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偉
(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
循環(huán)管理模式是一種成熟的管理方法,在工程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能夠按時高質量達到預期目標。安徽宣城地區(qū)的高速公路大多處于典型巖溶地區(qū),沿線分布大量軟土,導致地基處理難度大大增加。巖溶地區(qū)路基病害對高速公路施工、運營產(chǎn)生較大的威脅,需要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谘h(huán)管理模式的樹根樁原位托換技術,比較適合巖溶地區(qū)路基病害的防治,既能夠降低經(jīng)濟成本,又能夠保障施工安全,增強運營的可靠性。
循環(huán)管理模式(PDCA)又被稱為“戴明環(huán)”,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推廣開來的,也是全面質量管理需要遵循的科學程序。PDCA 所代表的含義是:P(Plan),計 劃;D(Do),執(zhí) 行;C(Check),檢 查;A(Action),處理。以上四個部分共同組成完整的PDCA 循環(huán),這四個過程周而復始地進行,每經(jīng)歷一個循環(huán),質量就會得到提升。同時,PDCA 大環(huán)中常常套有PDCA 小環(huán),在實際運行中,大環(huán)與小環(huán)互相配合、有序運轉,在完成小任務的同時,實現(xiàn)共同大目標。
填堵法一般用于單個巖溶塌陷坑,在具體處理中,先將塌陷坑內的松散土體以及其他雜物全部清理干凈,之后選擇合適的填料進行填充。應先填充大粒徑的塊石,再填充碎石砂等填料,最后在洞口設置反濾層,并填充黏土,將其夯實,有效完成原地基的改善,避免地表水進入其中。在采用該方法進行巖溶路基處理時,若對承載力提出一定要求,可以在坑底或者坑頂處增設鋼筋水泥混凝土板,有效提升其受力性能。
若巖溶區(qū)域的影響深度比較大,采取填堵法存在難度時,可以采取跨越法處理路基,以拱或者梁等結構形式,直接跨越巖溶影響區(qū)域。在具體處理中,將兩端支撐在堅硬的巖體上,增強穩(wěn)定性,實現(xiàn)跨越。橋涵跨越從理論層面來看能夠解決巖溶的影響,不過在具體實施中,為了保證涵洞、橋梁的穩(wěn)定性,需要讓基礎部分遠離溶洞,這樣一來,處理的成本也隨之增加。
強夯法是將夯錘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下落進行夯實。由于該方法對土體有較強的沖擊力,在淺土洞隱患的消除上具有較好的效果。強夯法處理路基具有極大優(yōu)勢,能夠提升路基承載力,消除濕陷性,在大孔隙土體的處理上,效果非常好。
灌注法適用于較深的溶洞,當無法采取填堵法進行處理時,可以選擇灌注法,向巖溶裂縫中進行灌漿,通過使用碎石、水泥等材料,有效增強土層,并將巖溶的洞隙進行填充,有效阻擋地下水流。該方法在使用中不會影響地下水源,應用范圍比較廣[1]。
如果溶洞較深無法采取跨越法進行處理時,可以采用混凝土樁等為基礎,直接穿過巖溶影響區(qū)域,既能夠增強支撐能力,還可以在樁基礎的擠壓下,擠密土層,并改變地下水的滲流條件。在溶洞內采取樁基等方式進行加固,對水系不會起到破壞作用,不過,該方法需要非常穩(wěn)定的持力層,而溶洞底部大多為軟塑狀土體,下臥基巖有非常多的裂隙、孔洞等,尋找穩(wěn)定的基腳支撐難度較大。
以安徽宣城地區(qū)高速公路為例,其大多建設在較為典型的巖溶地區(qū),沿線有大量軟土以及豐富的地下水,還有各種結構的涵洞以及通道等,并且沿線地勢較低,容易積水,無法滿足高速公路路面沉降變形要求,有時同時出現(xiàn)巖溶、軟土地質,導致路基加固處理難度大大增加。對此,采取循環(huán)管理模式下的樹根樁原位托換技術,可以有效完成路基加固處理。
計劃階段是對巖溶路基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設定處理目標,制訂相應的實施計劃。在巖溶地段,基于托換加固的處理目標,主要使用A、B 兩種類型的樹根樁進行加固處理。在循環(huán)管理模式的應用下,對這兩種樹根樁進行有效管理,并且在人員、設備、材料等方面提高重視,加強管理,不斷完善工藝流程,以保證達到預期目標。
在計劃方案的設計中,對于A 類型樹根樁,將其用于托換路基,整個樁長為7m,并且不包括空洞段;對于B 類型樹根樁,在空洞區(qū)域,將其用于填充,在回填的底部,需要保證樁穿透底部2m 左右。在樹根樁的構成中,A 型樹根樁是由三個斜樁組成的,每一根斜樁的直徑是20cm,其與鉛垂線之間呈30°夾角,平面分布形狀為一個等邊三角形。對于B 型復合樁,其主要由三根垂直樁構成,每一根垂直樁的直徑是20cm,其平面分布形狀也是一個等邊三角形。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為確保順利施工,達到較好的加固效果,需要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流程進行操作。圖1 為樹根樁的施工工藝流程圖。
圖1 樹根樁施工工藝流程圖
在該工程中,要求達到預期處理目標,并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檢查。通過采用基于循環(huán)管理模式的原位托換技術,有效處理巖溶路段,可以達到預期要求[2]。對溶洞進行注漿之后,達到較好的填充效果,在效果檢驗中,采用高密度電法。通過實施計劃,達到樁周圍土體強化的作用,地基容許承載力不應低于200kPa,在檢驗中,可以采取直剪試驗,也可以采取動力觸探試驗。對于原位托換樁樁頂處路基基底承載能力,需滿足設計要求,即達到1MPa,采用靜載試驗法進行檢驗。
在實施階段,嚴格按照施工工藝進行,并有效控制原材料的質量以及配合比,把好質量關,為施工提供保障,進而達到規(guī)劃的效果。
3.2.1 鉆機成孔
首先,布置孔位。樹根樁在該工程中的作用是對巖溶地基進行加固,在注漿過程中,采取巖溶路基處理技術,完成注漿操作。圖2 為樹根樁平面圖,先鉆外圍孔,即圖中的實心圓,之后進行注漿加密,在內部樁的周圍,可以產(chǎn)生一個止水帷幕。完成此項操作之后,進行內部鉆進和注漿,即圖中的空心圓,完成之后,對注漿的效果進行檢查。其次,鉆機就位。在鉆孔之前,提前準備好鉆孔所需的各項設備以及泥漿等,對于鉆孔產(chǎn)生的廢漿,及時向外運輸,并且需根據(jù)要求,展開現(xiàn)場測量放樣,之后進行復核。在鉆機放置時,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確保鉆機平穩(wěn)放置,避免出現(xiàn)晃動或者傾斜的現(xiàn)象。再次,鉆探。在鉆探期間,若地下水的水位過高,應先做好止水工作,避免出現(xiàn)涌水、涌砂等突發(fā)情況,阻礙鉆探進行[3]。最后,鉆孔沖洗。洗孔的主要作用是將孔內的雜物清理干凈,以免對灌漿的質量產(chǎn)生不良影響。在該工程中,采取單孔沖洗的方式,確保其壓力為注漿壓力的80%左右,直到?jīng)_出干凈的水為止,然后保持10~20min 即可。
圖2 樹根樁平面圖
3.2.2 吊放鋼筋籠和注漿管
鋼筋對樹根樁的承載力非常關鍵,施工中,應嚴格按照規(guī)定要求制作樹根樁鋼筋籠。在該工程中,樹根樁主筋16mm,箍筋8mm。成孔以后,將鉆桿提出來,就可以開始吊放鋼筋籠,完成吊放以后,還應在孔內放入兩根注漿管,確保直通孔底。
3.2.3 填灌碎石
完成以上操作以后,提前準備好碎石塊,將其投放進去,直到填滿樁孔為止,需要注意投石的速度,不能過快或者過慢。同時,在填碎石期間還需要向注漿管里灌注清水。
3.2.4 注漿成孔
從開始注漿起,上下竄動注漿管,并且控制好注漿的速度,一般在12~15L/min 之間即可。注漿結束后,開始拔管,每拔出1m,需要補漿一次,直到將全部注漿管拔出為止。
3.2.5 二次注漿
第一次注漿結束后,通常在4h 以后再次注漿,當洞內漿液充填飽滿時,停止注漿,拔出注漿頭,開始灌注下一個注漿孔[4]。
3.3.1 漿土復合材料檢查和處理
樹根樁可以加固巖體、提升土體承載力,對松散巖體注漿后,漿液灌入巖土體脆弱部位,凝固之后,力學性能得到提升,并且樹根樁對巖土體有錨固作用,注漿后在大樹根樁底部形成多個小樹根樁。在該高速公路某處存在小面積的溶洞區(qū)域,采用樹根樁原位托換加固法進行處理,完成處理之后,對其進行抗剪強度試驗,試驗方法選擇平推直剪試驗法。在測試體側面,分別布置橫豎向兩個測表,在試驗期間,分別對法向和剪切向位移進行測量[5]。經(jīng)測試可知,在巖溶地區(qū),對土體進行注漿加固之后,有效提升了土的抗剪強度,并且黏聚力、內摩擦角也明顯提高??偠灾瑢θ芏磪^(qū)松散土體注漿后,漿土復合材料的抗剪強度指標得到較大提升,使路基承載力得到一定的保障。該方案及實施情況滿足計劃目標要求,可以在下一階段繼續(xù)使用。
3.3.2 溶洞注漿效果檢查和處理
針對溶洞注漿效果的檢查,可以采取高密度電法,該方法本是一種直流電阻率測深法,測量的結果能夠將基巖結構、圍巖斷裂發(fā)育情況全部反映出來。在實際測試中,分別在樹根樁施工前后進行測試,通過對比來分析溶洞注漿的效果。
3.3.3 地基承載力檢查和處理
對于地基承載力的判斷,采取動力觸探試驗,主要根據(jù)落錘把探頭打入土體中的難易程度進行判斷。完成樹根樁注漿施工以后,選擇三個比較典型的測試點,采用該方法進行測試,表1 為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經(jīng)過分析,三個孔的地基容許承載力均大于200kPa,滿足設計的要求。利用樹根樁處理巖溶地區(qū)高速公路路基之后,樁體間形成的漿土復合材料的地基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有很大提高。該方案以及實施效果與目標要求相符,可以在下一階段繼續(xù)使用。
表1 試點動力觸探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
3.3.4 樁頂承載力檢查和處理
在樁頂承載力的檢查中,選擇6 個試驗點,采用靜載試驗測試其強度,以此確定承載能力。試驗原路基承載能力試驗點的設計承載力是1MPa,因此,取其2倍設計荷載,即140.0kN。試驗荷載未達到路基承載力特定比例的界線,相較于設計承載力,其更大一些,符合設計的要求。由此可見,該方案符合目標要求,可以繼續(xù)用于下一階段。
在巖溶分布較多的地區(qū),高速公路的修建、運營存在較大安全風險,影響道路的穩(wěn)定性,為保證高速公路的安全施工以及暢通運行,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循環(huán)管理模式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具有極大優(yōu)勢,通過應用基于循環(huán)管理模式下的樹根樁原位托換技術,在計劃階段確定實施方案以及目標,在實施階段嚴格按照計劃實施,在檢查和處理階段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可以有效解決高速公路巖溶路基問題,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