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歡
(東??h桃林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江蘇連云港 222300)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立學課堂”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路徑?!傲W課堂”起源于南通,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誕生的一種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立學”是一種立人之學、立根之學、立身之學,“立學課堂”是堅持育人方向、素養(yǎng)朝向、問題導向的課堂。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數學“立學課堂”的建構原則、實施路徑與教學模式。
在建構小學數學“立學課堂”時,應當堅持素養(yǎng)導向、問題引領、以學生為中心、整體教學四大基本原則。
隨著“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中國教育逐步邁入素養(yǎng)時代,核心素養(yǎng)成為新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當前教師教學方向的指南針。課堂由“傳道授業(yè)”轉向“教書育人”,教學由“知識傳授”轉向“立德樹人”,“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培育成為教學關注的焦點,教學更加強調學會學習、自主發(fā)展。
小學數學“立學課堂”堅持素養(yǎng)導向原則,以“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統(tǒng)領,不僅指向數學概念、定理、性質等知識的教學,還指向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等智能的培養(yǎng)?!傲W課堂”不僅注重發(fā)揮數學課程的知識價值,還關注數學課程的思維價值、文化價值、德育價值,指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數學“立學課堂”,無論教學目標設計還是教學活動開展,都不能偏離核心素養(yǎng)這一中心。“立學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的變化上,教學目標從雙基到四基,從單維到三維,從三維到核心素養(yǎng)。其次,體現在教學內容的變化上,從注重知識轉向注重能力,從關注智能轉向關注素養(yǎng)。最后,體現在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上,從關注教轉向注重學,從內容單元轉向學習單元,從碎片教學轉向整體教學,從教師講授轉為自主探究,從獨立學變?yōu)楹献鲗W。
“立學課堂”是問題驅動的課堂,教師引領學生圍繞問題的解決開展探究學習?!傲W課堂”是問題教學的課堂,課堂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解決為主線,整個課堂中,用問題引領教,用問題引導學。
數學“立學課堂”中的問題能夠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數學“立學課堂”中的問題能夠給予學生直觀感知,引發(fā)學生展開豐富聯想,促進學生知識關聯;數學“立學課堂”中的問題是發(fā)散性問題,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數學“立學課堂”中的問題是鏈式問題,能夠將學生碎片化知識串聯起來,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系統(tǒng)思考。
“立學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立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充分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濃厚,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由被動接收轉向自主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要求教師主動“讓學”,讓出課堂位置,讓出教學時空。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搭建學習的平臺,多組織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多開展跨學科主題式學習。
“立學課堂”要為學生立本、立身,要培養(yǎng)完整的人、全面發(fā)展的人。數學“立學課堂”應當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是結構化的整體,既有數學的內部結構,又有系統(tǒng)的邊界。
數學“立學課堂”堅持整體教學原則,即具有連貫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既可以把整體分解為部分,又要把部分融合成整體。整體教學要打破學科界限,溝通各知識間的聯系,要能夠把零散的知識有機串聯起來。整體教學原則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方法統(tǒng)整構思設計上。教學目標要做到多維度,教學活動要結構化,教學方法要多元化。數學“立學課堂”堅持整體教學,形散而神聚,始終圍繞核心問題,由一根主線串聯。整體教學可以通過開展大單元教學、大情境創(chuàng)設、大任務驅動等策略去實現。
小學數學“立學課堂”以“立”為手段,以“學”為中心,要把學生立在課堂中央,讓學生自主學習建構。在實施“立學課堂”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去入手:一是教師的教,二是學生的學。具體通過“讓學”“共學”“展學”三條路徑去達成。
在數學“立學課堂”中,主要有兩條線:一條是教師的教學活動線,另一條是學生的學習活動線,通過這兩條線去實現“立學”。在這兩條線中,又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教師的活動為輔線。教師要充分讓學,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首先體現在課堂時間的分配上,教學時間與學習時間劃分要科學合理。讓位不能缺位,教師不能不作為,讓學課堂要求教師限時講授,精講精導,要把時間用在刀刃上,要講重點、難點、關鍵點,要恰當誘導、引導、指導。教師通過讓和導,幫助學生“立學”。
在數學“立學課堂”中,師生不是敵對的,學生不是孤立的,他們要結成學習同盟,組成學習共同體?!傲W課堂”是合作共學的課堂,合作學習是“立學課堂”的主要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即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優(yōu)秀、良好、一般三類學生組成,各個小組在個體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交流研討,積極發(fā)表不同看法,對同伴觀點進行評價,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觀點,通過合作方式解決基礎性問題,建構新的知識?!傲W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方式是多元的,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有學生之間的合作,有小組內部的合作等。總之,盡量以各種不同的合作方式開展共同學習。
交往與交談是學習的重要途徑,可以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碰撞思想。在數學“立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學的機會,激勵學生踴躍展示。
展示是學生個體內在的釋放,是群體之間的相互對話。展示是一種解構,是一種建構,更是一種群體的互動。展示讓學生分享成果,取長補短,增強自信,提升素養(yǎng)。數學“立學課堂”中的展學應力求形式多樣化。在學生展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組織、適當引導、巧妙評價,鼓勵學生主動展示,激勵學生大膽質疑,指導學生學會規(guī)范表達,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表達,指導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批評質疑。踴躍展示,彰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凸顯了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數學“立學課堂”教學一般包含五個環(huán)節(jié):情境激學、有效先學、合作探學、踴躍展學、分層練學。筆者以“角的度量”一課為例,談談數學“立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策略。
“立學課堂”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設情境是數學“立學課堂”的首選策略。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將數學問題融入情境之中,變抽象為具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為自主學習做好情感鋪墊與知識準備。
“立學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以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數學“立學課堂”堅持先學后教,即在學生先行學習的基礎上,再開展教學活動。所謂先學,是學生自主先學、自覺先學、有效先學。先學,是帶著任務進行自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預習,而不是學生盲目地學、自由地學。
有效先學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究學習,教師成為學生自學的引路人與輔助工。教師給學生提供預學的輔助工具,如導學單、活動單、記錄單等,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支架,使學生明確目標、明晰方法,為學自主探究保駕導航。有效先學,最好以獨立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獨自思考、獨立解決,教師不要進行講解演示,學生之間不要討論交流,給學生留出獨立探究的空間。“角的度量”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會用量角器正確地量角的度數”,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用量角器的方法,筆者放手讓學生自主摸索,學生通過自學課本,親手嘗試,親歷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
合作探學是數學“立學課堂”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一步探究學習,通過集體研討的方式深化學習。該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主預習為基礎,在初步自學的前提下,將各自的認知與困惑進行相互交流,同時圍繞相關問題和共同任務展開合作。合作探學中可以采取觀察、操作、分析、比較、討論、反思等不同的方法。
合作探學時,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合作熱情,鼓勵每名學生都參與合作探究,教給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師要善于提出優(yōu)質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效合作。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在學生獨立自學角的度量方法后,筆者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內部互相介紹對角的認識及如何測量角的度數。學生在各自觀察、模仿的基礎上,經過操作、演示、匯報、改進,對量角器的結構形成正確的表象,對測量角的三個要點和步驟逐步明了。
展學是數學“立學課堂”教學的第四步,是學生認知交流與思維交鋒的過程。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激勵他們踴躍展示,積極互動交流。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僅要激,還要引,要激發(fā)學生主動展示、充分匯報,激勵學生互相質疑、互相碰撞;要引導學生多元展示、多維展示,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反思、提煉。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在小組合作研討后,筆者引導學生展示交流,匯報各自學習成果,著重圍繞“計量角的單位”“量角器的結構”“測量角的方法”等內容進行交流,邊互動交流,邊歸納總結,邊梳理提升。
數學學習需要勤學多練、學用結合。練學是數學“立學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謂練學,就是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鞏固舊知、獲取新知的目的。
數學教學倡導精講多練。數學“立學課堂”一般采取分層練學。這里的分層練學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練習貫穿于整個課堂,根據教學內容的先后,依次開展教學和練學活動,即邊學邊練;第二層含義是在課堂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個綜合性練習,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習題,引導學生分層次練習。例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兩類課堂作業(yè)供學生練習。一類屬于基礎類,主要是對角、量角器、量角的度量等知識點的考查,基礎類主要有填空題、判斷題,如判斷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確,看圖填出每個角的度數。另一類屬于提升類,著重是測量角的度數,筆者設計了不同類型的角讓學生測量,有銳角、直角、鈍角,有開口朝右的角,有開口朝左的角,有開口朝上的角。當然,我們也可以開展差異性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能力,自主選擇相應難度的內容進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