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勇勇 黃媛
摘要:“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是對黨校因何而生、緣何而興的時代使命和獨特價值的生動闡釋,既是踐行黨的初心的集中體現(xiàn),又是對黨校工作的深刻經驗總結,是引領新時代黨校工作守正創(chuàng)新、奮發(fā)進取的強大動力。青年教師是黨校事業(yè)發(fā)展的接班人和生力軍,堅守黨校初心對于青年教師堅定政治立場、潛心治學育人和堅守人生職業(yè)發(fā)展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青年教師要堅守和踐行黨校初心,錨定人生坐標,找準職責定位,潛心治學,努力成為忠誠于黨、忠誠于黨校初心的思想引領者。
關鍵詞:黨校初心;為黨育才;為黨獻策
中圖分類號:D261.4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4.007
黨校是教育培訓黨員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對培養(yǎng)黨員干部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行動上自覺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第一次明確提出:“黨校始終不變的初心就是為黨育才、為黨獻策。”[1]這一重大論斷全面?zhèn)鞒泻秃霌P了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深刻回答了黨校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問題,既是對黨校因何而生、緣何而興的時代使命和獨特價值的生動闡釋,又提供了新時代黨校工作守正創(chuàng)新、奮發(fā)進取的強大動力。
一、新時代黨校初心的內生邏輯和豐富內涵
●黨的初心與黨校初心的傳承淵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著眼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問題進行追本溯源的思考和闡述,逐步形成了關于“初心”的重要論述。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寫進大會主題,首次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這是對黨的初心的精確闡釋,亦是對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守人民立場,保持政治本色的時代回應,成為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初心”概念的提出和內涵的闡釋,是基于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對中國共產黨奮斗歷史的深刻總結,也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闡發(fā)。[3]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并強調“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4]。自此,黨的初心實現(xiàn)了從概念的提出到內涵的闡釋再到制度的建立,成為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在時代前列、得到人民擁護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不是空談,而是一心為民、腳踏實地的實踐行動。踐行黨的初心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接續(xù)奮斗,更需要造就培養(yǎng)一批信仰堅定、忠誠干凈、德才兼?zhèn)涞狞h政干部,堅定不移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校承擔著為黨員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神圣使命,這是踐行黨的初心的實踐要求。由此,“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黨校初心不僅是對踐行黨的初心的實踐要求,而且是對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校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時代傳承。
●新時代黨校初心的豐富內涵
“為黨育才、為黨獻策”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校初心的生動闡釋,這既是對黨的百年歷程中黨校的獨特價值和突出貢獻的充分肯定,又飽含著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對黨校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殷切期望。
1.黨校中心工作的政治本色:為黨育才
教學是黨校的中心工作,黨校教學的政治本色就是為黨育才,這是黨校的獨特價值所在。為黨育才,必須聚焦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即“為黨育什么樣的才”和“怎樣為黨育好才”?!盀辄h育什么樣的才”,其根本遵循是“黨需要什么樣的干部,黨校就培養(yǎng)什么樣的干部”[1],也就是說,育才的目標導向是黨之所需。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那么,把宏偉藍圖變?yōu)槊篮矛F(xiàn)實就需要培養(yǎng)一支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因此,黨校要培育出“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xiàn)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5]?!霸鯓訛辄h育好才”,就是要堅持“一個中心、四個方面”(“一個中心”,堅持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內容和首要任務;“四個方面”,堅持理論基礎、黨性修養(yǎng)、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6]的教學布局,加強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從嚴組織管理,引導和推動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思想覺悟、精神境界、道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義利觀。加強實踐鍛煉和專業(yè)訓練,增強黨員干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提高防風險、攻難關、迎挑戰(zhàn)、抗打壓能力,更好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5]
2.黨??蒲泄ぷ鞯膬r值所系:為黨獻策
科研工作是黨校發(fā)展的基礎支撐,黨校科研的價值在于為黨獻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作為黨的思想理論戰(zhàn)線的重要方面軍,承擔著為黨獻策的重要職責?!盵1]為黨獻策,必須處理好“為黨獻什么樣的策”和“怎樣為黨獻策”兩大問題。“為黨獻什么樣的策”根本遵循是“黨需要研究解決什么重大問題,黨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獻策”[1]。因此,黨校一方面要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宣傳闡釋,在理論創(chuàng)新、輿論宣傳方面既要形成高質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又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多出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精品力作。另一方面,要圍繞“三聚焦,一反映”(“三聚焦”即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黨委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一反映”即反映重要思想動態(tài))進行深入研究[6],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霸鯓訛辄h獻策”,就是要堅持政治立場堅定性和科學創(chuàng)新探索性的有機統(tǒng)一,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恪守學術道德和規(guī)范,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拿出高質量科研成果服務于黨和政府中心工作。與此同時,黨校更要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理直氣壯批駁各種歪理邪說,切實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
二、新時代黨校初心對于青年教師的價值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教師是我們黨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師隊伍,是我們黨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論力量。”[7]“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不僅詮釋了新時代黨校的神圣使命與擔當,而且為黨校教師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奮進目標。青年教師作為黨校事業(yè)發(fā)展的繼承者和生力軍,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青年教師需要在黨校工作的實踐中不斷提升素質能力?;诖耍h校初心對于青年教師堅定政治立場、潛心治學育人和人生職業(yè)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黨校初心是青年教師堅定政治立場的基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初心的本質要求。共產黨人只有樹立了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盵8]黨校初心的內在要求是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校姓黨。青年教師只有理想信念堅定了,才能在各種社會思潮交鋒和碰撞的浪潮中永遠堅定地站在黨的立場、黨的意志一邊,矢志不移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向前。
在實際工作中,為黨育才,要求青年教師所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一切宣講活動都要把政治性放在第一位,緊緊圍繞“育才”的目標導向,把準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底線,堅持“用學術講政治”,把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講明白、講清楚,真正培育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黨政干部。為黨獻策,就要求青年教師所進行的一切科研活動、一切理論闡釋都要著眼于黨和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基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拿出高水平的理論闡釋和對策研究成果,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黨校初心是青年教師潛心治學育人的價值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校要有針對性地批駁各種歪理邪說,當好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積極宣講者、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堅定維護者、用黨的意識形態(tài)引導社會思潮的可靠排頭兵?!盵1]這為黨校教師如何治學育人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師踐行黨校初心就是要做好潛心治學育人的工作,這是黨校事業(yè)的價值所系,也是黨校教師的獨特使命。
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就是要把“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黨校初心作為潛心治學育人的價值引領。潛心治學就是要潛心鉆研,貫通歷史現(xiàn)實,通曉古今中外,做深做精探索規(guī)律、經世致用的“大學問”,回答時代之問,為時代立言,闡釋好、宣傳好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實現(xiàn)統(tǒng)一思想、凝聚人心和匯聚力量的目的。
●黨校初心是青年教師人生職業(yè)發(fā)展的精神動力
“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時刻呼喚著青年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懈怠,每當困惑或迷失方向的時候,黨校初心就是每一位青年教師“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動力。因此,青年教師必須堅守和踐行黨校初心,自覺映照初心,增強信念動力,積極把個人自身發(fā)展融入新時代黨校事業(yè)的全過程,不斷提升道德修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學術涵養(yǎng),著力提高教學能力,找準科研咨詢方向,鍥而不舍地進行鉆研。同時,靜下心、沉下身,主動向身邊的資深教師、黨校學員請教學習,取彼之長補己之短,努力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在人生職業(yè)發(fā)展的征途上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成就,并以此獲得實實在在的職業(yè)幸福,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新時代青年教師踐行黨校初心的實踐路徑
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青年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新征程上,青年教師要以“知行合一”的態(tài)度自覺堅守和踐行“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以增強政治能力和堅持理想信念為根本,以提高教學能力水平為基礎,以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調研為途徑,著力提升政治素養(yǎng)、學識底蘊、經歷閱歷和能力水平,更好地勝任黨校教學科研工作以服務黨和政府中心工作。
●毫不動搖堅持黨校姓黨的根本遵循
“黨校因黨而立,黨校姓黨是天經地義的要求。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做好黨校工作的根本遵循”,[7]這也就決定了青年教師要把“黨校姓黨”作為立業(yè)成才的政治方向和根本標準。在青年教師的所有能力培養(yǎng)和鍛造中,政治能力是其根本,也是衡量青年教師是否合格的首要標準。因此,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多元思潮激烈交流碰撞的現(xiàn)實,青年教師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校姓黨,不斷增強政治能力。
一是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堅定離不開對馬列經典著作的深入研讀。青年教師要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過程中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真諦,真學真悟,真信真用,進而樹牢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用堅定的信仰引領工作,以崇高的理想照耀人生,實現(xiàn)信仰與工作、生活的統(tǒng)一。
二是自覺以黨性統(tǒng)領教學科研活動。黨校的性質決定了政治性是教學科研活動的第一位要素。因此,青年教師要把黨校姓黨的根本遵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用黨性統(tǒng)領一切教學科研活動。邊疆地區(qū)黨校的青年教師更要善于從政治上審視和分析問題,在錯綜交織的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關系背后捕捉關鍵因素,思想上清醒,行動上自覺,主動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講政治的責任擔當和鮮明導向做好教學科研活動。三是培植深厚的家國情懷。身處邊疆地區(qū),青年教師要胸藏“大我”,心懷家國天下,情系邊疆人民,像戈壁胡楊、天山雪松一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把實現(xiàn)人生理想與邊疆穩(wěn)定發(fā)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華章。
●深學細悟學好講好黨的基本理論
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辦黨校,就是要使我們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論水平提高一步,使我們黨更加統(tǒng)一?!盵9]黨校肩負著推動黨員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升理論素質的使命任務,教師是直接的踐行者。就青年教師而言,面對種種短板和不足,必須不斷加強專業(yè)能力和教學水平的訓練和提升,以過硬的本領勝任教學。
一要潛心治學。青年教師在治學中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執(zhí)著的追求、堅定的信念,還要講究方式技巧、提高效率質量。因此,從治學內容上看,青年教師要以深入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基礎,從《共產黨宣言》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從《資本論》中探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好共產黨人的“真經”,精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同時,廣泛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擴充現(xiàn)代文化知識,包括歷史、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管理、生態(tài)文明、國際政治等等,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夯實理論素養(yǎng)和學術儲備。從治學方式而言,要增強學術意識,保持學術情懷,堅持閱讀與思考的統(tǒng)一、讀書與運用的結合,始終保持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唯有如此,在經過長期鉆研和積累中才能出學問、出真知。
二要悉心為黨育良才。青年教師從一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研究生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黨校教師,會經歷由剛入職時的忐忑懵懂到成熟,由初登黨校講臺時的稚嫩惶恐到后來的自如穩(wěn)重。面對黨校教學工作,青年教師要找準自身教學與黨校工作、黨的中心任務的結合點,提升“用學術講政治”的能力,做好傳道授業(yè)解惑工作。一方面,要練好教學基本功,認真對待每一次教學,精雕細琢課件和講稿,增強語言的藝術性和感染力,用嚴密的思維和理論框架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闡述好黨的基本理論。另一方面,要聯(lián)系學員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嘗試運用案例式教學、情景模擬、經驗交流等等,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的質效。
三要積極宣講,凝聚人心。在搞好黨?;窘虒W之外,青年教師還會承擔社會各層面的宣講工作。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宣講既要有“陽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需要把握不同群體的接受程度,優(yōu)化宣講方式,增強宣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并輔以民生改善、和諧社會、幸福生活的鮮活事例加以佐證,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廣泛匯聚人心、凝聚力量。
●貼近實踐,做好理論闡釋和對策研究
黨校青年教師要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闡釋、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為黨和政府建言獻策等方面不斷推出高質量成果,這是以學咨政的題中之義,也是黨?!盀辄h獻策”的必然要求。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真正抓住事物的根本以實現(xiàn)理論的徹底,進一步做好理論闡釋和對策研究。
一要做好理論研究闡釋。青年教師既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運用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進行有思想、有內涵的研究闡釋,為宣傳理論做出貢獻,又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聚焦當前和長遠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
二要深入調查研究。調查是基礎,研究是方法。青年教師開展調查研究要結合自身專業(yè)領域,突出研究方向,不能什么都去調研、都去研究。在此基礎上,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常到基層,深入群眾,勤接地氣,在實踐中汲取養(yǎng)分和能量。一方面,青年教師要以謙遜的態(tài)度向基層一線員工、廣大群眾求教,真切感知群眾所知所想,將人民群眾中“民間高手”的創(chuàng)造和智慧挖掘出來、總結出來,形成第一手的實踐資料,把文章寫在“大地上、田野中”。另一方面,調查了解經濟社會實際運行情況、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實情況、法律法規(guī)施行效果、文化活動開展情況等等,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為進一步完善理論和政策提供支撐。
三要積極建言獻策。踐行黨校初心,青年教師要積極出主意、建真言、獻良策。對于建言獻策、決策咨詢的理解和認識不應過于狹隘,包括但不限于向黨和政府提交決策咨詢報告。特別是在基層黨校,青年教師既可以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合適渠道向相關部門提出對策建議,又可以圍繞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進行前瞻性、政策性、應用性研究,還可以積極參與到實踐過程中去。黨校要引導青年教師結合自身專業(yè)特長和理論優(yōu)勢深入研究地方黨的建設、社會治理、文旅融合、法治建設、產業(yè)發(fā)展、營商環(huán)境建設、生態(tài)環(huán)保等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提升建言獻策的多樣化與實效性,切實發(fā)揮黨校的智庫作用。
四、結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新征程上,黨校青年教師應把個人發(fā)展積極融入黨的事業(yè)、黨校事業(yè),堅守和踐行“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堅持黨校姓黨的根本遵循,樹立崇高的信仰和堅定的信念,以青春之我,植家國情懷,擔時代之責,深學細悟學好講好黨的基本理論,做好理論闡釋和對策研究工作,努力成長為政治強、信念堅、業(yè)務精、作風正的黨校教師,做忠誠于黨、忠誠于黨校初心的思想引領者和理論工作者,為推動黨校事業(yè)內涵式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疆城市基層黨建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19CDJ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社科基金專項項目《宗教界代表人士在推進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進程中的作用研究》(2023VZX0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J].求是,2023,(7).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
[3]陶倩,石玉瑩.深刻理解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J].思想教育研究,2022,(9).
[4]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7.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編寫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輔導讀本[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9.
[7]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9).
[8]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強調帶頭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身課題,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前進動力[N].人民日報,2019-12-28.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1.
作者簡介
潘勇勇,中共寧夏區(qū)委黨校(寧夏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西北邊疆史;民族宗教理論。黃媛,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
責任編輯 張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