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 周 俊 王開香 王 濤 陳 杰 潘 靚 邢 偉 丁玖樂
腎動脈CT 血管成像已成為高血壓患者的常規(guī)檢查手段,其主要用于排除腎血管性等繼發(fā)性高血壓[1]。在臨床實踐中,部分腎動脈CT 血管成像患者的腎臟表面凹凸不平呈結節(jié)樣改變,即腎表面結節(jié)(renal surface nodularity, RSN)[2-3]。在移植腎供體的穿刺活檢中,RSN 是腎小球硬化的標志物之一[2]。在高血壓人群中,僅部分高血壓患者發(fā)生RSN[2,4],其形成的比例及影響因素在高血壓人群中仍然未知。本研究采用個案控制匹配的橫斷面研究設計,以心血管內科收治的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高血壓患者RSN形成的潛在病因及影響因素。
本研究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No.2021-153)的支持,倫理委員會免除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間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因高血壓住院于心內科且接受腎動脈CT 血管成像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尿路感染、尿路梗阻、腎結核病史;②多囊腎、馬蹄腎、分葉腎、腎旋轉不良等腎臟先天變異或遺傳性腎疾病病史;③最大橫徑>1 cm 的腎臟囊腫或占位;④腎臟手術史;⑤雙腎肉眼可見的不等大;⑥腎梗死病史;⑦惡性腫瘤病史(可能長期用藥并造成腎損傷);⑧心肌梗死、房顫病史(可能存在潛在的腎梗死);⑨CT圖像有嚴重的運動偽影。先根據(jù)CT 圖像分析雙腎存在RSN(RSN組),然后按照性別相同、年齡相差≤1 歲的原則在剩余患者中進行1︰1匹配(對照組)(圖1)。收集基本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單位:歲)、高血壓分級[5]、糖尿病、高脂血癥、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 BMI)以及腎結石。腎功能相關的實驗室指標:蛋白尿(≥+)、血清肌酐水平。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6],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7]。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采用中國人改良的腎臟病膳食改良試驗(MDRD) 公式計算。
圖1 高血壓患者腎臟表面結節(jié)形成的影響因素探究的入排流程圖
采用GE 公司Optima 64、Toshiba 公司Aquilion One 320、 Siemens 公司Sensation 16 或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進行腎動脈CT 血管成像,對比劑采用碘普羅胺注射液(350~370 mg/mL),注射流率2.5~5.0 mL/s,注射劑量1.0~1.5 mL/kg。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 kV,管電流250~300 mA,層厚5 mm,層間距5 mm,視野35~40 cm,矩陣512×512。常規(guī)腎臟平掃;采用主動脈監(jiān)測法行腎動脈CT 血管成像,主動脈掃描啟動的閾值設為100 HU;約35 s 后行腎實質期掃描。
雙側RSN 由1 名(觀察者1)具有10年工作經(jīng)驗的影像診斷副主任醫(yī)師肉眼判定。在本課題組前期腎表面結節(jié)研究基礎上[8],本研究對RSN 認定標準進一步細化:動脈期,在以腎門為中心連續(xù)三層圖像上,每層腎臟CT 圖像的皮質均出現(xiàn)三個及以上的局部缺損(缺損幅度大于1/2 皮質厚度,圖2)。兩名醫(yī)師(觀察者1、2)分別獨立完成腹主動脈鈣化程度、腎動脈狹窄的評估,3 個月后兩名醫(yī)師進行重復評估。腹主動脈鈣化程度采用半定量分級:基于平掃CT 軸位圖像,L1-4 椎體層面各選取主動脈鈣化弧長最大的一層用于主動脈鈣化程度,腹主動脈鈣化程度以5%的倍數(shù)分段(0%、5%、…、90%、95%),分別代表鈣化的弧長占腹主動脈周長的百分比(0~5%、5%~10%、…、90%~95%、95%~100%),L1-4 椎體對應的4 個層面鈣化程度的平均值為該例患者腹主動脈的鈣化程度。腎動脈狹窄采用肉眼二分類評估:當腎動脈管腔狹窄≥50%時為有,否則為無。雙側腎動脈分別評估。
圖2 腎表面結節(jié)的典型圖像和正常對照。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性資料采用頻數(shù)(%)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s表示,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P50(P25, P75) 表示。兩組間的臨床、實驗室檢查或影像學特征比較采用卡方檢驗、Fisher 精確檢驗、兩獨立樣本t 檢驗或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為避免剔除潛在有意義的變量,P<0.20 時即可納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用于評價腎表面結節(jié)的影響因素。定量資料的觀察者內及觀察者間一致性分析采用組內相關系數(shù)(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量化;定性資料的觀察者內及觀察者間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雙側RSN 在腎動脈CT 血管成像中比例為3.6%(43/1206)。RSN 組及對照組均43 例,男性占比83.7% (36/43)。RSN 組年齡為(60.95±14.31)歲,對照組年齡為(60.70±14.11)歲。與對照組相比,RSN 組的高血壓3級、高脂血癥、腎結石、蛋白尿病例數(shù)比例增加(P<0.20),eGFR 減低(P=0.001),而糖尿病病例數(shù)比例和BMI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臨床資料、腎功能相關的實驗室指標的組間比較
腹主動脈鈣化程度的觀察者間ICC=0.933(0.899, 0.956), 觀察者內ICC=0.984 (0.976,0.990),一致性均良好。左、右腎動脈狹窄的觀察者間Kappa 值=0.758、0.845 (P<0.001),左、右腎動脈狹窄的觀察者內Kappa 值=0.919、0.845 (P<0.001),一致性均良好。腹主動脈鈣化程度和腎動脈狹窄在兩組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表2 兩組間的CT圖像特征與腎表面結節(jié)的關聯(lián)性分析
高血壓分級增高(P=0.042)、高脂血癥(P=0.008)和eGFR 減低與腎表面結節(jié)發(fā)生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P<0.05, 表3)。
表3 高血壓患者腎表面結節(jié)形成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雙腎表面結節(jié)在行腎動脈CT 血管成像的高血壓患者人群中比例為3.6%。雙腎表面結節(jié)主要與高血壓分級增高、高脂血癥及eGFR減低有關。
高血壓可導致腎小動脈的玻璃樣變及動脈內膜纖維性增厚,小動脈發(fā)生硬化性狹窄,進而發(fā)生腎小球缺血性塌陷和囊內纖維化,進一步發(fā)展為局部腎小球數(shù)量顯著減少,周圍殘余腎小球代償性肥大,在宏觀結構上表現(xiàn)為腎表面結節(jié)樣改變[2,4,9]。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顯示雙腎表面結節(jié)與高血壓分級有關聯(lián)性,進一步佐證了高血壓性腎損傷導致的腎表面結節(jié)。同時,RSN 組中2例典型雙腎表面結節(jié)患者均為未治療高血壓患者,腎功能也明顯下降,高度提示血壓越高,靶器官(腎臟)損傷越重[10]。
高脂血癥可導致腎動脈粥樣硬化和腎小球損傷[11]。當循環(huán)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時,被氧化修飾的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內膜下積聚,在促進單核細胞的募集的同時,被巨噬細胞攝取而形成泡沫細胞和動脈粥樣硬化[12-13]。同時高脂血癥患者血液粘滯度增加,腎血流量減少,加重高血壓性腎臟缺血、萎縮、間質纖維增生,甚至微小腎梗死。此外,高脂血癥可直接導致腎小球損傷:①脂質以脂滴形式存在于腎小球內皮細胞,引起氧化應激反應導致腎小球內皮細胞的損傷[14];②脂質可誘導足細胞胰島素抵抗,發(fā)生氧化應激反應導致足細胞凋亡[14]。當高血壓患者伴發(fā)高脂血癥時,腎臟損傷風險會明顯增加。本研究提示,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高脂血癥時,應積極降壓、降脂干預。
腎功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時,腎臟皮質變薄及腎表面粗糙度增加,但是進程緩慢,主要見于老年患者[3]。本研究的RSN 組表現(xiàn)為腎皮質多發(fā)局限性缺失,且41.9% (18/43)患者年齡小于60 歲,甚至發(fā)生于27 歲的高血壓患者。因此,RSN 與腎臟緩慢衰老不同,可能意味著腎損傷加速,在中青年人群中發(fā)生更具特征性。本研究中,RSN 組的eGFR 輕度減低,約為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2期,進一步表明雙腎表面結節(jié)提示已經(jīng)發(fā)生腎功能損傷。腎表面結節(jié)與糖尿病性腎功能減低的關聯(lián)性不明確,但高血壓性與糖尿病性腎功能減低的病理機制不同,其中腎小球缺血性塌陷、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球肥大是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腎表面結節(jié)的重要原因[15]。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樣本量小,需要增加樣本量來減少誤差。其次,腎臟表面結節(jié)由放射科醫(yī)師肉眼評估,其特異性高、敏感性較低,有可能低估其發(fā)生率。最后,缺乏腎臟病理學資料,未能在病理學層面佐證潛在的影響因素和病理改變,有待于在動物模型中驗證。
綜上所述,腎表面結節(jié)是腎動脈CT 血管成像中的影像學征象之一,主要與高血壓分級增高、高脂血癥有關。腎表面結節(jié)的發(fā)生可能預示著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不良、高血脂和潛在的腎損傷,具有提示盡早對高血壓、高脂血癥患者進行有效干預,減少相關的并發(fā)癥和死亡風險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