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光 田秀秀
慢性前列腺炎屬于臨床泌尿科常見疾病之一, 臨床表現(xiàn)為排尿障礙或盆腔慢性疼痛, 即對患者心理健康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 也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1-3]。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是四大類前列腺炎之一, 前列腺炎的患病率為90%~95%[4]。由于疼痛和阻塞性排尿困難,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然而, 該疾病難以徹底根治, 目前標準治療方法仍不明確, 缺乏針對慢性前列腺炎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鹽酸坦索羅辛是一種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 可顯著改善患者膀胱排尿功能, 對臨床癥狀具有顯著改善作用[5]?;诖? 本次研究抽取本院80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旨在探討鹽酸坦索羅辛的治療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聊城市東昌府區(qū)中醫(yī)院收治的80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61 歲, 平均年齡(38.12±10.29)歲;病程3~22 個月, 平均病程(12.12±4.42)個月。觀察組患者年齡22~62 歲, 平均年齡(37.62±9.32)歲;病程3~20 個月, 平均病程(11.32±3.8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同時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患者滿足慢性前列腺炎有關診斷標準;②患者意識清晰, 不存在語言溝通障礙;③通過前列腺液鏡檢發(fā)現(xiàn)白細胞計數(shù)≥10 個, 卵磷脂小體減少;④合并不同程度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并發(fā)存在嚴重器官功能障礙;②存在精神疾?。虎鄞嬖谌砻庖咝约膊?;④存在認知障礙;⑤合并其他泌尿系統(tǒng)疾?。虎迣Υ舜窝芯可婕八幬锎嬖谶^敏問題。
1.2 方法 對照組單獨應用左氧氟沙星治療, 口服,2 次/d, 0.1 g/次。觀察組實施左氧氟沙星+鹽酸坦索羅辛治療, 左氧氟沙星的用法用量和對照組相同;鹽酸坦索羅辛膠囊口服, 0.2 mg/次, 1 次/d。1 個療程共計4 周, 兩組患者均連續(xù)進行2 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經(jīng)治療后癥狀徹底消失, 前列腺觸痛徹底緩解, 經(jīng)前列腺液菌培養(yǎng)提示為陰性, 前列腺液常規(guī)檢查提示為正常, 即顯效;經(jīng)治療后癥狀顯著改善, 前列腺觸痛緩解, 經(jīng)前列腺液菌培養(yǎng)提示為陰性, 前列腺液常規(guī)檢查提示為白細胞<10/HP,即有效;經(jīng)治療后癥狀未好轉(zhuǎn), 前列腺液常規(guī)檢查提示為異常, 即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6]。
1.3.2 治療前后NIH-CPSI 評分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進行NIH-CPSI 評分, 評分為0~43 分, 評分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7]。
1.3.3 治療前后尿動力學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測定排尿量、MFR、AFR, 采用多導程尿動力學檢查儀測定。
1.3.4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評定, 包括疼痛與不適評分(0~21 分)、癥狀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評分(0~10 分)、排尿癥狀評分(0~10 分)、癥狀嚴重程度評分(0~31 分), 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8]。
1.3.5 治療前后VAS 評分 采用VAS 評定患者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的疼痛情況, 評分0~10 分, 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9]。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CPSI 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NIH-CPSI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NIH-CPSI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NIH-CPSI 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CPSI 評分比較( x-±s, 分)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排尿量、MFR、AFR 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排尿量、MFR、AFR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排尿量、MFR、AFR 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例數(shù)排尿量(ml/d)MFR(ml/s)AFR(ml/s)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0332.72±29.11371.36±40.07a19.55±3.7023.43±2.21a11.84±1.6515.49±1.58a觀察組40332.97±27.90 467.79±32.15ab19.53±3.58 27.57±2.39ab11.80±1.62 18.81±2.10ab t 0.03911.8710.0258.0440.1097.990 P 0.9690.0000.9810.0000.9130.000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疼痛與不適評分、癥狀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評分、排尿癥狀評分、癥狀嚴重程度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疼痛與不適評分、癥狀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評分、排尿癥狀評分、癥狀嚴重程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疼痛與不適評分、癥狀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評分、排尿癥狀評分、癥狀嚴重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x-±s, 分)
2.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VA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 x-±s, 分)
慢性前列腺炎屬于泌尿外科的一種常見多發(fā)性疾病, 其發(fā)病原因十分復雜, 普遍認為慢性前列腺炎的發(fā)生和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紊亂、氧化應激反應、感染、精神心理因素以及物理化學因素存在密切關系, 臨床表現(xiàn)為排尿困難和慢性盆腔疼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性功能障礙或精神癥狀[10,11]。有研究提示[12], 尿液反流屬于誘發(fā)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原因, 其機制主要是前列腺外周帶導管極易發(fā)生導管內(nèi)尿液反流問題, 在尿液反復作用刺激下, 導致前列腺出現(xiàn)炎癥反應, 促進周圍組織釋放前列腺素和致痛物質(zhì)緩激肽, 于兩者協(xié)同作用下導致前列腺疼痛[13]。此外, 炎癥反應多伴隨免疫力下降與前列腺慢性充血狀態(tài), 隨著炎癥細胞浸潤, 刺激神經(jīng), 誘發(fā)疼痛, 繼而導致前列腺液引流不暢而誘發(fā)壓力升高, 神經(jīng)受到刺激而出現(xiàn)反射性疼痛[14]。
此次研究結果提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NIH-CPSI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NIH-CPSI 評分(4.73±0.37)分低于對照組的(13.29±3.19)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排尿量、MFR、AFR 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排尿量(467.79±32.15)ml/d、MFR(27.57±2.39)ml/s、AFR(18.81±2.10)ml/s 均高于對照組的(371.36±40.07)ml/d、(23.43±2.21)ml/s、(15.49±1.58)ml/s,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疼痛與不適評分、癥狀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評分、排尿癥狀評分、癥狀嚴重程度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疼痛與不適評分(5.29±0.58)分、癥狀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評分(1.88±0.28)分、排尿癥狀評分(1.48±0.25)分、癥狀嚴重程度評分(6.76±1.21)分均低于對照組的(9.21±1.06)、(2.50±0.37)、(1.96±0.30)、(11.16±1.37)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VA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VAS評分(2.14±0.73)分低于對照組的(4.10±0.81)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應用左氧氟沙星+鹽酸坦索羅辛治療的臨床效果突出, 可降低NIH-CPSI 評分, 分析原因為鹽酸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左旋體藥物, 可針對需氧菌和厭氧菌發(fā)揮良好的抗菌活性作用, 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病菌DNA 旋轉(zhuǎn)酶活性, 繼而減少DNA 的合成和復制, 最終實現(xiàn)殺菌作用[15-17]。與此同時, 鹽酸左氧氟沙星可對細菌核酸產(chǎn)生抑制作用, 其顯著特點可體現(xiàn)在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方面, 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保證了患者的健康安全。但是單獨用藥療效有限, 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18]。鹽酸坦索羅辛是一種新型藥物,不僅治療效果優(yōu)于同類產(chǎn)品, 而且無需調(diào)整用藥劑量,用藥方法簡單, 可顯著減少α 受體阻滯劑首過效應,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19]。
綜上所述,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應用左氧氟沙星+鹽酸坦索羅辛治療的臨床效果突出, 不僅對患者疼痛和相關臨床癥狀具備改善作用, 同時可降低NIH-CPSI評分,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