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校初期,山東省威海市第二實驗小學就確立了“讓師生在習慣養(yǎng)成中成人成才”的辦學理念。近年來,伴隨著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學校圍繞構建數字化智慧校園的總目標,尋找數字化應用契機,挖掘信息資源,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健身習慣,并幫助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校的整體發(fā)展。
信息化應用賦能校園建設
●多樣化信息系統(tǒng)
資源共享系統(tǒng)。學校借助山東省威海市智慧教育云平臺的資源,提升教師培訓質量,有序開展教學研究?;顒悠脚_使教師提交教學計劃與總結、撰寫教育日記、開展科研評比,都變得更為簡便、高效。2023年年初,學校開展了首屆教學成果評選,各研究團隊在平臺上提交相關成果材料,可共享的文本、視頻、課件使得教師即使居家辦公,也可以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同時,云平臺還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如學??衫镁W絡媒介向師生發(fā)送“威海名師輔導講堂”視頻鏈接,由教師結合各班學習實際推送相關視頻,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隨之自主預習,鼓勵尚未完全掌握的學生隨之鞏固提升。教師可由此幫助學生建構個性化自主學習范式,用數字化管理驅動因材施教。如今,“追課”已成為學生們的日常習慣。
優(yōu)化發(fā)展系統(tǒng)。應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法及教師的教育實踐。比如“云朵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不局限于課本中的知識點,而是將多學科知識融入一個個主題活動。學生可在課前借助信息化工具搜索資料,課上進行探究與分析,課后再次借助信息化工具驗證或建構知識體系,讓學習探究更有體系、有效果。學生們還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自發(fā)成立了線上學習共同體,自主開展團體活動,以此探究和發(fā)現學習之外的更多可能。開放的數字平臺讓整個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習慣評估系統(tǒng)。學校將養(yǎng)成習慣這個大目標分解為若干子項目,使全員明確評估標準,并借助數字平臺進行數據收集,從而助力好習慣的養(yǎng)成。如在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習慣方面,學校關注學生在校內的日常點滴,將學生生活起居、學習等方面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始終。針對校外,學校建立并升級了多元激勵性評價體系,聯動家長,讓他們通過數字平臺提交記錄學生成長的材料。
●優(yōu)化管理模式
安全層面。學校架構了“校園安全信息網格化管理”,安全巡查、智能測溫、電子巡更、食品安全追溯平臺等,均實現可追溯的數據追蹤體系。同時,教職工可通過在線審批和智能填表技術,實現安全高效的后勤管理。目前已開發(fā)調課管理、請假管理、物資審批、維修審批等模塊,有效促進了平安校園的建設。
家校社層面。學校借助網絡媒介及時發(fā)布各種消息,便于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教師也可隨時保持與家長的溝通,在育人理念、學生的成長等方面形成合力。如借助網上家長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線上調查問卷等,實現家校間全方位的協(xié)同共育。此外,社區(qū)可通過App對學校安全、教育教學等進行適時監(jiān)督。
宣傳層面。2022年9月,學校成立了融媒體發(fā)展中心,下設微信公眾號團隊、視頻號團隊、文創(chuàng)團隊、校報團隊、通訊團隊五大團隊,通過線上宣傳傳遞學校的教育理念。學校形成了“發(fā)布宣傳點—搭建框架—完成制作—負責人初審—領導終審—平臺發(fā)布—轉至班級群”的宣傳工作流程。學校借助各平臺的后臺數據,分析公眾關注的重點內容,助力學校的教育特色為更多人所了解,并贏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拓寬思考空間
2020年,學校引進希沃易課堂項目,借助電子終端、答題器等設備采集學習數據,助力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2023年4月,學校五年級的語文、數學學科教師使用“焦點智慧教學”平臺進行網上命題、閱卷、分析,從而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間。教師們從傳統(tǒng)耗時費力的統(tǒng)計、記錄、分析中解放出來,更清楚地了解所帶班級在每個知識點、每道題上的答題情況。同時,“個人情況分析”也能呈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全面準確的反映便于教師開展精準輔導,讓技術真正賦能教學,為課堂教學助力。
大數據技術激發(fā)主體活力
●學生健康層面
學校認為“健康是可管理的”,而這離不開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監(jiān)測。如今,大數據技術縮短了原本煩瑣的記錄流程,系統(tǒng)還可自動生成學生的各項信息。
體質健康。學校擁有一套完整的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系統(tǒng),自動收集學生每學期的體測數據,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生成體質報告。學期末,每位學生會收到一份專屬體質健康報告,報告最后有體育教師基于大數據提供的針對性建議。報告中詳細記錄了班級學生的體能特征、單項成績統(tǒng)計等信息,教師和家長均可通過報告清楚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從而及時進行針對性引導。此外,每間教室的電子班牌與體質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相連,學生在智能體質檢測室和體育課堂上檢測的體育成績,可上傳到電子班牌中,實現體測數據的互聯互通,借助數據在學生間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健身氛圍。
視覺健康。學校與專業(yè)的視覺健康中心合作,每學期對全校學生進行視力檢測。所有學生的數據會上傳到視覺健康管理系統(tǒng)。通過數據的呈現,教師和家長能夠清楚掌握每一位學生的視力情況,并進行針對性的防治,從而用科學的管理呵護學生的視覺健康,讓健康用眼習慣惠及每一位學生。
心理健康。學校啟用學生心理健康篩查與管理云平臺,智能化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篩查、建檔。篩查結束后,學校心理教師及班主任教師可隨時通過后臺看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測評情況。在心理篩查的基礎上,學校的心理危機評估小組會采用心理繪畫、心理訪談、量表評估、家訪等方式進行危機等級評估,并進行不同程度的預警和干預。通過系列化舉措,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能在第一時間被發(fā)現,并獲得有效防治。
●教師教學層面
自引進希沃教育平臺以來,教師借助相關軟件制作課件,備課、授課,突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校本資源共享、優(yōu)化了教學手段、提升了教學質量。如學校利用希沃信鴿平臺進行教研組線上集體備課。第一步,主備教師基于優(yōu)質教學資源,完成教學設計的初稿,發(fā)起集備。第二步,其他教師隨時隨地參與集備,并對教學設計進行批注,提出建議。第三步,主備教師篩選出有價值的建議,形成教學設計的二稿并上傳。第四步,教研組多輪磨課形成終稿,由主備教師選擇好存儲目錄,將終稿的課件、教案等資源上傳至學校校本資源庫。之后,授課教師均可使用這類資源或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整個過程中,后臺可實時掌握各教研組的備課情況,比對數份教學稿件,看到每位教師的瀏覽次數、發(fā)起的評論及批注等信息。教師們可一鍵導出集備數據,進行多維度統(tǒng)計分析,從而優(yōu)化集備過程。也就是說,各教研組的數據能夠清晰地呈晰備課、研討痕跡,有效記錄教科研過程,為“教—學—評—研—訓”一致性提供有力抓手。
●師生評價層面
學校實施“星云工程”,以期發(fā)現每位師生的優(yōu)勢,點亮每一顆星星,從而匯聚成璀璨星云。而師生在校期間呈現出的學習、生活中的大數據能幫助學校從多角度發(fā)現他們的亮點。如學生在家校社場景中的表現被錄入檔案,教師可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教師可根據學生表現,向他們發(fā)放相應數額的“祥云幣”,用于兌換自己喜歡的物品,在這個過程中督促學生養(yǎng)成各項習慣,激勵他們成為“最亮星”。此外,各項大數據直接賦能學校的教師評價,學校可基于精準數據對教師的各項教學成果、日常教研行為進行全方位評價,從而打造一支高質量、高標準的教師隊伍。
借助信息化技術及大數據,學校逐漸探索出基于辦學理念的養(yǎng)成教育新路徑,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當然,數據也反饋出諸多問題,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校將向教育的更深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