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素
繼“社交恐懼癥”“潮人恐懼癥”之后,“精致羞恥癥”成為新一個引發(fā)討論的“賽博病癥”。它是指當一個人,主要是女孩子,打扮得精致、時尚時,會感到緊張、不自在,甚至羞愧,擔心遭人議論;只有在穿著普通、舒適的衣服時,她們才能獲得放松。
乍一看,精致羞恥癥與近幾年穿衣自由的討論似乎一脈相承。但當人們討論他人的穿衣風格好壞,以及“穿衣自由”的時候,其實是在評判他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穿衣自由所需要抗爭的是社會文化環(huán)境,精致羞恥癥更像是一個人內心觀念的斗爭。也許會有人捍衛(wèi)你的穿衣自由,但那由內而發(fā)的羞恥感,則似乎無人能夠為你辯護。
去一家高級的西餐廳赴約時,為了和就餐環(huán)境匹配,菀桐選了一條V領、露肩、露背的黑色小禮裙。這件小禮服已經放衣柜里很久了,菀桐此前認為,“我的手臂很粗,而這件衣服又是露肩的”,會暴露身材,因此一直不敢穿。直至這次和朋友約會,菀桐才第一次穿這件小禮服出門。
在用餐的多數(shù)時間里,她的頭發(fā)都均勻地散開披在肩上,遮掩著露出的后背和肩膀。顯然,她還沒有完全適應這樣的裝扮,也無法坦然地接受他人時不時投來的目光。
害怕被凝視的擔心并非首次。偶爾化個好看的妝、穿個短裙出門,旁人多看自己一眼,菀桐就感覺不自在。每當這時,她的內心都會忍不住冒出許多問號:“是不是因為覺得我胖?或者是我穿這件衣服不合適?還是因為這件衣服露膚度太高了,顯得很不得體呢?”
最后她都會趕緊找個衛(wèi)生間,審視自己有無差錯的同時,順便把嘴上的口紅擦淡點,才能略微緩解那莫名而來的羞恥感。
在心理咨詢中,她反復提起這件事,非常痛苦但又不知該如何改變。后來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種感受有了名字——精致羞恥癥。
Vita在大學以前從未嘗試過“打扮”自己,那時的她認為自己“又胖又丑又矮,好像有各種各樣的缺陷”。直到大四快畢業(yè),她才邁出了第一步,一口氣買了一整套化妝工具。但其動機非常實用主義:女生化妝是職場里默認的規(guī)則。
直到現(xiàn)在,相較于時尚的裝扮,她的著裝及打扮理念仍傾向于將自己隱藏于人群中。因為每當穿上一件漂亮衣服,一種奇怪的錯位感便會冒出來。于是,Vita選擇壓抑了心中對“精致”的渴望,打扮成最不起眼的模樣,安全地“隱身”在休閑裝之下。
和菀桐、Vita一樣,有著精致羞恥癥的女孩并不在少數(shù):有人花幾小時化妝打扮,臨近出門又開始擔心,最終換回了日常的休閑服;有人出門后對他人投來的目光產生強烈的反感情緒,當日著裝自此封存于柜底……
個體之間的羞恥癥感受,以及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原因差不多,但具體的緣由有所不同。
Vita認為自己的羞恥感與錯位感,首先來自“沒有穿衣自由的童年”。記憶中,她的大部分衣服都“繼承”于大家族里的姐妹。這使得她覺得著裝打扮這件事情不是享受,而僅僅是接受。她開玩笑地舉例,如果連頭發(fā)的自由都不在你自己手上,你對打扮這件事情自然也是沒有想法的。即便偶有幾次嘗試,那些漂亮衣服也會讓她生出錯位感:“好像這件衣服不應該出現(xiàn)在我身上?!背酥?,還有對展示自己的恐懼?!爱斠粋€辣妹就意味著要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身材,但就主流審美而言,我的身材是不好看的?!?/p>
受精致羞恥困擾的菀桐,在過去曾一度熱衷于大膽而華麗的裝扮。那時她的口紅和眼線會比較明顯,著裝風格也偏向選擇時尚、有設計感。“去和客戶談合作的時候,雖然他們不會說出來,但態(tài)度、眼神讓人感覺到,好像因為我打扮得過于精致,會對我有偏見?!笨蛻羲坪醺敢夂痛虬鐩]有那么精致的同事進行溝通——工作中的障礙竟出現(xiàn)在外貌上。
因為喜歡打扮,她被貼上了“不靠譜”“不專業(yè)”“不好接觸”的標簽,這些標簽讓她整個人越來越萎靡與自卑。那份工作結束后的兩三年里,她依然不敢嘗試太濃的妝容和露膚度略高的衣服。深究這種恐懼的背后,她發(fā)現(xiàn),那種羞恥感并非是承受不住別人的目光,而是她內心深處對“喜歡打扮的女孩不是好人”這種觀點有認同感。
在與心理咨詢師的探討中,她進一步發(fā)現(xiàn)這種認同感來源于母親——幼兒園階段,菀桐的媽媽十分熱衷于為她打扮,她有許多首飾和長筒襪,其中有一條印著可愛胡蘿卜的白色長筒襪。但臨近上小學,媽媽告訴她這個襪子以后不能再穿了。媽媽的解釋是,作為小學生,要打扮得規(guī)矩一些。那之后的成長過程中,菀桐不斷地受到類似的干預。這些過往都在告訴她,美麗有罪。
在獲得著裝自由權之后,她選擇了外放張揚的打扮風格,其實也是對過去那些干預的反抗。但無意識中,她已經將成長中所收到的負反饋一并吞下,并內化成自我認知的一部分。
在穿衣環(huán)境更為自由和寬松的當下,精致羞恥癥的問題似乎也應該迎刃而解。但人們對“穿衣自由”的要求,實際上渴求的是社會對其生活方式和理念的認可。而精致羞恥癥則更像是一個人內心觀念的斗爭,需要認可自身才能實現(xiàn)療愈。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菀桐時常感覺有什么東西讓她感到沉重,無法坦然表達?!昂髞砦以谙耄趺茨軌蜃屪约悍潘梢恍?,更像自己一些?是不是可以從一些小的細節(jié)上去改變呢?”那件黑色小禮裙是她各類小嘗試中的一個。他人目光投射過來時,她依然想躲。但將感受的重點從他人轉向自己,她發(fā)現(xiàn)那些目光中并非全是惡意,有欣賞和羨慕,也有僅僅是平常的“看”。現(xiàn)如今對于出門的穿著,菀桐已經不太在意,她認為,精致羞恥或焦慮,更多都是個體的內在感受,無論是得意、焦慮還是羞恥,都可以在她這里結束。
Vita也在思考,當一個人說他對時尚、精致和美麗毫無興趣,也有可能是自我設限。畢竟如果去嘗試了,結果不符合預期,恐懼和負面抨擊會立馬朝他襲來,讓他陷入自我攻擊。
現(xiàn)在的她已經不會為此過多困擾。她嘗試接納自己的身材以及裙子、吊帶,試著打破那種羞恥感和錯位感。偶爾她也會因為漂亮的打扮收獲贊美,但這并不會增加她裝扮自己的頻次——更多時候,日常裝扮依然是讓自己感到舒適的休閑服。她也樂于接受這個事實,無論漂亮裙子還是休閑裝,都只是衣服而已。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要經過直面創(chuàng)傷、打破恐懼、重建自我的艱難過程。年紀輕輕的Jolin,似乎并未經歷煎熬及磨合的過程,她樂于嘗試各式各樣的服裝和裝扮,也從未有過錯位感?!翱赡苁鞘芰餍形幕挠绊懓伞PW四、五年級,我就已經在看時尚雜志,里面有各種身材的模特,這種熏陶讓我不懼于展示,也讓我意識到有些東西不一定非得是某個樣子的,或者說有另一種審美標準?!?/p>
她早早意識到,人難免會被他人凝視,若將他人視作自己的裁判,那么我們永遠只能在他人的賽道上拼命追趕。
裁判有很多,裁判也會變。最終個體只會喪失主體性,成為他人世界的配角,喜怒哀樂也不再為自己所控制。如何規(guī)避他人的評判?或許只有認可自身。
(梅源摘自“南風窗”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蘿卜葉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