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聲麗
結構化教學指的是根據(jù)兒童的學習特點,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安排學習環(huán)境、學習材料和學習程序,讓兒童按照設計好的結構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些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閱讀的時候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使用結構化教學的方法,用整體關聯(lián)的方式安排學習內容,設計學習路徑,構筑清晰的學習活動。這樣就能讓學生將原有知識和新知識整合在一起,進行重組和進階,從而提升閱讀長課文的水平。
教科書的內容并不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師要開發(fā)重組,優(yōu)化教學內容,呈現(xiàn)出內容方面的結構化。一些長課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是有較強的敘事性,含有相同的敘事結構、表達方法。教師可以將長文中相似的部分提取出來,采用“同質組材”的方法,形成認知序列,讓學生把握故事脈絡[1]。
例如《動物王國開大會》一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是其中有相似的情節(jié),描寫了狗熊“發(fā)布通知”的過程。學生可以先閱讀第一次通知的內容,說說能從通知中提取哪些信息。然后閱讀后續(xù)的通知,看看又提取了哪些新的信息。最后整合起來,學生明白了要通知一件事情,需要講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當學生理解了《動物王國開大會》的結構特點后,教師再安排他們解讀《小猴子下山》《一分鐘》等其他課文,思考這些作品的結構是否也具有相似的特點。學生發(fā)現(xiàn)《小猴子下山》反復講述了猴子撿東西、丟東西的過程,《一分鐘》則講述了因為沒有及時做某事,導致來不及做另一件事情,形成了連鎖反應。這樣他們就掌握了本單元長文的結構特點。
教師可以將有相同結構的課文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先了解這些作品的同質點,然后形成認知序列,再用此方法解讀其他的作品,從而掌握作品的結構特點。
異質比對指的是找出各種事物的不同點,進行比較,并探究這種差異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有些長課文中展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學生可以對比分析,引發(fā)認知沖突,在質疑、探索、反思中提升思維能力。
以《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為例子,學生可以運用異質比對找出裁縫和顧客分別做了什么事情。教師給他們提供了表格支架,學生可以將顧客三次提出的要求和裁縫的反應記錄下來。此后,學生再根據(jù)表格復述文章的內容,找出裁縫和顧客的不同點。如有學生認為:“顧客的要求很多,從做棉襖到改成夾襖,到改成短袖襯衫,到接上袖子。但是其實裁縫還沒有開始縫制衣服?!苯處熢僮寣W生從表面深入下去,挖掘裁縫和顧客性格上的特點?!安每p是慢性子,而顧客是急性子?!睂W生還可以分析一下,有哪些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能證明裁縫和顧客的性格差異。如:“顧客蹭的一下子跳起來”,這里用動作描寫展現(xiàn)顧客的性子很急。又如:“裁縫又補充一句:‘不過,我指的是明年冬天?!?,這里用語言描寫展現(xiàn)他是慢性子。
運用異質比對的方法,可以將一篇長課文中看似零散、孤立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對比探究,挖掘其中隱藏的意義。這能引導他們深度探究。
同質組材和異質比對都以課本本身的內容為主,重新優(yōu)化組合。內外拓展則是指將課內外、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讓學生拓展視野,從而提升其閱讀水平。教師可以提供作品背景信息、作者生平、同主題作品等,組織學生閱讀。
解讀《草原》的時候,如果選擇內部擴展,可以給學生介紹《牧場之國》等其他寫景類的作品。學生找出兩篇文章中同樣展現(xiàn)草原的部分,對比分析,總結歸納描寫景物的具體方法。如有學生總結認為可以選擇合適的比喻、擬人手法,體現(xiàn)自然風光?!恫菰分杏小白咴谀睦锒枷窠o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將草原比喻成“毯子”,將羊群比喻成“白色的大花”?!赌翀鲋畤穭t用了“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等詞句。外部拓展則要注意和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性。結合歷史學科,學生可以閱讀展現(xiàn)當時歷史風貌的作品,看看漢族和蒙古族如何友好交流。結合美術、音樂等藝術類學科,可以展現(xiàn)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草原盛境。此外,學生還可以上網搜索作者老舍的資料,閱讀《四世同堂》片段,對比分析老舍的創(chuàng)作風格。
內外拓展建立了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起到了多元整合的效果。學生可以圍繞拓展資料進行意義關聯(lián)和知識建構。
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必須體現(xiàn)出結構化的特點。教師可以將相同文體的作品整合在一起,讓他們對比分析,總結文體的特點。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掌握該文體,控制好閱讀的學習路徑[2]。
《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都是神話故事。教師可以結合神話故事性強、充滿想象力的特點,設計創(chuàng)造性復述活動。首先,安排猜讀活動,讓學生閱讀作品的開端,猜一下后續(xù)發(fā)展情況。如在讀到“老牛說話”的時候,學生可以猜一下老牛說的是什么。其次,設計情節(jié)梳理活動,學生找出和情節(jié)發(fā)展有關的重要節(jié)點,寫出故事大綱,整理內容。如:“老牛和牛郎和諧相處”“牛郎被哥哥、嫂嫂趕走”“老牛幫助牛郎找到妻子”“兩人幸福生活”“王母娘娘找到了他們”……最后,學生融入想象力,填補大綱中的空白處,用個性化語言復述故事情節(jié)。如復述“老牛幫助牛郎找到妻子”的時候,學生講述了老牛給牛郎出主意,牛郎猶豫不決,不知道是否該聽老牛的話。通過創(chuàng)造性復述,學生加入了不少想象的內容,他們能更好地體會神話富有情節(jié)性、想象力的特點。
閱讀是一種文體思維。部編版課本常常將相同文體的作品放在一起。教師要關注單元自主學習的整體性,安排符合文體特點的學習活動。
部編版教材為雙線組元結構,各個單元包含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教授長文的時候可以參考單元的學習要素,將它們融合起來,起到螺旋提升的效果。
《草船借箭》《景陽岡》《紅樓春趣》的單元要素是“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各篇文章都有側重點。《草船借箭》介紹了人物、地點、情節(jié)等小說的要素,讓學生學會提取關鍵信息,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毒瓣枌分笇W生根據(jù)上下文分析難解字詞的意思。如根據(jù)前后文可以得知“店家無奈,只好又給武松篩酒”的“篩”是倒酒、斟酒的意思?!都t樓春趣》則要求學生綜合運用上面幾篇文章中學到的閱讀方法,說說自己是否讀懂文章。本單元的“閱讀鏈接”則展現(xiàn)了名著的原文,讓學生能揣摩原著的語言特點。最后,他們可以參與到口語交際活動中,說說對名著閱讀的整體感受,和同伴分享閱讀體會。如有學生認為:“在《草船借箭》中,我學到了根據(jù)人物所在的陣營分析其行為的合理性。我在閱讀《紅樓春趣》的時候也運用了這樣的方法,分析不同性格的人在放風箏時是什么樣子的?!边@樣就體現(xiàn)了單元內容的關聯(lián)性、融合性。
單元中各個課文,包括口語交際、語文園地等部分都是相互配合的,形成一個整體。所以教授長課文時也要基于單元視域,將各個部分整合起來。
單元自主學習要結合語文要素展開,學生可以從朗讀、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表達方式等角度入手,逐步深入下去,關注語文要素,完成各種與之有關的學習任務。
《小英雄雨來》的語文要素是:“把握長文的主要內容,按一定順序將事情的過程寫清楚”,學習設計要圍繞其展開。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劃出每一段的主要內容,并試著用一兩句話概括每段的內容。此后學生給課文每一部分寫出小標題,說出這一段的主要內容。再回答一下為什么說雨來是小英雄。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把握了文章主要內容。此后再組織其參與讀寫結合的活動。學生小組討論,找出自己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列出每一段的小標題。再結合各個小標題,豐富其內容,展現(xiàn)不同的人物形象。學生要互動討論,說說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更好,還是選擇插敘、倒敘等不同的敘述方法。他們還要探討如何調整詳略,看看彼此的設定有什么不同。通過這一組任務,學生先讀,后思,再寫,完成了本課的語文要素,能力也逐步提升。
這樣的任務編排體現(xiàn)了由淺到深、拾級推進的特點。學習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發(fā)展情況,給他們指明了學習的路徑。
結構化理論不僅關注教師的課堂設計和學生的自主學習,還要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參與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溫故知新,形成學習體系。交際實踐類活動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學習經驗的結構化。
閱讀《少年閏土》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如何展現(xiàn)人物形象。教師組織了“我和好友”主題活動。學生和朋友一起參與社會實踐,并運用細節(jié)描寫詳細介紹活動的過程,重點展現(xiàn)人物形象。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從“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等詞句中學到了動作描寫。從“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中學到了外貌描寫。在交際實踐中,他們要靈活運用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自己的同伴。如有學生寫了同伴指導自己騎自行車的過程:“他的手輕柔地托在我的腰間,沒有用太大的力氣,卻讓我特別踏實。他在我身后輕輕一推,我便歪歪斜斜地將自行車騎了出去?!?/p>
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實現(xiàn)了言意兼得,不僅了解要如何說,還理解為何這樣說??谡Z交際是一個多維度感受語言的過程。學生能體會長文的內容和形式,還能形成結構化經驗認知。
建構實踐指的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知識的自主建構。他們要深入了解自己已經掌握了什么,還要掌握什么新知識,并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這能讓他們回顧知識、總結策略,發(fā)展思維能力。
在閱讀《寶葫蘆的秘密》《巨人的花園》《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的時候,學生學會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結果,能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在課后拓展實踐中,他們要自主閱讀《海的女兒》,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還要關注主要人物的特點,分析人物和事件的關系。如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學生發(fā)現(xiàn)小美人魚有著犧牲的精神。他們再結合文章情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精神和最后的獻身情節(jié)相符。如果小美人魚選擇殺死王子,則不符合人物性格的設定。在拓展閱讀中,學生認識到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事情發(fā)展一樣,都是閱讀童話長文時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他們還可以通過講述童話的方式,將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試著在敘述情節(jié)的同時,展現(xiàn)豐滿的人物形象,讓故事更具有合理性。
在拓展閱讀中,學生舉一反三,將新知識融入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他們頭腦中的知識形成了結構性映射,實現(xiàn)了經驗的重組,理性思考的能力也隨之提升。
創(chuàng)作實踐體現(xiàn)了閱讀和寫作的巧妙結合。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審美素養(yǎng),明確該如何使用修辭手法,怎樣斟酌詞句。在寫作中,他們要靈活運用,用文字展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體現(xiàn)審美素養(yǎng)。
如在閱讀《猴王出世》時,教師讓學生先從自然美、人物美這兩個角度入手,找出美的詞句。如“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展現(xiàn)了自然風光?!笆巢菽?,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用排比的方式展現(xiàn)猴子的形象,體現(xiàn)其生活狀態(tài)。這些都是美的詞句。在自主創(chuàng)作中,學生也要關注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刻畫,并在細節(jié)描寫中融入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在“西游劇本編寫”活動中,學生閱讀《西游記》的其他篇章,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自編話劇。他們要思考如何在旁白、臺詞中呈現(xiàn)人物形象。如在旁白中展現(xiàn)“火焰山”場景:“只見火苗沖天,如同一個頂天的巨人一般,想將身邊的一切烤熟?!庇秩缭谡宫F(xiàn)孫悟空形象時,學生用了語言細節(jié)描寫:“老牛,你看在老孫和你是好朋友的份上,你就將扇子借給我吧。你若是借了,我們還能繼續(xù)當朋友。如果不借,哼哼,休怪我翻臉無情?!?/p>
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一。在閱讀中學生感受美,在寫作中他們表達美。將兩者結合,體現(xiàn)了結構化教學的特點,產生讀寫呼應的效果。
教師要用結構化的視角去審視長課文教學,這樣更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讓他們在統(tǒng)整、聯(lián)結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這樣學生就能主動探索知識,展開深度學習,從而提升閱讀長文的水平,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