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飛人喬丹籃球鞋(Air Jordan,以下簡稱AJ)1代正式發(fā)售,第一年就賣出了1.3億美元。隨著NBA的全球傳播和品牌營銷活動,AJ的意義變得遠超球鞋本身,成了一種文化現(xiàn)象:《灌籃高手》的櫻木花道、《蜘蛛俠:平行宇宙》的“小蜘蛛”,腳上穿著的都是AJ?!禫ogue》雜志則將AJ與蘋果手機、可口可樂并列為全球流行文化的圖騰。但是,快40年過去了,誰能成為下一個撐起球鞋IP的喬丹呢?
1984年10月26日晚,芝加哥公牛對陣華盛頓子彈隊,在芝加哥體育場內(nèi)13913名觀眾的注視下,喬丹完成了他在NBA的首個扣籃,16投5中,僅得到16分。這位新秀在NBA的開局不順,但絲毫沒有動搖耐克對喬丹的信心:他是一個天生的籃球明星,他腳上穿的一定得是耐克鞋。
為了開拓籃球領(lǐng)域,當時的“小公司”耐克費盡心思說服了喬丹和他的家人。這場豪賭成就了兩個神話:一個是“籃球之神”喬丹,一個是如今市值千億美元的耐克。耐克的銷售額隨著喬丹在NBA的表現(xiàn),從1984年的9億美元飆升至1997年的92億美元,不僅借此完成了對匡威、阿迪達斯這兩個老對手的逆襲,還成為統(tǒng)治運動行業(yè)四十年的霸主。
AJ改寫的不只是耐克的命運,還有體育品牌的游戲規(guī)則。這種押注體育明星的方式被無數(shù)追隨者效仿,成了體育營銷界唯一正確的辦法。
2023年6月,耐克宣布將在“科比日”單獨推出科比的個人品牌線,試圖復制喬丹的成功;7月,安踏宣布簽約現(xiàn)役球星歐文,計劃為他打造個人產(chǎn)品線;再往前一些,李寧也憑借“韋德之道”實現(xiàn)了向千元鞋款的躍進。
運動品牌的NBA球星之戰(zhàn)再次打響,只不過,這一次“參戰(zhàn)”的不再只有歐美品牌,而是加入了很多中國面孔。
耐克的創(chuàng)始人菲爾·奈特很早就意識到,推廣品牌的最佳方式就是讓運動員穿上該公司的鞋子。
在他看來,如果想讓耐克的鉤子成為像麥當勞的金色拱門一樣無人不知的商標,那就得讓它和某種不凡的精神綁定在一起——讓“網(wǎng)壇壞小子”約翰·麥肯羅穿著耐克登上《體育畫報》的封面,效果相當于20頁的整版廣告。
當時籃球場上的明星們,穿的都是匡威。自1955年登頂美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籃球鞋之后,匡威以56%的市場份額把阿迪達斯和耐克甩在身后。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匡威作為官方鞋類贊助商,推出了業(yè)界第一個高科技中底緩沖系統(tǒng)、有史以來最輕的籃球鞋——“快攻”(Fastbreak),當年喬丹在奧運會期間穿的也是這雙鞋。
財大氣粗的匡威是所有籃球運動員的“第一志愿”。它手握多個籃球明星的合同,不乏“魔術(shù)師”約翰遜這樣炙手可熱的大牌。當時仍是新秀的喬丹也想被匡威收入麾下,但匡威給他開出的合同價值只有10萬美元。
喬丹的“第二志愿”是阿迪達斯。他曾對媒體表示:“我從未穿過耐克,我可能會與阿迪達斯簽約?!?/p>
但對當時的“大廠”阿迪達斯來說,他們的選擇實在太多了,喬丹也不是最優(yōu)的那一個——喬丹1984年新秀入選排名是第三,且身高并不突出。阿迪達斯的德國高管們更青睞像拿下了“狀元秀”的卡里姆·阿卜杜勒-賈巴爾這樣的高個子球員,于是乎,他們甚至沒有給喬丹報價。
彼時,耐克正陷于增長乏力的焦慮中,急切希望在籃球領(lǐng)域打開局面。
1980年代初期,跑步領(lǐng)域增長放緩,有氧運動興起,銳步(Reebok)僅用4年就拿下了美國市場30%的份額。前有匡威和阿迪達斯這兩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后有銳步這類來勢洶洶的追兵,耐克在1984年的年報里憂心忡忡地寫下“1984是糟糕的一年”。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年恰恰是它的命運轉(zhuǎn)折點。失意的耐克遇上了初出茅廬的喬丹,耐克向喬丹表露了十足的誠意,不僅開出了每年50萬美元的高價,還為喬丹生產(chǎn)屬于他的簽名鞋,這是過往NBA球員從未有過的待遇。
隨著喬丹每一次在NBA賽場上奪人眼球的起跳、扣籃,AJ球鞋的銷量也隨之起飛,雙方的合作珠聯(lián)璧合。
當時的NBA為了減少比賽中的營銷行為,制定了一條規(guī)定:球員穿的球鞋至少要有51%是白色或黑色,否則球員將被處以5000美元的罰款。
而耐克卻選擇無視規(guī)則。為了讓喬丹把這雙鞋穿上賽場,耐克副總裁直接回應:“去你的,我們罰得起!”
這件事反倒成了營銷素材,AJ順勢推出“AJ禁穿”活動以宣示反抗精神,在那之后,球鞋賣爆了。喬丹在自傳《為了深愛的籃球》中如此回憶當時的情況:“NBA反而幫了我們一個大忙。”
耐克原本的預期是在AJ發(fā)布后第四年賣出100萬美元,結(jié)果,AJ剛剛上市就引發(fā)了搶購潮,第一年就賣了1.3億美元,單拎出來相當于世界第五大體育公司。
據(jù)報道,“飛人喬丹”自1997年獨立運營,2022財年營收超過50億美元,光是銷售分成,喬丹去年就能拿到2.5億美元。
運動品牌和頂尖運動員相互成就的經(jīng)典案例被寫進體育營銷的教科書:“喬丹的形象推動了耐克商業(yè)帝國的崛起,而耐克也把他塑造成了年輕的國王。”
喬丹之后,耐克的籃球神話由詹姆斯、杜蘭特和科比續(xù)寫。到了2013年,耐克已經(jīng)簽下了68%的NBA球員,占籃球市場份額的90%。
市場里,站滿了虎視眈眈的挑戰(zhàn)者。
其中,野心勃勃的安德瑪(Under Armour,以下簡稱UA)在2013年花了400萬美元簽下庫里,復制“飛人喬丹”的故事,成功實現(xiàn)逆襲。
耐克作為庫里的前東家,原本極占優(yōu)勢。但在選擇和庫里續(xù)約時,它根本沒有耐心,這種傲慢使它犯了和當年的阿迪達斯一樣的錯。
在簽約現(xiàn)場,耐克高管把庫里的名字“Stephen”念成了“Steph-on”,幻燈片里還出現(xiàn)了忘記刪改的杜蘭特的名字,不被尊重的庫里于是轉(zhuǎn)投UA的懷抱。
后來,庫里在聯(lián)賽里一騎絕塵,先后拿下兩次MVP獎項和三個NBA總冠軍的輝煌成就。UA也順勢起飛,僅用了一年,球鞋的銷量就增加了350%。
華爾街仿佛是從UA身上看到了當年耐克的影子,真金白銀地為它投票。UA的市值水漲船高,一度超越阿迪達斯成為美國第二大運動品牌。
庫里成了UA的“喬丹”。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也開始試圖制造屬于自己的喬丹。
早在2014年,安踏就用300萬美元簽下與庫里并稱為“水花兄弟”的湯普森。兩年后,安踏和湯普森續(xù)約十年,合同價值8000萬美元。湯普森表示:“我知道在安踏,我會得到很多創(chuàng)造性的投入,我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安踏的‘邁克爾·喬丹’?!?/p>
在安踏“鈔能力”的感召下,湯普森非常賣力地宣傳安踏——具體表現(xiàn)之一為經(jīng)常穿著一件印有“北京爺們”的安踏T恤出席活動。
湯普森不遺余力的宣傳也為安踏業(yè)績做出了貢獻。2018年,安踏憑借400萬雙籃球鞋的銷量位列中國市場第一,其中KT系列(安踏為湯普森打造的簽名球鞋)已經(jīng)達到安踏籃球鞋總銷量的30%~40%。
但這還遠遠不夠,在安踏的計劃里,籃球鞋的年銷量要在2025年達到1200萬雙。為此,安踏還需要更重磅的球星陣容來為自己的籃球鞋事業(yè)添磚加瓦。
據(jù)報道,2019年,李寧、安踏和耐克為新秀球員威廉姆森爭相報價,安踏報價接近1億美元,李寧報價10年2.5億美元,最終威廉姆森還是被報價5年7500萬美元的耐克拿下了,而此前耐克球鞋合同的年均價位往往在700萬美元到1000萬美元之間。
隨著競爭的加劇,NBA球星們的合約越來越貴,品牌們簽約NBA球星的投入回報比也越來越低,但似乎除此之外也別無它法。
擺在國產(chǎn)運動品牌面前的問題則更為嚴峻:如何說服一個“未來巨星”拋棄海外巨頭轉(zhuǎn)而選擇你——除非你有和國際品牌比肩的能量,不然就得開出更誘人的條件。
就在今年耐克宣布將單推科比品牌后,安踏宣布簽約歐文。
截至目前,現(xiàn)年32歲的歐文獲得過一次NBA總冠軍,8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3次入選NBA最佳陣容。這是中國品牌第一次簽下正值巔峰期的NBA球員。
籃球媒體人蘇群透露,這筆合作由安踏的新任CEO徐陽主導,是安踏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今年3月,徐陽獨自飛往達拉斯與歐文會面,雙方一見如故、大聊特聊了近兩個小時,最終達成合作。
歐文無疑會成為安踏進軍海外市場的利器。歐文曾在媒體上透露,他的簽名球鞋在過去7年的銷售額超過了26億美元,常年銷量僅次于科比鞋?!拔铱梢院茏孕诺卣f,我是球鞋市場最具號召力的球星之一?!?/p>
和UA簽約庫里的故事相似,安踏簽約歐文,也是撿了耐克的漏。
歐文從2011年賽季就一直在與耐克合作。但十年之后,因為歐文在社交媒體上的反猶言論引發(fā)輿論風波,這段合作關(guān)系宣布結(jié)束。
在被耐克解雇之后,歐文依然把自己的簽名球鞋穿上了賽場,但是用黑色膠帶遮住了耐克的標志,用金色的記號筆寫上了“I AM FREE”。耐克也毫不手軟,立馬把歐文簽名鞋打半折出售,歐文發(fā)推文硬剛:“沒有什么比自由更無價。”
解約之后的歐文似乎根本不愁下家,根據(jù)媒體消息,阿迪達斯、新百倫、彪馬以及獨立球鞋品牌SIA都在緊盯歐文動態(tài)。不過最終安踏以5年600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了歐文,比此前耐克和歐文合約價格(7年7700萬美元)更高。
然而,以高價拿下歐文的安踏并不能高枕無憂,如今的運動品牌們要面對的,是比當年喬丹時代更為復雜的處境。
一邊是“字母哥”阿德托昆博的中國行遇冷,另一邊NBA收視率2023年賽季創(chuàng)下了過去三十年的最低紀錄,比1995年~1996年賽季喬丹的巔峰時代收視率下降了一半。黃綠大戰(zhàn)、勇騎爭鋒似乎已是男孩們冰封的記憶,今年唯一熱出圈的巴特勒,也已然33歲,是庫里時代的球星。
NBA的影響力正在逐年下降,而喬丹、科比、勒布朗和庫里之后,不知還有誰能扛起那個全球文化符號的大旗。
本文轉(zhuǎn)載自遠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