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影/文
孫景斌,黑龍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第一任廠長。1945年10月,47歲的他離開三五九旅化裝改扮、長途跋涉,從湖北來到東北,接受了創(chuàng)建兵工廠的重要任務?,F在,就讓我們走進回憶,一起追尋這位老廠長生命中的崢嶸歲月吧——
抗日戰(zhàn)爭前期,孫景斌從事人民教育事業(yè)。那段時間,他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教育下,對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十分痛恨。七七事變后,1938年6月,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參加抗大學習,并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艱苦抗戰(zhàn)歲月中,孫景斌跟隨部隊,轉戰(zhàn)晉、冀、魯、豫、湘等省。期間,曾被閻錫山匪軍抓去,在敵人與酷刑面前他守口如瓶,保衛(wèi)了黨組織。獲救后,腿上留下了殘疾,但他從不叫苦,照樣跟隨部隊行軍打仗。1942年,在三五九旅參加南泥灣大生產運動,邊戰(zhàn)斗、邊生產,在打破反動派的封鎖中成績顯著,受到上級表彰。1944年冬,他隨三五九旅南下,轉戰(zhàn)千里,對日寇作戰(zhàn),消滅了大量敵人。部隊生活艱苦異常,腳裂了很多口子,穿鞋都困難,但為了行軍跟上隊伍,他就用線將口子縫起來繼續(xù)沖鋒陷陣、打擊敵人。
1950年工廠由興山遷往牡丹江,工人們正在裝運機器設備
1946年1月,孫景斌帶病接受了軍工生產任務,在一無廠房、二無設備、三無材料、四無工人的極端困難情況下,他和同志們依靠黨的領導和當地人民政府的支援,廣泛發(fā)動山村的農民群眾,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自己的兵工廠。為了建廠房,他走家串戶去動員農民獻木料。為了組建工人隊伍,他一個一個找青年農民談心做思想工作。雖然,條件艱苦,一無工資,二無其他待遇,甚至連吃飯的糧食都緊缺。但他與同志們攻堅克難,在重重困難的阻隔下毅然決然建工廠、造子彈。
1946年6月,反動派大舉向解放區(qū)進攻,我軍正處在防御階段。因此,兵工廠廠址一時難以固定,今天遷這,明天遷那,給建廠帶來了更多更大的困難。孫景斌就帶領著工人隊伍,邊搬遷、邊建廠,日夜奮戰(zhàn)。那時,戰(zhàn)爭打得越來越緊,前線急需大量的彈藥供應,為了早日造出子彈、支援前線,孫景斌團結同志,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立功”運動……
在運動中,他和工人、技術人員一起夜以繼日地研究試驗、制造彈頭。沒有機器,自己造機器;沒有銅爐,自己造銅爐。他們自己動手制造了壓延機、腳扎機等數十臺土機床、土設備,很快打開了生產局面,造出了大量子彈、手榴彈運往前線,為東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個時期,孫景斌的身體很不好,同志們都勸他休息,他卻說什么也不肯,照樣和工人一起日夜突擊生產。最后,身體支持不住,暈倒在廁所里,幸虧搶救及時才沒有出大問題,但等身體稍好些后,他馬上又投入了工作。
在工作中,孫景斌不論條件好壞,都能自覺地學習馬列主義和毛主席著作。在他的一些書籍上,有許許多多的重要標記,寫滿了學習體會。孫景斌在學習上既力求甚解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論是學政治,還是學技術,每學一個問題都要弄懂、弄通。
工廠搬到興山后,組織工人訓練隊,他講課時,常講學習的重要意義和自己的經驗體會。孫景斌在學習上十分較真,在生活上又特別儉樸、平易近人,完全像個樸實憨厚的老農民。他常對子女們講抗戰(zhàn)時期的艱難:“有時,多少日子也見不到一粒糧食,全靠野菜充饑,還要行軍打仗?,F在,有糧食吃,有衣穿,和那時比,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千萬不要忘記過去。”他還利用晚間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要求他們積極上進,刻苦學習,以勞動為榮。
對下級和群眾,他也非常關心。在興山時,逢年過節(jié),總是和工人們一起包餃子、吃年飯,給大家講革命故事、做思想工作。工人們都很喜歡他。當看到有的同志生活上有困難,就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給別人用。他說:“這錢是黨給的,大家分著用吧?!彼?,他借出去的錢,從來也不要。
沈陽解放后,他遵照黨的指示,離開親手創(chuàng)建的工廠和戰(zhàn)友,奔赴新解放區(qū)去開辟工作,臨走的時候,大家難舍難離,但為了全國的解放,只好互相勉勵、揮淚作別。
老廠長那對黨忠誠的心、無私無畏的戰(zhàn)斗風格、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憨厚儉樸的生活作風,深刻地烙印在了所有北方工具人的心中,感召著后來人繼往開來、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