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楊
摘 要:體育課作為一門具有強烈育人色彩的課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力素質、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如何在體育課中落實育人功效,是當前需要探究的問題。文章通過對體育課程育人的意義及措施進行分析,探討了如何在體育課中落實育人功效的方法和策略,期望對學生身體和心智的全面發(fā)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育人意義;以生為本;體育課程;育人功效
體育是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質、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針對體育發(fā)展,應該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技能和體育精神,著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淬煉意志品質,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個人品德和集體榮譽感,增強體育自信心和自尊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體育課程育人的意義
體育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素養(yǎng)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傳遞社會風尚、價值觀和文化精神的有效手段。在傳統(tǒng)觀念中,體育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體能、技能和比賽能力。然而,隨著社會對人才全面發(fā)展的需求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體育課程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義。具體而言,體育課程在育人方面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身體素質
體育課程強調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成長為健康的人才。通過適當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身體機能變得更加協(xié)調和靈活,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體育教育應該貫穿學生整個學校生涯,包括課內和課外,培養(yǎng)令學生一生受益的體育素質和堅持鍛煉的習慣,讓學生學會制定自己科學的健身計劃。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如運動種類、強度、頻率和時間等,以促進學生健康行為和運動能力的發(fā)展。學校則需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定健康管理制度,如體檢、健康檔案、飲食管理、睡眠管理等,以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
(二)培養(yǎng)合作精神
體育課程強調合作和協(xié)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知道團結就是力量。體育課程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學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如課堂教學、課外拓展、校際比賽等,讓比賽過程變成鍛煉體育品德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競技水平。同時,體育課程還可以通過隊形、組織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強化體育的道德教育,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體育競技中的拼搏精神、團隊精神和助人為樂的精神,讓學生在體育競技中領悟人生哲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教四年級15米折返跑這個項目的教學內容時,筆者經常使用的方法是每四個學生隨機組合成一組,四個人合計折返跑的次數。按測試的要求,女生折返32個來回就滿分,男生則需要折返38個來回才滿分。經過幾次訓練之后,輸了落后的小組就開始商討取勝的方式。有的小組女生已經跑完了32個來回了,但還是堅持陪男生跑最考驗人意志的最后幾個來回。男生看到女生的陪伴和鼓勵,怎么樣也咬牙堅持不跑完絕不放松。這樣訓練的過程歷練了學生的耐心和毅力,也給他們一個團結的機會,讓學生在比賽中學會思考運用取勝的方法,同學之間競爭意識也得到很好的鍛煉,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共贏的精神。
(三)增強意志品質
體育課程中常常將學生置于輸贏的考驗中,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意志品質。在50米的短距離快速跑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安排5名不同速度的學生進行交錯的訓練,為了跟上速度快的同伴,落后的學生會使勁地追趕,心底里還是很希望與同伴看齊。落后的學生就會產生氣餒的想法。當筆者一讀他們不斷減少的秒表的秒數時,他們也詫異了,原來和不同的對手一起跑時,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好幾秒,動力又充滿了體內,又充滿了斗志和不服輸的神情。通過體育課程中的拉練,可以錘煉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的耐力和毅力。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強化體育比賽中的獎懲措施,讓學生知道努力是有回報的,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提高文化素質
體育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通過體育精神的灌輸,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其中的體育規(guī)則、精神和價值觀都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感受人類文化。在體育的理論課上,通過播放劉翔在參加110米的跨欄比賽的視頻前,筆者先讓學生提前閱讀跨欄比賽的規(guī)則和要求,先熟悉這一項運動的競技關鍵點。讓學生更多地關注在比賽中一些對手的跨欄動作是否標準,抬腳和落腳的技巧等等。告訴學生,任何的比賽都要先有約定的比賽規(guī)則,在大家都認可的比賽規(guī)則內競賽,才體現出比賽的公平公正。在不遵守規(guī)則下取得的比賽成績是不被認可的,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育文化的認知。通過體育教育課程,教育學生遵守規(guī)則、團隊協(xié)作、尊重對手等品德素質,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通過體育文化教育,加強對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文化的傳授,讓學生了解體育的精神內涵和社會價值,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和認同感。
二、如何在體育課程中落實育人
在體育課程中落實育人,不僅需要把育人理念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更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育人措施:
(一)拓展體育課程內容
體育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是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關鍵,體育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體育興趣。體育課程不僅僅是傳授基本技能和知識,還可以拓展其他內容,如體育知識、人體解剖、體育文化、社交禮儀等等。這些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體育文化,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更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二)注重情感因素培養(yǎng)
體育課程不僅有提高身體素質和技能的功能,更具備培養(yǎng)學生情感素質的作用。通過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和控制,教師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認知和情感控制,提高其情感表達和情感調節(jié)能力。在體育課上的放松運動,利用同學之間的互相支撐和合作完成一些放松動作,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合作和情感,如“背山羊”,相互背靠背,挽著雙臂,進行背部的放松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同伴一起運動的快樂。在做仰臥起坐的時候,同伴幫忙按住膝蓋,幫同伴數數或者給同伴打氣等等的活動,都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和交流。
(三)鼓勵發(fā)揮個人特長
體育課程不應排除任何學生的努力,教師應鼓勵所有學生發(fā)揮個人特長。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強項和潛力,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并在整個體育課程中提升自信和自尊。通過體育比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競技的激烈氛圍,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和挫折,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賽場精神和公平競爭意識。如喜歡參加校園內的定向運動比賽,既考學生的跑步速度,又考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同時競技激烈之余,結果快慢和跑的路線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比賽的結果。當教師把跑的時間公布時,大家都在歡呼喜悅中;當教師再核對跑點,出錯的被無情地取消比賽成績時,學生都既激動,但又無奈地接受比賽的結果,最后都理性地對待結果,又急忙分析輸贏的關鍵點。情景既讓人心痛又覺得非常的值得,結果顧然之重要,但能客觀分析過程才難能可貴。既有比賽的勇氣,又有接受歷練的毅力,這才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
(四)科學建立激勵機制
通過校園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體育氛圍,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和健康,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體育態(tài)度和習慣。采用積極的激勵機制,讓每個學生在體育課中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同時,也應該制定科學的懲罰和嚴格的紀律規(guī)定,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體育課中愉悅學習。
總之,體育課程的育人意義不容小覷,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诓煌膶W生群體和課程特點,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靈活而有效的措施,落實體育課程的育人功效,助力學生身體和心智的全面發(fā)展。要提升學生的體育品德生成,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體育教育和體育活動,不斷加強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yǎng)和塑造,彰顯體育課程的育人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