4]。有關動態(tài)監(jiān)測HBsAg水平判斷臨床療效的研究也較少。為此,本研究收集60例在清遠市人民醫(yī)院就診的CHB患者臨床資料,探討不同時間點HBsAg定量水平判斷臨床效果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清遠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給予長效干擾素與恩替卡韋聯(lián)合治療。根據(jù)療效是否為臨床治愈分為觀察組(22例,臨床治愈)與對照組(38例,非臨床治愈)。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齡34~60歲,平均年齡(51.44±12.65)歲;谷丙轉(zhuǎn)氨酶(ALT)lt;2倍正常上限。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齡32~60歲,平均年齡(52.01±13.34)歲;ALTlt;2倍正常上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清遠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臨床治愈診斷標準:HBV DNA定量lt;20 IU/mL,HBsAg轉(zhuǎn)陰(正常參考范圍0~0.05 IU/mL,gt;0.05 IU/mL表示表面抗原陽性)或抗-HBs陽轉(zhuǎn)(正常參考范圍0~10 IU/mL,gt;10 IU/mL表示有抗體,即抗體陽性),ALTlt;40 U/L[5]。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6]中CHB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韋治療gt;1年的基礎上加用長效干擾素;③HBsAglt;1 500 IU/mL,HBV-DNAlt;100 IU/mL;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失代償期肝硬化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有干擾素治療禁忌證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給予恩替卡韋(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37,規(guī)格:0.5 mg/片)口服治療,0.5 mg/次,1次/d,餐后2 h服用。同時給予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注射液[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60001,規(guī)格:180 μg(60萬 U)∶0.5 mL]行皮下注射,180 μg/次,1次/周。兩組患者均治療48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血清HBsAg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治療12周、治療24周及治療36周的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北京白洋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京大械備20150013號,型號:BY-LR600型)以2 000 r/min,進行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送檢。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測定儀(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豫械注準20192220577,型號:AutoLumoA2000Plus)以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定量血清HBsAg水平。②分析血清HBsAg水平判斷臨床治愈的價值。③比較兩組患者血清HBsAg水平差值。④分析不同時間點血清HBsAg水平差值判斷臨床治愈的價值。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HBsAg定量水平判斷療效的價值。結(jié)果以曲線下面積(AUC)表示,以AUCgt;0.75表示準確性高。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血清HBsAg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12周、24周及36周的血清HBsAg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各時間點血清HBsAg水平判斷臨床治愈的價值 ROC分析結(jié)果顯示,治療12周、治療24周及治療36周的血清HBsAg水平對判斷臨床治愈具有一定價值,其中治療12周判斷價值最高(AUC=0.758,Plt;0.05),見表2、圖1。
2.3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血清HBsAg水平差值比較 兩組患者差值B和差值C低于差值A,差值C低于差值B,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者差值A、差值B及差值C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各時間點血清HBsAg水平差值判斷臨床治愈的價值 ROC分析結(jié)果顯示,差值A判斷臨床治愈的AUC為0.803,見表4、圖2。
3 討論
制HBV DNA聚合酶,阻斷HBV DNA的復制。恩替卡韋可在用藥1 h后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并維持8~10 h,藥效持久[7]。長效干擾素與其受體結(jié)合后,經(jīng)Janus激酶/信號轉(zhuǎn)導與轉(zhuǎn)錄激活因子信號通路,促進2’-5’-寡腺苷合成酶、抗黏液病毒蛋白的產(chǎn)生,從而發(fā)揮抗病毒作用[8]。恩替卡韋和長效干擾素聯(lián)合可經(jīng)不同路徑發(fā)揮治療作用,提高療效。本研究中觀察組共22例患者實現(xiàn)臨床治愈,臨床治愈率為36.67%,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因而,對聯(lián)合用藥的治療效果進行早期預測將有助于指導臨床,及時調(diào)整用藥方案,以改善預后。
HBV DNA能直接反映病毒學應答水平,對評估療效預后具有重要意義[9]。但HBV DNA值受檢測試劑差異影響,結(jié)果敏感度也存在差異性,且近年來有研究顯示,部分患者在HBV DNA轉(zhuǎn)陰后仍經(jīng)HBV血清學指標發(fā)現(xiàn)CHB病毒活動[10]。因此,HBV DNA檢測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既往已有研究顯示,血清HBsAg水平與HBV DNA及肝內(nèi)共價閉合環(huán)狀DNA水平具有相關性,通過檢測血清HBsAg水平有助于判斷肝功能狀態(tài)、評估預后,提示血清HBsAg水平與CHB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相關[11]。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兩組患者治療12周、24周及36周血清HBsAg水平逐漸降低,且觀察組患者治療12周、24周及36周血清HBsAg水平低于對照組,這提示持續(xù)應用恩替卡韋聯(lián)合長效干擾素有助于改善血清HBsAg水平,提高抗病毒治療效果。本研究ROC分析結(jié)果顯示,各時間點血清HBsAg對判斷臨床治愈具有一定價值,也說明血清HBsAg水平的變化有助于判斷預后。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顯示,兩組患者差值B和差值C低于差值A,差值C低于差值B,觀察組患者差值A、差值B及差值C水平高于對照組。這提示兩組患者治療12周與治療前血清HBsAg水平差值高于其他各時間點差值,提示血清HBsAg水平呈下降趨勢,CHB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療后,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并非勻速,而是主要發(fā)生在治療12周內(nèi),這可能是由于此期間病毒復制活躍,而對抗病毒藥物具有較高敏感性[12]。且ROC分析結(jié)果顯示,治療12周的血清HBsAg水平與治療前血清HBsAg水平差值對判斷療效的AUC最高。原因在于,隨著治療時間延長,病毒進入免疫耐受期或低復制期,血清HBsAg水平降低速度減緩。這也可能是治療12周的血清HBsAg水平與治療前血清HBsAg水平差值對療效具有較高預測價值的原因。
綜上所述,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清HBsAg水平有助于判斷CHB患者治療效果,尤其應注意治療12周與治療前血清HBsAg水平差值,對判斷臨床治愈情況具有較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陳濤,相龍云,陳勇. 導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發(fā)生肝癌的危險因素[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8, 16(20): 74-75.
藺詠梅,楊雪亮,葉峰,等.恩替卡韋對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4, 35(5): 655-658, 689.
王新軍.長效干擾素與普通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的成本-效果比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4, 23(12): 1300-1302.
葛珂,鮑艷婷,鄭良達,等.基線HBsAg定量值預測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J].浙江預防醫(yī)學, 2014, 26(11): 1085-1088.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類似物經(jīng)治患者抗病毒治療專家委員會.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類似物經(jīng)治患者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 2016年更新[J/CD].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 2016, 8(3): 15-20.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6, 19(3): 389-400.
田賢江,趙立夫,沈躍飛,等.恩替卡韋治療HBVDNA低水平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抑制病毒復制及改善肝組織學病變[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9, 12(2): 107-110, 141.
沙尼亞·尼亞孜,柯比努爾·吐爾遜,潘珂君,等.長效干擾素α-2b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或恩替卡韋治療耐藥HBeAg陽性乙型肝炎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肝臟, 2020, 25(7): 746-748, 779.
郭春霞,李嘉,徐曾麗,等.不同HBVDNA檢測方法對PEG-IFNa-2b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判斷的影響[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7, 33(4): 664-667.
周友乾,李翠,尹鳳鳴,等.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陰轉(zhuǎn)后HBsAg定量的變化[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9, 35(5): 977-981.
花艷艷,許琳婧,李夢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和HBV-DNA檢測在HBV基因型與耐藥變異中的臨床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32): 121-122.
張學平,邵宏偉,王靜.不同階段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定量值與血清HBVDNA水平相關性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21, 28(1):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