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萍
外傷性腦積水具有極高的致死風險,在重型顱腦損傷、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挫裂傷等顱腦疾病中比較多見[1],由于發(fā)病急緩不同,外傷腦積水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除了典型的血腫、出血等癥狀之外,還伴有不同程度的顱內壓升高、大小便失禁、運動障礙、震顫性麻痹、情緒不穩(wěn)、精神癥狀等等,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需盡快根據頭顱核磁共振或CT診斷結果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以挽救患者性命[2]。雖然手術治療外傷性腦積水具有確切的臨床效果,但是部分患者對疾病常識以及手術相關知識知之甚少,容易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影響其治療依從性,甚至因為不良行為而誘發(fā)較多并發(fā)癥,導致病情惡化、加重[3]。因此,探討一種高效可靠的護理干預措施,保障患者順利、安全康復,顯得尤為重要。冰山理論認為個人內心世界像一座冰山,外人只能看到患者表面行為,其更深層次的內在世界不為人所見,需要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去追尋忽略的“自我”,找尋“內在”,揭開內心秘密,從而看到生命中的期待[4]。由于冰山理論指導下的護理模式具有個體化、針對性等特點而被廣泛用于重癥肺炎、重型肝炎、呼吸衰竭等患者護理活動中[5]。本研究納入78例外傷性腦積水患者作為臨床對象,探討冰山理論指導下個體化護理干預效果,以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外傷性腦積水患者,按拋擲硬幣法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39例)和實驗組(39例),其中常規(guī)組26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24~71歲,平均年齡(47.95±7.88)歲;9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0例重型顱腦損傷、7例顱內血腫、7例腦挫裂傷、6例其他;23例車傷、11例墜傷、5例其他。實驗組25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47.99±7.89)歲;1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0例重型顱腦損傷、8例顱內血腫、6例腦挫裂傷、5例其他;20例車傷、13例墜傷、6例其他。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均齡、診斷、受傷原因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經頭顱核磁共振或(和)CT檢查證實為腦積水;外傷史明確;傷后入院時間<6 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9分[6];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無治療禁忌。②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的心肝腎肺功能障礙;伴有其他嚴重顱腦疾??;中途死亡或因故退出;精神疾??;意識或認知障礙。
1.3 方法
1.3.1 常規(guī)組 39例患者輔以常規(guī)護理,清潔傷口,按時更換敷料,確保傷口干凈衛(wèi)生無污染;動態(tài)觀察引流情況,詳細記錄引流量、顏色變化;清潔打掃診療環(huán)境,讓患者在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下放心的接受治療;認知宣教,向患者說明護理要點、治療禁忌、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囑咐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并向患者說明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引起患者重視,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精心照顧患者日常生活,引導患者規(guī)律作息、科學飲食,按時變換體位。
1.3.2 實驗組 39例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同時,在冰山理論指導下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外傷性腦積水患者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家庭背景、職業(yè)特點、心態(tài)變化、身體狀況以及臨床治療情況,為患者制定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措施。①應對行為方式:護理人員對于術后外傷性腦積水患者的日常飲食、興趣愛好、生活作息等各方面的行為活動給予適當引導,旨在糾正其不良行為,同時根據患者生活飲食行為習慣,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作息時間表,指導患者科學合理膳食。②觀點與感受: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了解患者身心狀態(tài)以及對手術治療情況的評價,及時引導患者形成正確的認知,使其正確看待手術,并向患者講解實際案例,從而減輕或消除患者抑郁情緒、焦慮心態(tài)。根據患者喜好播放音樂,從而愉悅患者身心,轉移其注意力,或者是邀請??瓶祻歪t(yī)師為患者按摩,引導患者科學康復。③渴望與期待:護理人員與患者耐心溝通期間,了解患者術后內心期望,可以通過成功案例的講解,協(xié)助患者增強康復信心,同時鼓勵其親朋好友多關心、安慰患者,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情緒安撫,從而促使患者向往美好的生活,期望疾病早日康復。④自我引導:護理人員耐心引導患者,讓患者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加深對自我的認識,從而形成良好心理狀態(tài);每周舉辦一次線下活動,引導病友之間互相交流,同時邀請預后轉歸良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為患者樹立榜樣作用,從而激勵患者,提高其治愈信念,不斷增強自護能力、自我效能,從而積極主動配合臨床各項治療。
1.4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態(tài):干預前、后運用Zung氏編制的抑郁量表(SDS)、焦慮量表(SA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二者均涉及20項評價條目,各條目給予4級評分,患者抑郁、焦慮心態(tài)越嚴重,評估分值就越高。②治療依從性:患者能夠遵從醫(yī)囑要求完成全部治療,納入完全依從范疇;患者能夠按照醫(yī)囑要求完成全部治療的90%,納入部分依從范疇;患者未能按照醫(yī)囑要求完成全部治療的90%,納入不依從范疇。其中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的例數(shù)占總例數(shù)比率,即為依從性。③并發(fā)癥:主要包括頭痛、顱內感染、共濟失調等。④滿意度:由患者主觀評價對臨床服務的滿意度,若給予好評則說明對臨床服務十分滿意,若給予中評則說明對臨床服務相對滿意,若給予差評則說明對臨床服務不太滿意,其中十分滿意+相對滿意的例數(shù)占總例數(shù)比率,即為總滿意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定量資料以(±s)形式描述,進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形式表述,進行χ2檢驗;P<0.05時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SDS評分、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明顯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nSDSSAS干預前干預后tP干預前干預后tP實驗組3962.33±5.7832.52±6.779.011<0.0561.38±5.5631.55±6.919.202<0.05常規(guī)組3962.35±5.7939.55±6.767.520<0.0561.35±5.5939.53±6.857.630<0.05 t 0.9218.7640.8978.563 P>0.05<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2.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對臨床服務的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外傷性腦積水患者的病情多變,進展速度快,如果不及時處理,大量血性腦脊液不斷刺激腦膜組織,將會產生嚴重的炎癥反應,使腦膜組織與蛛網膜粘連,導致腦脊液不能正常循環(huán),引起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進一步加重腦積水,形成惡性循環(huán)[7]。因此,盡快準確診斷,指導臨床實施腦室腹腔分流術,促進患者預后改善,顯得尤為重要??茖W高效的護理措施是保障患者術后順利恢復的關鍵,直接影響著患者預后轉歸[8]。
基于冰山理論的個體化護理模式,可彌補常規(guī)護理不足,有利于護理人員深入了解患者內心,鼓勵患者找尋“自我”,實現(xiàn)“自我”,從而看到生命中的期待,重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均降低,且實驗組較常規(guī)組更低(P<0.05),說明冰山理論指導下的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減輕患者負面情緒。究其原因:冰山理論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糾正患者不良行為;重視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從中了解患者心理看法、想法以及對生命的感受,并以此為依據,科學合理疏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面對患者時,以熱情主動、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對患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鼓勵、引導患者期待疾病康復之后的美好生活,從而加快康復,早日出院;最后,對于擔憂治療效果的患者,內心疑慮較重,甚至否認、懷疑自我,此時需要護理人員耐心引導患者,讓患者逐步加深對自我的認識,從而樹立信心,養(yǎng)成樂觀積極的身心狀態(tài),積極面對現(xiàn)實,擺脫疾病困擾,消除對自我的懷疑、否認,減輕負性心理,早日實現(xiàn)康復。
治療依從性指的是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各項診療計劃的依從程度,患者個人行為與臨床診療計劃的符合程度越高,疾病康復速度就越快,預后恢復質量就越高。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冰山理論指導下的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這是因為患者負面情緒的減輕,促進了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與此同時,實驗組患者頭痛、顱內感染、共濟失調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這可能與治療依從性提升有關。因為冰山理論指導下的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糾正了患者不良行為,改善了患者遵醫(yī)行為,避免了不當操作引起的意外傷害,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最后,實驗組患者對臨床服務滿意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冰山理論指導下的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備受患者認可。
綜上所述,對于外傷性腦積水患者而言,基于冰山理論為導向的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值得廣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