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陳麗華
高校啦啦操課程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堅定的意志品質,促進高校素質教育的開展。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啦啦課存在著: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弱的問題。在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啦啦課只有進行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文獻資料法提出了互聯(lián)網下高校啦啦課的教學改革具體措施:打造“互聯(lián)網+”啦啦操學習平臺;提升體育教師的啦啦操技能和教學方法;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啦啦操的教學方式。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和搖籃,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學形式上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啦啦操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之一,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體育美學的欣賞能力、鑒賞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ヂ?lián)網的出現和普及推翻了高校的圍墻,使得大學生知識來源和能力培養(yǎng)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效果也更好?;ヂ?lián)網下我國這傳統(tǒng)的高校啦啦操教學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亟待進行全面的改革。
啦啦操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高校啦啦操課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堅定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審美意識,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活躍學校氛圍,豐富大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讓大學生更加充滿活力,積極向上。
和革命前輩相比,新時代的大學生存在著獨立意識較弱、缺乏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精神等方面的問題。啦啦操技術動作的掌握需要大學生付出很多的腦力、體力和時間,需要大學生克服許多困難,因此能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高校啦啦操課程抓住青年學生喜歡舞蹈的特點,通過啦啦操課程的學習有意識地培養(yǎng)大學生堅定的意志品質,勤學苦練的精神。和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啦啦操動作優(yōu)美、音樂感染力強,能給觀眾以美的享受。高校啦啦操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大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盡情展示身體的美。
和其他體育項目相比,啦啦操沒有身體對抗,更加注重學生個人的身心發(fā)展和成長。它讓學生在歡快明亮的音樂伴奏聲中,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釋放生活中的壓力和煩惱,因此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高校啦啦課程開設的時間還不長,教師還缺乏教學經驗,因此在教學中出現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校啦啦課教學中,教學形式單一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傳統(tǒng)的啦啦課教學中,教師通過講解和示范啦啦操的動作引導學生模仿和反復練習。教學內容和音樂的選擇重復單調,教學方法千篇一律,很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勞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啦啦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啦啦操在我國發(fā)展的時間還不長,無論是對啦啦操本身的研究還是推廣的效果都比較弱。各個高校在啦啦操課程的開設上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都是沿襲以往的動作和規(guī)范,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不足。
啦啦操是一項理論和實踐結合性非常強的運動。因為啦啦操的起源本身就是早期部落為激勵外出打獵或者打仗的戰(zhàn)士們的一種舞蹈,即使在現代體育中啦啦操最早也是為美式足球吶喊助威或者中場休息時表演的一種活動。因此,啦啦操課程的學習理論和實踐應該緊密結合起來。但目前,高校的啦啦不僅課時少,課程教學時間緊湊,部分教師比較重視理論的講解,學生練習的時間比較少,而且教師在課后也不會布置作業(yè)或者進行答疑解惑,部分學生即使沒有真正掌握,也沒有彌補的機會,課后不練習,僅僅靠課堂有限的時間學習啦啦操是很難掌握好啦啦操的技術動作的。
互聯(lián)網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甚至推倒了大學校園的圍墻。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及網上海量的教學資源打造“互聯(lián)網+”的啦啦操學習平臺,可以讓大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啦啦操。高校體育教師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啦啦操的微課、短視頻內容、自己搜集到的關于啦啦操的資料等發(fā)布到學習平臺上供學生選擇和學習。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啦啦操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放慢速度觀看和練習每個技術動作的細節(jié),很好地提高了學習效果。另外,學生在課后練習啦啦操后的體能恢復、放松運動以及飲食安排在啦啦操的課堂上是很少涉及到的,通過“互聯(lián)網+”啦啦操學習平臺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學習。通過這個平臺,教師還可以方便地對學生的實踐作業(yè),比如跳的啦啦操等進行點評,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啦啦操的技術。每次課前課后教師都可以通過學習平臺給學生留預習和復習的作業(yè),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講評作業(yè)等。通過“互聯(lián)網+”啦啦操學習平臺,教師可以把自己花費很大時間和精力搜集到的國內外經典的高質量的啦啦操課程視頻上傳到平臺,讓學生能夠共享啦啦操的學習資源。
高校啦啦操課程的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通過扣扣、微信等構建課程交流群,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保障了啦啦操課程的完整性和學生的訓練效果。
總之,“互聯(lián)網+”啦啦操學習平臺的建立方便了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加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讓各種關于啦啦操的音視頻、文字資料等可以在學生之間自由流動。
互聯(lián)網下,啦啦操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要建立在體育教師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上,建立在體育教師敢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上。啦啦操是從國外引入的,在我國高校發(fā)展的時間還不長,很多一線體育教師也在不斷學習和豐富自己的啦啦操技能和教學方法?;ヂ?lián)網為啦啦操教師提供了一個可以共享啦啦操、相互學習的一個平臺。很多高校一方面通過舉辦講座、公開課、聘請優(yōu)秀的啦啦操教師等方式提升啦啦操教師的技能和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利用互聯(lián)網渠道,通過教師的自學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技能和啦啦操的技能和教學水平。
部分學生之所以對啦啦操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用處不大,或者是沒有練習啦啦操的氛圍,體育教師要把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實踐結合起來,這里的實踐不是指課堂上啦啦操的練習,而是指課外,鼓勵學生自編自創(chuàng)啦啦操,到大型比賽現場進行表演,或者在現場通過表演啦啦操的方式為自己參賽的隊伍助威。學生感受到了啦啦操的魅力,在學習時就會更加認真。
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還指學生能夠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chuàng)新。雖然我國對于啦啦操有標準的動作和規(guī)范,但是也給表演者很大的自主發(fā)揮的空間。表演者可以自主選擇音樂,在熟練掌握標準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
互聯(lián)網下,各種信息技術的出現為高校啦啦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便利。體育課一般都是室外進行的,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太方便,但是啦啦操這種體操性質的運動是可以在室內進行的,因此,教師可以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教學活動,比如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活動,模擬比賽的場景和氛圍,學生雖然身在教室但是很容易受虛擬的現場氣氛的影響,跳起來就會更有激情,更能感受到啦啦操的魅力。另外,多媒體教學、互聯(lián)網教學、微課教學等教師都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應用。比如在講授啦啦操的競賽規(guī)則時,就可以通過視頻展示比賽的方式邊播放邊講解,比如哪些動作是觸規(guī)和犯規(guī)的,該如何處理,這樣效果會更好,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校啦啦課受到很多大學生的喜愛,但是目前高校啦啦課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內容的陳舊,教學形式的單調,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弱等等,亟待進行改革?;ヂ?lián)網的出現和普及為高校啦啦操課程的改革提供了契機。啦啦操課程比較適合在室內教學,多媒體、筆記本電腦、投影儀等現代教學儀器都可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微信、QQ等自媒體平臺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通過構建“互聯(lián)網+”啦啦操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寬廣的自主學習平臺,微課、視頻等將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傊?,互聯(lián)網下高校體育課教師要擁有“互聯(lián)網+”思維,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推動啦啦操教學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