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
紅色,是山東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qū)發(fā)展最鮮亮的第一抹底色。
紅色校園,紅色課程,紅色文化,呈現(xiàn)其建校六年來堅執(zhí)的理念、踏實的創(chuàng)新和生動的故事。
趙學軍校長,一個以“理想主義者”自稱的教育人,帶領著南校團隊,以校本化導向、體系性課程和全環(huán)境樹人,將紅色教育浸潤于孩子們的核心素養(yǎng),落地于孩子們的自主成長,融入于孩子們的未來發(fā)展,塑造了南校校園的新文化,也照亮了一個個少年心中的新天地。
校本化導向: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賦能一種奮斗的品格
深秋,天高氣爽,南校夢想廣場上,少年軍校成立儀式隆重舉行。
一個個方陣,令行禁止,整齊劃一;一番番操作,行云流水,威武雄壯。在正步、格斗、急救、突擊、防爆等科目訓練展示中,一群稚嫩少年,成了英姿颯爽的沙場猛士。
創(chuàng)立軍校,源自趙學軍堅定的辦學初心。
如今的教育,多見發(fā)展偏離亂象。圍繞中考高考的指揮棒,刷題為主,分數(shù)掛帥,一條條嚴苛的規(guī)訓,一道道嚴密的圍欄,將孩子們封閉在沉悶狹小的宅式教育中,折騰于沒日沒夜的學業(yè)內(nèi)卷里。憑什么去矯正教育的發(fā)展取向?
如今的學生,也多有心理健康隱患。《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揭示,18歲以下的抑郁癥患者占總?cè)藬?shù)的30%;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憑什么去護佑孩子們的生命成長?
趙學軍從2008年南校創(chuàng)辦的第一天起,就發(fā)出了鏗鏘的辦學宣言:“扣好人生第一??圩?,打亮人生第一抹底色。”就此將紅色教育提上了南校發(fā)展的重要日程,于我黨百年革命精神譜系中萃取了“紅船、長征、雷鋒”三大精神,以此破題紅色教育,正確導向?qū)W校的教育觀、人才觀,滋養(yǎng)孩子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助力他們從中汲取積極的人生意義和溫暖的生命關懷。
紅色教育豐富多樣,三大精神內(nèi)涵深廣。南校注重“校本化”導向,從適切學生成長的核心素養(yǎng)和精神特質(zhì)出發(fā),提煉出“夢想+奮斗”的主題。趙學軍對“校本化”導向作了精辟的闡釋:“紅船精神”突出的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長征精神”彰顯的是不怕挫折,永不放棄;“雷鋒精神”傳揚的是無私奉獻,忘我進取。“紅船精神”是向夢,是信仰;“長征精神”是向上,是信心;“雷鋒精神”是向善,是信念。
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三大精神的南校實踐給出了一份特色鮮明的答卷:以紅色文化成就孩子們的多彩人生。
少年軍校學員展示的,就是踐行“三大精神”煥發(fā)出來的風采。
趙學軍著意強調(diào):少年軍校并非新興的軍事夏令營,開設的也不是常規(guī)化的普通軍訓課,而是紅色教育與國防教育、體育教學三位一體、跨界融合、系統(tǒng)集成的軍事技能課、軍事訓練課、軍容軍姿課,以軍潤德、以軍培智、以軍強體、以軍健美,塑造新時代少年勇敢堅毅的品格、陽光剛健的氣魄,培育不怕吃苦、不怕挫折、不怕失敗、永不放棄的頑強意志。
體系化課程:扣子教育落地課堂,紅色精神濡染日常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課程體系中。南校的紅色教育能夠做大做強,首要的在于趙學軍校長帶領的團隊有一種追求完美性、到位率的“螺絲釘精神”。
梅路芳副校長是省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省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也是紅色課程體系創(chuàng)設的直接參與者。她給筆者展開了南校成熟的“扣子課程群”:五史課程群,長征課程群,禮儀課程群和榜樣課程群。其中,榜樣課程群給筆者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少年本就處于一個充滿幻想與好奇的“多夢季節(jié)”。許多學生將流行的影星、歌星、球星作為他們心中崇拜的偶像,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xiàn),科學引導,可以喚醒孩子們立志奮發(fā)的巨大潛能。南校順勢而為,契合孩子們的需求,推出了榜樣課程群項目。
榜樣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面旗幟。從跨進小學的門檻到告別初中的生涯,孩子們感受、走近、學習不同的榜樣,從家長,到老師,再到帶著各類光環(huán)的明星?,F(xiàn)在,他們又有了更多德才雙修的學習標桿:年度國家楷模、感動中國人物、古今民族英雄、教科書中的名人名家。南校還在全校學生中開展推選身邊的榜樣“你是最美那顆星”活動,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班級考評優(yōu)秀的基礎上,民主推薦產(chǎn)生,發(fā)掘校園里的年度最美出彩少年、最美奮斗少年、最美足球少年、最美品德少年、最美書香少年等,櫥窗宣傳事跡,全校隆重表彰,激勵和引領學生向陽生長。
“我為榜樣代言”是榜樣課程群中的一項特色活動。每一個學生都踴躍參加,選擇自己心目中特別景仰的一位榜樣人物,挖掘其感人的先進故事,深入其豐厚的精神世界,在校園相關活動中登臺宣講,在傾心的融入中,以榜樣品格熏陶美好情懷,以榜樣文化激勵進取精神。
創(chuàng)設榜樣課程衍生出了特色班級創(chuàng)建。筆者隨機瀏覽了紅船學部2022級4班的“班創(chuàng)”——班名清新閃亮:陽光中隊;班級口號意氣風發(fā):樂觀向上,活力綻放,朝花夕拾,我心向陽,我陽光!我快樂!我成長;班級公約積極向上:正直、團結(jié)、勤奮、創(chuàng)新;班訓簡約精粹:細節(jié)決定成敗,態(tài)度決定高度!還有自己設計、獨具特色的班徽,其中蘊含的榮譽感、內(nèi)驅(qū)力、進取心可感可知。文化領航,班班出彩,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南校的升旗儀式也別有特色。
每周一的升國旗活動,是一次生動、形象的“思政公開課”。這是由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扣子連續(xù)課”,每課一個紅色主題,每題一個班級主導。在國旗下,同學們傾情投入,有宣講、誦讀,也有舞蹈、課本劇,各顯其能,豐富多彩,全員參與,一個不少。儀式化的轉(zhuǎn)換,特色化的創(chuàng)意,藝術化的表達,氤氳了如詩如畫的時光,也煥發(fā)了主題教育的魅力。
在體系化的扣子課程中,紅色精神如陽光雨露,照耀著、潤澤著一株株嫩綠的樹苗,催生出一片片希望的新葉。這些蓬勃的生長,都真實地記載、延續(xù)在每一名學生的“夢想手冊”里。
人人有夢想,人人勇奮斗,用夢想照亮奮斗的方向。南校學生從跨進校門起,就立志向,樹標桿,真實地認識自己,敏銳地發(fā)現(xiàn)自己,勇敢地成為自己,在手冊中畫出自己的人生藍圖:遠期有目標有規(guī)劃,近期有措施有行動。而且,在學習、生活的歷練中,在校園、社會的連通中,大家可以自由選擇,適時調(diào)整定位,以尋找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確立自己的社會生態(tài)位。當他們心中有了想象、有了憧憬、有了追尋,就會生發(fā)出源源不絕的成長內(nèi)驅(qū)力,就會在通向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實、更有力。
為了“扣子課程群”的建設,梅路芳傾注了更多的心血。
在筆者采訪中,她感慨地說道:“孩子們的可塑性很強,正是打基礎的好時機。可是,有不少孩子的成長‘缺鈣,意志力不強,一遇難題就想退縮。前些年我上數(shù)學課,除了基礎題,還會有素養(yǎng)提升題,雖然很簡單,但有的學生就是不做,根在畏難心理。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也很少收到回應。這是思維懶惰,缺少主動求知意識,學習更多是為了家長和老師,進取之心不足?!?/p>
談起今天學生的變化,梅路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翱圩诱n程群”實踐重在培根鑄魂、立德樹人。幾年下來,潛移默化,孩子們開始變得自信了、勇敢了,敢于發(fā)出第一問,喊出第一嗓,沖出第一關。他們踴躍參加各種社團,投身系列活動,大大增強了領悟力和表達力,提升了共情力和交往力,帶動了個人的全面發(fā)展。過去都是老師評價學生,現(xiàn)在多是他們自我評價,接納自己的成功和挫折,迸發(fā)自己的智慧和活力。這就是個性化教育,就是個性化成長。
梅路芳深愛著她的學生,興奮地分享了李明澤、李章琪等一批宣講員成長的故事,為他們驕傲。她說,建校六年來,打造“紅色校園”越做越有感覺。
全環(huán)境樹人:隨處皆是學習,人人追光而行
南校的紅色教育,更多地呈現(xiàn)為一種體驗式、浸潤式、參與式的教育樣態(tài)。
這里有以紅色文化為底蘊的基地研學。
南校辦學多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之一就是設立了功能強大的學校發(fā)展委員會,薈聚熱心教育的社會各界人士,全面參與學校治理,打造了一個開放式的育人共同體。
共建紅色研學基地就是其一大成果:
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五史研學基地。在這里,學生紅色精神宣講員給我們講述了紅船故事和紅船精神。
以“長征精神”為主題的長征群雕研學基地。孩子們通過“研·長征”扣子課程群,汲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每學期一次徒步“奮斗長征路”遠足,每年一次行萬里路紅色研學,磨煉“不怕吃苦、不怕挫折、不怕失敗、永不放棄”的奮斗品格。
以“雷鋒精神”為主題的雷鋒文化博物館、雷鋒驛站、雷鋒廣場研學基地。紀念日里,“學習雷鋒好榜樣”主題活動色彩繽紛,豐富多樣。
還有4500余件文物藏品的南風博物館、河海文化館、航空航天科技館,構(gòu)成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有參觀者稱:南校區(qū)每一處角落都在說話,每一塊墻面都在育人。
這里有社會名家前來主講的專題課堂。
搭建大平臺,成就大教育。南校外聘了30余位社會各界專家名人組成的特邀輔導員,每年來學校座談授課,向同學們講述英雄故事,輔導思政學習,分享思想成果,播撒紅色文化。
在紀念雷鋒同志逝世60周年之際,南校師生齊聚南風劇院,聆聽雷鋒精神傳承人劉靜講雷鋒故事、遼寧撫順雷鋒紀念館名譽館長吳紅梅詮釋新時代雷鋒精神。雷鋒班第22任班長吳錫有生動講述雷鋒的光輝事跡,并以自己奉獻他人、服務社會,把雷鋒精神從軍營廣播到四面八方的實踐啟示,號召每一個少年都能弘揚奉獻、友愛、進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像一滴水滋潤一寸土地,像一縷陽光照亮一分黑暗,像一顆糧食哺育無價的生命,在學習雷鋒精神與傳承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融合中,釋放人生的價值和能量。
這里還有以踐行三大精神為標識的“志愿行動”。
南校依托雷鋒博物館,把雷鋒事跡編成教材,實施“讀寫演辯踐”一體化課程,在全校建“志愿隊”,設“雷鋒崗”,爭做“雷鋒種子”,雷鋒精神花開滿園,帶動一群人,影響一座城。
南校學生自發(fā)開展向云南怒江傈僳族新時代學校的同學們捐贈圖書行動,紛紛從家中拿出自己喜愛的圖書,成套的世界文學名著、科普知識讀物、學習輔導叢書,還有珍藏的精美繪本……共計贈書1000余冊。
濱州市青聯(lián)牽頭開展“世界名畫系列創(chuàng)意美術手工課”,南校的15位小志愿者與來自濱城區(qū)星空啟音啟智中心的星寶們一對一結(jié)伴,齊心協(xié)力完成“星空下的梵高”美術作品,耐心地手把手教他們制作星空畫,用溫柔的語言和星寶交流,在歡樂的笑聲中開心地完成,傳遞了友愛與溫暖。
南校學生韓埡迪多才多藝、開朗樂觀,將樂于助人的雷鋒精神融入日常。
家住濱城區(qū)黃河小區(qū)的張其樂是一位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已是85歲高齡。老人的一雙兒女已在幾年前相繼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癱瘓在床的老伴相依為命。得知張其樂家的情況,韓埡迪于中秋節(jié)前用心繪制了賀卡,并和家人制作了手工月餅,一起去老人家中陪伴過節(jié),帶給老人久違的節(jié)日氣氛。
韓埡迪還時常利用周末時間去敬老院看望老爺爺老奶奶,在小區(qū)、周邊公園撿拾白色垃圾,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也會不間斷地跟著爸爸媽媽去參加各類公益活動。韓埡迪最近獲評山東省“美德少年”。
雷鋒精神如一座燈塔,照亮了新一代少年前進的腳步。
“心中有夢想、眼里有光芒、腳下有力量”。南校的紅色教育,生發(fā)在理念創(chuàng)新中,落實在課程體系中,閃光在孩子們每一天的健康成長中。它給人們展示出來的,正是趙學軍校長堅持的“個個出彩、人人幸福、有溫度的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