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繼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61
家庭暴力是一種嚴重的暴力性事件,無論是對家庭、還是社會都具有較大影響。打擊家庭暴力行為、保護受害者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暴力具有隱蔽性、反復性等特點,存在家庭暴力受害者難以得到有效救濟的困境。由于家庭暴力的成員具有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一些家庭暴力受害者為了維護家庭名譽,會刻意隱瞞家暴行為,導致自己會反復多次受到家庭暴力的傷害。
為了有效規(guī)制家庭暴力行為,我國于2015 年12 月27 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簡稱《反家庭暴力法》),并于2016 年3 月1 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立法上的一項重要突破。司法實踐中對于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權益保護,也主要通過《反家庭暴力法》來實現(xiàn)。《反家庭暴力法》首次明確規(guī)定了家庭暴力的概念,明確了衡量一種行為是否構成家庭暴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同時,《反家庭暴力法》也針對具體適用的范圍、條件、適用主體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1]。
《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目的是有效規(guī)制家庭暴力行為,起到預防的重要作用。從源頭入手,發(fā)揮法律的預防規(guī)制作用,能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斗醇彝ケ┝Ψā返诙轮?,重點針對如何開展家庭暴力預防工作進行了論述[2]。明確了包括學校、工會、婦聯(lián)在內的多種宣傳主體,要求多機構合作開展宣傳工作,明確了居委會、村委會以及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開展家庭暴力宣傳活動中的協(xié)助義務。
《反家庭暴力法》針對單位及基層組織、公安機關以及人民法院等不同主體分別做出了不同要求。各處置主體應當嚴格遵守自身的工作職責,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有效保障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權益。為了實現(xiàn)對家庭暴力行為的有效規(guī)制,該法律還制定了相關制度,包括公安告誡制度、庇護制度以及強制報告制度等。
除此之外,《反家庭暴力法》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權益,明確規(guī)定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通過此項制度能夠實現(xiàn)對受害者的有效救濟。當受害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緊迫危險時,通過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能夠有效保障受害者的人身安全。
為了充分了解家庭暴力受害者權益保護的法律實施情況,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隨機選擇100 份“家庭暴力”相關的離婚糾紛案件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從而根據(jù)案件情況總結出家庭暴力司法認定現(xiàn)狀。
據(jù)調查,在篩選的100 例樣本中,當事人均以自己遭受家庭暴力作為訴訟離婚的理由,但是并非所有當事人的訴求都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僅有10%的案件被法院認定構成家庭暴力。其他案件雖然當事人提出了遭受家庭暴力的訴訟請求,但是法院并未支持。其中有54%的案例,當事人僅能夠通過自身陳述證明家庭暴力事實行為,難以提供除了自述證據(jù)之外的其他物證、書證等相關證據(jù)。有46%的案件,當事人除了能夠提供自身陳述以外,還能夠提供其他證據(jù),這表明雖然當事人具有一定的證據(jù)意識,但是針對何種證據(jù)為有效證據(jù)、何種證據(jù)能夠被采信仍然認識不清,而且能夠提供的證據(jù)種類相對較少,難以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條。從當事人能夠提供的證據(jù)種類看,報警記錄、家暴受傷照片、保證書、聊天記錄是比較常見的證據(jù)種類。但是單一的證據(jù)難以證明家庭暴力確實存在的事實。
目前,我國司法實踐中對家庭暴力的事實認定存在較大不足,其中突出體現(xiàn)在家庭暴力證據(jù)的認定方面。據(jù)調查,目前我國在處理家庭暴力問題時仍然采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明原則,如果當事人以遭受家庭暴力為由申請訴訟離婚,則需要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3]。如果當事人并沒有收集到足夠的證據(jù),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條,則法院很難支持當事人的訴訟申請,也很難認定家庭暴力事實確實存在。身體暴力尚且難以被認定為家庭暴力,精神暴力則存在著更大的舉證難度。雖然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家庭暴力包括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但是在實踐中精神暴力的認定更傾向于當事人的主觀感受,而且不同個體對精神暴力的感知程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實踐中很少存在單獨的精神暴力被直接認定為家庭暴力的情形。同時,考慮到家庭暴力的隱蔽性和特殊性,受害者在遭遇家庭暴力后難以獲得有效證據(jù),家庭暴力證據(jù)的收集難度大、證據(jù)類型也比較單一,很難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條。這種較高的證明標準無疑增加了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維權難度,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權益救濟則難以實現(xiàn)。
1.強制報告制度實施效果不理想
雖然為了實現(xiàn)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護,我國在立法中規(guī)定了強制報告制度。但是在實際適用的過程中,卻存在實施效果不理想的問題。一是因為目前對強制報告制度的宣傳教育嚴重不足,一些義務主體并不了解此項制度,也不會受到強制報告制度的約束;二是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一些強制報告義務主體認為家庭暴力仍然屬于“家事”范疇,自己不便介入。即使發(fā)現(xiàn)存在家庭暴力行為,也采用消極處理原則,并沒有及時履行自身職責。
2.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制度落實不到位
家庭成員之間具有較強的依附關系,特別是在家庭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群體,更容易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實踐中,存在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對受害者負有監(jiān)護、撫養(yǎng)、贍養(yǎng)義務,因受害者對施暴者的依賴程度較高,受害者在家庭關系中明顯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在遭遇家庭暴力時只能選擇默默忍受。雖然立法中規(guī)定了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制度,但是此項制度在實踐中未能有效落實。很多情況下,即使村委會、居委會已經知道存在家庭暴力的事實,這些基層自治組織通常會采用勸誡、說服教育的方式加以勸導,并不會真正解決家庭暴力問題。導致家庭暴力受害者仍然與施暴者繼續(xù)生活,受害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危險仍然存在。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是《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一項特色制度,在司法實踐中也發(fā)揮了不錯的防治作用,受害者能夠通過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方式避免自己再次遭遇家庭暴力,有效地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了對受害者權益的有效救濟。雖然該制度的實施取得了一些規(guī)制效果,但是在實際適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據(jù)調查,在當事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案件中,被駁回的理由大多因為證據(jù)不足?!斗醇彝ケ┝Ψā分忻鞔_規(guī)定了申請人身保護令的情形和必要條件,但是并未明確規(guī)定申請人證明其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xiàn)實危險的證據(jù)規(guī)則及證明標準[4]。在實踐中,不同法官在認定時存在較大差異,在認定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的事實時,法官大多依靠自身的主觀判斷。在缺乏具體、明確證明標準指引的情況下,因難以體現(xiàn)出法律的引導作用,會導致當事人在收集證據(jù)時忽視證據(jù)的規(guī)范性,收集到的證據(jù)會被法官認定為無效。此外,如果在認定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的事實或者認定當事人是否存在遭受家庭暴力的現(xiàn)實危險主要依據(jù)法官的主觀判斷,會嚴重損害法律的權威性,甚至會導致因法官的錯誤判斷,一些家庭暴力受害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
通過完善家庭暴力認定標準,有利于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更有效的救濟。能夠有效解決因證據(jù)不足、證據(jù)鏈條不完善而無法認定、難以認定其構成家庭暴力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暴力行為本身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復雜性,受害者很難在第一時間收集到有效證據(jù);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家庭暴力受害者自身原因,因缺乏證據(jù)意識或者法律素養(yǎng),以致收集證據(jù)時采用的方法不合法、種類過于單一等等,導致證據(jù)難以被采信。
在審理相關案件時可以適當放寬證據(jù)認定的標準,結合案件當事人所提供的證據(jù)進行靈活認定。在處理家庭暴力案件時,公安機關應當認真、嚴肅地對當事人進行詢問,詳細記錄家庭暴力案件的關鍵信息,盡可能全面、細致地對案件情況進行記錄,為法院審理該案件提供重要的物證支持。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確定證據(jù)的證明效力時,也應當結合案件情況靈活進行認定。涉及到家庭暴力案件時,會存在證據(jù)數(shù)量較少、證據(jù)種類單一的問題。特別是涉及到精神暴力的情形時,認定則更為困難,并沒有一個客觀、明確的認定標準[5]??紤]到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采用“合理人標準”的證據(jù)認定標準則更為合理?!昂侠砣藰藴省蹦苋菀走_到,對證據(jù)形式要件的要求較低,更有利于幫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維護自身權益,盡可能地尋求有效救濟。
1.強制報告制度的完善
針對強制報告制度在實際適用過程中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完善:第一,加強對強制報告制度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加強制度的宣傳教育工作,能夠讓負有強制報告義務的人員充分了解自己肩負的責任,能夠更加明晰自己的義務和職能,能夠對家庭暴力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樣,在家庭暴力行為發(fā)生時,負有強制報告義務的人員能夠及時、迅速地做出反應,在第一時間降低家庭暴力行為對受害者的傷害;第二,規(guī)定善意誤報者的豁免制度。規(guī)定善意誤報者的豁免制度,能夠有效提高義務者的積極性,引導義務者主動參與其中;第三,擴大強制報告的對象范圍。目前強制報告的對象范圍具有局限性,僅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適用。但是在實踐中,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遠遠不止于此。還存在一些需要子女贍養(yǎng)的老年人,雖然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他們往往不愿意尋求外界幫助。因此,應當進一步擴大強制報告的對象范圍,讓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庭分內之事”。
2.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制度的完善
目前,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制度并未發(fā)揮作用,難以有效保護被監(jiān)護人免受家庭暴力的傷害。在實踐中,應當進一步完善此項制度,提高相關組織和單位處理家庭暴力糾紛的能力。立法應當進一步完善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制度后的配套制度,針對“臨時監(jiān)護措施”應當如何實施、具體內容應當進一步細化。能夠讓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民政部門的作用得到有效發(fā)揮,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政府及相關單位應當針對此項工作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和人員幫助,充分發(fā)揮制度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相關單位的配合能力,能夠讓防治家庭暴力工作落實到位。
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的適用,更有利于維護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權益。通常情況下,在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中,法院并不會主動進行調查取證。考慮到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選擇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當事人極有可能正在遭遇家庭暴力,或者正在面臨被家庭暴力的現(xiàn)實危險,公權力的適當介入能夠有效規(guī)制家庭暴力行為,讓施暴者有所忌憚,從而不敢輕舉妄動。因此,法院在處理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相關案件時,在缺少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時,可以結合案件情況及時介入,主動行使職權,幫助受害者一起收集有效證據(jù)。家庭暴力已經超出了普通家事糾紛的范疇,家庭暴力行為不僅關系到我國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同時也關系到家風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目標實現(xiàn)。法院在處理家庭暴力案件時,也應當竭盡所能地為當事人提供保護,避免當事人再次受到家庭暴力的傷害。因此,在處理相關案件時,如果因證據(jù)不足或缺少有效證據(jù)無法為當事人提供人身安全保護令,法官應當結合案件情況依職權協(xié)助進行調查取證。
家庭暴力嚴重影響著家庭和諧和社會穩(wěn)定,對公民人身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體現(xiàn)了我國打擊家庭暴力行為的決心和力度,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正確認識家庭暴力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提出對策建議加以完善。為保障家庭暴力受害者權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保護,真正做到對受害者權益實現(xiàn)有效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