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竹行街道星怡幼兒園 張 燕
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家長對幼兒越發(fā)寵愛,即使面對幼兒呈現(xiàn)的許多不恰當行為,也常常采取容忍的態(tài)度。部分家長存在教育誤區(qū),由于工作、生活等制約因素,將幼兒放到幼兒園就不再過問,園內活動也不積極參加,全權交給教師負責。這些行為皆是不妥當的,家長的教育理念急需轉變。教師在教學實踐探索時,不妨邀請家長的加入,組建家園合作模式,創(chuàng)造更多溝通交流機會,提升家長育兒知識儲備的同時,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多助力。
網絡交互平臺的廣泛應用,為家園合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教師主動組建微信群、QQ 群、公眾號等信息交互平臺,邀請家長參與網絡溝通,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對教學活動改進的意見和建議等,逐步完善家園合作機制,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更多支持。在家園合作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與家長共同探究教學方案、梳理教學程序、確定教學方向,能夠形成教育合力,為幼兒創(chuàng)造多元發(fā)展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家園合作的順利推進少不了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深入家長群,了解家長習慣用的網絡平臺,展開針對性篩選。教師調查發(fā)現(xiàn),微信群是家長最常用的交流平臺,操作簡單、應用廣泛,是家園合作首選交流媒介。幼兒在幼兒園內的活動表現(xiàn)、學習成果等都可以文字、圖案、視頻的形式推送進家長群,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內容、成長進度等信息。家長也可以通過微信群發(fā)送幼兒在家中的表現(xiàn)、課余任務的完成狀況等,以及對教學內容、班級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還可以與其他家長交流教育經驗,應對幼兒各種表現(xiàn)的教育方法等。部分不便于使用智能手機的家長,教師注重抓住每次見面機會,與家長交換幼兒表現(xiàn)信息,改進教育策略,探索教育方法。幼兒教育離不開家園合作,教師積極聯(lián)系家長,展開多種形式的交流和溝通,提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從而更多關注幼兒園教育活動。
教師是家園合作的主導方,應當主動參與網絡信息交互平臺的創(chuàng)建,鼓勵家長進群交流,為家園合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先決條件。有了網絡交互平臺的創(chuàng)建,家長和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溝通,為及時了解幼兒動態(tài)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信息交互平臺發(fā)揮更強的助學效果。為了讓信息交互平臺持久發(fā)揮助學作用,教師注重平臺的管理和維護,也可以選舉幾位家長共同加入管理行列,使家園合作順利推進。
幼兒由于年齡特點,不能清晰了解規(guī)章制度和教育內容,教師適時組織教育專題講座、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節(jié)慶活動等,邀請家長積極參加,為家園合作的順利推進提供助力。在教育專題講座開展時,教師邀請專業(yè)教育人員作講師,為家長傳授育兒經驗、教育理念等,大部分家長會積極回饋,吸納更專業(yè)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讓家園合作成為家長和教師共同配合的橋梁,為幼兒教育注入更多主動力。
幼兒園的幼兒分為三個年齡段,所面對的學習需求和成長需求不同,教師客觀觀察幼兒學習生活表現(xiàn),針對不同層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達成目標,組織相對應的專題講座,邀請家長進幼兒園參與學習研討活動,探尋更多合作機會。專題講座內容需要跟隨幼兒的成長進行動態(tài)調整,推出更多針對性、契合性的專題任務。如“幼小銜接”專題,適合大班家長的關注;“幼兒看手機”問題解決研討,適合中班、大班幼兒家長參與;“自理能力提升”相關問題,適合小班、中班家長的重視;道路安全、飲食安全、活動安全、環(huán)境安全等安全問題,適合引起全體幼兒家長的共同重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邀請教育專家就幼兒成長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做專題講座,傳授更多教育經驗,為家長指明教育方向。
教師和家長在家園合作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共同目標是給予幼兒專業(yè)的教育,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開發(fā)幼兒各方面潛力,引導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幼兒園適當組織專題講座,邀請有經驗的教師或教育專家進行經驗傳授,為家長帶來更多應對幼兒成長問題的科學方法,幫助家長走出教育誤區(qū),讓教師、家長與幼兒共同成長。幼兒教育需要多方支持,專家、教師、家長要形成教育合力,在教育方法研究、教育策略實施、教育經驗分享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提升家園合作的教育品質。
教師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適當設計多元親子活動,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任務探索、競賽游戲等,通過實踐探索獲得更多學習激勵。在幼兒教育活動設計時,教師對接幼兒學習實際,組織親子閱讀、親子實驗、親子游戲、親子觀察、親子制作等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幼兒的學習,在探索過程中給幼兒一定的輔助和引導,守護幼兒活動中的安全等,提升家園合作成效。
親子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拉近家長和幼兒的親子關系,為幼兒增加觀察、思考、實踐、體驗的機會,為幼兒各項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教師在親子活動組織時,將活動分為園內和園外兩種,在邀請家長進幼兒園的活動中,組織兩人三足、夾乒乓球接力等運動類親子活動;模擬跳蚤市場、包粽子、做月餅等互動類親子活動;做風箏、畫雞蛋殼、剪紙、泥塑等手工制作類親子活動。在園外活動的布設時,教師可以從親子出游、生活調查、觀看電影、科學實驗等方面展開設計,在親子出游活動布設時,要求家長根據實際情況,帶幼兒到周圍公園踏青或較遠距離的旅游,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拓寬幼兒眼界;在觀看電影任務布設時,要求家長選擇帶有教育意義的動畫類電影,并在觀看結束后討論觀影感受。
幼兒對實踐性、自然性、實驗性活動有更高學習期待,教師結合學生興趣取向和實踐能力,展開親子活動任務布設。在園外親子活動實施環(huán)節(jié),由于不同家庭的家長受時間、工作等制約因素,導致有些活動無法完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提供親子活動任務清單,為家長和幼兒的任務選擇提供更多選項,促使親子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在親子活動組織時,結合幼兒好勝心較強的心理特點,適當滲透游戲性、競賽性元素,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提升幼兒綜合素養(yǎng)。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興趣取向、認知水平、自理能力等存在差異,班級內幼兒眾多,教師勢必不如家長更了解幼兒,如果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的管理,能夠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為幼兒教育帶來更多正面支持。家長的職業(yè)各不相同,社會閱歷也不盡相同,所積累的教育經驗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教師創(chuàng)辦家長管理協(xié)會,由家長提出相應管理意見,能夠讓家園合作落到實處。
家長有自己一套教育方針,或管理員工經驗等,如果教師將家長的意見納入班級管理,將會為幼兒教育帶來更多助力。教師不妨組建家長委員會,鼓勵家長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自薦或推薦他人參加家委會選舉。家委會成員代表的是家長團體,有些家長不方便對教師講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先與家委會成員進行溝通,由家委會成員將大家的想法進行歸攏總結,代為轉達,能夠有效提升家園合作效率。在幼兒教育管理方面,教師就幼兒的表現(xiàn),適時征詢家長的管理建議,對日常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要求家長通過觀察、分析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教育經驗,給予相應的改進建議。教師聯(lián)系幼兒家長對幼兒的家中表現(xiàn)情況做咨詢,對幼兒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做具體剖析,邀請家長提出一些教育建議和希望幼兒改進的方向等。
家長比教師更了解自家孩子,教師向家長征詢教育意見是自然選擇,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就具體問題進行交流,才能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集思廣益是管理實施的有效措施,教師圍繞具體問題的解決做意見征詢,提升家長的參與感,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多教育方法支持。幼兒教育是地基式教育,教師和家長都需要重視起來,共同參與教育管理策略的設計和探究,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動力。
幼兒由于年齡特點,尚對家長依賴過重,重視家長的評價,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時,與家長及時溝通,達到家園合作共識,推出更加科學、合理、健康的教育機制,組織兼具趣味性、開放性、互動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興趣。為了讓幼兒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教師聯(lián)合家長的輔助教育,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訓練機會,讓幼兒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健康成長,逐步提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