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廣西特色民居風格研究》叢書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是多民族聚居的沿海、沿邊地區(qū)。漢族、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 個世居民族的和諧相處,造就了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少數(shù)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織、交融,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圖景,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建筑形態(tài)。
為持續(xù)保護和傳承廣西傳統(tǒng)民居建筑文化,《廣西城鎮(zhèn)建設》擷取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組織編寫的《廣西特色民居風格研究》叢書中部分精華內(nèi)容,綴集成專欄,通過對各民族歷史及文化的追溯,向讀者展示各民族村寨聚落的選址、布局、風貌特色和民居建筑文化特點,探索廣西古今建筑文化之間的共存及融合,從源本中系統(tǒng)地了解聚落及民居的起源、變遷及其價值所在。
濱海騎樓建筑細部特色表現(xiàn)在屋頂、女兒墻、飄檐、廊柱、陽臺、窗戶等方面。
廣西濱海騎樓建筑的屋頂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各種幾何圖案形式的西式山花女兒墻屋頂,或精致雕飾的圓弧曲線屋頂,又有中式的屋頂和琉璃瓦頂,大部分的騎樓建筑以平屋頂臨街,坡屋頂居后,體現(xiàn)廣西濱海地區(qū)騎樓建筑受海外文化影響,具有中西合璧的特點。女兒墻造型處理主要有兩種,一為文藝復興式,即設置一道貫通整個門面的水平橫向矮墻或矮欄桿,欄桿有直桿型也有寶瓶型;二為歐亞混交變化豐富的新巴洛克式,常不拘一格,有些在柔和的波形山墻兩翼伴以卷渦,有些較為低平樸素,有些高聳挺立,也有些以抽象的幾何形態(tài)簡單搭配。騎樓的女兒墻受南洋文化的影響,南洋地區(qū)多臺風,女兒墻上開出一個或多個圓形或其他形狀的洞口,以減少臺風對建筑的風負荷。
北海市珠海路文藝復興式女兒墻
北海市珠海路新巴洛克式女兒墻
北海老街騎樓典型窗戶
墻面遮陽飄檐在廣西濱海騎樓建筑上很常見,層與層之間、窗戶上多采用飄檐。這些飄檐的形態(tài)和花紋與騎樓的立面風格渾然一體,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如波紋檐、折線檐、疊澀出檐等。飄檐除了有良好的裝飾效果外,也有很好的遮陽遮雨作用,這是廣西濱海騎樓建筑適應南方酷暑多雨的氣候特點的體現(xiàn)。
廊柱大多為單一方柱,也有兩個方柱并列。廊道豐富了騎樓建筑的立面,又具有遮陽擋雨的作用,營造了舒適的商業(yè)空間。濱海騎樓建筑既有歐式的圓拱形窗,也有中式的花窗、滿洲窗等。窗的四周通常有精美的裝飾紋樣,窗玻璃常用五彩繽紛的花玻璃。有的騎樓建筑臨街一面設有出挑的陽臺。凹凸式小陽臺與假陽臺小巧玲瓏,具有很強的裝飾作用,極大地豐富了立面的層次。
北海老街騎樓的矩形陽臺
北海老街騎樓的半圓形陽臺
北海市老街騎樓的陽臺欄桿裝飾
欽州市一馬路的陽臺欄桿裝飾
北海市合浦縣東坡亭屋頂正脊
北海市合浦縣海角亭屋頂正脊
院落式民居建筑細部特色
表現(xiàn)在屋頂正脊、海波紋灰雕、門窗設計方面。
廣西濱海地區(qū)的院落式民居中,房屋最高點、離天最近的屋正脊,自然首先受到關注和強調。正脊常常被飾成多種形式考究的脊身,常見的有螭龍紋屋脊、卷草紋屋脊,更有點睛的寶頂,同時魚吻、獸吻、鴟尾相隨相映。
海波紋灰雕裝飾是廣西濱海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一種特有的建筑細部裝飾,在其他地區(qū)尚未發(fā)現(xiàn)有相同的裝飾做法。海波紋灰雕裝飾在欽州市靈山縣大蘆村和蘇村較為常見,裝飾于多進式民居的前進正立面檐口下,海波紋灰雕上接檐口,下以線腳和彩繪過渡至青磚墻面,三層波紋錯位排列,層層疊疊,形成重復的韻律美。海波紋體現(xiàn)了濱海地區(qū)特有的海洋文化,是濱海地區(qū)人民對海洋崇拜和贊美的表現(xiàn)。
欽州市靈山縣大蘆村海波紋灰雕
欽州市靈山縣蘇村海波紋灰雕
海波紋
院落式民居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欽州市靈山縣蘇村的青石大門,大門門框周圍由打磨光滑的巨大長條青石砌筑而成,青石條之間砌筑密實,縫隙極小,門框棱邊常被磨成圓角,最底層青石磨出線腳,表現(xiàn)出非常精湛的建造技藝。此外,靈山當?shù)厥a(chǎn)青石,青石具有防腐防風等特點,體現(xiàn)了當?shù)厝嗣裆朴诰偷厝〔?、適應廣西濱海地區(qū)氣候等特點。院落式民居窗戶樣式以直欞窗、漏窗居多,而在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大戶人家,窗的類型及造型多種多樣,窗的造型通常為方形或帶拱券,窗框通常加以修飾。窗形式多樣,造型各異,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一般作于廊、檐傍的墻上。廣西濱海地區(qū)民居的彩繪多在構件上,圍墻墻頭、檐下墻頭、山墻內(nèi)側的墻頭處亦有大量的紋飾。民居裝飾所選用的圖案和紋樣,大多表達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及家庭興旺發(fā)達、安居樂業(yè)、綿源流長的向往和追求,包括瑞獸祥魚、花木靈禽、神話典故、器物寓意、幾何圖紋表意等方面。
欽州市靈山縣蘇村青石門
北海市合浦縣東坡亭屋脊灰雕
劉永福故居檐口灰雕及檐廓木雕
廣西濱海地區(qū)的雕刻主要有石雕、木雕、灰雕等,其中以靈山縣蘇村傳統(tǒng)民居的石雕和木雕最為精美,雕刻的內(nèi)容有象征吉祥的文字、人物故事、花鳥蟲魚、中式花紋、瑞獸祥魚等,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過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廣西濱海民居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既吸收了部分南洋建筑的結構形式與布局方式,又按當?shù)氐慕ㄖL格對建筑進行大膽改良。聚落特征主要呈現(xiàn)“小聚居、大散居,傍海而居、靠海吃海,規(guī)范次序、聚族而居,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特點。空間布局中,“洋廊”作為濱海民居建筑的內(nèi)在結構,從單體建筑到組合建筑,自始至終貫穿其間。布局形式主要為三類型(單體回字型、騎樓排列型、院落式連接型)。傳統(tǒng)嶺南構建及裝飾結合西式立面風格,建筑立面中西融合;建筑剖面外廊內(nèi)屋、前低后高。外觀色彩鮮艷,造型美觀悅目,材料以當?shù)厥?、竹木為主。立面裝飾精美,繪畫雕刻;造型組合主要有單體式、騎樓排列式、院落式、群落式,規(guī)模不等。細部核心元素是濱海民居的外在表現(xiàn),以洋廊、洋窗、花墻頭、波浪紋、拱券、座雕為代表,體現(xiàn)最具濱海民居的特色。
欽州市靈山縣大蘆村柱礎
馮子材故居柱礎
劉永福故居柱礎
總的來說,廣西濱海民居類型鮮明,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時建筑文化兼收并蓄,多姿多彩。如何因地制宜地傳承和保護本土特色,從傳統(tǒng)民居建筑“形”與“神”的精髓中吸取營養(yǎng),創(chuàng)造具有廣西濱海特色的現(xiàn)代居住建筑,是一個值得繼續(xù)深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