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東
(蘇州市吳江區(qū)震澤實驗小學,江蘇蘇州 215231)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能有效落實英語學科育人價值,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且,英語繪本是小學英語課程的關鍵資源,它有著生動的語料和形象的圖片,學生能在閱讀中充分感受語篇的情感價值,全面理解文本的主題意義,在語言和思維的碰撞中獲得精神成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深入解讀文本主題,整合課內(nèi)外資源,精心設計豐富多元、螺旋上升的閱讀活動,引領學生在閱讀體驗中獲得主題意義的感知和理解。本文結合麗聲分級繪本Sara’s medicine,探討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探究主題意義的有效策略。
教師以語篇為單位,研讀分析文本主題,通過What—How—Why的形式,深入解讀繪本的語言內(nèi)容、主題意義、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以及寫作意圖,為后續(xù)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
麗聲分級繪本Sara’s medicine屬于“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主題范疇,隸屬“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生活與做事”主題群,也包含“家庭與家庭生活”“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問題與解決方式”等子主題內(nèi)容。
繪本語篇為日常對話,講述了Conner和朋友James幫媽媽去購物,順便幫生病的妹妹Sara買藥,但是不小心把藥忘在藥店,Conner 和James 去找沒找到,最后藥店工作人員把藥送到Conner 家的故事,傳達了“友好互助”“主動幫忙”的主題意義。
繪本對話為比較典型的日常對話,語篇用一般現(xiàn)在時講述故事。繪本情節(jié)曲折生動,其中有很多生動的對話,也有很多經(jīng)典的留白,學生在觀察中猜測,在閱讀的過程中既有期待又有深思。
Conner 和朋友James 去了不同的商店,如“chemist”“supermarket”“pet shop”等,通過不同的購物情境的互動對話,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學會購物,在生活中學會“友愛互助”。
在讀前階段,教師應緊緊圍繞文本主題,設計豐富多元的學習活動,激活繪本中的語言情境,并且巧妙設計問題,充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鼓勵學生迅速進入情境,喚醒學生的語用儲備和背景知識,同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是探究主題意義的主體。在閱讀前活動中,教師緊緊圍繞文本主題,挖掘課外學習資源,和學生共唱Let’s go shopping英文歌曲,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回顧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場所,如shop、supermarket、the toy store、bakery、the candy store、the cake shop、the bookstore,找到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的意義聯(lián)結,引領學生迅速進入情境,為探究文本的主題意義做好充分準備。
在引領學生走入主題情境之后,教師應設計真實有效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的購物體驗。課堂中的有效提問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喚醒學生的語言認知。教師詢問:“What shops do you know?”“What things do you usually buy?”“Before shopping,what things do you do?”“Do you like shopping?”鼓 勵學生圍繞“Shopping”這一主題進行思考和分享,為學生后續(xù)的語言學習提供方向。學生回答:“I go to the fruit shop.I usually buy some apples and oranges.”“I usually ask my Mum.”“I usually make a shopping list.”充分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制作清單的好習慣。
在小學英語語言學習中,觀察圖片信息是一項重要的學習策略,也是培育多元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英語繪本的封面和插圖通常蘊含故事的關鍵信息,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非語言信息的隱性內(nèi)涵,引導學生悉心觀察繪本的封面插圖,鼓勵學生從封面中獲取故事人物、場景、事件等關鍵信息。教師提問:“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Can you guess what’s wrong with the baby?”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在細節(jié)處精心設計問題,學生通過讀圖得出:“I can see a mother,a baby and a boy.”“I think the baby is ill.”接著,教師借助PPT 放大媽媽遞給Conner 的紙條,問學生“What does Mum give Conner?”引出“Shopping list”的概念知識,促使學生通過制作清單這一方式規(guī)劃生活。
讀圖能力是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對非語言信息的處理能力,教師在設計觀察聯(lián)系的活動中,應有效借助“Who、What、How、Where、When”等疑問詞,對封面的事實信息進行自主提問或積極預測,從而在問答中發(fā)展學生預測與分析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讀中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深入文本語篇、探究主題意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巧妙設計豐富多元、層次漸進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問題鏈條的有效驅動中提升思維品質,在小組展示的合作探究中形成學習能力,在積極推斷的辯證評價中激發(fā)深層思考,從而形成對文本主題意義的深層理解。
在讀中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Shopping list”上面的內(nèi)容,詢問學生:“What things does Mum want to buy?”鼓勵學生在插圖中尋找關鍵信息,學生得出了“Mum wants to buy milk.”“Some bread and vegetables.”“Sara’s medicine.”“Pet food.”等內(nèi)容;接著,教師又詢問:“Why can’t Mum buy things?”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故事中的關鍵情境,感知“Sara is ill.”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邏輯順序,利用有效的問題驅動,引導學生提取關鍵信息,逐步梳理故事主線,了解故事梗概,提升相應的閱讀技能和策略。然后,教師提問:“Where does Conner go?”引導學生在精讀繪本的過程中,帶著問題給Conner去的商店進行排序,鼓勵學生在完成“Order and say”的任務中,逐漸梳理故事脈絡;學生通過“First,they go to the chemist.Next,they go to the supermarket.Then,they go to the pet shop.Finally,they go home.”富含邏輯性的表達,獲取Conner和朋友購物的商店地點,鼓勵學生完成黑板上的思維導圖,并積極進行語言輸出表達;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Shopping list上面Mum想要購買的“milk、bread、vegetables、Sara’s medicine、pet food”等商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商店選擇合適的商品,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全面感知繪本故事內(nèi)容。通過教師的步步追問,學生已經(jīng)清晰地探尋到故事脈絡,接著教師抓住故事中“Conner 出門第一件事情就是給Sara 買藥”這個細節(jié),問學生:“Why does Conner buy Sara’s medicine first?Why don’t they buy pet food first?”巧妙地抓住時機提問,引領學生抓住故事的細節(jié),聯(lián)系上下文,調動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認知,得出“Conner cares about Sara.”的結論,為主題意義的深入探究夯實基礎。
在Sara’s medicine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利用Conner和朋友購物這一情境,設計補充故事留白的活動,激活學生的語言和思維,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語言表達;使學生通過靈活的語用實踐,逐步習得故事文本中的核心語言,領會文本的主題內(nèi)涵。為此,教師展示Conner 和朋友去藥店買藥的第一個情境,引領學生在故事中學習購物用語,鼓勵學生在情境問答中生成語言。接著,教師充分拓展后面“In the supermarket”“At the pet shop”兩個購物情境,設計小組探究的活動,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體驗故事中Conner 去購物的生動場景,引領學生進行豐富且有個性的語言表達。有一組學生的角色表演如下:
【In the supermarket】
Shop assistant:Good morning,can I help you?
Conner:I would like some vegetables for my Mum.
Shop assistant:Here are some vegetables for you.Anything else?
Conner:Some bread and milk,please.
Shop assistant:Okay.Here you are.
Conner:How much are they?
Shop assistant:Thirty yuan,please.
Conner:Here you are,thank you.
小學英語繪本通常具有較為豐富的語言內(nèi)容,且具有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能在引人入勝中揭示故事的主題意義。因此,在本節(jié)繪本閱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圖片環(huán)游中猜測故事的走向,讓學生仔細觀察繪本插圖,發(fā)現(xiàn)“Sara’s medicine is lost”。在探尋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轉折點時,教師詢問:“How’s Conner now?”引領學生觀察Sara 在Mum 懷里難受哭鬧的畫面,體會Conner 懊悔的心情;隨后,教師讓學生討論:“What will Conner do then?”思考Conner 接下來會怎么解決藥丟失的問題,學生通過教師給出的語言支架得出觀點:“He will find Sara’s medicine.”“He will buy it again.”有些學生基于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甚至提出“He will order takeout”。教師啟發(fā)學生積極預測,有效地鍛煉其語言和思維,鼓勵學生步步邁入故事發(fā)展的高潮部分,讓學生的焦急和疑惑情緒達到極點;接著,教師詢問學生:“Where’s Sara’s medicine?”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推斷,在開放性問題的驅動下深入代入人物角色,在積極聯(lián)想中體驗人物情感,從而更加全面、深層地體悟繪本故事內(nèi)容。最后,教師揭示故事的結尾——“The doctor found the medicine.And he takes the medicine to Conner’s home.”這樣驚喜卻又滿含溫馨的結局吊足了學生的胃口,幫助學生深層領悟“友愛互助”“主動幫忙”的主題意義。
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鞏固提升活動,在學生對文本故事有了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有效設計評價性、開放性問題,以獨立或合作的形式,在朗讀、復述或表演故事的活動中升華文本主題,引領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將文本主題意義靈活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升華文本主題,實現(xiàn)知行合一。
因此,在本節(jié)繪本閱讀課中,教師讓學生大聲朗讀繪本,并引導學生注意Conner說話的語氣,學生在朗讀中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語音語調也不斷地變化,深層體驗繪本的主題意義。在完成朗讀后,教師鼓勵學生分小組對故事進行個性演繹,在情境的延續(xù)中升華主題,促使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輸出活動中,形成正向的價值判斷,學會在生活中樂于助人、主動分擔。
最后,教師聚焦故事中的德行生長點,設計“What do you think of Conner?Is he a good brother?”“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octor?”等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基于故事文本,聯(lián)系生活實際,表達個人的觀點,學生認為:“Conner is a good brother,he cares about Sara.And he can help Mum do a lot of things.He is a good boy.”“The doctor is very helpful.He is a good man.”“I want to help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life.”在閱讀后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實踐性、辯證性的問題互動,引領學生在思維的交流和碰撞中升華主題意義,深化價值體認。
綜上所述,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切實提高對故事文本的解讀能力,精心設計豐富多元、層次遞進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封面插圖的觀察中掌握閱讀技能,在問題鏈條的驅動中培育思維能力,在合作探究的積極互動中理解故事情節(jié),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中體驗人物的情感,形成價值判斷,從而全面提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