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英
【摘要】 目的 探討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7月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接診的60例育齡期乳腺癌患者臨床資料。分析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結果 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評分為(63.20±12.96)分,其中心理彈性好者16例(26.67%),心理彈性差者44例(73.33%)。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工作狀態(tài)與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腫瘤分期、婚姻狀況、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家族病史、腫瘤轉移情況、主要照顧者與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35歲(β=1.232,OR=3.429,95%CI=1.043~11.268)、家庭人均月收入<3 500元(β=1.869,OR=6.481,95%CI=1.858~22.609)、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β=2.293,OR=9.900,95%CI=2.683~36.527)、在職(β=1.755,OR=5.786,95%CI=1.658~20.194)是影響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的高危因素(P<0.05)。結論 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偏低,與患者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工作狀態(tài)密切相關。
【關鍵詞】 乳腺癌;育齡期;心理彈性;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37.9?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3-10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3.036
乳腺癌發(fā)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居首位,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因存在對癌癥復發(fā)恐懼、對未來不確定性、擔心治療效果與費用等,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社會孤獨感、自我感受負擔、悲傷等負性情緒[1-2]。負性情緒會對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并會降低心理彈性,不利于病情恢復。心理彈性是面對逆境或內外壓力時個體能夠良好適應并獲得正向成長的結果,提倡從積極視角看待壓力事件引起的應激反應[3-4]。心理彈性可激發(fā)個體潛在內部正向力量,緩沖或抵御不良情緒,對維持患者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早期了解影響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的相關危險因素,識別高危患者,指導臨床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的重要手段。為此,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接診的60例育齡期乳腺癌患者臨床資料,探討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旨在為后期護理措施制定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江西省婦幼保健院于2018年2月—2021年7月期間接診的60例育齡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35.21±2.14)歲;腫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27例,Ⅲ期18例;婚姻狀況,未婚9例,已婚33例,離異或喪偶1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1例,大專及以上19例;家族病史,有20例,無40例;腫瘤轉移,是20例,否40例。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第7版《婦產科學》[5]中相關診斷標準,經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原發(fā)性乳腺癌;具備正常的溝通、理解能力;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預計生存期不足6個月;乳腺癌復發(fā)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既往經歷過重大創(chuàng)傷、應激事件者。
1.2 方法 以調查問卷方式收集入組患者資料,包括年齡、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腫瘤分期、工作狀態(tài)、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腫瘤轉移情況、心理彈性水平、家族病史、主要照顧者等。用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6]對入組患者心理彈性進行評估,共25個條目,包括堅韌性(13條目)、樂觀(4條目)、自強(8條目)3個維度,每個條目按照“從未如此”“極少如此”“偶爾如此”“經常如此”“一直如此”計0~4分,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反之則表示心理彈性差。
由研究者在患者門診結束后實施問卷調查,調查前先詳細說明調查意義、目的,患者同意后發(fā)放問卷調查表,由患者獨立填寫,對于因文化程度、視力等問題而填寫困難者,可由研究者逐項閱讀,按照患者回答代填?;颊邌柧硖顚戇^程中不可給予任何干擾,控制填寫時間在30~40 min,待患者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剔除填寫不完整等不合格問卷。本次共發(fā)放問卷63份,有效回收率為95.24%(60/63)。
1.3 觀察指標 分析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及其影響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使用秩和檢驗,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 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評分為(63.20±12.96)分,其中心理彈性好者16例(26.67%),心理彈性差者44例(73.33%)。
2.2 影響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工作狀態(tài)與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腫瘤分期、婚姻狀況、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家族病史、腫瘤轉移情況、主要照顧者與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影響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35歲、家庭人均月收入<3 500元、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在職是影響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的高危因素(P<0.05),見表2、表3。
3 討論
乳腺癌現(xiàn)已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患者患病初期普遍存在自我否認、不能接受疾病、過度擔心配偶對自身形象改變的態(tài)度、外界對自身帶有負性評價等,易產生不良情緒,可致消極治療,影響預后[7-8]。心理彈性是一個相對積極的心理素養(yǎng),是個體面對外部因素變化時行為、心理等層面的反應狀態(tài),良好的心理彈性可提高個體處于創(chuàng)傷環(huán)境中的適應能力,減輕心理壓力,提高治療積極性,有助于疾病康復[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評分為(63.20±12.96)分,其中心理彈性好者16例(26.67%),心理彈性差者44例(73.33%),提示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處于育齡期女性一般承擔重要的家庭和社會責任,而突如其來的乳腺癌會對其正常家庭與社會功能造成影響。同時患者常需面臨對診斷的擔憂、術后形體變化、治療創(chuàng)傷應激、對復發(fā)擔憂等事件,可能會產生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心理彈性[11-12]。
心理彈性是動態(tài)變化的,可隨著個體所處環(huán)境和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故了解影響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的相關危險因素,早期給予患者個性化的護理指導,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彈性,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早日回歸社會。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35歲、家庭人均月收入<3 500元、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在職是影響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的高危因素。(1)年齡<35歲。青壯年群體承當社會角色與社會壓力大,患病時社會角色與社會責任無法順利轉變,易出現(xiàn)角色沖突,增加心理壓力,降低心理彈性水平。而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和經驗不斷積累,個體抗壓能力逐漸增強,能以相對平穩(wěn)心態(tài)適應疾病,心理彈性水平相對較高。(2)家庭人均月收入<3 500元。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者的家庭具備較強的“抗壓能力”,可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撐,使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療,而家庭月收入低者患病后住院治療需放棄工作,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心理負擔較大。同時家人為維持生活無法時刻陪伴患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壓抑、孤獨等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心理彈性[13]。(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者學習能力相對較強,可積極主動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能夠與醫(yī)護人員更好的溝通,且知識面廣、眼界更開闊,可更好地控制情緒、調節(jié)壓力。而文化程度低者學習能力相對有限,對乳腺癌發(fā)生、治療、康復等方面知識的了解、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時獲得信息的積極性相對欠佳,獲取健康知識渠道也相對有限,會影響其心理彈性水平[14-15]。(4)在職。處于在職狀態(tài)的患者因長期住院治療會耽擱工作,甚至面臨丟失工作風險,減少經濟收入,增加心理負擔,降低心理彈性水平。
針對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相關影響因素,臨床可實施以下措施干預:(1)加強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乳腺癌臨床癥狀、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案、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相關知識,對于文化程度低者可結合視頻、文字、海報等方式實施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2)心理護理。結合患者經濟收入、性格特點、理解能力等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并可將預后良好案例作為干預素材,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治療信心,消除不良情緒。(3)加強情感支持。主動聯(lián)系患者家屬、親友等,告知其家庭關愛、支持對患者病情恢復的重要性,鼓勵家庭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尊重、幫助,使患者感受到被關愛、重視,穩(wěn)定情緒,改善心理彈性狀況,促進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如納入樣本量偏少,未與他人研究結果對比,未分析希望水平、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等是否會影響心理彈性等,后期仍需加大樣本量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育齡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偏低,年齡<35歲、家庭人均月收入<3 500元、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在職是影響患者心理彈性的高危因素。
參考文獻
[1] 歐麗嫦,郭小平,蒙遠珍.接納與承諾療法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心理彈性及疾病感知益處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7,16(2):14-18.
[2] 安云飛,曹仲茹,劉娟,等.乳腺癌化療患者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對心理彈性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24(3):288-292.
[3] 范廷婷,鐘夢詩,羅彩鳳,等.乳腺癌術后患者心理彈性和積極應對方式對自我形象的影響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2):122-125.
[4] 李琳波,康鳳英,李振蘇,等.焦慮抑郁和心理彈性對乳腺癌病人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6):960-965.
[5]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334.
[6] 雷陽,張靜平.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彈性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10):1188-1193.
[7] 牛杰,崔娟,王杰敏,等.化療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和心理彈性對益處發(fā)現(xiàn)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9,16(32):140-143.
[8] 李媛媛,毛毳,朱松穎,等.心理彈性對乳腺癌患者癌癥復發(fā)恐懼的作用:領悟社會支持的調節(jié)效應[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24):1846-1853.
[9] 周玲,孔紅武.微信平臺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彈性及病恥感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9,17(10):1773-1776.
[10] 佟陽,金詠梅,王恬,等.心理彈性在女性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正念水平與生活質量間的中介效應[J].護理學報,2019,26(10):7-10.
[11] LAIRD K T, LAVRETSKY H.Components of psychologicalresilience in dementia caregivers[J]. Int Psychogeri atr,2019,31(9):1237-1240.
[12] 于文靜,張愛華,夏琛,等.心理彈性在乳腺癌患者情緒痛苦與創(chuàng)傷后成長間的中介效應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8,45(10):1827-1831.
[13] 李亭秀,譚虹虹,陳英,等.乳腺癌術后患者化療期間心理彈性與生活質量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癌癥進展,2019,17(19):2343-2347.
[14] 田原,鄒振亞,龐國偉.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預期性悲傷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9,16(36):65-68.
[15] 李華,陳晴晴.口腔癌患者心理彈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0,26(22):2982-2986.
(收稿日期: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