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冕鶴"/>
文/蘭州大學(xué) 叢培昊 攝影/龐杰
我常常感慨,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走出國門的觀鳥者和攝影愛好者越來越多。在網(wǎng)上的博物類短視頻里,各類珍稀鳥兒也漸漸多了起來,很多人由此認(rèn)識了本文的主角—灰冕鶴。不過野生灰冕鶴只分布在非洲,它們的樣貌和我們熟悉的仙鶴、白鶴大相徑庭,很少有人能一打眼就認(rèn)出它們是鶴。
灰冕鶴又名“灰冠鶴”,屬于鶴形目、鶴科、冕鶴屬。全世界共有15種鶴,冕鶴屬只有兩種—灰冕鶴和黑冕鶴,它們都分布在非洲。二者的長相雖和其他鶴類迥然不同,彼此之間卻有頗多相似之處?;颐狷Q體長1.1~1.3米,比黑冕鶴的個頭略大一點(diǎn)兒;二者的軀干和翅部的羽色接近,均以黑、白、栗、棕四色為主;其翅部頗有特色,上黑下白,停棲時一條較為平滑而有弧度的界線正好居中,使翅膀像極了被拉成梭形、沒有陰陽魚眼的太極圖。
要論兩種冕鶴最顯眼的區(qū)別,還在于頸部和面頰的顏色。灰冕鶴雖被冠以“灰”之名,卻只有頸部是灰色的。只見它肩頸相交處,一縷縷長長的灰色蓑羽自然地向后披散開來,蓬松而略顯凌亂。
說到面頰,灰冕鶴生著一副白頰,一個特殊的、看上去毛絨感很強(qiáng)的圓拱形黑色頭冠罩在臉頰的上方,其質(zhì)感頗似英國士兵的熊皮帽。在這黑白之間,眼的后上方有一抹鮮紅,和喉部肉垂的紅色全無二致,共同為這樸素的臉龐增添了些許艷麗。如果說灰冕鶴好似一位冷艷明麗、身著皮草且濃妝艷抹的貴婦,那么黑冕鶴則更像個偶出深閨就慘遭圍觀的大閨女。雖然它也戴著“熊皮帽”,卻沒有喉部的紅色肉垂,頸部和身體主色調(diào)一樣呈素雅的黑色,臉頰則與灰冕鶴完全不同:上白下粉,乍一看,一臉的羞怯與懵懂。
為什么叫冕鶴?其名得自它們頭上形似冠冕的特殊羽毛。在“熊皮帽”的后方,冕鶴枕部有無數(shù)金黃色的絲狀羽向四周綻放開去,形似大半個絨球。每條絲狀羽本質(zhì)上還是一根羽毛,只是羽片退化,發(fā)達(dá)的羽軸像一根具備了些許硬度和彈性的金色刺芒,這許許多多根金色刺芒又組成了半球形的金冠。在給這種鳥起中文名的時候,用一個“冠”字無疑是形象的,但我認(rèn)為“冕”字更為傳神。
“冕”字不僅聽上去比“冠”字更神秘、更莊重,而且更貼切。冕是中國古代天子、諸侯、卿及大夫所戴的禮帽,其前后端懸垂有數(shù)條玉串,謂之“旒”。玉珠顆顆分明,令這些玉串呈現(xiàn)出規(guī)律性的變化。冕鶴的冕也是如此,遠(yuǎn)看不過是一絲絲黃色,近看這每一絲黃中又蘊(yùn)含著深淺不同的淡黃、金黃、土黃、棕黃。還有什么能比“旒”更貼切地比喻這一根冠羽?還有什么能比“冕”更貼切地形容這一頭羽冠!不過按照禮制規(guī)定,天子之冕也不過12條旒,諸侯、卿和大夫的更少。這么說來,冕鶴的“旒量”肯定冠絕非洲,乃至亙古至今獨(dú)步天下,級別也未免太高了……
冕鶴的頭和其他鶴不同,腳也和其他鶴不同。鳥一般有四趾,三趾朝前,一趾朝后;而鶴的后趾往往和前趾不在一個平面上,不但位置高,而且生來短小,也就失去了抓握的能力。因此,大多數(shù)鶴只能在地面活動(在《松鶴延年圖》中,鶴站上了松樹枝很有可能是一種意象,或是古人混淆了鷺鳥和鶴)。不過,冕鶴是真能上樹的。冕鶴的后趾較長,上樹,哪怕是停棲于非洲多刺的灌木,對它來說也是小菜一碟。一般認(rèn)為后趾較長這一特征是鶴類祖先的特征,這樣看來,冕鶴在鶴類家族中應(yīng)該屬于相對原始的種類。
雄性冕鶴和雌性冕鶴的羽色基本相同,雄有“王冠”,雌有“后冠”。冠冕是重要的性炫耀工具,會被冕鶴好好珍惜。水畔的冕鶴喜歡“洗頭”,它們俯身收頸,把整個頭部連同頭冠都伸入水中,泡上幾秒,再拔出水面,抬起頭來瀟灑地甩一甩,其姿態(tài)之曼妙,堪比拍攝大牌洗發(fā)水廣告的明星。這一泡一甩,一頭芒刺乍開,冠冕立馬恢復(fù)了蓬松的質(zhì)感。
灰冕鶴還有個名字叫“東非冠鶴”,顧名思義,其主要分布在東非。具體說來,主要分布在從烏干達(dá)和肯尼亞南部到津巴布韋北部這一區(qū)域內(nèi),若干較小的種群分布在南部非洲和中部非洲等地區(qū),其中數(shù)量最大的灰冕鶴種群分布在肯尼亞和烏干達(dá)。烏干達(dá)、坦桑尼亞和盧旺達(dá)三國不約而同地把灰冕鶴選作國鳥,其中烏干達(dá)人對灰冕鶴愛得最為癡狂,在其國旗的中央和國徽的右側(cè)都有它的身影。黑冕鶴則被稱為“西非冠鶴”,是尼日利亞的國鳥。
非洲人民喜愛冕鶴,除了愛它美麗的外形和優(yōu)雅的身姿,還有其他原因。在有些國家和地區(qū),人們相信生活在濕地周圍和潮濕草地的冕鶴能帶來雨水,這對屬于典型熱帶草原氣候而降水稀少的東非國家來說無疑是彌足珍貴的。而在一些地方,則傳說灰冕鶴曾幫當(dāng)?shù)厍蹰L帶過路,或?qū)Σ柯溆泄Α?/p>
除了這些人文信仰和精神寄托,人們還特別喜愛冕鶴的叫聲。中國的仙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這是因?yàn)橄生Q的氣管發(fā)達(dá),盤繞在頸內(nèi),因此鳴叫時有共鳴擴(kuò)音的效果。而冕鶴作為相對原始的鶴類,沒有如此發(fā)達(dá)的氣管,只能發(fā)出輕柔的鳴聲,甫聞之,竟如繞膝撒嬌的家貓的“喵嗚”之放大版本,誰會討厭這樣的聲音呢?更妙的是,冕鶴不遷徙,當(dāng)?shù)厝艘荒晁募径伎梢月牭竭@種溫柔的呼喚。
在東非,灰冕鶴經(jīng)常光顧濕地、草原、牧場、農(nóng)田和灌溉區(qū)等人工改良生境。在非繁殖期,它們往往組成幾十只的小群一起覓食,種子、嫩草、嫩芽和小動物等都是它們的食物。有時它們會把一些植物連根拔起,有時它們會在水畔狩獵青蛙、蠕蟲和淡水螃蟹,有時它們會搜尋地面上的無脊椎動物和蜥蜴等小型獵物,有時它們還會跟在牛群的后面捕捉被驚起的昆蟲。
繁殖期的灰冕鶴會雌雄結(jié)對,以鞠躬、舞蹈和跳動來互相示愛。其動作輕盈優(yōu)雅,甚為悅目。求偶成功后,灰冕鶴夫婦一般會在濕地周圍的草地上筑巢,有時也在樹上筑巢。它們的巢呈圓形,有較好的隱蔽性,一窩卵1~5枚,由雙親交替孵化。一個月左右后,冕鶴寶寶便會破殼而出,這時的它們和其他種類的鶴寶寶相似,披著一身黃褐色的絨羽,兩三個月以后才能逐漸長成父母的模樣,但性成熟需要3年時間。
灰冕鶴是非洲分布較廣和個體數(shù)量最多的鶴類物種,在1985年曾超過10萬只。但由于人類的濕地排水和過度放牧造成的生境退化,加上近年來若干地區(qū)的干旱等原因,灰冕鶴的種群數(shù)量顯著下降;而寵物貿(mào)易、非法采集鶴卵、狩獵和使用農(nóng)藥等問題,同樣威脅著這些美麗生靈的生存。據(jù)國際鳥盟分析,近20年內(nèi),灰冕鶴的種群數(shù)量減少了50%以上。在其最新的評估報(bào)告中,灰冕鶴的種群數(shù)量為26500~33500只,其中成年個體僅為17700~22300只?;颐狷Q的物種瀕危等級已升至“瀕?!保诿狷Q的也已升至“易?!?,它們都存在一定的滅絕風(fēng)險(xiǎn)。
可以說,冕鶴的生存形勢九鼎一絲,未來命運(yùn)岌岌可危。希望人類能盡快制定有針對性的冕鶴保護(hù)政策,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也有福氣在東非的稀樹草原上欣賞這種儀態(tài)萬千、美麗迷人的大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