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牡丹
童話故事的重要價值不僅體現在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上,也體現在其對人性善良面的表現和歌頌上,尤其是它發(fā)揮了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獨特的塑造作用。許多學生在閱讀童話作品時都會不自覺地對童話人物的表達方式和行為習慣進行模仿,而戲劇表演法的應用正是對這一行為的強化。[1]
進行戲劇表演的第一步就是搭建戲劇表演舞臺,一個好的戲劇表演環(huán)境不僅能夠給學生提供表演場地,還對學生的表演態(tài)度也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對童話課文內容進行戲劇化表演改編時,教師要特別注重戲劇表演舞臺的設計,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還原童話課文的背景,從而為后續(xù)戲劇表演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2]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教師為學生普及了戲劇表演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方法,然后和學生們就“如何對戲劇表演舞臺的搭建方案進行優(yōu)化”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在學習本課課文時,教師詢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閱讀完這個故事后我相信你們都和老師一樣對小女孩感到同情,那么請你們思考一下,故事中小女孩所處的環(huán)境有怎樣的特點,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表現這種特點呢?”在教師提出問題后,許多學生帶著教師的疑問對故事進行了精讀、細讀,有的學生在紙上給出了自己的舞臺搭建建議。在交流彼此意見時,A 生這樣說道:“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故事所處環(huán)境為冬天,那么要如何在舞臺上表現這個特點呢,我建議我們可以用手中的白卡紙剪出一朵朵雪花的形狀并將其裝飾在舞臺的周圍。至于雪花飄落飛舞的樣子,我們可以直接制造一些碎紙屑進行演示。”這些舞臺搭建對策頗為有用,而教師也采納了他的意見。
此外,教師還和學生一起用銀色的卡紙剪出了許多五角形的圖片,并用細繩將其懸掛在特制的撐竿上,營造出了一種夜幕低垂的感覺,從而使整個場景具有童話一般夢幻的感覺。在搭建活動舞臺時,許多學生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有的學生用拖把、彩紙、絲帶制作了圣誕樹,還有的學生在黑板上用彩燈進行了裝飾,猶如故事中大年夜的萬家燈火,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個精致而不失夢幻的戲劇表演舞臺被成功搭建了出來。
劇本是戲劇表演的精神內核,一個優(yōu)秀的劇本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在表演技巧上的不足,從而令表演節(jié)目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在進行童話故事改編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對原文內容的行文邏輯和主旨感情進行透徹分析,如此學生才能把握重點內容并對其進行合理刪改。[3]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個豆莢中的五粒豆》一課時,教師為學生理清了本篇童話故事的行文思路,并從不同的角度指導學生為自己喜歡的角色撰寫了人物小傳。在討論課文的行文線索時,教師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篇故事是怎樣將豌豆兄弟的成長和小女孩家庭的變化這兩個故事線收束到一個結局里的呢。學生A 說道:“在本篇故事中,五粒豌豆的性格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期望著自己能夠在新環(huán)境中大顯身手。我們看第一粒豆子,雖然它被小男孩用玩具槍打了出去,但是它卻開心地說‘現在我要飛到光火的世界里去了’,可見雖然前路充滿了未知,但是它還是用積極的狀態(tài)予以應對。而其他的豌豆無不懷揣著這樣的心情,尤其是第五粒豌豆的健康成長激發(fā)了病弱小女孩的求生欲,最終她也伴隨著豌豆的成長而逐漸恢復了健康?!?/p>
在A 生分析完后,許多學生都對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B 生說道:“在本故事主旨情感的闡述上,我基本同意A 同學的意見,但是我覺得他對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不夠準確。這五粒豌豆雖然都對前路充滿了自信,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的,對比最后的結局也可以看出來,只有最后一粒豌豆成功在土壤中扎根。所以實際上,最開始的兩粒豌豆明顯有些驕傲自負,中間兩粒豌豆比較安于現狀,只有最后一粒豆子表現出了隨遇而安的性格,而這也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主題思想?!盉 學生的人物分析客觀而全面,成為許多學生撰寫人物小傳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構思劇本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方向幫助其找到與自身相符的角色,從而為學生降低表演難度,促進戲劇表演教學法的順利施行。在進行戲劇表演的角色分配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選擇自己的興趣方向扮演角色,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不同角色的對應劇本,而學生也在對劇本進行改編時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寫作天賦,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立體和豐滿。
表演舞臺的搭建完成并不代表學生可以直接在上面開始自己的戲劇表演,教師還需要通過對音樂、燈光等要素進行調整來為學生進行表演氣氛的渲染,從而為學生的表演活動奠定感情基調。[4]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海的女兒》一課時,教師利用時下較為流行的微課教學系統(tǒng)為學生打造了一場如夢似幻的童話盛宴。由于本故事的主題與大海有關,因此教師也結合網絡教學資源和微課教學系統(tǒng)為學生搜集了許多與海洋有關的背景視頻。在視頻的加工上,教師以紀錄片《藍色星球》為基礎,在其中節(jié)選了許多關于海洋環(huán)境和海底生物的片段,主要以熱帶海洋為主。熱帶海洋不僅海水清澈湛藍,并且有許多外表美麗的海洋生物,非常適合用來表現童話的夢幻場景。除了為學生通過剪切視頻進行場景鋪墊,教師還為編輯好的視頻進行了背景音樂和音效的制作。在將其導入到微課系統(tǒng)中后,教師隨后征求了學生的意見,將一段優(yōu)美的純音樂作為背景音樂,以此達到對氣氛進行烘托的目的。
除了在音樂、畫面背景上做文章,如何營造海洋世界的透明感又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對此問題進行討論時,學生們運用自己的智慧為教師提供了許多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例如,A 生說道:“在進行戲劇表演時,我想我們可以用窗簾對陽光進行一定的遮擋,從而對教室的昏暗程度進行控制?!背诉@個辦法,B 生也想出來了一條妙計:“海洋中并不是完全昏暗的環(huán)境,相反陽光的照射會在海洋的宮殿中形成藍色的閃光,在表現這個特點時,我們可以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在教室中布置幾面鏡子,然后在最后一面鏡子的前面放置藍色的塑料紙片,這樣就能夠制造出藍色的燈光了。”B 生的建議非常具有實用性,教師也盡力找到了許多面小鏡子,并將其放置在教室的不同角落里,然后和學生們一起在飲料瓶上剪下了許多藍色的塑料片,如此再搭配上教師制作的背景視頻,整個教室中果然出現了水下宮殿中那種波光粼粼的感覺。盡管從現實情況上來說,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并不能為學生提供太過專業(yè)的燈光或音響設備,但是教師仍然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高效、綜合運用來彌補這一缺點,從而幫助學生醞釀情緒,盡快融入到表演角色當中。
戲劇表演流程頗為復雜,教師不可能僅憑一人之力就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學生的幫助是其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對部分童話故事情節(jié)進行排練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職能或者角色分工自行結為各種學習小組,從而將繁雜的排練工作進行原子化分解,而教師只需與各個小組的管理人員交流戲劇表演活動的準備進度。[5]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巨人的花園》一課時,教師和學生對本次表演活動的工作進行了分工,從宏觀上來講,本故事的情節(jié)非常豐富,技法成熟,在許多地方都使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因此也需要小演員們對其進行特別的表現。在完成劇本改編后,教師將所有參與戲劇表演活動的學生分為了三個主要的小組,分別是旁白組、表演組、道具組。由于本劇為一個群像表演劇目,因此在這三個主要的小組中,教師又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將其分為了各個活動小組。例如從劇情上說,表演小組可以分為巨人出門、巨人禁止孩子們去花園玩、巨人和孩子們和解這三個主要的部分。
在學生進行表演排練時,教師會時常和學生交流表演心得,如一個表演小組在對“巨人心軟幫助小男孩”的情節(jié)進行表演時,困惑于如何對巨人的情緒轉變進行表現,于是便向教師求助。在看到學生的改編劇本之后,教師建議學生增加肢體動作的幅度,并使用眼神的變化來表現巨人內心堅冰的融化。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許多小組逐漸掌握了表演要領,也開始用個人風格對角色進行詮釋。分組合作式的活動組織方式也使得教師能夠在學生需要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藝術指導,而這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摸索出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從而完成對相關表演知識的內化和創(chuàng)新。
在學生已經熟記劇本內容并能夠對表演技巧進行駕輕就熟的運用之后,教師便可以為學生正式組織以課本童話故事改編為基礎的戲劇表演活動。而本活動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戲劇表演過程進行細致觀察和記錄,并將其作為學生教學評價體系的重要參考內容。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牛郎織女》一課時,教師豐富了本次活動評價的指標來源,增加了學生互評、組員互評等環(huán)節(jié),并組織了人數眾多的評審團隊,分別負責對學生的臺詞、動作、神態(tài)等各個要素進行評判。在表演牛郎的哥嫂和他分家產那段故事時,舞臺上的小演員們都貢獻了極為精彩的演出。在這一幕的表演正式開始前,首先由擔任旁白的小演員完成報幕和旁白的工作。他說道:“隨著牛郎的年歲漸長,哥哥和嫂子的世界中越發(fā)容不下牛郎的存在,連帶那頭老牛都成了哥嫂的眼中釘、肉中刺。終于,哥哥和嫂子下定決心想要借著分家產的機會把牛郎趕走?!痹谂园渍f明前因后果之后,燈光緩緩亮起,只見飾演牛郎的小演員站在舞臺中央,而哥哥與嫂子分別站在他身后的兩側。在“哥哥”的小演員進行表演時,為了表現出與牛郎假裝親近的樣子,他身體微微前傾,用一只手摟著“牛郎”的臂膀,另一只手卻背在身后,在說臺詞時也露出了似笑非笑的面容,他的肢體語言和神態(tài)語言把這段情節(jié)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了“戲中戲”的奇妙效果,在場觀眾無不被他的演技所折服。
臺詞部分的評價由專業(yè)的語文教師來負責,在欣賞表演時,教師會對比劇本原件和學生的現場表演,對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臺詞表現水準進行評估。而其他學生則是從本劇的最終呈現效果進行給分。此外,每個小組的小組成員都會對彼此的勞動過程給出頗為中肯的評價。例如在本劇中表演織女的A 學生,她的組員就提到在彩排時,A 生經常就一個動作進行反復琢磨,并嘗試各種不同的表演風格,可見她對此活動的投入和認真。在帶領學生進行戲劇表演活動的復盤和反思時,教師也以正面情緒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找到自己在此次戲劇表演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然后提出對應的改進方案,從而令學生的表演水平不斷提高,最終也把戲劇表演的教學理念深深刻入到學生的心中。
綜上所述,在參與童話表演活動時,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都被調動起來,精神感知能力會大幅上升,因此也更加能夠與童話故事人物產生情感共振,所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能夠更加深刻,而這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輕易不能達到的效果。此外,戲劇表演還能令學生的表達能力、協(xié)作能力、實操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而這也為學生今后的人生發(fā)展方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