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峰
(惠州市華羅庚中學,廣東 惠州 516001)
學習進階認為學習是一種不斷積累、發(fā)展的過程,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需要依靠恰當?shù)慕虒W策略,經(jīng)歷許多不同的中間階段。在此理論指導下,單元復習課解決的主要任務有:根據(jù)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通過實例或實驗回顧梳理已學的物理知識、方法和思想;通過典型情景分析,提高應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單元知識進行整合優(yōu)化,建構有機知識網(wǎng)絡。
靜電場單元相近與相似的基本概念多,同時電場線、等勢線、電場疊加和電勢φ與x圖像等對學生空間思維和數(shù)形結合思維要求很高,所以一般學生學起來很困難。智能手機由于攜帶方便,功能強大,所以新時代下探索利用智能手機來突破教學難點,上好單元復習課顯得較為重要。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出:可適當介紹一些有利于物理教學的軟件工具,輔助學生學習物理[1]。華南師范大學王紅教授在“‘輸出為本’教學范式的變革實踐”中,認為“目標前置”和“以輸出倒逼輸入”等方式能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有目的和有動力[2]。同時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喜歡的課堂:有挑戰(zhàn)性任務,有討論和有感受。這表明復習課中可設計導學案,聚焦某些情景性問題,讓學生有挑戰(zhàn)性去探究,輔以智能手機解決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學難點,所以單元復習課教學模式可以設計成如圖1 所示。
圖1 單元復習課教學模式
結合課程標準、以往的學情和現(xiàn)在的教情,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編寫導學案。提前下發(fā)導學案,讓學生在導學案的導學、導思和導做的指引下,自主學習、查閱資料和進階練習。教師可以利用紙質(zhì)材料或智能手機課堂輔助軟件進行問卷調(diào)查,收集學情,再結合對其他教師和學生的訪談,整理出學生在本大單元復習中存在教學難點,并針對問題精心備課,找出原因和改進措施(見表1)。
表1 教學難點突破
2.2.1 多感官參與,辨析核心概念
課前,學生閱讀教材和資料,在導學案上完成例題1。
【例1】根據(jù)題圖(如圖2 所示),在兩物理量之間,填寫與之關聯(lián)的表達式和適用條件,并完成小結內(nèi)容。
圖2 基本概念之間關系
小結:
(1)求電場力做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電勢能改變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電場線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活動】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相互討論,選派一名代表全班展示交流。教師將智能手機與智慧黑板同屏,投影展示該同學的作品。學生代表在智慧黑板上針對投影的作品,講解他所在小組的思路與做法。然后有不同想法的小組進行補充說明,教師最后點評并進行適當補充。
【教學意圖】將學習任務前置,讓學生帶著任務預習教材和查閱資料,提高知識輸入的針對性。在書寫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式過程中,初步辨析基本概念;在同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與同伴交流討論;在成果展示交流過程中,組間交流、師生交流,調(diào)動學習者視聽說做等多重感官機能,提高學習效率。
2.2.2 多方位體驗,訓練空間結構
【教學活動】實驗:將放置在立方體框架中心的靜電羽用導線與起電機相連(如圖3 所示)。用智能手機下載鴻合多屏互動APP,點擊并掃描智慧黑板的連接二維碼,同屏直播。一個同學搖動起電機,老師用智能手機對著靜電羽,環(huán)繞一周直播,讓同學們觀察靜電羽的形狀變化。
圖3 點電荷電場線的空間分布
教師:同學們能否猜想出點電荷周圍的電場線。
學生:向空間發(fā)散。
教師:誰能畫出點電荷周圍的電場線?
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發(fā)散或會聚的電場線。
教師:這是平面內(nèi)的電場線。如何描述空間的電場線呢?
學生:以過點電荷的水平線或豎直線為中心,旋轉一周。
【學生活動】若圖3 中,若中心的點電荷Q 帶正電,請三個同學借用自己手臂的長短和方向,來形象表示立方體上a、b、c三點的場強大小和方向(如圖3 所示)。教師對三名同學的表現(xiàn),給予積極的評價。并請各小組再派代表解決例2 的問題。
【例2】如圖4 所示,正點電荷Q位于立方體的中心,a、b是上表面的頂點,c是上表面中心。判斷a、b、c三點的電勢和場強大小關系:正試探電荷沿ba方向移動時,電場力做正功還是負功?電勢能如何變化?
圖4 點電荷
【教學意圖】通過教師實驗演示,學生多側面觀察、猜想、畫圖、實物模擬活動及例題鞏固訓練,讓學生多感官器官參與并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將已知二維知識與三維新知識整合聯(lián)系起來。
2.2.3 多圖景結合,識圖解決問題
【教學活動】小組討論,再派代表解決例3。
【例3】某電場在x軸上電勢隨x變化的圖像如圖5 所示。將一個帶電粒子在x1處無初速度地釋放,在電場力作用下能通過x2處。則在φ-x圖像中斜率表示什么物理量,0 -x2之間又如何變化?判斷該粒子的電性,從x1到x2過程中,粒子的電勢能和動能分別如何變化。
圖5 φ-x 圖像
【教學意圖】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挖掘斜率的含義,再畫出電場線的大致分布,將靜態(tài)圖像轉為動態(tài)情景,然后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體會成就感的過程中,培養(yǎng)數(shù)形結合意識,收獲敢用、能用和樂用圖像解決問題的情感態(tài)度。
布置課后作業(yè),要基于應用性、基礎性和分層性。在作業(yè)情景中應用新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鞏固當天所學,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機;設計成層次不同的作業(yè),控制規(guī)定作業(yè)時間,提高完成作業(yè)的效率;輔以智能手機課后在線答疑,能“對癥下藥”“雙向溝通”,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
總之,借助智能手機課前調(diào)查學情、課中改進教法學法和課后改進作業(yè)質(zhì)量,能找準切入點、挖掘生長點和遷移延伸點,能突破單元復習課的教學難點,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