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妍清
一年級是學生踏入小學的起始階段,在這個階段,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傾聽習慣顯得尤為重要。新課標中對低年級小學生提出的“聽”的要求是:能聽別人說一段話或簡單的事,養(yǎng)成認真聽話的習慣。傾聽是“表達與交流”的基礎,是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由此可見,學會傾聽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而在現實課堂中,學生們往往表現為“重說輕聽”,或不感興趣、心不在焉,或打斷話語、自我表現,究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從學生方面來看,主要是年齡和性格特點造成的;從教師方面來看,主要是教師只注重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評價,而忽視了對傾聽能力的評價和反饋。我們應該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傾聽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課堂評價機制是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而采取的一種對學生學習質量、表現及效果進行評價的教學機制。教師通過公平、恰當的課堂評價機制,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長處與不足,同時不斷調整聽講的狀態(tài),改進傾聽習慣,完善傾聽的方法,提高傾聽的效率。這一學期以來,我嘗試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課堂評價機制,以“評”促“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傾聽能力。
一、隨時關注學生,及時激勵與引導
(一)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嚴格規(guī)范課堂常規(guī),提高課堂把控能力,“以約代束”,在班里制定傾聽的習慣要求。老師言傳身教,讓學生學會如何傾聽,并隨時關注學生聽課的情緒和態(tài)度,應對突發(fā)狀況,優(yōu)化課堂的氛圍。同時,還要注重課堂評價語言的錘煉,杜絕“聞而不思,虛應其事”,通過研究設計具體、針對性強的評價語鼓勵學生,并對不良的傾聽習慣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照顧好學生聽課的良好情緒,激發(fā)學生聽講的興趣。積極的評價鼓勵是肯定學生傾聽習慣和態(tài)度的一種方式。一句“你聽得真仔細,老師很高興”或“你真是最佳小聽眾”,就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滿懷激情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或結合具體的課堂學習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及時反饋老師對學生傾聽狀態(tài)的肯定或者提出期望,指引學生改進傾聽的方法。
1.以游戲的方式制造“信息落差”。例如,為了讓學生認識傾聽的重要性,我采用了“傳話筒”的游戲形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推薦一名代表,把“接德育處通知,明天下午兩點,男生帶小鏟子,女生帶灑水壺,到沙河公園集合參加植樹活動”這句話依次傳給每一位組員。游戲結果往往是一組一個樣,有弄錯時間的,有帶錯物品的,有搞錯地點的,五花八門。通過老師有意識的評價,促使學生反思為什么“傳話”會“走樣”,出錯會帶來什么危害,從而自發(fā)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2.“最佳聽眾”活動。教師口述文章、講故事或者讀新聞,學生按要求答題,還可以進行聽記、聽答、聽說、聽評等,注意力集中、能聽清楚、聽明白、抓住主要內容答題的為最佳聽眾。
3.“比比誰的耳朵靈”。老師在學生發(fā)言后,針對其發(fā)言提出考查性的問題,檢驗學生傾聽時是否抓住了主要信息來聽,是否明確了他人的主要觀點。教師就可根據這一反饋,潛移默化地滲透傾聽方法的指導。
二、引導學生自評,改進傾聽的狀態(tài)
自我評價是教學評價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調動學生聽講的積極性、提高傾聽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運用評價語言鼓勵學生對自身的傾聽態(tài)度、習慣和方法進行一定的總結,主動發(fā)現自身傾聽中出現的問題并尋找解決的辦法。通過自我評價以及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會對自己課堂上的傾聽狀態(tài)有一個正確、明了的認識,及時察覺自己的現狀,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盡早形成主動傾聽、認真傾聽的意識很有幫助。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常思考:別人說的話,還有哪些不妥?如果讓我來說,我會怎么說?以此既讓學生意識到“我能認真傾聽,這對提高學習效率是很有幫助的”,又要讓學生發(fā)現諸如“我聽得還不夠仔細”等問題,并自我糾正。這樣,學生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三、引導生生互評,善用榜樣的力量
傾聽能力的評價主體不局限于老師,而應是多元化的綜合。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評既可以起到互相監(jiān)督的作用,又能訓練學生更好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示范如何評價他人,這樣學生才能模仿老師的評價方式和評價語言,有根有據地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傾聽習慣好的學生可能會經常受到表揚,老師要有意識地樹立榜樣,并引導學生看到榜樣身上值得自己學習和改進的地方。讓學生參與互評,有利于他們對比發(fā)現自己和別人的優(yōu)缺點,進而揚長避短,相應調整好自己的傾聽行為。
四、利用小組督促,提高發(fā)言有效性
通過個人自評和同學互評可以促進學生及時對比和反思,查找自己課堂傾聽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小組評價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團隊意識,將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有機結合,更能體現評價的科學性。學生上課傾聽是否有效,一個關鍵的指標就是,是否能針對老師的提問,進行準確回答。如果回答是有效的,就說明學生聽懂了。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學習小組的評價,把每個學生上課聽講后的有效發(fā)言情況進行統(tǒng)計,量化成積分,能更好地激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提升傾聽的有效性。
五、運用游戲強化,競爭中促進發(fā)展
一年級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勝心強,因此我采取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闖關形式來強化評價體系的刺激,開展良性競爭,讓學生把每周的積分用來參加“超級小耳朵”爭霸賽,每闖過一關都能在“我的闖關地圖”上蓋上象征榮譽的印章,得到與每一關相應的小獎品。而每一周的積分都由老師在周五進行匯總,當堂宣布闖關結果,并隆重頒獎。
總之,傾聽是把金鑰匙,它能為學生打開更廣闊的學習和交流的空間。教師應不斷思考和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評價機制,喚起學生傾聽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引領學生走向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傾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