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赫, 吳學軍, 陳昌明
北京市豐臺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北京市豐臺區(qū)南苑醫(yī)院) 1檢驗科, 2治未病科(北京 100076)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世界公認的惡性度最高的腫瘤,5年生存率不足10%,其診治困難主要在于其起病隱匿、轉移迅速[1-2]。近年來PC的發(fā)病率及死亡人數(shù)呈逐漸上升趨勢[3]。肝臟是PC最易發(fā)的轉移器官,與其他腫瘤不同,PC肝轉移表現(xiàn)出以下三大特征:小腫瘤并發(fā)大轉移,根治術后短期內仍出現(xiàn)肝轉移,肝轉移確診后平均生存期極短。因此,了解促進PC肝轉移的機制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4-6]。血清糖類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CA242)、CEA細胞黏附分子1 (CEA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CEACAM-1)和惡性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 (tumor specific group of factors, TSGF) 是新型生物標志物的候選分子。CEACAM1是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家族中 CEA 相關細胞黏附分子 (CEACAM) 亞家族成員,其在腫瘤環(huán)境中高度表達,并且在淋巴細胞上受到嚴格調節(jié),參與入侵宿主和逃避免疫系統(tǒng)[7]。TSGF是惡性腫瘤生長相關的糖類物質,在血液中含量升高,是腫瘤的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后、轉移、復發(fā)的重要線索,可以和其他分子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提高PC診斷效力[8-9]。但是CA242、CEACAM-1和TSGF的聯(lián)合檢測是否可以作為預測PC肝轉移的分子標志物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探討PC患者血清CA242、CEACAM-1和TSGF水平及預測患者發(fā)生肝轉移的能力,旨在為PC相關疾病的診治治療提供新思路。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市豐臺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92例PC患者,按照PC術后發(fā)生/不發(fā)生肝轉移將患者分為2組,其中發(fā)生肝轉移患者46例(肝轉移組),未發(fā)生轉移46例(無肝轉移組)。
入組標準:(1)經病理學診斷為PC;(2)體力狀況ECOG評分0~1分;(3)預計生存期至少3個月。
排除標準:(1)術前存在肝轉移者和并發(fā)其他惡性腫瘤者;(2)免疫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3)嚴重的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精神病等或其他任何情況;(4)不配合或中途退出者。
本研究內容經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樣品采集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 h內的空腹靜脈血5 mL,在4℃ 3 000 r/min條件下離心20 min,分離上清液并分裝于EP管中,于-80℃保存?zhèn)溆谩?/p>
1.2.2 血清CA242、CEACAM-1、TSGF水平檢測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CA242、CEACAM-1、TSGF水平,其試驗步驟嚴格按照人CA242(貨號:EH0398,武漢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CEACAM-1(貨號:EH0491,武漢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TSGF(貨號:EH2241,武漢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分離獲取上清液后,分別加入酶標抗體,37℃, 30 min,加入底物液,每孔100 μL,置37℃避光放置5 min,加入終止液顯色,每孔加入反應終止液50 μL終止反應,于20 min內測定實驗結果,酶聯(lián)檢測儀測定吸光度OD值,每組實驗設置3個復孔。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 見表1,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MI、術前肝功能分級、癌組織分化程度、脈管癌栓、合并脂肪肝、術后化療和腸系膜上靜脈(SMV)侵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分析 例(%)
2.2 兩組患者CA242、CEACAM-1和TSGF水平分析 見表2,與無肝轉移組相比,肝轉移組患者CA242、CEACAM-1和TSGF表達水平顯著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CA242、CEACAM-1和TSGF水平分析
2.3 PC患者肝轉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PC有無發(fā)生肝轉移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BMI>23 kg/m2、術前肝功能分級B級、癌組織低分化、CA242、CEACAM-1、TSGF、SMV侵犯為PC肝轉移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PC患者肝轉移臨床指標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 血清CA242、CEACAM-1、TSGF 對PC患者肝轉移預測的評估價值 血清CA242、CEACAM-1、TSGF 以及聯(lián)合使用對PC肝轉移預測的ROC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12、0.850、0.862、0.903,特異度分別為90.20%、85.50%、74.00%、92.90%,敏感度分別為64.70%、70.0%、82.00%、83.80%。三者聯(lián)合預測效力顯著升高,見表4、圖1。
圖1 血清CA242、CEACAM-1、TSGF 對PC患者肝轉移預測的評估價值
表4 血清CA242、CEACAM-1、TSGF 對PC患者肝轉移預測的評估價值
2.5 不同血清CA242、CEACAM-1、TSGF水平患者生存時間比較 通過對患者進行隨訪6個月,根據(jù)血清CA242、CEACAM-1、TSGF中位表達將患者分為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高表達組患者的生存率時間均低于CA242、CEACAM-1、TSGF低表達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圖2。
圖2 不同血清CA242、CEACAM-1、TSGF水平患者生存時間比較
PC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流行的常見的致死疾病,每年導致33.1萬多人死亡,是癌癥死亡的第七大原因[10-12]。
研究表明PC細胞可以通過PI3k/Akt、JAK-STAT和Hedgehog等信號傳導途徑、炎癥細胞因子和活性氧成分激活PSC,進而自分泌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誘導胰腺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也有研究表明TGF-β、神經源性基因座notch同源物(neurogenic locus notch homolog,Notch)通路、Wnt癌基因(Wnt oncogene,Wnt)/β-連環(huán)蛋白(β-Catenin)通路等可以驅動靶向基因轉錄,上調N-鈣黏蛋白等間充質標志物表達,抑制E-鈣黏蛋白等上皮標志物表達,從而促進PC的侵襲和擴散[13-15],揭示生物標志物在PC肝臟轉移中發(fā)揮的作用并探索PC新型生物標志物是當前學界的熱點。新型生物標志物具有敏感度高、特異性強的特點,研究表明CA199 和 CA50 作為PC診斷的生物標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異度。然而這兩種腫瘤標志物都很大程度上受到肝功能和膽汁淤積的影響,從而導致良性膽汁淤積性黃疸和肝實質疾病出現(xiàn)假陽性值,并且不能夠作為PC肝轉移的生物標志物[16]。
CA242是一種新的腫瘤相關抗原,當消化道發(fā)生腫瘤時,其含量升高。有研究通過76例PC患者,按PC分期不同將患者分為早期組41例和中晚期組35例,發(fā)現(xiàn)PC患者腫瘤進展程度與CA724、CA242、CA199水平呈正相關且CA724、CA242、CA199聯(lián)合檢測預測PC患者腫瘤進展的價值較高[17]。
CEACAM-1 是 CEACAM 家族成員,可介導細胞間黏附。研究表明CEACAM1 在血管生成、新血管形成及腫瘤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也有研究表明結直腸癌組織中CEACAM-1和VEGF陽性表達組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顯著高于陰性組;CEACAM-1與VEGF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呈正相關性[18-19]。TSGF存在于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清中,對惡性腫瘤血管增生、向惡性腫瘤細胞提供營養(yǎng)物質發(fā)揮重要調控作用,在腫瘤形成的早期就可明顯升高,是一種新的高敏感度、高特異度的廣譜腫瘤標記物,研究表明三期動態(tài)增強MSCT聯(lián)合血清甲胎蛋白(AFP)、TSGF及AFP-L3檢測對原發(fā)性肝癌具有診斷價值,能夠顯著提高診斷的陽性率。以上研究提示CA242、CEACAM-1和TSGF可以在PC和肝癌診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是CA242、CEACAM-1和TSGF在臨床PC肝轉移的診斷未得到闡明。
因此本研究通過臨床入組PC患者,發(fā)現(xiàn)合并肝轉移患者血清CA242、CEACAM-1及TSGF水平顯著升高,提示上述三者可能參與了PC患者的肝轉移發(fā)生,并且可能與患者后期發(fā)生為肝轉移相關,本研究進一步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CA242、CEACAM-1及TSGF均是并發(fā)肝轉移的風險因子,提示入院時CA242、CEACAM-1及TSGF高表達的患者,需要警惕減少患者發(fā)生肝轉移風險。在手術后治療中和隨訪時關注上述三者的水平變化。
并且本研究還進一步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ROC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CA242、CEACAM-1及TSGF均可以獨立預測PC患者肝轉移風險,AUC均高于0.7,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將血清CA242、CEACAM-1、TSGF三者聯(lián)合使用可以顯著提高預測效力。因此,將3種指標聯(lián)合使用,有助于提高預測敏感度和特異度,早期預測患者發(fā)生肝轉移的風險。最后本研究對3種指標高表達和低表達的患者生存期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CA242、CEACAM-1、TSGF與患者生存時間呈負相關,3種指標低表達的患者生存期較長,高表達者生存期較短,進一步證實了CA242、CEACAM-1、TSGF水平升高對不良預后和惡性進展具有促進作用,三者促進其他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作用[17-20]一致。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了血清CA242、CEACAM-1和TSGF在PC肝轉移患者中升高,可作為PC肝轉移評估的血清生物標志物,對PC患者疾病進展的診治和預測有重大意義。本研究可以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等方法驗證CA242、CEACAM-1、TSGF的預測效能,為PC的肝轉移診治提供準確的大數(shù)據(jù)依據(jù)。
利益相關聲明:本文全體作者均知曉并同意論文投稿,并承諾無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說明:劉赫:論文設計與實施研究,撰寫論文;吳學軍:收集與整理數(shù)據(jù);陳昌明:統(tǒng)計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