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娜 董英
師生關系是高職院校教育活動中的基本人際關系,對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和師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碑斍埃从硯熒鷽_突和關系危機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如何緩解師生矛盾、構建新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社會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高職院校要努力構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本文闡述了師生關系的內(nèi)涵和高職院校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分析了高職院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途徑,以供參考。
一、師生關系的內(nèi)涵
師生關系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以教育教學活動為中介建立起來的一種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人的一生要接受各種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在學校教育中,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對教育效果起到重要影響。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師生關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教學關系。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二者保持著“教”和“學”的互動關系。二是社會關系。教師和學生在社會規(guī)范的基礎上需要履行一定的義務,在此關系中,需要注意師生之間的人格平等。三是情感關系。這種關系是一種以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為基礎所形成的心理關系。優(yōu)秀的教師善于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
二、高職院校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
我國職業(yè)教育萌芽于夏商周時期出現(xiàn)的以“職業(yè)為氏,行業(yè)族居”的家庭教育,這一時期的教育形式為師徒制,一般由父親擔任師父的角色,由子女擔任徒弟的角色,借助血緣關系維持師生關系。秦朝大力提倡“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的教育制度,這一時期的師生關系具有等級性的特點,部分教師甚至將自己的徒弟當作勞動力使用。在現(xiàn)代,隨著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國家頒布了許多有關教師和學生的權益、責任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這些法律條例體現(xiàn)了新時期我國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要求。具體來說,新時期高職院校新型師生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一)民主平等
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民主平等強調(diào)的是教師和學生雙方人格的平等。這要求教師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學會與學生平等交流,不專制獨斷。同時,學生也要善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
(二)互相尊重
裴斯泰洛齊曾經(jīng)提到,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準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內(nèi)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教師只有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和尊重,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內(nèi)心。因此,教師要善于換位思考,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并解決問題。同時,學生也需要尊重教師。學生充分尊重、敬佩教師,可以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師生雙方只有互相尊重,敞開心扉,接納彼此,才能更加了解對方,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三)教學相長
《禮記》載:“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痹诮虒W過程中,“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俗語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歷,要明確自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和使命,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向?qū)W生學習?!稁熣f》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彪S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習方式逐漸豐富,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學習,學生的某些想法和做法也能夠促進教師的進步。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來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過程,根據(jù)學生的建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而增強教學效果。
三、高職院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首先,高職院校近年來的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而教師數(shù)量有限。一般來說,一堂課中的學生有90~100人,一名教師很難與如此多的學生同時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另外,由于對高職教師的評價機制較為單一,部分教師將大部分時間用于授課和完成科研項目,并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其次,高職教師經(jīng)??缧^(qū)上課,在上完課后一般直接趕往下一個教室,這使得學生在課后較難有機會與教師進行交流,從而導致師生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多。最后,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照本宣科,只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記筆記,不注重向?qū)W生提問,師生之間缺乏溝通,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師生之間心理距離過大
一般來說,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比學生對自身的要求更高一些。教師希望學生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盡早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為畢業(yè)后進入社會做準備。但部分學生不夠成熟,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缺少規(guī)劃,把學習看作教師施加在自己身上的一種負擔。另外,部分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狀況,不注重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從而導致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最終影響到師生關系。
四、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途徑
傳統(tǒng)的“專制型”或“放任型”的師生關系不僅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還不利于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和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提高。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需注意的重點,學校、教師、學生都要為此做出努力。
(一)學校層面
高職院校應該深化教學改革、加強管理,探索合適的發(fā)展模式。首先,在校園環(huán)境方面,要重視外部環(huán)境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在外部環(huán)境上,學校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師生的基礎需求;在內(nèi)部環(huán)境上,要注重學風建設,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其次,學校應該建立合理的教師考評機制,明確評價指標,并將師生關系納入考評中,促使教師全面聽取學生的意見,合理采納學生的建議。最后,學校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貫徹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處理好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學校還可以舉辦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例會,從而促進師生關系良好發(fā)展。
(二)教師層面
羅杰斯認為,新型的師生關系必須具備以下三個要素:一是真誠,也就是師生之間要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做到表里一致;二是尊重,他認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接受學生的缺點,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三是理解,也就是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根據(jù)這三個要素,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予學生肯定性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不能僅用分數(shù)的高低來衡量學生的成功與否,而應該重視學生的德行品格,注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教師既要注重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又要重視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充分發(fā)掘?qū)W生的優(yōu)點,鼓勵他們參加技能大賽等。在課外,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采用談話法、觀察法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性格氣質(zhì)等,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學生、愛護學生。
(三)學生層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中的必要角色,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了構建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高職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明確自己的身份和任務,認識到學習是學生的責任和使命。相比高中階段,高職學校教師的管理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具體來說,教師不會逐字逐句地進行講解,而更多地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學生要經(jīng)常與教師共同研究、討論問題,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生要摒棄功利思想,做到腳踏實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此外,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遵守學校規(guī)定的各種行為準則,尊重教師,虛心接受教師提出的各種意見。在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學生要多與教師溝通,勇敢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拉近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形成情感共鳴。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