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鴿 李晶 周仁華 侍永偉 沈駿
(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即管狀結石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眩暈疾病,主要發(fā)生在老年人當中,占全部眩暈疾病的19% ~ 25%。由于頭部姿勢的變化,可能會引起淋巴液循環(huán)不暢,從而引起短暫的眩暈、眼震等癥狀,對正常的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1]。目前,臨床上對此類疾病多采用推拿復位,但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推拿復位后,仍會留下內(nèi)耳前庭功能受損的后遺癥,并出現(xiàn)頭暈、頭暈、頭重腳輕、行走不穩(wěn)、頸部僵硬等殘留癥狀,如果這些殘留癥狀不消失,將會對患者的平衡能力造成較大影響,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前庭康復訓練是一種物理治療方式,主要應用于眩暈和平衡功能障礙的患者,可以加速前庭代償?shù)漠a(chǎn)生,并幫助大腦重新建立良好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減輕眩暈癥狀[2]。目前,前庭訓練被應用于耳結石的治療,療效顯著,故本次研究將手法復位聯(lián)合前庭康復訓練與手法復位單一治療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療效展開對比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120例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入院后以電腦隨機法分為A組(n= 60)、B組(n= 60),研究起止時間為2021年3月—2023年3月。A組男32例(53.33%),女28例(46.67%);年齡26 ~ 69歲,均值(45.48±5.22)歲;體重44 ~ 88 kg,均值(62.34±5.62)kg;病程13 ~ 72 d,均值 (39.68±6.52) d。B組男31例 (51.67%),女29例 (48.33%);年齡25 ~ 68歲,均值(45.52±5.34)歲;體重45 ~ 87 kg,均值(62.26±5.71) kg;病程12 ~ 72 d,均值(39.47±6.34)d。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 符合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診斷標準;② 癥狀表現(xiàn)為眩暈、惡心、嘔吐、眼震;③ 臨床資料齊全者;④ 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 既往存在腦損傷與耳部手術史;② 伴有腦梗死、腦出血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③ 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④ 意識、精神異常;⑤ 入院前15 d內(nèi)服用過止血藥物。
A組采取手法復位治療: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將頭向患側偏轉大約45 °,持續(xù)1 min后,將患者頭逐漸轉正,將頭健側偏轉大約45 °,維持1 min后再向健側轉頭,身體保持90 °,并面部朝下維持1 min調整為坐位,指導患者將頭部向前傾斜30 °,反復進行訓練,直至調整到下一位置時無眩暈、眼震等癥狀,最后再重復治療2 ~ 3 次,持續(xù)治療3個月。
B組采取手法復位聯(lián)合前庭康復訓練:手法復位與A組相同;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前庭康復訓練。
(1)臥位訓練:指導患者在床上保持平臥位,先快后慢的進行眼球運動與先慢后快的進行頭部運動,運動完成以后,可指導患者輕輕閉上眼睛。
(2)坐位訓練:指導患者坐在軟床或者沙發(fā)上,將手臂向前伸直,并進行聳肩、彎腰撿東西、轉肩等操作訓練,重復訓練15 ~ 20遍,3次/ d,訓練結束后可再次進行臥位訓練,包括眼球運動與頭部運動。
(3)站位訓練:除了上述幾種訓練方式以外,指導患者進行睜眼/閉眼坐起-站立、邊走邊跨過障礙物訓練、投擲塑料球訓練,在訓練時指導患者眼睛要始終去看清視靶或球,3次/ d,30 min /次,連續(xù)訓練4周。
(1)治療療效:根據(jù)患者癥狀表現(xiàn)評估療效,顯效為患者眩暈與眼震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為眩暈與眼震癥狀有所好轉;無效為癥狀表現(xiàn)改善不明顯,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癥狀表現(xiàn):采用前庭癥狀指數(shù)(VSI)評估2組癥狀表現(xiàn),滿分6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癥狀表現(xiàn)越嚴重;采用眩暈殘障程度量表(DHI)評估2組軀體、情感、功能,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眩暈程度越嚴重。
(3)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評估2組平衡能力,滿分56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平衡能力越好。
(4)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2組生活質量,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5.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治療有效率較B組顯著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2組VSI與DH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VSI與DHI評分均降低,且A組VSI與DHI評分均較B 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癥狀表現(xiàn)評分對比(分,±s)
表2 2組治療前后癥狀表現(xiàn)評分對比(分,±s)
組別例數(shù)VSI評分DHI評分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B組6032.82±5.2130.63±4.4775.36±8.4843.45±5.24 A組6032.65±5.3826.26±3.1675.52±8.4330.23±5.11 t值0.1766.1840.10413.991 P值0.8610.0000.9180.000
治療前,2組BB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BBS評分均明顯升高,且A組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BBS評分對比(分,±s)
表3 2組治療前后BBS評分對比(分,±s)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B組607.41±3.2542.16±5.8240.3800.000 A組607.92±3.3649.64±6.2346.6550.000 t值0.8456.796 P值0.3990.000
經(jīng)過治療,A組軀體健康、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后SF-36評分對比(分,±s)
表4 2組治療后SF-36評分對比(分,±s)
分組例數(shù)軀體健康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功能B組6045.38±3.6546.13±5.6148.26±5.4247.83±5.75 A組6056.21±3.7458.22±4.8258.34±4.7958.46±5.38 t值16.05212.66210.79410.457 P值0.0000.0000.0000.000
本次研究中,將手法復位聯(lián)合前庭康復訓練應用到A組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患者治療中,并以手法復位治療的B 組為參照,結果發(fā)現(xiàn),A組較B組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說明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患者經(jīng)過康復訓練以后眩暈、眼震等癥狀改善明顯,綜合治療效果更為優(yōu)異;A組較B組VSI及DHI評分均明顯更低,P<0.05。證明在手法復位和前庭康復訓練的支持下,患者的前庭癥狀明顯改善,眩暈程度明顯減輕,患者軀體、情感、功能改善更為優(yōu)異;A組較B組BBS評分明顯更高,P<0.05。說明患者經(jīng)過治療以后平衡能力改善良好,病情受累恢復效果更佳,值得臨床應用;A組較B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證實,患者經(jīng)過治療以后,隨著功能康復更為良好,患者生活質量也最大幅度得到改善,疾病明顯轉歸[3]??梢姡ㄟ^手法復位聯(lián)合前庭功能鍛煉,可明顯提高患者的平衡水平,改善患者的眩暈、平衡及眩暈等癥狀。因此,臨床醫(yī)生可以在正常人的基礎上,對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患者進行正位復位。在臨床工作中,可以以患者的具體情況為依據(jù),來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比如說,患者的肢體行動不便,就可以選擇藥物治療。如果患者有使用藥物的禁忌證,就可以選擇前庭康復訓練。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一邊進行前庭康復訓練一邊進行藥物治療[4-5]。
綜上所述,手法復位聯(lián)合前庭康復訓練治療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綜合效果更為顯著,與單一的手法復位治療效果相比,能顯著改善患者各項癥狀,優(yōu)化患者平衡功能,促進患者前庭功能、眩暈癥狀轉歸,并間接改善患者遠期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