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豪,呂正欽,郭園園,劉貝貝,孫巍,高五岳,劉建民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安徽蚌埠 233000
腎細胞癌(RCC)是泌尿系統(tǒng)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逐年增加[1]。臨床對腎實質性腫塊的主要治療方法為發(fā)現(xiàn)后及時清除。歐洲泌尿外科學會(EAU)指南推薦,直徑<4 cm 的小體積腎癌應盡量采用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LPN)[2]。但結合腎腫瘤位置、數(shù)量和外凸率等因素綜合考慮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LRN)仍是小體積腎癌的臨床常用術式,同時LRN 是手術切除T2 及以上局限性腎腫瘤的標準術式之一[3]。研究[4]發(fā)現(xiàn),LRN 會顯著增加RCC 患者術后慢性腎臟?。–KD)的發(fā)生風險,CKD 則會增加患者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5]。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及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LMR)等均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6],且在急性腎損傷(AKI)和終末期腎?。‥SK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7]。目前關于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的預測指標選擇相關研究報道較少。為此,我們分析了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危險因素,探討相關危險因素對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的預測效能,旨在為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的防治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2020 年1 月—2022 年9 月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新診斷腎惡性腫瘤并行LRN 的患者122 例。排除標準:①重要隨訪信息缺失患者;②隨訪時間<6 個月;③術前健側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腎小球濾過率(eGFR)<60 mL/(min·1.73 m2)];④健側腎臟合并腎結石、腎囊腫等疾病影響腎功能的患者;⑤雙側腎腫瘤的患者;⑥合并風濕病等影響機體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根據(jù)患者術后是否發(fā)生對側腎臟CKD,將患者分為CKD 組36 例和非CKD 組86 例。根據(jù)K /DOQI 2002 指南[8]CKD 診斷標準為:術后連續(xù)3 個月出現(xiàn)eGFR<60 mL/(min·1.73 m2)。使用修正的簡化MDRD 方程評估腎功能:eGFR[mL/(min·1.73 m2)]=186×Scr-1.154×(年齡)-0.203×[0.742(女性)]×1.233,用患者最新隨訪Scr值進行計算。
1.2 資料收集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的手術年齡、性別、BMI等基礎資料;收集患者的吸煙史、飲酒史、基礎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記錄患者術前血液生物標志物數(shù)據(jù)[甘油三酯(TG)、纖維蛋白,總膽固醇(CHO)、血紅蛋白(Hb),堿性磷酸酶,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白蛋白(ALB)等];收集患者術前患側GFR、健側GFR、總GFR;收集兩組患者術后1 周外周血炎癥指數(shù):C 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單核細胞計數(shù),計算NLR、PLR及LMR,NLR=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PLR=血小板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LMR=淋巴細胞計數(shù)/單核細胞計數(shù)。記錄患者LRN 術中情況(經(jīng)腰或經(jīng)腹、手術時長、腫瘤最大徑、腫瘤側別)及術后病理檢測結果;記錄患者術前、術后6 小時、術后第1 天、出院前及最新隨訪的血清SCr值。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數(shù)據(jù)用中位數(shù)(M)和四分位間隔(I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的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腎細胞癌患者LRN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以LRN 術后患者是否對側腎臟CKD發(fā)病為因變量(否=0,是=1),將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評價炎癥指標對腎細胞癌患者LRN后發(fā)生對側腎臟CKD的預測效能。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非CKD 組中男54 例,年齡(54.66 ± 10.21)歲,吸煙史28 例,飲酒史24 例,高血壓34 例,糖尿病11 例,BMI(24.43 ± 2.04)kg/m2,患側為左側44 例、右側42 例,病理類型為透明細胞癌70 例、乳頭狀癌4 例、嫌色細胞癌7 例及Xp11.2易位/TFE3 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癌5 例,術式為經(jīng)腰69 例、經(jīng)腹17 例,腫瘤最大徑(6.12 ± 2.31)cm,患側GFR(50.11 ± 15.45)mL/(min·1.73 m2),健側GFR(58.57 ± 14.38)mL/(min·1.73 m2),總GFR(108.87 ± 20.04)mL/(min·1.73 m2)。CKD 組中男25例,年齡(58.68 ± 10.50)歲,吸煙史12例,飲酒史10 例,高血壓37 例,糖尿病16 例,BMI(25.30 ±2.44)kg/m2,患側為左側22例、右側14例,病理類型為透明細胞癌29例、乳頭狀癌2例、嫌色細胞癌3例及Xp11.2 易位/TFE3 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癌2 例,術式為經(jīng)腰28 例、經(jīng)腹8 例,腫瘤最大徑(5.89 ±2.95)cm,患側GFR(46.53 ± 12.93)mL/(min·1.73m2),健側GFR(47.81 ± 15.54)mL/(min·1.73m2),總GFR(94.62 ± 20.56)mL/(min·1.73m2)兩組年齡、BMI、術前健側腎臟GFR 及術前總GFR比較,P均<0.05。
非CKD 組術前甘油三酯(TG)1.44(0.75,1.78)mmol/L、總膽固醇(CHO)為(3.93 ±0.92)mmol/L、血紅蛋白(Hb)為(138.53 ± 19.07)g/L、白蛋白(ALB)為(41.42 ± 3.71)g/L、堿性磷酸酶(ALP)為(73.79 ± 24.87)U/L、纖維蛋白原(FIB)為3.22 (2.67,5.30) g/L、血 清 Scr (70.85 ±27.33)μmol/L、血清C反應蛋白(CRP)4.22 ± 1.34,術后Hb 下降值(20.66 ± 2.90)g/L、術后第1 天 Scr(96.34 ± 17.69)μmol/L、術后第1 天 Scr 上升值24.62 ± 21.76、術 后 1 周 Scr (107.59 ±24.22)μmol/L、術后1 周Scr 上升值35.17 ± 25.54,NLR 為2.72 ± 1.71、PLR 為152.56 ± 87.34、LMR 為3.46 ± 2.11。 CKD 組術前TG 為1.54(0.96,1.82)mmol/L、CHO(4.03 ± 1.08)mmol/L、Hb(135.08 ± 15.06)g/L、ALB(41.16 ± 4.10)g/L、ALP(78.36 ± 36.78)U/L、FIB 3.31(2.65,5.11)g/L、血清Scr(64.79 ± 24.37)μmol/L、血清CRP 為4.69 ±1.40,術后Hb 下降值(20.75 ± 2.31)g/L、術后第1天 Scr(102.27 ± 20.11)μmol/L、術后第1 天 Scr 上升值37.47 ± 18.49、術后1 周Scr(114.14 ±19.99)μmol/L、術后1 周Scr 上升值37.03 ± 27.82,NLR 為4.64 ± 2.63、PLR 為182.15 ± 101.66、LMR為4.56 ± 2.20。兩組術后第1 天血清Scr 上升值、NLR、LMR比較,P均<0.05。
2.2 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腎細胞癌患者LRN術后發(fā)生對側腎CKD 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術前健側GFR、術前總GFR、術后第1 天Scr 上升值、NLR、LMR 是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P均<0.05)。
表1 腎細胞癌患者LRN術后對側腎臟CKD發(fā)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相關危險因素單項及聯(lián)合對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的預測價值 術前健側GFR、術前總GFR、術后第1 天Scr 上升值、NLR、LMR 單項及聯(lián)合預測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的ROC 曲線下面積(AUC)分別是0.686、0.684、0.686、0.721、0.629、0.771. 當術前健側GFR、術前總GFR、術后第1天血清Scr上升值、NLR、LMR 分別是51.02、98.04、33.5、4.94、3.39 μmol/L 時,此時術前健側GFR、術前總GFR、術后第1 天血清Scr 上升值、NLR、LMR 單項及聯(lián)合預測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的敏感度分別為61.6%52.8%、67.7%、50.0%、66.7%、61.1%,特異度分別為70.9%、74.4%、72.1%、90.7%、54.7%、81.4%。
根治性腎切除術及腎部分切除術已成為臨床RCC 的標準治療方式,與LPN 相比LRN 將會增加RCC 患者術后遠期CKD 發(fā)生的風險1.3~25.8倍[9],其中發(fā)生CKD 的時間大多在1 年以內(nèi)。而CKD 的發(fā)生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腎功能進行性下降、生活質量降低以及殘疾的發(fā)生和進展等并發(fā)癥進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因此,探究LRN術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十分有必要。
年齡越大及BMI 越高發(fā)生CKD 的幾率則越高。這可能與高齡患者腎皮質萎縮,腎小球單位減少,腎小球變性硬化,內(nèi)膜增厚有關,國內(nèi)相關研究[10]也證明年齡是LRN 術后發(fā)生對側腎CKD 的影響因素。CALLA 等[11]對于近100萬名美國各種癌癥患者的一項大容量研究中指出,BMI 的增加與腎癌患者特異性死亡率的增加有關,同時肥胖患者在單側腎切除術后有發(fā)生蛋白尿和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風險[12],肥胖與腎臟中脂質沉積、腎小球體積增大之間相關[13]。因此對于高齡、肥胖患者在LRN 術后應加強隨訪。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術前健側GFR、總GFR、術后第1 天Scr 上升值、NLR 及LMR 是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BMI 也是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危險因素。既往研究認為高血壓及糖尿病也是影響腎功能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中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較少,單因素分析結果示二者不是CKD 的危險因素,結果不排除樣本量較小引起的誤差。
本研究顯示術前健側及總GFR 是術后腎功能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腎根治術后患者健側腎臟的有效血流量在術后1 周內(nèi)將增加約30%,甚至術后10 年有效血流量仍維持在較高水平[14]。腎根治性切除術后1 年患者健側腎臟的GFR會降低33%左右[15]。有效血流量、濃縮功能的增加以及GFR 下降的程度均與健側腎臟代償能力有關,如果健側腎臟已經(jīng)存在功能異常,那么術后發(fā)生對側腎CKD 的概率就會升高。但是相關研究顯示基線GFR 降低不應該被視為腎根治性術的禁忌癥,基線GFR 較低的患者反而更有可能恢復到術前水平,在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中更為顯著[16]。因此對于可能發(fā)生CKD 的高?;颊咝g前應完善ECT 等相關檢查,評估術前腎臟功能,防止術后CKD 的發(fā)生。對術前腎功能較差的患者提前制定相應治療方案,防止術后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本研究組間比較中發(fā)現(xiàn)術后血清Scr 變化也是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術后第1 天血清Scr 上升值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臨床對患者腎功能檢測時往往以內(nèi)源性標志物來評價GFR,且以Scr最為常用。Scr通常指的是內(nèi)生肌酐是一種含氯化合物,是肌肉中磷酸肌酸代謝的產(chǎn)物。肌酐與肌肉含量有關,通過腎小球濾過排出體外,易受腎小球濾過率的影響。但Scr 易受飲食及個人體質等方面的影響,且因腎臟代償功能較強,在早期腎功能降低時Scr 的敏感度欠佳,但在腎功能出現(xiàn)中重度損傷時Scr 仍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因此本研究認為腎切除術后應密切關注早期肌酐變化,當肌酐變化幅度較大時應盡早實施保腎措施。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炎癥指數(shù)NLR 及LMR 是LRN術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NLR較LMR 在預測CKD 進展中有更好的應用價值。炎癥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炎癥生物標志物比如NLR、PLR、LMR等,已在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種腫瘤中被證實有一定的預測作用[17]。炎癥通過破壞特定組織在啟動腫瘤發(fā)生中起著重要作用,中性粒細胞是這一過程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它可以通過對腫瘤細胞的直接作用或刺激血管生成來促進疾病進展,從而參與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過程[18]。另有研究[19]同樣證明了腫瘤淋巴細胞浸潤與對生存的積極影響之間的關系。腫瘤所促進的炎癥狀態(tài)(中性粒細胞增多癥)和宿主免疫反應的抑制(淋巴細胞減少癥)相互作用的導致了NLR 的升高,而慢性腎臟病與患者的炎癥狀態(tài)有關。因此在LRN 術后結合NLR 等炎癥指數(shù)制定腎功能預測模型對防止CKD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對側腎臟CKD 發(fā)病的危險因素有年齡、BMI、術后1 天肌酐上升值、NLR、LMR。術后第1 天肌酐上升值、NLR、LMR 對于腎細胞癌患者LRN 術后發(fā)生對側腎臟CKD 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其聯(lián)合預測CKD 的預測價值更高。對于合并以上危險因素的腎臟腫瘤患者LRN 術后應警惕CKD 的發(fā)生發(fā)展并定制相應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