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白曉青 楊 靜 耑 冰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寧夏 銀川,7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最常見的氣道疾病。由于其全球發(fā)病率的增加,已演變?yōu)橐粋€主要的健康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擔。肺動脈高壓(PH)是COPD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據報道,COPD患者中PH的患病率估計為18%~50%[1]。PH是由多種病因引起、多種機制參與的肺血管結構或功能改變,可導致肺血管阻力或肺動脈壓力升高,造成右心室超負荷和右心衰竭,最終甚至死亡。COPD繼發(fā)的PH屬于第3大類肺動脈高壓,是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類型,研究發(fā)現PH與臨床癥狀加重、運動能力下降和住院頻繁有關,是COPD不良預后的指標。
PH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經右心導管檢查(RHC)是診斷的金標準,但因其有創(chuàng)性及花費較多,難以在臨床普遍開展。超聲心動圖作為PH首選的無創(chuàng)性檢查,研究顯示晚期肺部疾病經超聲心動圖測得肺動脈壓力值與RHC測得的具有良好相關性,可對PH的診斷篩查及預后判斷。經胸超聲心動圖能夠反映PH嚴重程度和提示預后[2-3],但研究關注到右室壁厚度與COPD-PH的預后相關性較少。血清肌酐(SCr)的測量是簡單實用,在臨床上很容易獲得,卻在PH預后相關研究中較少見。
本研究收集了伴有PH的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出院后1年隨訪患者生存狀態(tài),分析實驗室資料、心臟彩超參數等指標與死亡的關系,來研究這些指標是否可以成為死亡高風險人群的預測因子。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住院的有PH的COPD患者,共納入85例患者資料,期間多次住院者取第一次住院資料。根據患者1年后(2022年6月截止)電話隨訪的預后結果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死亡組患者26例(30.59%),存活組患者59例(69.41%)。兩組患者間年齡、性別、吸煙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確診COPD-PH:COPD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4];經超聲心動圖篩查存在PH。②資料完善。
排除標準:①有其他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包括支氣管擴張、活動性肺結核、肺癌、肺間質纖維化、支氣管哮喘、氣胸等;②合并有惡性腫瘤、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③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④左心衰竭患者[射血分數(EF)<50%];急性心腦血管疾?。虎萜渌蛉缏苑窝ㄋㄈ?、動脈性肺動脈高壓等所致的肺動脈高壓。
通過電子病案系統(tǒng)收集病例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并發(fā)癥、身高、體質量及吸煙史等,以及實驗室資料包括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血氣分析等,采用的是入院首次的血化驗指標。
超聲心動圖檢查采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設備,S5-1探頭,探頭頻率2.0~3.5 MHz。囑檢查者左側臥位,平靜呼吸,由心臟彩超室專業(yè)醫(yī)生測量左室射血分數(LVEF),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VR),右室前壁厚度(RVAW)和右心室前后徑。肺動脈收縮壓(PASP)是根據三尖瓣返流頻譜峰值速度估測。PASP>35 mm Hg定義為有PH。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如符合正態(tài)分布,使用()表示,兩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如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使用[M(Q1,Q3)]表示,組間比較使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COPD-PH預后的危險因素;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使用z檢驗比較各曲線下面積(AUC),評價各因素單獨及聯(lián)合預測COPD-PH預后的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死亡組的PASP、RVAW、右室前后徑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死亡組和存活組的心臟彩超資料比較 [M(Q1,Q3)/()]
表2 死亡組和存活組的心臟彩超資料比較 [M(Q1,Q3)/()]
注:PASP,肺動脈收縮壓;EF值,射血分數;RVAW,右室前壁厚度;RV-ap,右室前后徑。
項目死亡組(n=26)存活組(n=59)t/zP肺動脈收縮壓(mm Hg)65.00(48.25,85.25)40.20(36.95,53.33)-4.164<0.001射血分數(%)63.77±3.0063.53±2.94 0.351 0.726右室前壁厚度(mm)4.10(3.80,6.70)3.80(3.60,4.00)-3.465 0.001右室前后徑(mm)24.90(18.60,29.80)20.30(19.00,22.9)-3.048 0.002
死亡組患者動脈血pH值、動脈血PO2、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患者RDWCV、RDW-SD、肌酐、尿素氮、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均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動脈血PCO2、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血紅蛋白、血小板、CRP、紅細胞沉降率、ALT、AST、尿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死亡組和存活組的實驗室資料比較 [M(Q1,Q3)/()]
表3 死亡組和存活組的實驗室資料比較 [M(Q1,Q3)/()]
注:NEUT%,中性粒細胞百分比;HB,血紅蛋白;PLT,血小板;CRP,C反應蛋白;ESR,紅細胞沉降率;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ALB,白蛋白;UA,尿酸;Scr,肌酐;BUN,尿素氮;FDP,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D,D二聚體。
實驗室資料死亡組(n=26)存活組(n=59)t/zP pH值7.40(7.36,7.43)7.43(7.41,7.46)-3.2950.001 PO2(mm Hg)56.00(48.00,66.00)66.00(55.50,79.50)-2.3470.019 PCO2(mm Hg)46.00(36.00,55.00)42.00(37.50,49.50)-0.8380.402 NEUT%(%)70.70(57.00,82.50)73.50(63.00,78.95)-0.1430.886 HB(g/L)155.79±34.49154.10±24.61 0.2570.798 RDW-CV(%)13.80(13.30,15.60)13.25(12.38,14.33)-3.4400.001 RDW-SD(fL)49.00(45.00,53.10)44.45(42.00,49.78)-3.1190.002 PLT(109/L)166.00(106.00,197.00)185.50(150.75,218.00)-1.2400.215 CRP(mg/L)8.36(2.93,18.73)7.24(2.07,33.41)-0.0050.996 ESR(mm/h)5.00(2.00,24.00)9.00(2.00,36.00)-0.7820.434 ALT(U/L)15.00(12.00,24.75)17.00(11.80,26.25)-0.7350.462 AST(U/L)22.50(18.25,27.90)20.00(16.40,26.23)-0.8590.390 ALB(g/L)35.63±3.9337.59±3.72-2.1620.034 UA(μmmol/L)381.38±165.18329.37±113.28 1.6620.100 Scr(μmmol/L)76.50(65.25,93.25)66.00(56.00,72.00)-2.7760.006 BUN(mmol/L)8.91(6.03,12.77)6.19(5.13,7.87)-2.8190.005 FDP (μg/mL)2.76(1.71,6.58)1.49(1.148,2.75)-2.4580.014 D-D(μg/mL)0.27(0.15,0.71)0.19(0.10,0.29)-2.3370.019
單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身體質量指數、肺動脈收縮壓、右室前壁厚度、右室前后徑、RDW-SD、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為COPD-PH發(fā)生死亡的危險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在校正身體質量指數、右室前后徑、RDW-SD、白蛋白、尿素氮、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二聚體后,肺動脈收縮壓升高(OR=1.055,95%CI 1.011~1.100,P=0.013) ,右室前壁增厚(OR=2.321,95%CI 1.138~4.732,P=0.021),肌酐增多(OR=1.051, 95%CI 1.017~1.086,P=0.003)是COPD-PH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COPD-PH的死亡的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5 分析比較各危險因素單獨及聯(lián)合預測COPD-PH的死亡
統(tǒng)計學診斷性能最高的參數是P ASP+RVAW+Scr,AUC=0.858(95%CI 0.762~0.954,P<0.01),最大約登指數0.610,敏感度=80.0%,特異度=81.0%,具有一定診斷價值,見圖1)。
圖1 ROC曲線分析PASP、RVAW及Scr對于COPD-PH死亡的預測價值
本研究評估了 PASP、RVAW和肌酐在COPD-PH預后中的價值。本研究發(fā)現,死亡組患者的PASP、RVAW和肌酐水平高于存活組;并且PASP、RVAW和肌酐是COPD-PH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肺部疾病,特別是COPD,是世界各地肺動脈高壓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由于與潛在肺部疾病的癥狀有明顯重疊,PH的診斷常常被推遲;隨著病情加重,可出現PH及右心衰竭的征象。合并肺動脈高壓會加重右心功能衰竭、COPD急性加重的風險,更容易導致預后不良。研究發(fā)現,即使調整了其他已知的影響預后的變量,如肺功能、血氣或年齡,COPD-PH患者的病死率約為正常肺動脈壓患者的兩倍。導致引起慢性肺部疾病的肺動脈高壓的機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包括低氧肺血管收縮、肺血管重構、炎癥介質及基因多態(tài)性等均有參與[5]。
超聲心動圖測定的參數對肺高壓疾病的診治中是非常有價值的,包括PASP、 右心室舒張末期橫徑(RVEDTD)和三尖瓣環(huán)收縮期位移(TAPSE),來預測嚴重COPD-PH患者的預后[6];RVAW也被證實為急性高危肺栓塞的獨立預測因子[7];長期以來,右心體系概念,尤其是右心功能,在肺高壓研究領域中發(fā)揮重要價值[8]。右心室功能障礙通常被認為和PH的預后有關,而PASP又是右心室功能障礙評估的核心。既往研究發(fā)現,PASP升高被證明與全因死亡率有關[9],即使是中度的PH也會增加COPD的病死率[10]。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PASP升高是COPD-PH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右心室游離壁及肺動脈壓力作為維護正常右心結構、功能的重要構成部分,卻很少有研究關注到RVAW在肺高壓疾病預后中的價值。本研究中死亡組的PASP、RVAW及右室前后徑均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死亡患者右心室后負荷較大,伴隨右心室形態(tài)及大小改變。如同拉普拉斯定律,當血管負荷增加,右心室會發(fā)生肥厚以降低室壁應力。有動物實驗觀察到隨肺動脈壓力上升,心室肌細胞體積增大,導致右心室壁增厚、右心室擴大[11]。
腎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的一個有效和獨立的預測指標。理論上肌酐預測PH死亡是成立的,肌酐反映的是腎臟灌注功能受損,這又是肺高壓疾病出現右心衰竭的常見后果。一項隨訪20年的大型隊列研究顯示腎功能不全會引起血流動力學特征顯著異常,是肺動脈高壓死亡風險增加的獨立預測因子[12]。本研究結果也同樣顯示死亡患者的血肌酐較高,是死亡的獨立的危險因素,為肺高壓死亡的預判提供了一種簡便無創(chuàng)的預測方法。BUN也是早期反映腎臟損傷的指標之一,也有研究提出BUN可能是PH的一個新的潛在預后預測因子[13]。PH患者較高的BUN水平與較高的住院病死率、90 d 病死率和4年病死率以及較低的4年生存率相關。BUN可作為PH住院、90 d和4年病死率的獨立預測因子。我們也發(fā)現了類似的相關關系,死亡組的BUN較高,也是死亡的危險因素。雖然BUN和Scr都和死亡有關,但最終只有Scr是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Scr比BUN更重要。研究報道尿酸升高會使得肺動脈高壓惡化[14],并且可以提供患者預后的信息[15],在本研究中死亡組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存活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紅細胞分布寬度(RDW)是評價循環(huán)紅細胞體積變異性的一個參數。既往認為它在心血管及呼吸系統(tǒng)臨床預后評估中是一個有意義的指標[16],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RDW和PH的相關性,認為RDW與PAH呈顯著正相關[17],RDW是預測COPD-PH的一個有價值的生物標記物[18]。本研究中發(fā)現死亡組的RDW均高于存活組,并且經過回歸分析顯示是死亡的危險因素,這與既往研究一致。
目前可用的治療PH的藥物尚未發(fā)現對COPD-PH的治療有效,治療的關鍵第一步是優(yōu)化肺部基礎疾病治療[10],推薦長程氧療,不推薦常規(guī)給靶向藥物治療。因此,對COPDPH進行危險分層就非常重要,對于有不良預后的高危人群應強化原發(fā)病治療及隨訪觀察。本研究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PASP,RVAW及Scr是COPD-PH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利用ROC曲線分析三者單獨預測COPD-PH死亡的AUC>0.5,具有一定準確性;三者聯(lián)合的AUC(0.858)最接近于1,提示能夠較好地識別具有死亡風險的COPD-PH患者。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小,仍需要大規(guī)模的研究去證實我們的發(fā)現;②納入的患者均處于COPD急性加重期,而未收集穩(wěn)定期的COPD患者的資料,可能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PASP及RVAW聯(lián)合Scr在識別具有死亡風險的COPD-PH患者中具有預測價值,可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