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新沐
1950年8月20日,毛澤東同志在《上海黨政群機關團體編制情況報告》(以下簡稱《上海編制報告》)上做出批語①:“周②:此電兩項建議值得注意,請考慮指示各地,省及大市照此辦理,成為制度。……”
毛澤東同志所指的此電即《上海編制報告》,其中的兩項建議具體是:“(一)編余員工處理問題。整編中采取謹慎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弱殘疾人員,應視具體情況分別處理,一般可早日給資遣散。工務局六七十歲有多年工齡的老工人,無家可歸者以包下養(yǎng)老為宜。(二)編制委員會撤銷后,凡有關編制問題,應指定專門機關繼續(xù)負責指導,以鞏固已得成績,并堅持貫徹下去。否則時間一久,并又各自為政,自行擴充廣泛招聘、制度松懈的傾向難免發(fā)生,這是值得注意的。”
毛澤東同志作出這一批語時,新中國成立不足一年,國內的剿匪、土改、經濟發(fā)展各項艱巨任務交織,國際形勢更是嚴峻復雜,毛澤東同志每天要考慮和處理的事務之繁劇,可想而知??紤]到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這則史料的重要性尤其需要給予充分重視。
《上海編制報告》中的兩條建議,都與編制工作有關,第二條則直接闡明了編制工作需要長期存在的理由。其中的關鍵詞是“各自為政”,即各個機構從自身利益出發(fā)“自行擴充廣泛招聘”,進而導致“制度松懈”。針對這些問題,建議提出的對策是“凡有關編制問題,應指定專門機關繼續(xù)負責指導,以鞏固已得成績,并堅持貫徹下去?!焙喍灾?,編制工作之所以需要長期堅持,就是要以專門機關的管理來遏制各個機構自身的無序擴張沖動。
這些考慮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充分認可,他的批語十分明確,“省及大市照此辦理,成為制度?!蔽覀儼焉虾5慕ㄗh同毛澤東同志的批語內容貫通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即使是政權初創(chuàng)、百廢待興之際,毛澤東同志對于各個機構自身的擴張沖動仍保持著極其警惕的態(tài)度。今天的我們不能不嘆服于偉人穿透時空的深刻洞察力:直到今天,各個機構強烈的增編訴求,仍然是編制工作面臨的突出壓力。毛澤東同志所贊同的應對之策,就是以制度化的專門機關來實施嚴格管控。這一重要方針,是不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編制工作制度化的起點,還需要發(fā)掘進一步的史料。但7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如果沒有我們黨圍繞編制工作所建立起的一整套制度規(guī)矩,并依托各級編制部門具體實施,今天的政權機構及其人員規(guī)模究竟如何演變,恐怕還存在不確定性。
追古撫今,作為機構編制部門的普通一員,有不少感慨。其一,各個機構的擴張沖動與編制部門的遏制努力,兩者之間的相持相爭已經持續(xù)70多年,這種矛盾是結構性和長期性的。從客觀方面講,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發(fā)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的過程中,各個階段面臨不同的形勢和任務。無論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積貧積弱的條件下,還是在綜合國力躍升為世界第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的新時代,我們黨都從初心使命出發(fā),統(tǒng)籌規(guī)劃各個時期革命、建設、改革的宏偉藍圖,各個機構為了實現(xiàn)黨的奮斗目標,都肩負重任。這一點,從五年一次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證。也正因為此,各個機構普遍處在人手和任務的緊平衡狀態(tài),希望增加編制以充實力量,更好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從這個角度理解,各個機構的擴張沖動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合理性。同時,從主觀方面看,英國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于1958年給出他對于官僚機構逐漸增多、官員不斷膨脹的解釋,后稱之為“帕金森定律”;中國學者周黎安等人2004年到2007年的一系列研究,闡釋了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以及幾年前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亮劍》中,被街頭巷尾熱議和推崇的“亮劍精神”。這些理論和現(xiàn)象或許從多個角度揭示了各個機構擴張沖動的內在原因。客觀與主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遏制機構擴張、管控編制總體規(guī)模成為政權建設中一項持久而艱巨的工作。
其二,經過70多年的發(fā)展,編制工作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加強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建設、深化機構改革和優(yōu)化黨的執(zhí)政資源配置”。編制工作的實踐已經突破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規(guī)??刂?,走向面向政權建設全流程的體制改革、結構優(yōu)化、資源配置、機制調適和規(guī)??刂?,并歸于組織管理范疇,實現(xiàn)機構編制管理同干部管理的更好統(tǒng)籌,這完全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充分彰顯了新時代編制工作的特征。編制工作從相對被動和單一的定位,轉變?yōu)楦又鲃雍蛷秃系亩ㄎ?,這既是歷史持續(xù)演進的結果,又為編制工作走向未來、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其三,毛澤東同志所稱的“成為制度”,也有了新的時代內涵。首先,從中央到省、市、縣,四級都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編制工作體系。中央的領導體制尤為根本。中央編委是黨中央決策議事協(xié)調機構,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主任;中央編辦是中央編委的常設辦事機構,歸口中央組織部管理。其次,初步構建以《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為主干、以一系列配套法規(guī)制度為補充的編制工作法規(guī)體系。再次,編制工作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強化。這既體現(xiàn)為編制作為組織管理全鏈條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又體現(xiàn)為編制部門與人事、財政等部門形成的相互配合和制約關系。這些制度機制的加強與發(fā)展,構成了編制工作長期運行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