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潤 孫正梁 胡京昂 宮海軍* 張 顏
(1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陜西楊凌 712100;2 鄭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鄭州 450015;3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山東泰安 271018)
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其果實顏色豐富、風味獨特、營養(yǎng)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糖類、有機酸、維生素、氨基酸、番茄紅素和礦物質(zhì)元素等,具有降血壓、降膽固醇、防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等多種功效(Ubago-Guisado et al.,2021),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目前番茄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廣的蔬菜作物之一,已經(jīng)成為帶動鄉(xiāng)村振興、農(nóng)村致富和農(nóng)民增收的重要產(chǎn)業(yè)(李景富 等,2018)。
近些年,人們對番茄品質(zhì)越來越重視,對果實口感和風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許向陽 等,2022)??诟行头咽墙鼛啄瓿霈F(xiàn)的一類高品質(zhì)番茄,其皮薄、肉厚、多汁、風味濃郁、酸甜適中,深受市場歡迎,已成為番茄生產(chǎn)和育種的發(fā)展方向(張桂凡和崔蘭舫,2018;陳國亭 等,2022;陳佳倩 等,2023)。果實品質(zhì)的高低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和生產(chǎn)者的經(jīng)濟效益。番茄的品質(zhì)主要包括商品品質(zhì)和營養(yǎng)品質(zhì)。其中,果色是重要的外觀品質(zhì),也是受消費者重視的主要感官指標之一(徐麗麗 等,2015);果實硬度是影響番茄運輸效益和產(chǎn)出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楊生保 等,2017),對番茄的貨架期至關(guān)重要;可溶性糖、有機酸、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和糖酸比是構(gòu)成番茄品質(zhì)和口感的關(guān)鍵因素(劉光財 等,2019;李有福 等,2022)。
番茄優(yōu)良品種篩選以及實際生產(chǎn)中,對品質(zhì)的綜合評價十分重要。番茄中已有的品質(zhì)評價體系多是依靠多元統(tǒng)計分析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描述性分析法、判別分析法、相關(guān)分析法等。近年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相關(guān)性分析法在普通番茄、櫻桃番茄和加工番茄中進行品種比較的報道較為常見(岳冬 等,2017;張紫薇 等,2018;李偉明 等,2022)。
番茄品種選育主要側(cè)重于產(chǎn)量、耐貯性、果實大小、抗逆性、抗病性等指標,對營養(yǎng)風味品質(zhì)方面的研究不多,而對品質(zhì)的綜合評價大多集中于普通番茄、櫻桃番茄和加工番茄,在口感型番茄中涉及較少。本試驗以15 份口感型番茄材料為研究對象,對其商品品質(zhì)和營養(yǎng)品質(zhì)指標進行測定,并運用隸屬函數(shù)、相關(guān)性分析、聚類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各品種的品質(zhì)進行綜合鑒定與評價,以期篩選出綜合品質(zhì)較好的口感型番茄品種,為其推廣種植提供理論依據(jù)。
供試的15 份口感型番茄品種由鄭州市蔬菜研究所提供,均為一代雜種,無限生長類型,果色均為粉色,品種名稱(編號)分別為:乾德(910)、青戀2 號(KG757)、青戀5914(KG1636)、青戀101(P101)、青戀521(P121)、青戀124(P124)、青戀190(P190)、青戀209(P209)、青戀1號(P210)、青戀303(P303)、青戀1314(P567)、青戀665(P665)、青戀868(P868)、歐克,對照品種為普羅旺斯。
試驗材料于2022 年1 月12 日播種,穴盤育苗,2 月23 日統(tǒng)一定植于陜西省楊凌區(qū)五泉鎮(zhèn)日光溫室中,該地日照均衡,晝夜溫差大,土質(zhì)為壤土,土壤肥力良好。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設(shè)置3 次重復,每個重復定植8 株,周圍設(shè)保護行。所有材料統(tǒng)一管理,以施入腐熟有機肥為主,適當加入中微量元素肥,坐果中后期沖施高鉀肥,采用膜下滴灌,7~10 d 灌溉1 次。單干整枝,留5 穗果,每穗留4~5 個果實,上留2 片葉摘心。
1.3.1 商品品質(zhì)測定 商品品質(zhì)測定參照《番茄種質(zhì)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李錫香和杜永臣,2006)。選取植株第2 穗果的10 個成熟果實(達到商品成熟度),利用精確度為0.1 g 的電子天平測量單果質(zhì)量,利用數(shù)顯游標卡尺測量從果蒂到果頂?shù)闹本€長度,即縱徑,與縱徑垂直的最大橫切面的直徑為橫徑,計算果形指數(shù)(縱徑/橫徑)。果形指數(shù) > 1.0 為高圓形果,0.86~1.0 為圓形果,0.71~0.85 為扁圓形果,≤ 0.70 為扁形果。在果實縱徑1/3 處,測量從果皮至心室外緣的厚度,即果肉厚。測量果梗洼處的最大直徑,即果梗洼大小。
用GY-4 數(shù)顯式水果硬度計測量果實硬度,在每個果實果肩處及側(cè)面中間位置選擇3 點進行測量,取平均值。采用目測法觀察果實表型張裂程度,分為無裂、不易裂、中裂、易裂表型。將果實橫切,統(tǒng)計心室個數(shù)。計算畸形果率(畸形果數(shù)/總果數(shù)×100%)。
1.3.2 營養(yǎng)品質(zhì)測定 在第2 穗或第3 穗果上選取5 個大小均一、無病蟲害、健康發(fā)育的成熟果實用于測定營養(yǎng)品質(zhì)指標,3 次重復,即每個品種測定15 個果實,取平均值。
使用PAL-BX/ACID F5 儀器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總酸含量,向儀器的棱鏡槽中滴入0.3 mL的番茄勻漿,直接讀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數(shù)值,另稱取1 g 番茄勻漿,加入50 mL 蒸餾水稀釋,充分攪拌均勻,向棱鏡槽滴入0.3 mL 稀釋后的樣品,讀取總酸含量數(shù)值;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李合生,2000),計算果實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總酸含量);VC 含量測定采用鉬藍比色法(李小芳和張志良,2016);番茄紅素含量測定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法(Ksenija et al.,2006);可溶性蛋白含量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 染色法,硝酸鹽含量測定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法(李合生,2000);總酚含量測定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曹煒和索志榮,2003);類黃酮含量測定采用亞硝酸鈉-硝酸鋁比色法(Pan & Guo,2016)。
番茄口感品鑒參考王仁杰等(2022)的方法,并進行了改進。由25 名沒有嚴重味覺問題的健康青年志愿者和10 名番茄領(lǐng)域的專家組成口感品鑒小組,根據(jù)果實的整體口感以及酸甜程度給出精確評分。每個番茄品種選取5 個成熟果實,于3 min內(nèi)完成口感評價并打分,在2 個品種的品鑒之間用清水漱口以降低彼此之間的影響,舒緩感官疲勞以保證鑒評的客觀性。評分采取10 分制,其中酸甜適中(甜味偏高,帶有一定的酸味,番茄風味濃郁,口感極佳)為9 分,甜(以甜味為主,略帶酸味,番茄風味偏濃,口感佳)為7 分,甜酸(酸味略高,番茄風味中等,口感普通)為5 分,酸甜(以酸味為主,略帶甜味,番茄風味較淡,口感差)為3 分,酸(以酸味為主,基本無甜味,番茄風味寡淡,口感極差)為1 分。
試驗數(shù)據(jù)通過Excel 進行整理;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性分析(Duncan 多重比較)、描述性分析、Pearson 相關(guān)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采用隸屬函數(shù)分析法對番茄品質(zhì)指標進行評價(馬洪英 等,2016),計算各指標的具體隸屬函數(shù)值及平均值,平均值越大,表示該品種優(yōu)異性越好(朱鑫和沈火林,2014)。隸屬函數(shù)值 = (X-Xmin)/(Xmax-Xmin)×100%,式中X為某個品種的某一指標測定值,Xmax為所有待測定品種的某一指標測定值的最大值,Xmin為所有待測定品種的某一指標測定值的最小值;運用GraphPad Prism 8 軟件作圖。
由表1 可知,15 份口感型番茄品種為大果和中小果,商品品質(zhì)差異明顯。果實硬度范圍1.07~1.86 kg · cm-2,其中KG1636 硬度最大,KG757 硬度最小,910、P101、P190、P567、P868和歐克硬度均高于對照普羅旺斯。果肉厚5.08~8.84 mm,P209 果肉厚最小,普羅旺斯果肉厚最大。果實縱徑45.39~61.21 mm,橫徑57.58~75.91 mm,果形指數(shù)0.77~0.88,普羅旺斯、P121、P567 為圓形果,其余品種均為扁圓形果,果梗洼大小7.35~9.45 mm。心室數(shù)是影響番茄果實大小的重要因素,心室數(shù)越多,果實越大,越容易形成畸形果(李天來和張振武,1989),910、P121、P190、P567、P868 和歐克心室數(shù)較多,其果實較大,畸形果率較高。只有P665 表現(xiàn)為易裂果,其余均無裂果或不易裂果。
表1 番茄果實商品品質(zhì)指標測定結(jié)果
由圖1 可知,15 個口感型番茄品種的可溶性糖含量為1.53%~3.55%,其中P209 可溶性糖含量最高,P567 最低,910、P101、P124、P190、P209、P665 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顯著高于普羅旺斯,總酸含量0.37%~0.56%,糖酸比最高的品種為910,最低的為歐克,910、P190、P290 顯著高于普羅旺斯。
圖1 不同口感型番茄果實可溶性糖、總酸含量及糖酸比
由圖2 可知,15 個口感型番茄品種的VC 含量在264~392 mg · kg-1,P665 最高,P101 最低,910、P209、P210、P665 和歐克的VC 含量均高于普羅旺斯;番茄紅素含量范圍在40.4~119.3 mg · kg-1,P101 番茄紅素含量最高,P665 最低,KG757、P303 和P665 的番茄紅素含量低于普羅旺斯,910、P101、P121、P124、歐克顯著高于普羅旺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5.2%~7.8%,KG7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歐克最低,P121、P567和歐克均低于對照普羅旺斯,其余11 個品種除910外均顯著高于普羅旺斯;可溶性蛋白含量范圍在162.6~249.2 mg · kg-1,P209 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P303 含量最低,P209、P190、P868 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顯著高于普羅旺斯,910、KG757、KG1636、P303、P567、歐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普羅旺斯,且品種間無顯著差異。
圖2 不同口感型番茄果實VC、番茄紅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含量
硝酸鹽含量范圍在50.4~108.8 mg · kg-1,910、P124、P190、P209、P868 的硝酸鹽含量低于對照普羅旺斯,其余9 個品種均高于普羅旺斯;總酚含量范圍在383.1~735.1 mg · kg-1,P209、P665 的總酚含量顯著高于普羅旺斯,P868 和歐克的總酚含量顯著低于普羅旺斯;類黃酮含量范圍在39.5~155.9 mg · kg-1,910、P101、歐克、P121、P303 的類黃酮含量均低于普羅旺斯,其余9 個品種均高于普羅旺斯,且P209 和P124 與普羅旺斯差異顯著(圖3)。
圖3 不同口感型番茄硝酸鹽、總酚、類黃酮含量
番茄口感品鑒結(jié)果表明(表2),志愿者與專家的口感評分趨勢一致,綜合兩組口感評分,最高的為P209,最低的是P567,且P209、P665、P190、910、P101、P124 的評分均高于普羅旺斯。其中P190、P209 和P665 酸甜適中,風味濃郁,口感極佳;910、P101 和P124 口感甜,風味偏濃;KG1636、P121、P303 和普羅旺斯口感甜酸,風味中等;P210 和歐克口感酸甜;KG757、P567 和P868 口感酸。整體來看,一半以上的品種口感清甜或酸甜適中。
表2 不同口感型番茄品種口感評分及描述
2.4.1 隸屬函數(shù)法分析 由表3 可知,平均隸屬函數(shù)值最大的番茄品種是P209,最小的是KG757;優(yōu)異性排序前5 位的品種分別是P209、P124、P665、P101 和P190,且在志愿者和專家口感評分中排序居前6 位,兩種評價結(jié)果相似度很高。
表3 不同口感型番茄果實品質(zhì)指標隸屬函數(shù)值
2.4.2 相關(guān)性分析 根據(jù)15 個口感型番茄品種的品質(zhì)指標和口感評價的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可知(表4),專家口感得分和志愿者口感得分呈極顯著相關(guān),專家口感得分和志愿者口感得分均與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果肉厚和總酸含量呈顯著負相關(guān),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果實硬度與總酸含量呈顯著負相關(guān);可溶性固形物與總酸含量呈顯著正相關(guān)。以上結(jié)果表明,兩組人員的口感品鑒結(jié)果較高程度相似,可溶性糖積累及糖酸比的增加會提升口感型番茄的品質(zhì),而果肉太厚可能會降低口感型番茄的品質(zhì)和口感。
表4 不同口感型番茄果實品質(zhì)性狀與口感得分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
2.4.3 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 軟件進行KMO(Kaiser-Meyer-Olkin)檢驗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度檢驗,得到KMO >0.5,顯著性p< 0.05,驗證了各因子相關(guān)水平較高,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較為理想。由圖4-a 可知,特征值大于1 的主成分有4個,并且都位于坡度較陡的部分,表示所涵蓋信息量大。從主成分5 開始碎石圖進入漸緩期,后面特征值均小于1,所包含的信息量少。如圖4-b 所示,載荷圖可以在三維空間上顯示出各成分的貢獻情況,越靠近的變量間正相關(guān)性越強。
圖4 主成分分析碎石圖(a)和空間載荷圖(b)
基于番茄果實12 個品質(zhì)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由表5 可知,SPSS 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4 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并且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9.023%,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口感型番茄的變異來源。因而,本試驗選取這4 個主成分來綜合評價口感型番茄品種的品質(zhì)。主成分分析中,第1 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最大,為38.350%,其中類黃酮和總酚的載荷值較大,分別為0.846、0.711,兩者表現(xiàn)為正相關(guān),主要與果實次級代謝產(chǎn)物相關(guān);第2 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18.053%,其中糖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載荷值較大,分別為0.892、0.791,兩者表現(xiàn)為正相關(guān),是決定果實風味的關(guān)鍵因子;第3 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13.345%,其中果實硬度的載荷絕對值較高,達到0.817,是影響番茄儲藏運輸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因素;第4 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9.275%,其中VC 的載荷值最大,為0.955,主要反映果實營養(yǎng)品質(zhì)。
表5 不同口感型番茄果實各品質(zhì)指標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
計算各指標在各主成分線性組合中的系數(shù),獲得4 個主成分得分公式。
B1= 0.094A1- 0.207A2- 0.018A3- 0.060A4- 0.023A5-0.072A6- 0.212A7+ 0.233A8+ 0.220A9- 0.155A10+ 0.178A11+0.317A12
B2= 0.004A1+ 0.065A2+ 0.283A3- 0.012A4+ 0.343A5+0.003A6+ 0.356A7- 0.157A8+ 0.079A9- 0.232A10+ 0.032A11-0.076A12
B3= - 0.418A1- 0.088A2+ 0.152A3+ 0.433A4- 0.015A5+0.057A6+ 0.067A7+ 0.121A8- 0.156A9+ 0.232A10+ 0.071A11-0.191A12
B4= - 0.114A1+ 0.211A2+ 0.051A3- 0.024A4+ 0.105A5+0.837A6- 0.305A7- 0.091A8+ 0.049A9+ 0.019A10- 0.063A11+0.019A12
式中,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分別代表果實硬度、果肉厚、可溶性糖含量、總酸含量、糖酸比、VC 含量、番茄紅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鹽含量、總酚含量、類黃酮含量。
將4 個主成分對應(yīng)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quán)重,構(gòu)建出綜合評價關(guān)系式:C = 0.383 5B1+ 0.180 5B2+0.133 5B3+ 0.092 8B4,計算15 份口感型番茄品種的各主成分得分以及綜合得分,可以全面地判別出不同品種在綜合品質(zhì)和4 個主成分上的差別,從而篩選出品質(zhì)出眾的優(yōu)異品種。如表6 所示,綜合得分前5 位的品種分別是P209、P665、P124、P190和P210,該結(jié)果與口感品鑒和隸屬函數(shù)法分析的結(jié)果相似度較高,因此可以作為番茄品種綜合品質(zhì)的評價模式。
表6 不同口感型番茄品種的主成分得分和綜合得分
2.4.4 聚類分析 以品質(zhì)指標為依據(jù),利用歐式聚類為遺傳距離對15 份口感型番茄品種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由圖5 可知,當歐式距離為7.5 時,15 個品種被劃分為3 個大類,第一大類包括KG1636、P101、P124、P190、P303 和P868,這些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接近,均在6%以上,果梗洼大小、心室數(shù)相似,番茄紅素含量較高;第二大類包括KG757、P209、P210 和P665,這些品種的單果質(zhì)量為89.3~110.3 g,總酸含量較接近,VC 含量較高,其中P209 和P210 的VC 含量均高于350 mg ·kg-1;第三大類包括普羅旺斯、910、P121、P567和歐克,這些品種的單果質(zhì)量均在150 g 以上,硬度較大,果肉較厚,耐貯性較好,總酸含量較低,隸屬函數(sh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綜合得分較低。此外,3 個大類之間在品質(zhì)和遺傳距離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同一類群的品種間遺傳相似性較高,不同類群的品種間遺傳差距大。
圖5 不同口感型番茄品種的聚類分析結(jié)果
番茄果實品質(zhì)主要包括果實大小、硬度、可溶性糖、總酸、VC、番茄紅素、可溶性固形物等(張向梅 等,2019)。通過對品質(zhì)指標的測定,綜合比較、多元統(tǒng)計分析評價不同番茄品種的品質(zhì),可以明確影響果實品質(zhì)的核心要素,為優(yōu)異品種推廣提供理論依據(jù)(谷端銀 等,2022)。
本試驗對15 份口感型番茄品種進行了品質(zhì)測定、口感品鑒及多元統(tǒng)計分析。相關(guān)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果實硬度與總酸含量呈顯著負相關(guān),果肉厚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
適宜的糖、酸含量以及糖酸比是番茄風味品質(zhì)構(gòu)成的基礎(chǔ),也是番茄口感的重要參數(shù),風味濃郁的番茄,不僅要有較高的糖度,也要維持一定的酸度,高糖低酸則口感單調(diào)味淡,高酸低糖則果實口感偏酸,不易被人們接受。糖酸比通常作為評價番茄口感的關(guān)鍵指標,糖酸比在6.0 以上時,番茄口感較佳,糖酸比越小,果實口感越差(王丹丹 等,2019)。本試驗中,P124、P190、P209 和P665 這4 個品種的可溶性總糖含量較高,而910、P124、P190 和P209 的糖酸比均高于6.0,P665 也接近6.0,而志愿者和專家的口感品鑒結(jié)果表明,910、P124、P190、P209 和P665 評分較高,口感較好,說明糖酸比可以作為評價番茄口感的重要指標。
隸屬函數(shù)法是基于模糊數(shù)學原理,計算各自指標對應(yīng)的隸屬函數(shù)值,得到平均隸屬函數(shù)值進行綜合價值的評價,現(xiàn)已廣泛應(yīng)用于品種資源的綜合評價,能夠較簡潔、客觀、詳細地體現(xiàn)出品種資源綜合品質(zhì)的優(yōu)劣程度(劉珮君 等,2020)。本試驗運用隸屬函數(shù)法分析發(fā)現(xiàn),P665、P101、P124、P190和P209 這5 個品種的綜合品質(zhì)排名靠前,與糖酸比和口感品鑒的結(jié)果較大程度上相似,表明該方法的可靠性。
本試驗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對口感型番茄品種的品質(zhì)進行了綜合評價,得出排名前5位的品種為P124、P190、P209、P210 和P66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獲得的結(jié)果與人工品鑒評價和隸屬函數(shù)法分析的結(jié)果相似度較高,具有科學性,同時可以熟悉不同品種的綜合品質(zhì)(岳冬 等,2017)。
此外,本試驗采用系統(tǒng)聚類分析將15 份口感型番茄品種劃分為3 個大類,更全面、客觀、不同維度地評價各品種的綜合品質(zhì)。第一大類中的P124、P101、P190 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達到6%以上,口感酸甜適中,風味偏濃,品質(zhì)較好;第二大類中P209、P210 和P665 的VC 含量較高,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第三大類中P121 和P567 的單果質(zhì)量較大、硬度較高,具有良好的耐貯性。綜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有助于全面系統(tǒng)、多層次地評價番茄的綜合品質(zhì),是番茄不同品種比較的優(yōu)選方法。
本試驗對15 份口感型番茄品種的品質(zhì)指標進行了測定,利用隸屬函數(sh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進行品質(zhì)的綜合分析,口感型番茄的口感品質(zhì)與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總酚含量等品質(zhì)性狀密切相關(guān),3 種方法均篩選出綜合品質(zhì)較好的3 個品種P190、P124 和P209,它們在口感鑒評中均得分較高,具有較高的番茄紅素、VC、類黃酮和總酚含量,營養(yǎng)品質(zhì)好,可溶性糖含量較高且具有一定酸度,口感好,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