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邢殿福,馬瑤
《高師理科學刊》2017—2022年參考文獻統(tǒng)計分析
王鑫,邢殿福,馬瑤
(齊齊哈爾大學 學術理論研究部,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科學發(fā)展的繼承性,也是評價期刊學術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對《高師理科學刊》2017—2022年刊載論文的參考文獻數(shù)量、語種、文獻類型及文獻發(fā)表年代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6年《高師理科學刊》載文1 823篇,總文獻量21 950條,篇均文獻11.98條,呈逐年上升趨勢;文獻的語種主要是中文,占79.13%,其次為英文,占20.87%;文獻類型多樣化,期刊占81.00%,其次為圖書和學位論文,分別占12.00%和4.57%;文獻的年代主要集中在2010—2014年和2015—2019年2個時間段,分別占25.18%和39.30%.通過對《高師理科學刊》6年參考文獻的量化分析,可以了解該刊吸收利用信息的能力,為提高期刊的辦刊質(zhì)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文獻計量;高師理科學刊
參考文獻是對一個信息資源或其中一部分進行準確和詳細著錄的數(shù)據(jù),位于文后或文中的信息源[1].合理引用和正確著錄參考文獻,不僅體現(xiàn)作者尊重和承認前人的研究成果,保護作者不涉及文獻內(nèi)容的侵權,而且也是衡量和評價學術論文科研水平和刊載期刊學術質(zhì)量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指標[2-3].
本文以《高師理科學刊》(以下簡稱《學刊》)2017—2022年出版的72期,刊載的1 823篇論文的參考文獻為研究對象,對文獻數(shù)量、文獻語種、自引情況、文獻類型及文獻發(fā)表年代等進行逐項分析,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力求客觀、準確地反映該刊引用文獻的特點,為進一步提高辦刊質(zhì)量提高參考.
參考文獻的數(shù)量包括總文獻量和篇均文獻量,是某一給定時間內(nèi)期刊引用的參考文獻總數(shù),反映了作者撰寫論文時查閱資料的多少、涉獵文獻的廣度和該研究與已有成果的相關性、連續(xù)性和深入性[4].在某種程度上參考文獻的數(shù)量也反映出論文的學術水平和所含信息量,是衡量期刊的科學創(chuàng)新性和吸收信息能力的指標.篇均文獻量反映期刊的平均文獻水平,體現(xiàn)出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和科學交流的程度.《學刊》2017—2022年參考文獻數(shù)量、語種、自引情況統(tǒng)計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該刊6年刊載學術論文1 823篇,引用文獻數(shù)量21 950條,有引文率為100%,高于2007—2011年[5]72的98.90%和2012—2016年[6]53的99.93%,其中單篇最高文獻量為95條.篇均文獻量由2007—2011年的6.16條[5]72,2012—2016年的7.92條[6]53增加到11.98條,呈遞增趨勢,與2009年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平均引文數(shù)量12.64條[7]相比低0.66,差距在不斷縮?。f明作者獲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編輯有較強的文獻意識,期刊載文的研究水平不斷提高.
表1 2017—2022年《高師理科學刊》文獻數(shù)量、語種及自引情況
參考文獻語種能反映作者對研究領域國際上研究進展的掌握程度[8]157,了解作者使用語言的能力.從表1可見,2017—2022年《學刊》21 950條文獻的中文文獻為17 369條,占79.13%;英文文獻4 581條,占20.87%.英文文獻的數(shù)量相比文獻[5]的19.42%,文獻[6]的16.67%,有所增長.作者群中隨著碩博士研究生增多,其英語水平不斷提高,能夠關注國外同領域研究動態(tài),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對英文文獻的需求增多.
自引是指作者在論文中引用自己發(fā)表過的文獻或刊登在本期刊上的論文,分為作者自引和期刊自引.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內(nèi)容和方向及期刊的內(nèi)容和欄目設置都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因此作者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期刊對已發(fā)表的文獻都有一定量的引用.由表1可知,《學刊》2017—2022年作者自引占2.98%,期刊自引占2.37%.與2012—2016年作者自引4.49%[6]53相比,有所下降,期刊自引2.15%[6]53,有所提高.說明期刊載文有一定的連續(xù)性,但作者群還不是很穩(wěn)定.
按文獻的特征,其類型分為期刊、圖書、學位論文、會議錄、標準、專利、報紙、報告、公告等.研究文獻的類型,能反映期刊載文的參考文獻范圍和主要情報源[9],判斷各類文獻的信息價值和利用情況,對后續(xù)科學研究中查閱和準備資料起到重要作用.2017—2022年《學刊》參考文獻類型統(tǒng)計情況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學刊》的文獻類型呈多元化,其中期刊文獻為17 780條,占81.0%,是參考文獻的主要類型,遠高于其他類型文獻.這是由于期刊出版周期短、連續(xù)性強、報道速度快、信息量大、檢索方便,是文獻中的主要信息源.其次是圖書文獻為2 633條,占12.0%.與《學刊》1997—2006年的42.16%,2007—2011年的31.64%,2012—2016年的20.12%相比[6]53,可以明顯看出,圖書雖然也屬于高被引文獻,但因出版周期長,時效性不強、檢索不方便,其使用價值不斷下降.第三位是學位論文文獻,由于研究生論文的增加及網(wǎng)絡檢索便利,由2012—2016年的2.31%[6]53增加到4.57%.隨著網(wǎng)絡化、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電子文獻的引用數(shù)量和種類不斷增加,除電子公告外,較文獻[6]增加了電子期刊、圖書、報告、標準、報紙、學位論文等.而會議錄、標準、專利、報紙、報告、公告等其他類型共534條,僅占2.43%,這與文獻專業(yè)性強、傳播范圍窄有關.
表2 2017—2022年《高師理科學刊》參考文獻類型
參考文獻的年代分布可以看出文獻的時效性、新穎程度及傳播利用的規(guī)律[10].將《學刊》2017—2022年的參考文獻分為8個時間段進行統(tǒng)計(見表3),文獻中發(fā)表最早的是1864年的專著,說明經(jīng)典文獻受研究者的關注.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年份由遠及近,文獻量呈遞增趨勢.上世紀的引文量較少,共占6.77%,文獻主要集中在2000—2019年,其中2010—2014年和2015—2019年文獻較多,分別為25.18%,39.3%,說明該刊作者積極吸納和利用相關領域先進的研究動態(tài)和成果,載文吸收和利用前沿信息較多,引用文獻新穎程度較高.從2020—2022年文獻量看,由于文獻的滯后性,當年的文獻較少,出版后3年的引用率較高,符合文獻引用最佳年限.
表3 2017—2022年《高師理科學刊》引文發(fā)表年代
參考文獻的引用體現(xiàn)出科學研究的連續(xù)性、繼承性及相互滲透,文獻分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作者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同時可以衡量期刊載文的學術水平及社會影響.通過對《學刊》2017—2022年參考文獻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期刊的篇均文獻量為11.98條,與2007—2011年,2012—2016年相比明顯增加.文獻的語種主要是中文,英文占比相對不高,不利于吸收和利用國外的先進成果.文獻的類型較多,主要集中在期刊、圖書和學位論文,其他類型的文獻較少.針對文獻分析反映出的問題,編輯要提高文獻意識,宣傳文獻在撰寫論文中的重要性,正確使用和著錄文獻.在期刊國際化、數(shù)字化趨勢下,充分利用電子資源,加強文獻的新穎性和時效性,進一步提高期刊的學術質(zhì)量和社會影響力.
[1] 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 7714—2015[S].北 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2] 曹啟花,梅楠,胡小洋,等.科技期刊參考文獻著錄質(zhì)量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2,33(11):1514-1519.
[3] 王鑫,邢殿福,馬瑤.2017年5種植物學期刊參考文獻統(tǒng)計分析[J].高師理科學刊,2018,38(12):108-110.
[4] 陳曉慧,鄭瑛,趙賢芳,等.《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020年引文統(tǒng)計分析[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7(6):549-552.
[5] 王鑫,邢殿福,馬瑤.《高師理科學刊》2007—2011年引文統(tǒng)計分析[J].高師理科學刊,2012,32(6):71-74.
[6] 王鑫,邢殿福,馬瑤.《高師理科學刊》2012—2016年引文統(tǒng)計分析[J].高師理科學刊,2017,37(10):52-54,58.
[7]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結果[EB/OL].[2023-05-06].http://www.vo2max.com.cn/simple/?21258.html.
[8] 朱義才.5種石油化工核心期刊2017年參考文獻統(tǒng)計分析[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9(9):156-157.
[9] 王小華.《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018年載文及引文情況統(tǒng)計分析[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8(1):72-76.
[10] 王莉.《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014年引文情況統(tǒng)計分析[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0(2):124-12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ferences in the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from 2017 to 2022
WANG Xin,XING Dianfu,MA Yao
(Department of Academic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Reference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cademic papers,reflecting the inheritan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the academic quality of journals.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methods,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languages,types of literature,and publication dates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from 2017 to 202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6 years,it was published 1 823 articles,with a total of 21 950 articles and an average of 11.98 articles,showing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The language of the literature is mainly Chinese,accounting for 79.13%,followed by English,accounting for 20.87%.The types of literature are diverse,with journals accounting for 81.00%,followed by books and dissertations,accounting for 12.00% and 4.57% respectively.The age of the literatur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wo time periods of 2010—2014 and 2015—2019,accounting for 25.18% and 39.30% respectively.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6 year references in the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the ability of the journal to absorb and utilize information can be understood,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ts publication.
references;bibliometrics;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1007-9831(2023)11-0066-04
G250.252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3.11.013
2023-05-16
王鑫(1964-),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編審,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學研究.E-mail:wxin838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