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6DOI:10.16655/j.cnki.2095-2813.2211-1579-1190作者簡介:楊甲慧(1993—),女,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體育文化。畢欣(1998—),女,大學本科,初級-講師,,研究方向為11。
作者簡介:楊甲慧(1993—),女,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文化
摘要:在“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戰(zhàn)略全面實施的時代大背景下,陜西省全民健身工作的開展極為重要,影響其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除經濟、政治之外,作為“軟實力”的文化也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本文從文化視角,采用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基于陜西省全民健身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總結出陜西省全民健身發(fā)展的兩個階段。實地調查后,從體育文化角度總結出陜西省全民健身發(fā)展的存在問題:物質載體層面較為匱乏;制度方式層面有待健全;居民全民健身精神層面有待提高。通過分析,提出對策:第一,全面推進陜西省全民健身物質載體層面的完善。第二,逐層落實和完善陜西省全民健身制度方式層面。第三,不斷豐富陜西省全民健身的精神文化層面。
關鍵詞 陜西省 全民健身 體育文化 民俗體育
Under the cultural field of vision Shaanxi Province 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 Cours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Yang Jiahui
(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Province,710077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ealthy China\" and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i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n Shaanxi Provinc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its development are not only economic and political, but also the role of culture as \"soft power\" that cannot be ignored.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dopt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summarizes the two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n Shaanxi Province. After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cul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n Shaanxi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the material carrier level was relatively lacking; The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spiritual level of residents' national fitness needs to be improved. Through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irst,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carrier level of national fitness in Shaanxi Province. Second, layer by layer, implement and improve the national fitness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 Third, constantly enrich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national fitness in Shaanxi Province.
Keywords :Shaanxi "national fitness "sports culture "folk sports
1.陜西省全民健身的發(fā)展歷程
在總結建國以來體育工作的經驗之上,國務院于1995年6月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從此,群眾體育開始向全民健身轉變,全民健身在我國正式拉開帷幕?!度窠∩砭V要》頒布初期,全民健身計劃主要集中在經濟發(fā)達、人口密集、場地器材充足的大中城市推行實施[1],而城鎮(zhèn)農村的體育設施及場地較為缺乏,尤其是“老、少、邊、窮”等落后地區(qū)尤為缺乏,全民健身文化宣傳普及程度較低,與城市在實際發(fā)展中相差甚大。有關專家直到一期工程末才意識到體育的社會價值在我國的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并未被充分認識[2]。陜西省作為中西部地區(qū),整體經濟發(fā)展與東南沿海地區(qū)有一定的差距,體育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也相對滯后。1995年中國首部《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后,陜西省陸續(xù)也頒布了相應地法規(guī)和政策,來同步我國的全民健身事業(yè),在全民健身工作上也投入了大量的建設工作,通過舉辦大型賽事等重大舉措來促進全民健身的發(fā)展。尤其是中華人民公國第十四屆運動會的成功舉辦,是陜西省體育和全民健身工作的一個里程碑,極大地推動了陜西省體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以十四運申辦為分界點,陜西省全民健身發(fā)展主要經歷了探索發(fā)展階段(1995年-2014年)和普及完善階段(2015年-至今)兩個階段。
1.1陜西全民健身的探索發(fā)展階段(1995年-2014年)
第一階段是陜西全民健身的探索發(fā)展階段(1995年-2014年),1999年,陜西省舉辦了大型綜合賽事——全國第四屆城市運動會,這次城市運動會的舉辦,對陜西省的經濟和體育事業(yè)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使得陜西省在體育基礎設施上進行了大量的投入。2001年初,在全運會面向全國省市開放后,西安便積極響應申請十四運會,經濟、體育發(fā)展等多方面原因,最終不敵南方城市落選,卻為西安努力發(fā)展全民健身埋下了良好的伏筆,陜西省為了能夠申辦全運會,積極努力的在體育設施和體育產業(yè)上進行投入。2006年,陜西省陜西省實施了第一批“農民健身工程”,適當緩解了農村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緊張和缺失[3]。2007年9月,陜西省通過《陜西省全民健身條例》,以保障公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合法權益。2010年12月31日,陜西省人民政府以印發(fā)《關于加快西部體育強省建設的意見》。該《意見》是建設西部體育強省目標的重要開端。為了進一步推動陜西省全民健身事業(yè)的發(fā)展,2011年七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fā)《陜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1-2015)》,推進了全民健身的深入開展。到2015年低,城鄉(xiāng)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顯著增加,身體素質明顯提高,陜西省基本形成覆蓋城鄉(xiāng)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1.2陜西全民健身的普及完善階段(2015年-至今)
第二階段是全民健身的普及完善階段(2015年-至今),2015年12月,陜西省獲得第十四屆全運會的主辦權,這是是全運會首次在中西部城市舉辦。此次全運會的申辦成功對陜西省意義重大,陜西省體育總局簽署了“全運惠民工程”的相關協(xié)議,摒棄了重視競技體育,忽視群眾體育,甚至將全運會的競技成績當做政績的觀念和做法。陜西省將推動群眾體育實現新發(fā)展,建立起“政府主導、部門協(xié)同、社會參與、市場運行、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了以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市場資源推進健身服務和市民消費享受健身服務的多元化全民健身的新格局。陜西省承辦全運會很大程度上加快陜西建設西部體育強省的步伐,促進陜西全民健身的快速發(fā)展[4]。 2016年10月,陜西省人民政府發(fā)布《陜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報告中指出: 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全民健身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推進全民健身事業(yè)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2021年5月,為促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高質量發(fā)展,保障人民群眾運動健身、追求健康的基本需要,依據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了《陜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2021年陜西省成功舉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和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國家體育總局稱贊陜西省十四運為:“場館建設、競賽組織、重大活動、服務接待等多項工作達到一流水平?!笔倪\籌辦期間,僅西安一市就建設完成677個社區(qū)全民健身路徑,實現了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全覆蓋。在全運會之后,陜西省的全民健身工作有了質的飛躍。
2.文化視域下陜西省全民健身的發(fā)展現狀及問題
體育文化”是從“文化”中衍生而來的子定義,無論是廣義文化還是狹義文化,體育都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物質和精神兩部分。本文所指的“體育文化”傾向于廣義的、綜合的、整體的、宏觀的、復合的“體育文化”概念。主要是指以與體育相關的價值觀念為核心,同時涵蓋與體育有關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文學思想、藝術等等,即人類社會與體育有關的物質成果與精神成果的有機統(tǒng)一。有關體育史研究專家認為“體育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物質載體層面、制度方式層面和體育精神層面三個基本層面。
一個地區(qū)的全民健身發(fā)展現狀包括體育人口、體育消費、全民健身經費、全民健身相關政策制度等很多方面[3],本研究主要從文化角度分析探討全民健身,故將陜西全民健身發(fā)展現狀從物質載體層面、制度方式層面和精神層面進行調查研究。陜西全民健身的物質載體層面主要包括全民健身的資金投入和群眾體育消費、運動項目、場地和器材的建設,體育人口的發(fā)展及相關管理與服務人員的安排等;制度方式層面主要包括全民健身相關的政策與制度,組織與宣傳,監(jiān)督評價與反饋等;精神層面主要包括人們對全民健身的態(tài)度,全民健身的文化認同感等。
2.1陜西省全民健身物質載體層面較為匱乏
陜西省全民健身物質載體層面較為匱乏。2021年底,陜西省基本實現了《十三五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的場地建設要求。與沿海發(fā)達城市相比,陜西省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依舊滯后,上海市全市共建成健身苑164個,健身點3630個,體質監(jiān)測站40個。全市有經營性的體育場館4000多家。陜西省則只有西安、寶雞等大型城市達到了《陜西省十三五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的場地設施要求。與發(fā)達地區(qū)城市比,差距巨大,僅西安來說,全市體育經常場所僅有240家,數量是上海市的十六分之一。在對西安、漢中、延安的實地調查重,觀察發(fā)現西安市的場地設施相對較為完善。漢中、延安城區(qū)部分地區(qū)場地設施與西安差距不大,但漢中、延安城鎮(zhèn)偏遠地區(qū)的場地設施根本無法達到《陜西省十三五全民健身計劃》的場地設施要求?,F有場地和運動器材功能單一,器械老舊,無法滿足居民的運動需求。
陜西省體育局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縣級體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要求陜西省各級政府強化體育社會組織建設。目前,從體育人口的數據上進行四個城市的對比:西安市體育人口340萬,占比42%,社會體育指導員24239人。延安市體育人口70萬,占總人口30%,社會體育指導員6082人。漢中市體育人口150萬,占總人口37%,社會體育指導員9500人。上海市體育人口1137萬,占總人口45.7%,社會指導員62086人。從體育人口的占比和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可以看到,延安和漢中的體育人口數量,明顯低于西安,兩個城市的體育指導員數量總和是西安市的一半。但作為陜西地區(qū)最為發(fā)達的省會城市西安,它的體育人口與體育指導員的數量與上海相比也相差過大。
2.2陜西省全民健身的制度方式層面有待健全
陜西省全民健身的制度方式層面有待健全。陜西省各級政府制定了80余項法規(guī)和政策,來配合國家實施全民健身運動的工作。從健身場地設施、服務體系、未來發(fā)展等多方面入手,對每一項全民健身工作都進行了細致的規(guī)定和保障。全省各地也相應制定了全民健身的保障性條例。陜西省全民健身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保證了群眾健身鍛煉的合法權益,保證了省全民運動的順利實施。與沿海地區(qū)相比,陜西省的全民健身相關法規(guī)制定相對較晚。陜西省2005年才開始醞釀《陜西省全民健身條例》,于2007年才制定完成,而上海市于2004年就發(fā)布了《上海市全民健身綱要》。陜西省的法規(guī)條例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滯后三年。在團隊走訪調查時發(fā)現,延安、漢中缺乏地方性的全民健身政策條例,完全使用的是陜西省體育局發(fā)布的各類全民健身政策法規(guī)。說明陜西省全民健身制度政策建雖有成效,但是地方體育管理機構缺乏主動性,沒有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符合地域特點的相關全民健身制度政策,現行的《陜西省全民健身條例》沒有顧及城鄉(xiāng)居民差異問題,沒有體現鄉(xiāng)村居民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沒能很好地引導鄉(xiāng)村居民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很難起到縮小城鄉(xiāng)差距的作用。
2.3陜西省全民健身的精神文化層面需要豐富
陜西省全民健身的精神層面需要豐富。團隊在對西安市、延安市、漢中市的群眾訪談中發(fā)現,這三個地區(qū)的群中對于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不同。西安地區(qū)的群眾85%以上了解全民健身,并且可以明顯感知生活環(huán)境周邊運動設施建設和發(fā)展。漢中地區(qū)51%接受訪談的群眾了解全民健身,但只有46%的群眾可以明顯感知生活環(huán)境周邊運動設施的建設和發(fā)展。延安地區(qū)的情況不容樂觀,40%的受訪群中表示了解全民健身,同時能感受到周邊運動設施的建設和發(fā)展。說明漢中和延安地區(qū)對于全民健身的宣傳不足,沒有將全民健身的思想普及到群眾中去。并且場地設施建設的力度不夠,漢中、延安的群眾無法切實感受到周邊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在對群眾的運動觀念的訪談中發(fā)現,西安90%以上的群眾認為健身是有必要,而且可以明顯改善身體健康的。在延安和漢中地區(qū),群眾喜愛的運動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例如秧歌、腰鼓等,將歷史文化資源和陜西當地的自然資源相結合,打造區(qū)域性特色全民健身[5]。陜西省許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安塞腰鼓、紅拳、社會等在傳承和發(fā)揚上遭遇困境[6]。可見,體育不單單是一種身體運動形式,更是一種文化,文化的核心層面就是精神層面,全民健身文化作為體育文化的一種,它也有其核心的精神層面,并且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
3."文化視域下陜西省推進全民健身發(fā)展的對策
本文立足于整體的、全面的體育文化視角對當代陜西省全民健身的發(fā)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的找出它物質載體層面、制度方式層面以及精神文化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通過陜西省全民健身現狀的3個問題分析,提出解決對策。
3.1全面推進陜西省全民健身物質載體層面的完善
政府加強全民健身相關財政支持,完善全民健身設施,特別是農村鄉(xiāng)鎮(zhèn)的體育場地、體育指導員、體育設施的建設、修補和完善。充分利用學校體育的相關資源,挖掘鄉(xiāng)鎮(zhèn)體育教師的潛能,一定程度上環(huán)節(jié)鄉(xiāng)鎮(zhèn)體育指導員的缺失,利用學校的場地設施和體育教師推進鄉(xiāng)鎮(zhèn)全民健身的發(fā)展,不斷縮小城鄉(xiāng)全民健身的差距。全民健身作為公益性事業(yè),政府應當做引導,擴大全民健身投入的方向,拓寬各種投資渠道,吸引更多的資金推動陜西省全民健身物質載體層面的完善。
3.2逐層落實和完善陜西省全民健身制度方式層面
陜西省各級政府加快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的全民健身相關制度條例,逐層落實《陜西省全民健身條例》,保障制度與實踐不脫節(jié),真正做到制度為人所用,為人民謀福。相關政府部門在發(fā)展全民健身的過程中,注重縮短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還要加大輿論的宣傳和引導,利用電視、新聞、網頁、新媒體等手段宣傳全民健身的作用和意義,倡導居民樹立正確、健康的全民健身觀。
3.3不斷豐富陜西省全民健身的精神文化層面
陜西省應尊重區(qū)域文化歷史,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發(fā)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文化,重點挖掘具有鄉(xiāng)土特色的民俗健身體育活動,舉辦各層級的民俗民族體育運動會,激發(fā)居民的健身熱情。傳承和發(fā)揚認同感較高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地域性品牌體育文化,從根本上轉變居民的體育態(tài)度,培養(yǎng)居民的全民健身文化自覺性和文化認同感,形成健身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真正做到全民自主自愿健身。
總之,本研究立足于文化視角來了解陜西省全民健身,又從文化的三個分層,即物質載體、制度方式、精神文化來對陜西省全民健身進行了歸類性分析、總結和建議,力求為相關部門的全民健身工作的開展開辟新思路,立足陜西省的歷史文化,因地制宜,在尊重陜西省體育文化根基的基礎上開拓全民健身發(fā)展的路徑,從而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戰(zhàn)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孟磊. 我國全運會社會價值與功能變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8.
[2]黃莉,李佛喜,鄒先怡,文善恬. 體育文化研究40年的回顧與展望[J]. 南京體育學院報,2022,21(03):1-18+87.
[3]周虎生,陳威,孫健. 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民健身事業(yè)重要論述研究[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2,21(08):34-41.
[4] 張鵬,楊濤,劉艷娜. 新時代全民健身促進鄉(xiāng)風文明建設的發(fā)展路徑研究[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1,40(05):76-81+89.
[5]許萬林,許燕. 全域旅游視角下陜西體育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9,(11):97-103.
[6] 覃英. 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傳播困境與對策[J]. 體育文化導刊,2022,(09):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