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鄭雅萍,鄭伯媛,劉銀姣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婦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子宮內膜息肉為常見的女性宮腔內疾病,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對患者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嚴重時會造成不孕,甚至導致組織癌變[1-2]。子宮內膜息肉是常見的良性宮腔病變,主要是由于子宮局部內膜過度生長所致,一般表現為子宮不規(guī)則出血,并伴有腹痛、白帶異常、經期異常等癥狀[3]。子宮內膜息肉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其發(fā)病機制可能與遺傳因素、炎癥刺激、內分泌等多種因素有關[4]。子宮內膜息肉一般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宮腔鏡手術在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5]。宮內刨削系統是宮腔內手術新術式,與電切術相比,其對患者的子宮內膜損傷更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6-7]。本研究旨在對比宮腔鏡電切系統與宮內刨削系統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效果。
選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12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2~55(36.28±8.36)歲。納入標準:符合臨床子宮內膜息肉相關診斷標準[8],且經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可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近期無雌激素等甾體類激素治療史;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對本研究所使用的藥物過敏;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合并生殖系統炎癥。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刨削組(40例)和電切組(80例)。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于月經干凈7 d后接受手術,均在術前8 h內禁食禁水,術前4 h將米索前列醇(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68)放置于陰道后穹窿以軟化宮頸。患者在手術開始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對外陰及陰道進行常規(guī)消毒,行靜脈麻醉。刨削組接受宮腔鏡下刨削系統(德國KARL STORZ公司,型號:26092AMA)治療。膨宮液選用生理鹽水,設置膨宮壓力100~130 mmHg(1 mmHg=0.133 kPa),吸引泵流量350 mL·min-1,使用擴宮棒緩慢擴張至8 mm,保持400~500 mL·min-1流速,置入宮腔鏡,確定病灶位置、大小及數量。將刨削系統操作手件置入,使用24Fr操作鞘及26208SB刨削刀頭,設置轉速2 200~2 500 r·min-1,刨削頭緊貼宮內病灶,進行往復旋轉刨削,同時抽吸已旋出的殘留物,直至無殘留。使用紗布包裹吸引管出水口以便收集標本送檢。電切組接受等離子雙極宮腔鏡電切系統(日本Olympus公司,型號:WA2T412A)治療。膨宮液、膨宮壓力及流速設置同刨削組,置入宮腔鏡探查病灶位置、大小及數量。將電切系統操作手件置入,使用26Fr操作鞘及環(huán)狀電極,設置功率為70~80 W,電凝功率為30~50 W,逐步、分層切除宮內病灶,使用卵圓鉗將病灶取出送檢。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常規(guī)抗感染處理。
(1)療效:術后4周判定手術療效?;颊呦赂闺[痛、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等癥狀消失,子宮內膜恢復正常,月經量減少為顯效;患者下腹隱痛、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等癥狀明顯改善,子宮內膜恢復較好,月經量與術前相比減少為好轉;患者下腹隱痛、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等癥狀未減輕或加重,子宮內膜恢復一般,月經量未改善為無效??傆行蕿轱@效、好轉之和占總例數的百分比。(2)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3)術后恢復情況,包括住院時間、月經恢復正常時間等。(4)術后并發(fā)癥(術后感染、子宮穿孔、宮腔粘連等)發(fā)生情況。
采用傾向評分匹配,以刨削組為基準組進行匹配,兩組年齡、體重指數、病程、月經周期、痛經、生育經歷、病灶大小、合并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癥、既往宮腔鏡手術史等在匹配后達到平衡,組間各變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傾向評分匹配前后兩組基線資料的比較
刨削組顯效21例,好轉8例,無效1例;電切組顯效26例,好轉24例,無效10例。刨削組總有效率[96.67%(29/30)]高于電切組[83.33%(50/60)](χ2=6.633,P=0.036)。
刨削組手術時間短于電切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電切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刨削組住院時間、月經恢復正常時間短于電切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住院時間、月經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刨削組出現宮腔粘連1例;電切組出現術后感染5例,子宮穿孔2例,宮腔粘連4例。刨削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33%(1/30)]低于電切組[18.33%(11/60)](χ2=3.894,P=0.048)。
子宮內膜息肉是引起子宮異常出血的常見婦科疾病[9]。研究顯示,子宮內膜息肉主要由子宮內膜局限性增生引起,直徑由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10]。子宮內膜息肉一般為良性息肉,但也存在4.8%~10.9%的惡性及癌前病變概率,且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癌變率隨之上升[11]。研究顯示,子宮內膜息肉也可能對女性生育造成一定影響,約26.5%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同時合并有子宮內膜息肉,47.8%的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患者合并有子宮內膜息肉[12]。及時診治子宮內膜息肉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維護患者生育功能具有積極意義[13]。目前認為,直徑在1 cm以下的子宮內膜息肉可隨月經周期激素水平變化自行脫落,但對于多數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來說,手術是降低復發(fā)率、改善預后的更好選擇[14]。宮腔鏡手術具有漏診率低、定位準確、損傷較小等特點,在子宮內膜息肉手術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因而逐漸取代了傳統刮宮術成為主流的手術方式[15]。
本研究通過傾向評分匹配排除了部分干擾,使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在匹配后達到平衡,更具可比性。宮腔鏡電切系統是在宮腔鏡下通過環(huán)形電刀切除患者病變組織的手術方式,可準確清除宮內病灶,但手術耗時較長,不利于患者恢復[16]。宮內刨削系統是第三代宮內手術器械,可經由負壓的吸引壓力將息肉或殘留胚物吸入切割窗口,再通過連續(xù)刨削對病灶進行切除,切割過程可根據病灶位置、大小及深淺調節(jié)吸引壓力、切割角度及深度,可減少對子宮的損傷,更好地保護患者子宮內膜[17]。本研究結果顯示,刨削組總有效率高于電切組。這與吳新華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相比于宮腔鏡電切系統,宮內刨削系統具有更好的手術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刨削組手術時間短于電切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電切組。提示使用宮內刨削系統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宮內刨削系統可直接旋出切除物,將切下的組織及切割造成的出血迅速吸出體外,在保證了手術視野清晰的同時也可更好地控制術中出血量,器械也無需反復進出子宮,對患者子宮造成的損傷較小,進而縮短了手術時間[19]。
本研究結果顯示,刨削組住院時間、月經恢復正常時間短于電切組,表明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使用宮內刨削系統進行治療具有更好的術后恢復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宮內刨削系統所需的手術時間更短,創(chuàng)傷更小,患者恢復所需的時間更短,進而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宮內刨削系統與電切系統不同,不需使用高頻電流進行切除,可避免對子宮內膜產生電損傷和熱損傷,并且宮內刨削系統所使用的刀頭為鈍性盲端,在旋切時對病灶周圍的損傷更小,更利于患者術后生理功能的恢復[20]。本研究結果顯示,刨削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電切組,提示宮內刨削系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與宮腔鏡電切系統相比,宮內刨削系統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時間及月經恢復正常時間更短,且能減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