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10月8日是第26個“全國高血壓日”。血壓除了隨晝夜節(jié)律變化外,也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通常表現為“春夏低,秋冬高”。目前正值秋季,又是雙節(jié)期間,在闔家團聚或外出游玩之際,患者一定要管理好血壓,以免發(fā)生心血管意外。臨床上,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不會出現明顯不適,僅有少數患者會有頭暈、頭脹、頭痛等不適癥狀。但是,沒有癥狀并不代表沒有危險,高血壓對身體的傷害常常是悄無聲息的。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腦出血、腦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衰,眼底出血、主動脈夾層等疾病,但您是否知道,這些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血壓。因此,為了預防和減少心腦腎及大血管疾病,要高度重視和積極控制高血壓。
降壓能否跟著感覺走
部分高血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但由于沒有明顯癥狀,且擔心藥物有副作用,因而拒絕用藥。還有部分患者用藥全憑感覺,有癥狀時就用,沒癥狀時就停。殊不知,高血壓是無聲的“殺手”,只要血壓超過正常范圍,無論有沒有癥狀,均會對患者心、腦、腎等靶器官造成損傷。因此,降壓不能跟著感覺走,無癥狀的高血壓也需要治療。
事實上,目前臨床使用的降壓藥物的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相較于降壓藥物的副作用,長期高血壓的危害要嚴重得多。患者應及時服用降壓藥物,以免延誤治療。
部分高血壓患者服用一段時間降壓藥后,感覺效果不如從前,就認為發(fā)生了耐藥。其實,降壓藥一般不會產生耐藥性,之所以出現藥效降低的情況,往往是由于患者自身病情發(fā)生了變化(如體重增加,情緒波動、年齡增大等),或是由于天氣變冷、藥物用法用量不當等。遇到以上情況,需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調整藥量或更換藥物。
血壓降到多少算合適
血壓控制是不是“一刀切”,把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就可以了?答案是否定的。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血壓控制目標應當因人而異,具體要求如下:
(1)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 mmHg以下。(2)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腎臟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壓應降至130/80 mmHg以下。(3)65~79歲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應降至150/90 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40/90 mmHg以下。(4)80歲及以上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應降至150/90 mmHg以下。
當然,血壓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尤其是舒張壓不宜降得過低,最好不要低于60 mmHg。這是因為舒張壓過低會引起心腦血管灌注不足,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等。
長假期間如何管理好血壓
(1)按時用藥。節(jié)假日外出旅游期間,起居和飲食都不是很規(guī)律,注意隨身帶藥,確保按時服藥。
(2)清淡飲食。做菜盡量少放鹽,清淡少油為好。另外,注意不要過量飲酒。
(3)勞逸結合。適度運動有助于降低血壓,但要避免運動量過大,導致疲勞過度、影響睡眠,反而會使血壓升高。
(4)天涼加衣。入秋后,早、晚氣溫偏低,注意添衣保暖,避免因受涼導致血壓升高。
(5)情緒平和。節(jié)日期間,親人故友相聚,容易情緒激動、失眠,導致血壓升高,不利于血壓控制,要注意保持平和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