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 陳園園, 王書凱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河南 鄭州 450006)
缺血性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具有發(fā)病急、進展迅速等特點, 若治療不及時, 可嚴重損害患者神經功能,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 為有效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后, 盡早采取有效手段對此類疾病患者進行診斷臨床意義重大。 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 (Lp-PLA2) 是一種磷脂酶, 具有水解氧化磷脂作用, 與機體炎性反應關系密切, 相關研究[1-2]表明, 血漿Lp-PLA2 水平或活性可作為缺血性腦卒中風險的獨立預測因素。 D-二聚體 (D-D) 屬于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 可反映機體高凝狀態(tài)及纖溶亢進狀況, 相關研究[3-4]表明,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外周血中D-D 水平明顯升高, 且與腦卒中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鑒于此, 本研究分析Lp-PLA2、 D-D 聯合檢測在缺血性腦卒中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2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組。 納入標準: 符合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5]且經MRI、 CT 等檢查確診; 首次發(fā)病; 發(fā)病48 h 內入院; 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標準: 伴有嚴重腦外傷者; 合并精神疾病者; 存在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者; 心肺功能欠佳者; 伴有惡性腫瘤者; 凝血系統缺陷者。 另選取同期在我院體檢的72 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 觀察組男38 例, 女34 例;年齡48 ~73 歲, 平均 (60.41 ± 4.82) 歲。 對照組男40 例,女32 例; 年齡50 ~74 歲, 平均 (60.58 ± 4.91) 歲。 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獲得血清后置于-80 ℃冰箱內待測。 其中Lp-PLA2 以連續(xù)監(jiān)測法測定, 儀器選用雅培C16000 生化分析儀, 試劑選用蘇州博源Lp-PLA2 檢測試劑盒; D-D 以免疫比濁法測定,儀器選用沃芬ACL-TOP750 全自動凝血分析儀, 使用配套試劑; 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實驗室要求及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的血清Lp-PLA2、 D-D 水平, 繪制ROC 曲線分析Lp-PLA2、 D-D 及二者聯合的診斷效能。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2.0 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x ± s表示, 采用t 檢驗; 繪制ROC 曲線, 計算曲線下面積 (AUC),AUC值>0.9 表示診斷效能極高, 0.71 ~0.9 表示診斷效能良好,0.5 ~0.7 表示診斷效能較差。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Lp-PLA2、 D-D 水平觀察組的Lp-PLA2、 D-D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Lp-PLA2、 D-D 水平比較 ()
表1 兩組的Lp-PLA2、 D-D 水平比較 ()
?
2.2 診斷價值ROC 曲線顯示, Lp-PLA2、 D-D 及二者聯合診斷缺血性腦卒中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24、 0.795、 0.939, 其中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最高。 見表2、 圖1。
圖1 Lp-PLA2、 D-D 及二者聯合診斷缺血性腦卒中的ROC 曲線
表2 Lp-PLA2、 D-D 及二者聯合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
缺血性腦卒中病因復雜, 臨床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其主要發(fā)病原因。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缺血灶周圍仍可殘留較多瀕死的神經細胞, 若能及時獲得血液灌注, 則可幫助該類神經細胞恢復正常代謝, 減輕神經功能損傷, 改善患者預后, 故臨床盡早對缺血性腦卒中進行診斷至關重要。
目前, 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方法較多, 影像學檢查、 血清學指標檢測均較為常見, 其中影像學檢查能夠清晰顯示缺血灶周圍情況, 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參考, 但影像學檢查耗時長, 臨床仍需尋求更為簡便的方式來輔助缺血性腦卒中的早期診斷。 血清學指標檢測具有簡便快捷、 出結果快等優(yōu)勢, 通過檢測與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 發(fā)展關系密切的血清學指標, 可幫助臨床盡早診斷此類疾病, 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Lp-PLA2 是一種新型炎性反應標志物, 多由血管內膜內T 細胞、 巨噬細胞、 肥大細胞等分泌, 具有促炎作用, 可刺激機體炎性反應, 且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起到誘導作用, 一旦其水平升高則可加速缺血性腦卒中的病情進展[6]; 同時, Lp-PLA2 具有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卵磷脂的作用, 能加速促炎物質釋放, 造成細胞黏附分子大量聚集, 從而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降低斑塊穩(wěn)定性, 故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Lp-PLA2 水平會顯著升高[7]。 D-D 屬于特異性降解產物, 在血栓正常形成過程中, 纖維蛋白單體會經體內一系列反應交聯成網狀, 形成纖維蛋白聚合體, 該狀態(tài)下機體可自我調節(jié), 激活纖維蛋白溶解程序, 促使纖維蛋白聚合體不斷降解, 降解過程中會生成D-D, 故D-D 水平可較好地反映體內繼發(fā)性纖溶活性與血液高凝狀態(tài)[8-9]。 而缺血性腦卒中與腦動脈血栓形成關系密切, 發(fā)病后體內可伴有高凝狀態(tài), 機體為調節(jié)這一狀態(tài)則會出現代償性纖溶活性增強, 導致D-D 處于較高水平, 且凝血/纖溶失衡加劇越明顯, 缺血性腦卒中病情越嚴重, D-D 水平也會長時間維持高水平狀態(tài)[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Lp-PLA2、 D-D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ROC 曲線顯示, Lp-PLA2、D-D 及二者聯合診斷缺血性腦卒中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24、0.795、 0.939, 提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Lp-PLA2、 D-D 水平明顯升高, 二者聯合檢測可提高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靈敏度、特異性。 分析原因在于, 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與體內血液高凝、 炎性反應均存在密切關系, 故發(fā)病后Lp-PLA2、 D-D水平可出現明顯升高, 但單一指標檢測過程中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使得其難以獨立診斷, 而聯合檢測則可優(yōu)勢互補, 最大限度降低外界因素的影響, 避免單一指標檢測的局限性, 從而提高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 Lp-PLA2、 D-D 聯合檢測可提高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靈敏度、 特異性, 用于診斷缺血性腦卒中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