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強,童建民,林奕貫
(1.浙江同濟科技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1200;2.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1200)
城鎮(zhèn)公共空間作為城市的開放空間體,不僅是城鎮(zhèn)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還是城市居民進行公共交往、參與各類活動的重要場所[1]。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體育需求的主體也由過去的少部分體育愛好者發(fā)展為現在的全民健身,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通過參加體育活動來滿足自身的體育鍛煉與健身的需求,為此對運動場地的需求量急劇提升,這也引發(fā)了“搶地盤”“噪聲擾民”“群體性沖突”等一系列問題。在這一系列問題背后,有著城市社區(qū)體育公共空間供需失衡的現實矛盾[2]。
為解決城市社區(qū)體育公共空間供需失衡的矛盾,滿足城市居民的體育鍛煉需求,杭州市印發(fā)了《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通過三年行動,在社區(qū)、公園綠地、濱水綠道、橋下空間等區(qū)域見縫插針式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為全年齡段人群運動健身提供優(yōu)質的場所[3]。2022年以來,杭州市內已建成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2 243片,有效解決了居民“健身去哪兒”的問題[4]。為進一步提高社區(qū)居民多元化、多樣化的社區(qū)公共體育空間需求,在解決了基本的“有沒有”的問題后需加速向“好不好”方向轉變[5]。為此,本文運用重要性-滿意度分析法(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對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建設實施績效進行研究,為改善嵌入式體育場地建設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實施績效進行研究,調查對象為在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中健身的人群。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廣泛查閱官方平臺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了解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最新的動態(tài),對各大網絡數據庫進行檢索,獲得相關的研究文獻,為本次研究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和理論模型。
1.2.2 問卷調查法。
1.2.2.1 問卷設計。本研究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調查健身人群的基本信息;第二部為量表,共設置有25項具體指標。利用李克特5級量表法對各項指標的重要性和滿意度進行評價,其中5分表示非常重要,4分表示比較重要,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太重要,1分表示很不重要;5分表示非常滿意,4分表示比較滿意,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太滿意,1分表示非常不滿意。
1.2.2.2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本研究調查的地點選擇在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標志性項目的20個場地中[4],問卷采用線上形式,為確保問卷信度,筆者對每份發(fā)放的問卷都進行講解,確保被調查者能夠充分理解問卷內容。本次問卷共回收522份,將回收的問卷進行審閱,通過篩選后剩下481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2%。
1.2.2.3 信度與效度檢驗。通過SPSS 25.0軟件對本研究量表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量表的信度系數Cronbach's Alpha為:0.978;運用KMO和球形Bartlett對量表數據進行檢驗,顯示KOM值為0.861,Bartlett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水平P<0.05。以上結果表明量表信度與效度較高,適合進一步分析。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因子分析:利用SPSS25.0軟件,通過因子分析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當各個指標在各自主成分上的因子負荷量均達到0.5以上,且沒有指標同時在兩個主成分上的因子負荷量達到0.5以上,則表明指標的設計是合理的,可以做下一步的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與最大方差法,對指標進行分析,累計解釋變量不小于60%的原則,提取出特征值均大于1的公因子,并對公因子進行解釋與命名[6]。
IPA分析:IPA(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即重要性-滿意度分析法,由Martilla和James于1977年提出[7]。IPA 分析法以所有指標的平均重要性和平均滿意度來構建4個象限,將各項衡量指標按其重要性和滿意度評價情況分布在這4個象限內進行分析和闡釋,橫坐標為研究對象的重要性,縱坐標為研究對象的滿意度,相交的兩條軸分別為重要性和滿意的總平均值,橫、縱兩軸相交分為四個象限(圖1)[8]。四個象限分別表示:
圖1 IPA象限圖
第Ⅰ象限:被調查者十分看重該部分,且該區(qū)域表現使被調查者滿意,是優(yōu)勢所在,為繼續(xù)保持區(qū)域;
第Ⅱ象限:被調查者不看重該部分,但對區(qū)域標表現滿意,為供給過度區(qū)域,也稱維持區(qū);
第Ⅲ象限:被調查者不看重該部分,且該區(qū)域表現并未使被調查者滿意,為優(yōu)先順序較低區(qū)域,也稱為機會區(qū);
第Ⅳ象限:被調查者十分看重該部分,但該區(qū)域表現并未能使被調查者滿意,需重點改善的區(qū)域。
2.1 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獲得了481份有效問卷,其中男性問卷占68%,女性問卷占32%;被調查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9-30歲之間,占總調查人數的59%,31歲及以上人群總占比27%,18歲及以下占比14%,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被調查者總體偏年輕化的原因與場地建設內容有關,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建設以籃球、足球、網球等場地為主,這些場地更能夠吸引年輕群體前來健身,因此被調查者中年輕人占比較高。
2.2 因子分析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對25項指標進行降維分析,刪除了5項旋轉載荷低、不符合嵌入式體育場地服務質量評價的指標,提取出特征值均大于1的公因子(表2),并對公因子進行解釋與命名,三個公因子分別為周邊環(huán)境與設施、場地建設與管理、輔助性服務,3個維度共對應20項指標,最終構成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健身人群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場地建設與管理包含了7項指標,周邊環(huán)境與設施包含了8項指標,輔助性服務包含了5項指標,具體分類如表3所示。
表1 被調查者基本情況(n=481)
表2 總方差解釋
表3 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健身人群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
2.3 IPA分析
IPA分析法能夠為管理者確定優(yōu)勢與劣勢,從而針對性地改進不足之處,現已廣泛運用在體育場館服務質量評價中[9-11]。本研究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以重要性為X軸,滿意度為Y軸制成平面直角坐標系,將每個指標根據得分落于坐標中,形成散點圖,并以重要性和滿意度的均值作為分界點,劃分成四個象限(圖2)。
落在第一象限共有9項指標,分別為體育場地周邊交通便利性、自身居住地到體育場地的距離、體育場地的管理水平、體育場地的開放性、體育場地運動氛圍營造程度、體育場地內參與運動人數、體育場地周邊公廁數量、體育場地衛(wèi)生狀況、體育場地燈光照明。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建設目的是為居民提供更多的體育場地,完善“10分鐘健身圈”,并且不以盈利為目的,確保了體育場地的公共性、開放性和公益性,因此群眾較為看重的便利性、場地管理、開放性以及衛(wèi)生狀況等方面滿意度較高。以上指標為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中優(yōu)勢所在,應繼續(xù)保持。
圖2 重要性-滿意度分析
落在第二象限共有4項指標,分別為周邊綠化覆蓋率、器材設備新舊程度、體育場地周邊配套文娛設施、預約投訴等信息平臺建設。該指標為健身人群關注度較低,且表現較為良好的部分,綠化、器材設備、配套設施等建設足夠豐富,管理者不必過多跟進,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落在第三象限共有4項指標,分別為體育場地的規(guī)模大小、器材設備多樣性、體育場地周邊商鋪數量、體育場地周邊車位數量,可見健身人群對以上4個指標的重要性感知及滿意度評價相對較差。此象限為機會區(qū),雖然健身人群現階段表示以上指標重要性較低,沒有緊迫的需求,但仍不可忽視對其改進,需查找影響滿意度的問題所在,進一步提高群眾的健身體驗。
落在第四象限共有3項指標,分別為周邊空氣質量、體育場地的數量、體育設施維護效率。體育場地的數量是基礎條件,維護效率則是保障場地的可持續(xù)性,該結果顯示健身人群對場地數量、設備維護的重視程度較高但滿意度較低,可見目前杭州市的嵌入式場地設施并不能滿足健身人群的需求,因此需要重點改善。此外,空氣質量也是健身人群較為看重卻滿意度低的指標,這可能與場地選址在橋下空間、社區(qū)閑置地有關,這部分地塊車輛來往多、工程建設密集,影響了體育場地周邊的空氣質量,因此需著重解決。
3.1 增加嵌入式體育場地數量與規(guī)模
嵌入式體育場地數量與規(guī)模是保障群眾健身的基礎條件,目前杭州市雖然建設有2 000多片嵌入式體育場地,但均攤到全市范圍數量仍然是不夠的,此外規(guī)模較大的嵌入式體育場地較少,大多數場地僅有幾片球場,不能充分滿足群眾的健身需求。我國城市社區(qū)一直存在體育場地總體布局不均衡的問題[12],因此嵌入式體育場地建設中需進一步利用城市閑置空間,統(tǒng)籌規(guī)劃,建設多樣化、綜合性的體育場地,根據閑置地塊的面積、形態(tài)合理規(guī)劃場地,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3.2 提高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維護效率
在經濟條件、社會發(fā)展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下,體育場地荒置現象屢見不鮮[13],因此在大力推進嵌入式體育場地建設的同時不能夠忽視對場地的維護,需要關注長期效果,而不是一時的“轟動效應”,避免造成資源的浪費。創(chuàng)新場地運維管理,增強信息化手段,建成多渠道反饋機制,如建立信息反饋平臺、增設監(jiān)控探頭等,提高對嵌入式體育場地維護的效率。適當提高財政支出,保障嵌入式體育場地后期維護。落實專職管理人員,負責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的日常管理,定期檢查,及時發(fā)現因體育設備、場地損壞產生的安全隱患,確保體育場地器材安全使用。
3.3 優(yōu)化嵌入式體育場地周邊環(huán)境
增進身體健康是群眾參與健身的重要目的,良好的空氣質量、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有助于提高健身人群的運動體驗,因此需從多方面優(yōu)化體育場地的環(huán)境。嵌入式體育場地的選址方面,應注重前期規(guī)劃,盡可能選擇在一定時期內無工程建設的區(qū)域,并遠離車流量較大的道路兩側,以減少體育場地周邊空氣的粉塵含量。場地周邊建設方面,要合理規(guī)劃周邊建設,避免反復建設造成空氣污染,并保證場地周邊的綠化面積。
3.4 拓展嵌入式體育場地周邊服務供給
拓展周邊服務供給是進一步提高群眾運動體驗的重要措施,調查了解到部分嵌入式體育場地周邊已提供休憩放松、應急醫(yī)療、智能驛站等服務,但很多項目流于形式,不能切實地為健身人群提供服務。在規(guī)模較大的嵌入式場地周邊應拓展更為多樣性的服務供給,包括餐飲店、各類商鋪、公共衛(wèi)生間、休閑設施等,在滿足群眾的基本健身需求的同時還能夠作為休閑娛樂場所,輻射周邊更多的居民。此外還需建立有效管理機制,避免停車位、休憩點等公共資源被占用。
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以“變廢為寶”“見縫插針”為建設理念,打造“10分鐘健身圈”,已獲得了較大的成效,但仍存在場地數量及規(guī)模不足、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場地維護效率低、周邊空氣質量差等問題。建設嵌入式體育場地需統(tǒng)籌規(guī)劃,均衡發(fā)展,加強對體育場地的后期維護,保證場地使用的可持續(xù)性;拓展體育場地周邊服務供給,優(yōu)化環(huán)境,落實日常管理,以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身需求。
研究的不足之處:本研究僅對20個標志性嵌入式體育場地中的健身人群進行調查,其雖然有一定代表性,但仍不夠全面,此外并未對不同人群的需求進行區(qū)分。后續(xù)研究應采取更大范圍的調查,并根據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等因素進行分類,以更準確地了解居民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