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輝 吳春茹 樊華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人民醫(yī)院 佛山 528100)
根管治療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將根管內(nèi)受感染的炎性壞死物清除,并適當預備清理、消毒根管,采用密封性較好的材料充填封閉根管,可預防感染物或其釋放的炎性物質(zhì)破壞根尖周組織,或修復根尖周已造成的骨吸收,是臨床治療牙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1~2]。根管封閉劑有利于充填牙膠充填物無法達到的不規(guī)則或微小縫隙,使根管獲得嚴密的封閉[3]。張口受限常因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口腔頜面部損傷或部分后天原因等因素所致,其中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是影響其發(fā)生的最常見因素,因張口受限患者磨牙根管操作中一般存在缺乏可操作性、遠期治療效果不佳、操作時間長等特點,傳統(tǒng)根管治療可行性低[4~5]。隨著口腔材料學的不斷發(fā)展,充填方法、材料和預備器械的不斷改進,根管治療變得更易操作、更高效,為張口受限治療提供了可行的根管治療方法。C-Root SP 根管充填糊劑是國產(chǎn)新一代根充材料,是可注射的、預混合的硅酸鹽類生物陶瓷糊劑材料。本研究選擇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就診于醫(yī)院的60 例輕中度張口受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C-Root SP 單尖充填技術在輕中度張口受限患者磨牙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月就診于醫(yī)院的60 例輕中度張口受限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 例。治療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30~55 歲,平均(49.32±2.14)歲;張口受限程度:輕度17 例(上下切牙間的距離在2.0~2.5 cm),中度13 例(上下切牙間的距離為1~2 cm);病變牙位置:第一磨牙16 例,第二磨牙14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29~56 歲,平均(49.14±2.08)歲;張口受限程度:輕度16 例,中度14 例;病變牙位置:第一磨牙18 例,第二磨牙12例。兩組年齡、張口受限程度、性別和病變牙位置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編號:202113)。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均接受磨牙根管治療;輕中度張口受限;牙髓炎或根尖周炎;自愿加入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年齡≥18周歲;根尖孔發(fā)育完全,根管通暢,X 線片顯示根尖陰影直徑<0.5 cm,無牙根折、底穿、側(cè)穿情況。(2)排除標準:重度牙周炎者;重度張口受限者;既往接受過根管治療者;全身情況不適合行口腔治療者;根管鈣化者;牙冠缺損范圍超過牙體1/2 者;存在藥物過敏史者;入組前7 d 內(nèi)有鎮(zhèn)痛類、抗生素與激素類藥物應用史者。
1.3 治療方法
1.3.1 根管預備流程 入組后均完善根管預備,術前拍攝X 線片,去腐,開髓,揭頂,若齲壞已累及鄰面,則先用松風F00 流動樹脂做假壁,恢復鄰面。用08 號或10 號K 銼探查及初步疏通根管,建立直線通道,用Dentsply ProPex PiXi 根管測量儀測量根管工作長度,用PathFile 擴大疏通根管至根尖區(qū),EDTA 結(jié)合Wave One 機用鎳鈦系統(tǒng)進行單支銼根管預備,2.5%次氯酸鈉、滅菌注射用水交替沖洗,超聲蕩洗,干燥后用氫氧化鈣根管消毒糊劑暫封,7 d復診。
1.3.2 根管充填方法 去除暫封,超聲蕩洗根管,將匹配錐度牙膠尖插入根管后,拍試尖片,再次確定根管工作長度。(1)治療組使用C-Root SP 單尖充填技術治療。將C-Root SP 根充糊劑用配備的輸送頭放置于距離根尖區(qū)約3 mm 處,緩慢后退注射至糊劑溢出根管口,將主牙膠尖插入根管,直至工作長度。用攜熱頭在根管口下2 mm 處切斷牙膠,超聲震蕩清理髓腔,干燥,用3M 流體樹脂、3MZ350 納米樹脂封閉冠方。(2)對照組使用C-Root SP 熱牙膠垂直加壓法充填根管治療。將C-Root SP 根充糊劑用配備的輸送頭注射入根管上段,選擇與預備錐度匹配的牙膠尖為主尖,以提插的方式進入根管,直至工作長度,攜熱器溫度設置為180℃,距離根尖部長度短5 cm 處作為攜熱器橡皮起止片,邊加熱邊進入根管,注意連續(xù)加熱≤4 s,停頓10 s,再加熱1 s,截斷牙膠尖將上段牙膠帶出(距根尖5 mm),垂直加壓,分次回填熱牙膠,反復垂直加壓,對根管嚴密充填至根管口下2 mm 處,超聲震蕩清理髓腔,干燥,用3M流體樹脂、3MZ350 納米樹脂封閉冠方。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單個根管充填時間。C-Root SP 根充糊劑導入至完成根管充填時間。(2)對比兩組根管充填情況。根管充填材料超出根尖孔為超充;根管充填封閉嚴密,根充材料距解剖根尖不足2 mm 為恰充;根充材料距解剖根尖2 mm 以上,或根管封閉不嚴密為欠充。(3)根管充填療效。于術后半年評定。修復體完整,無自覺癥狀,不松動,無繼發(fā)齲,無叩痛,X 線片檢查顯示根尖周稀疏區(qū)明顯縮小或已消失,牙周無明顯炎癥為成功;檢查患牙有叩痛,有咬合痛、根尖區(qū)腫脹、自發(fā)痛等自覺癥狀,或存在竇道,X 線片檢查顯示根尖周稀疏區(qū)與術前相比無明顯變化為失敗。(4)對比兩組患者充填后疼痛反應情況。于術后24 h 評估。術后無任何疼痛不適為0 級;術后產(chǎn)生輕度疼痛,咬合不受影響,癥狀無須接受額外處理為Ⅰ級;術后存在自發(fā)痛或咬合不適,需口服消炎藥緩解疼痛為Ⅱ級;術后不能咬合,或存在明顯自發(fā)痛,伴有局部或面部腫脹,需注射/口服消炎藥或引流、調(diào)頜減輕疼痛為Ⅲ級[6]。(5)比較兩組術前、術后3 個月時牙周狀態(tài)。主要包括牙齒松動度(TM)、牙周探診深度(PD)、探診出血指數(shù)(PBI)、臨床附著水平(CAL)、菌斑指數(shù)(PI)。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單個根管充填時間比較 治療組單個根管充填時間為(52.14±2.14)s,短于對照組的(130.44±2.65)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5.908,P=0.000)。
2.2 兩組根管充填情況比較 治療組充填根管103個,對照組充填根管101 個。治療組根管超充率低于對照組,恰充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欠充率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根管充填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根管充填療效比較 術后半年,兩組均成功保存患牙,根充成功率均為100%。
2.4 兩組牙周狀態(tài)比較 兩組術前牙周狀態(tà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3 個月TM、PD、PBI、CAL、PI 均明顯低于術前,且治療組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牙周狀態(tài)比較()
?
2.5 兩組充填后疼痛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組充填后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充填后疼痛反應情況比較[例(%)]
根管治療術是臨床治療根尖周病、牙髓病最有效且最常用的手段,可封閉根管系統(tǒng),加速病理組織愈合,避免牙髓和根尖周再次發(fā)生病變[7~8]。但治療時,對于輕中度張口受限患者行磨牙根管治療時,因患者張口度較小且機械性能欠佳,根管預備器械進入根管內(nèi)難度較大,無法保障器械安全地實施根管預備操作,加上患者張口度較小,會相應地延長根管治療時間,對于患者而言,長期配合大張口治療難度較大,降低了操作的可行性。近年來,隨著生物陶瓷材料和新型鎳鈦預備器械的發(fā)展,使得根管治療程序變得更省時、簡便,越來越多的醫(yī)生開始嘗試采用單尖充填技術對輕中度張口受限患者行磨牙根管治療。
在根管充填治療過程中,根管封閉劑可經(jīng)側(cè)支根管、根尖孔等擠出至根尖周組織,可能導致有毒物質(zhì)從封閉劑中滲出,宿主的免疫反應與封閉劑的細胞毒性可能會造成根尖周區(qū)域的炎癥進一步加劇,導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疼痛,根尖周組織愈合延遲,影響患者預后[9~10]。因此根管封閉劑需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細胞毒性,不會引起嚴重的炎癥反應且可被根尖周組織耐受[11~12]。進口的iRoot SP 屬于硅酸鈣生物陶瓷類根管封閉劑,因其具有固化時間短、流動性好、成骨性一定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價格較貴,而C-Root SP 為國產(chǎn)新型生物陶瓷類根管封閉劑,是由磷酸二氫鈣、硅酸鍶、氧化鋯、磷酸二氫鉀、乙二醇基凝膠、氫氧化鈣等成分組成,含有鎂離子與硒、硅、鈣離子,固化前呈強堿性,抗菌作用良好,且硅酸鍶的鍶具有止痛作用,可無痛充填,術后反應輕,而且價格更便宜[13]。C-Root SP 屬于親水性封閉劑,遇水固化,固化過程中體積輕微的膨脹且無收縮情況發(fā)生,能起到嚴密的封閉作用。熱牙膠充填技術能使根管充填物更加致密,封閉效果滿意,但因生物陶瓷類根管封閉劑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充填時需加壓,若加壓力量過大則易引起超填情況發(fā)生,還可能會出現(xiàn)根管封閉劑壓出根尖孔,對根尖周產(chǎn)生刺激而引起疼痛。另外,熱牙膠充填技術中超充引起的組織損傷、充填材料經(jīng)根尖孔接觸牙周組織,可促進炎癥介質(zhì)釋放,促使根尖周組織致敏,牙周膜中神經(jīng)纖維的神經(jīng)肽表達明顯增加,牙周組織愈合過程發(fā)生改變,并可導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疼痛,影響牙周狀況[14~15]。單尖充填法治療操作步驟相對簡單,能夠有效節(jié)省時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tǒng)熱牙膠充填技術操作步驟繁瑣費時、術后反應較重、易造成牙周膜熱損傷、充填時易出現(xiàn)根折、根裂與超充等問題,無須加壓,不僅可縮短根管充填時間,還能在不影響充填質(zhì)量基礎上,保留更多的牙體組織,與天然牙的生理功能與解剖形態(tài)更相符,有助于提高恰充率[16~17]。本研究中,治療組使用C-Root SP 單尖充填技術,根管充填時間短于對照組,根管超充率低于對照組,恰充率高于對照組,充填后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兩組根充成功率均為100%,兩組術后TM、PD、PBI、CAL、PI 均明顯低于術前,且治療組均較對照組低,提示在輕中度張口受限患者磨牙根管治療中使用C-Root SP 單尖充填技術治療可縮短根管充填時間,提高恰充率,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牙周狀況,且價格相對進口耗材低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本研究樣本量有限、觀察時間較短,結(jié)果仍存在一定局限,尚需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