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國
(上海海事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1306)
跨境語言(border language)雖是世界語言生活中由來已久的一種現象,但國內外對它的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少。[注]戴慶廈.跨境語言研究的歷史和現狀[J].語言文字應用,2014,(2):2-8.跨境語言研究屬社會語言學的一個范疇,是個“后起的薄弱學科”,也是一個研究的“新領域”“今后會有較大的發(fā)展”。[注]戴慶廈.導語:我國跨境語言學研究[J].當代語言學,2016,(2):233.目前國內外對我國跨境語言的研究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對某些跨境語言的調查研究,[注]戴慶廈.跨境語言研究[C].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3;張寧.克木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5):138-143;樸美玉,蘇金智.跨境語言背景下的延邊朝鮮語教學問題調查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4,(2):18-26;李兵.瓦罕塔吉克語概述[J],民族語文,2016,(1):76-97.二是對跨境語言的宏觀綜述,[注]戴慶廈.開展我國跨境語言研究的構想[J].百色學院學報,2013,(4):42-47;郭龍生.媒體語言中的跨境語言規(guī)劃研究[J].文化學刊,2014,(3):5-11;周慶生.中國跨境少數民族語言類型[J],文化學刊,2014,(3):12-17;黃行,許峰.我國與周邊國家跨境語言的語言規(guī)劃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4,(2):9-17;李春風.我國跨境語言研究三十年[J].當代語言學,2016,(2):286-294;朱艷華.論跨境語言資源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16,(3):204-208.三是對跨境語言的理論探索,[注]Lagere,K.Cross-Border Languages[C].Gamsberg Macmillan,1998;戴慶廈,喬翔,鄧鳳民.論跨境語言研究的理論與方法[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24-27;周明朗.跨境語言關系動力學[J].雙語教育研究,2014,(1):7-14.但這3個方面均未涉及任何關鍵跨境語言的內容。此外,在關鍵語言(critical language)研究方面,中國的關鍵語言研究尚處在初級階段,而且,學界的關注點主要是在關鍵外語方面,[注]王建勤.美國“關鍵語言”戰(zhàn)略與我國國家安全語言戰(zhàn)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7-11;張治國.中國的關鍵外語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66-74+159;張?zhí)靷?我國關鍵語言戰(zhàn)略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5,(3):92-96;劉美蘭.美國“關鍵語言”戰(zhàn)略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李艷紅.美國關鍵語言戰(zhàn)略實施體系的構建和戰(zhàn)略目標[J].外語研究,2016,(2):1-8.至于關鍵跨境語言的研究尚屬空白。故本文選擇關鍵跨境語言為研究對象,擬對此做一些嘗試性研究,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從理論層面闡明跨境語言的概念、形成和特點;關鍵跨境語言的概念界定、研究視角和研究意義;關鍵跨境語言與跨境語言之間的關系。第二,從實踐層面整理中國的跨境語言數量和名稱,并對它們進行分類分級,然后推導出中國關鍵跨境語言級別表、與中國共享跨境語言的關鍵鄰國級別表以及擁有跨境語言的關鍵省份級別表。
由于學界對跨境語言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人們對跨境語言的了解和研究也不多,更別說關鍵跨境語言了,因此,本文有必要在基本理論概念上闡明跨境語言、關鍵跨境語言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1.定義
跨境語言,也稱跨國語言,其英文表達有多種形式,除上文提到的外,常見的還有cross-border language,trans-border language,language of the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transnational language。它是“同一民族語言分布在不同國家的語言變體”[注]戴慶廈,喬翔,鄧鳳民.論跨境語言研究的理論與方法[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24-27.,其跨國數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一般而言,跨境語言的跨國數越多,說明其使用范圍越廣,作用越大。目前,英語是全球最大的跨境語言,漢語則為世界強勢跨境語言。[注]周明朗.跨境語言關系動力學[J].雙語教育研究,2014,(1):7-14.
跨境語言與移民語言和外語在內涵上有一些重疊之處,三者有時容易混淆,從而加大了我們對跨境語言的理解難度。為此,我們引入跨境語言的4個理解要素:使用點、使用語、使用者和使用式(詳見表1),并且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來理解跨境語言。[注]戴慶廈.跨境語言研究的歷史和現狀[J].語言文字應用,2014,(2):2-8.
表1 跨境語言的狹義及廣義概念比較表
據表1,當移民語言或外語在一個國家取得了合法身份和地位后(如憲法認可),它就可成為該國的跨境語言??梢?,有些跨境語言(尤其是廣義上的)源自移民語言或外語。傳統上,狹義跨境語言是根本,是主流。但隨著人類跨境活動(如殖民、移民和難民等)的增多,跨境語言的外延也擴大了,進而有了廣義跨境語言。如印度與美國的英語在狹義上不屬于跨境語言,因為它們的使用者不是跨境民族,兩國也不是接壤鄰國,但在廣義上卻算跨境語言。
2.形成
跨境語言原本是完全相同的一門語言,但后來由于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使用,而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政治、社會、歷史、文化、地理、制度、語言等影響因素,長此以往,相同的語言就會在各自的國家出現許多語言變異(variation),進而產生變體,即跨境語言??缇痴Z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發(fā)展模式總體上可歸結為如下兩種:
第一是先有(跨境)語言,后有國境線。有些(跨境)語言的存在比國境線的劃分更早,一旦國境線確定后,這些語言就成了跨境語言。例如,尼泊爾語在尼泊爾及印度東北部都使用,兩國國境線的劃分使得尼泊爾語就成了跨境語言。[注]Toba,S.,I.Toba &N.K.Rai.Diversity and Endangerment of Languages in Nepal[M].Trans.by L.S.Pathak.Kathmandu:Kathmandu Office,UNESCO,2005.傳統上,大多跨境語言的形成皆屬此類,且它們基本上都屬于狹義跨境語言,往往還是邊境語言。
第二是先有國境線,后有跨境語言。這類跨境語言是由于“移民、自然遷徙、戰(zhàn)亂等原因”而形成的。[注]戴慶廈.開展我國跨境語言研究的構想[J].百色學院學報,2013,(4):42-47.例如,1864年英國與不丹的戰(zhàn)爭使得大量尼泊爾人被迫卷入,戰(zhàn)后許多尼泊爾人就留在了不丹,于是,尼泊爾語就成了不丹的跨境語言。[注]張治國.南亞鄰國不丹的語言生態(tài)及語言政策研究[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6,(3):76-82.再如,哈薩克斯坦的東干語和我國的漢語陜甘方言屬跨境語言,使用東干語的東干人是19世紀下半葉我國西北地區(qū)回民起事失敗后遷入中亞逐步發(fā)展形成的。[注]轉引林濤.中亞東干語的特點、現狀和發(fā)展趨勢[J].當代語言學,2016,(2):234-243.由這類模式形成的跨境語言,有的屬狹義跨境語言,有的則是廣義跨境語言,它們也未必是邊境語言。
3.特點
跨境語言的特點主要源自其“跨境”的屬性,于是,跨境語言具有多維的雙重性特點。
第一,跨境語言既是“橋梁”,又是“籬笆”。一方面,跨境語言成了兩國或多國邊民交流的通用語,消除了彼此間的語言障礙,同時,還給使用者帶來一種相同的民族身份或語言身份感,縮短了他們間的心理距離。所以,跨境語言可為兩國或多國的相關民眾架起一座“語言之橋”和“心靈之橋”,這有利于跨國人們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有利于相關國的邊境貿易和邊境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語言往往具有界定集體邊界的功能,因此它對于國家身份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注]Kellner-Heinkele,B.&J.Landau.Language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entral Asia:National and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Soviet Legacy[M].London:I.B.Tauris,2012:1.,尤其是對于剛獨立的國家尤其如此。因此,有些國家出于政治的目的有意把原本相同的語言給予不同的名稱,以便在國際邊境上筑起了一道無形的“籬笆”,以示自己是個獨立的國家,仿佛在告訴鄰國:我與你不一樣。此時,跨境語言代表了一個國家的“邊境身份”[注]Chriost,D.M.G.Language,Identity and Conflict: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nguage in Ethnic Conflict in Europe and Eurasia[M].London/ NY:Routledge,2003;Watt,D.&C.Llamas (eds.).Language,Borders and Identity[C].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4.,成了鄰國間的“語言邊境”(linguistic border或language boundary)。例如,最近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兩國總理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就羅馬尼亞語(Romanian)和摩爾多瓦語(Moldovan)是屬于同一種語言還是兩種不同語言的問題進行了辯論。[注]博納德·斯波斯基.語言管理[M].張治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如朝鮮語和韓語、印地語(印度)和烏爾都語(巴基斯坦)、馬來語和印度尼西亞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地亞語。如果單純根據語言標準和互懂度(intelligibility)來判斷,語言學家認為上述各組語言是同一種語言。所以,斯波斯基指出:“政治對于如何給語言變體進行歸類是一個關鍵因素。”[注]博納德·斯波斯基.語言政策——社會語言學中的重要論題[M].張治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3.可見,跨境語言與語言意識形態(tài)是息息相關的。[注]周明朗.跨境語言關系動力學[J].雙語教育研究,2014,(1):7-14.其實,克洛斯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根據語言關系把語言分為距離語言(abstand language)和擴展語言(ausbau language)兩類,前者是指天生不同的語言,后者是指本來相同或相近,但由于人為的修改而使之有些不同的語言。[注]Kloss,H.Abstand-languages and Ausbau-languages[J].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1967,(9):29-41.顯然,跨境語言屬于克洛斯所指的擴展語言。
第二,跨境語言既有本土語言的特點,也有外語的特性。首先,從語言本身的角度來說,跨境語言的起源是相同的,它們具有同樣的根,只是后來人為地被分開了,屬于不同的國家,進而導致它們間的差異逐漸增多。因此,兩種跨境語言中相同的部分就有本土語言的特性,不同的部分則有外語的感覺。此外,由于跨境語言受本國政治、強勢語言、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要大于受跨境國同樣因素的影響,所以,跨境語言之間的接觸若長期被人為因素所阻隔,它們間的差異就會越來越大,彼此成為外語的可能性也加大。其次,從語言使用者的視野來看,有些跨境語言是本國某些人的母語,具有本土語的性質,同時,它們也是本國某些人的外語,具有外語的屬性。例如,對于我國的俄羅斯族來說,俄語是母語,但對于我國的非俄羅斯族人來說,俄語是外語。但這一特性在跨境語言屬于國語的國家除外,如對于蒙古國的各族人來說,蒙古語怎么都不算是外語,只能是本土語言??傮w而言,跨境語言同時具備本國語和外國語的某些特點,我們在對跨境語言的教學、研究、應用及政策制定中應該注意到這一特點。
第三,跨境語言既受本國眾多因素的左右,還受跨境國不少因素的影響??傮w而言,跨境語言的影響和活力來自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關國家。例如,我國朝鮮語在發(fā)音及詞匯方面,既受漢語的影響,也受韓語的影響。[注]樸美玉,蘇金智.跨境語言背景下的延邊朝鮮語教學問題調查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4,(2):18-26.再如,印地語、烏爾都語和邁蒂利語(Maithili)都是尼泊爾和印度的跨境語言,尼泊爾政府盡管沒有特別重視這些語言,但由于受到許多境外(特別是印度)勢力的支持,這些語言在尼泊爾的活力比尼泊爾境內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的活力要保持得更好。[注]Eagle,S.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Nepal[A].In R.B.Baldauf Jr.&R.B.Kaplan (eds.).Language Planning in Nepal,Taiwan and Sweden[C].Clevedon/ Buffalo/ Toronto/ Sydney:Multilingual Matters,2000.
1.定義、研究視角和意義
所謂關鍵語言是指“關乎一個國家的政治穩(wěn)定、外交通暢、信息安全、經濟發(fā)展、民族團結、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等重要領域的語言”[注]張治國.中國的關鍵外語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66-74+159.。簡言之,關鍵語言就是影響到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生存安全與經濟發(fā)展的語言。根據語源,我們可把關鍵語言分為關鍵本國語言、關鍵跨境語言和關鍵外語3類??梢姡P鍵跨境語言就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生存安全及經濟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跨境語言,它是關鍵語言中的一類。為了使關鍵跨境語言的學術研究更科學和更全面,我們有時需要跳出語言的框架來看語言。因此,關鍵跨境語言的研究可以從語言、鄰國和本國省份3個維度來進行,從而可得出關鍵跨境語言級別表、共享跨境語言的關鍵鄰國級別表以及擁有跨境語言的關鍵省份級別表。
近年來,關鍵語言的研究引起了我國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學界的關注,因為關鍵語言的規(guī)劃與實施有利于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經費和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在語言建設上“抓重點”或“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關鍵跨境語言的研究與規(guī)劃也可以在眾多的跨境語言中遴選出重要的對象,然后進行重點研究和發(fā)展,以確保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安全與發(fā)展。
2.關鍵跨境語言與跨境語言的關系
關鍵跨境語言是跨境語言的一部分,但這一部分是重點或核心。關鍵跨境語言既有關鍵本國語言的特點,也有關鍵外語的屬性。關鍵跨境語言的研究和規(guī)劃可以讓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數量較多的跨境語言中遴選出對國計民生更重要的跨境語言,以便國家或地區(qū)可以重點發(fā)展和重點應用跨境語言。
關鍵跨境語言的研究與規(guī)劃要視跨境語言的數量而定。對于跨境語言數量較多的國家而言,就非常有必要進行關鍵跨境語言的研究和規(guī)劃。但對于跨境語言不多(如僅有屈指可數的一兩種或幾種)的國家來說,那也就沒有必要單列關鍵跨境語言了。此外,關鍵跨境語言的數量可以是動態(tài)的,這也要視各國的具體情況(如政治、經濟、科技等情況)而定。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或地區(qū)可以多選一些,而綜合實力較弱的國家可少選一些;在同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綜合實力較強的年代可多選一些,而在綜合實力較弱的年代可少選一些。但通常,關鍵語言(包括關鍵跨境語言)都要“少而精”,[注]張治國.全球治理視域下我國外語語種規(guī)劃研究[J].外語教學,2022,(4):1-7.否則就不是關鍵語言了。
由于學界對“周邊國家”“跨境語言”“語言”乃至“方言”等術語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我國學界對跨境語言的數量統計也存在不同的結果,如“30多種”[注]戴慶廈.跨境語言研究的歷史和現狀[J].語言文字應用,2014,(2):2-8.、“33 種”[注]周慶生.中國跨境少數民族語言類型[J],文化學刊,2014,(3):12-17.、“38 種”[注]朱艷華.論跨境語言資源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16,(3):204-208.和“50余種”[注]黃行,許峰.我國與周邊國家跨境語言的語言規(guī)劃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4,(2):9-17.。但無論哪個數字,都不算小。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中國的跨境語言進行各種分類分級,以便為關鍵跨境語言的遴選提供數據。
本文的“周邊”“周邊國家”或“鄰國”是指相互之間具有領土或領海接壤的國家,它們分別是東北亞鄰國(俄羅斯、蒙古、朝鮮、韓國和日本),東南亞鄰國(緬甸、老撾、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南亞鄰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和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就是說,本文的中國周邊國家未包含與中國無領土或領海接壤的鄰近國家(如土庫曼斯坦、泰國、柬埔寨和新加坡等)。此外,下文的跨境語言是指狹義方面的含義。還有,鑒于漢語及其方言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中國周邊國家華僑所使用的漢語及其方言也未列入本文的研究范疇(東干語除外)。為了便于下文的數據統計,本文在綜合上述術語界定及對目前國內外所公開發(fā)表的跨境語言數據的統計基礎上,再根據相關書刊的數據,整理出39門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跨境語言,現按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如下(“/”之后的名稱表示國外名,若無則表示中外同名):阿昌語、布朗語、布依語、朝鮮語或韓語、傣語/泰語、德昂語、獨龍語、鄂倫春語、鄂溫克語、俄語、仡佬語、哈尼語/阿卡語(Akha L)、哈薩克語、漢語陜甘方言/東干語(Dungan L)、赫哲語/那乃語(Nanai L)、京語/越南語、景頗語/克欽語(Kachin L)、克木語、柯爾克孜語/吉爾吉斯語(Kyrgyz)、拉祜語、浪速語、勒期語、傈僳語、珞巴語、蒙古語、苗語、門巴語、怒語、塔塔爾語/韃靼語(Tatar L)、圖瓦語、瓦罕塔吉克語、佤語、維吾爾語、烏孜別克語、瑤語或勉語、彝語、載瓦語、藏語/宗卡語(Dzongkha)、壯語/岱儂語(Nung or Tay L)。
1.中國跨境語言級別表
首先,根據我們對中國跨境語言在境外使用簡況的收集,將中國跨境語言所跨鄰國的數量統計后歸類如下(表2)。
表2 中國跨境語言所跨鄰國數量統計表
如表2所示,我國的跨境語言所跨鄰國數一至五個,其中跨一個鄰國的最多(14個),五個的最少(2個),但強勢語言和大語言一般跨較多的鄰國(3至5個)。
然后,根據我們對跨境語言在國內外的使用人數、地位、本體狀況及跨鄰國數(即表2)的統計結果,可將中國的跨境語言分為以下4個等級(表3)。
表3 中國跨境語言級別表
表3顯示,第一、二級別的跨境語言地位高,使用者多,但數量少;后兩個級別的跨境語言地位低,使用者少,但數量大。顯然,第一級別的跨境語言是我國最重要的,也是目前最受重視的跨境語言。
2.與中國共享跨境語言的鄰國級別表
首先,根據我們對中國跨境語言所跨鄰國的數據統計,把與中國共享跨境語言的鄰國及其跨境語言整理如下(表4)。
表4 與中國共享跨境語言的鄰國統計表
據表4,在中國20個周邊國家中,有17個與我國存在共享的跨境語言,還有3個與我國無(狹義)跨境語言。它們是日本、文萊和印度尼西亞,它們均是海上鄰國,其跨境語言的形成主要是靠移民,而本文未把廣義跨境語言考慮在內,故它們未能進入上表名單。另外,表4還顯示,與我國共享跨境語言多的都是有領土接壤,且交通較便利的鄰國(如緬甸、俄羅斯),而與我國共享跨境語言少的都是領海相連(如菲律賓、馬來西亞)或交通不便(如不丹、尼泊爾)或民族較單一的鄰國(如朝鮮和韓國)。這些特點符合上文提到的跨境語言的兩種形成模式,同時也說明跨境語言與鄰國間的接壤方式、交通便利及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系。
然后,依照鄰國與中國共享的跨境語言數(即表4)及中國跨境語言的級別(即表3),本文把與中國共享跨境語言的鄰國分為以下4個等級(表5)。
表5 與中國共享跨境語言的鄰國級別表
依表5,我們可發(fā)現:從跨境語言的數量來說,與我國共享跨境語言最多的鄰國是緬甸,達到18個之多,但其中具有主體語言地位的只有一個,即傣語/泰語,而且,泰語還只是在泰國才算是國語;從跨境語言的地位來看,擁有我國一、二級跨境語言最多的鄰國是俄羅斯;在表5的二級國家中,中亞鄰國所占比例較大,一、二級跨境語言也較多,那是因為中亞五國在蘇聯解體后的獨立導致了該地區(qū)的國語數陡然增加。
3.中國跨境語言的省份級別表
首先,根據我們對我國跨境語言主要使用點(以省或自治區(qū)為單位)的統計結果,將中國跨境語言所處省份的信息列表如下(表6)。
表6 中國跨境語言的省份統計表
從表6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國的跨境語言分布在17個省或自治區(qū),其中11個是邊境省份,6個(即貴州、四川、湖南、江西、青海和陜西)是內陸省份,而且它們所持有的跨境語言數量較小??梢?,中國大部分的跨境語言都分布在邊境省份。
然后,依照中國省份的跨境語言數量(即表6)及跨境語言的級別(即表3)兩個指標,本文把中國跨境語言所處省份分為以下4個等級。
我們從表7可發(fā)現中國跨境語言所處省份的如下兩個特點:從跨境語言的數量來說,最多的省份是云南,達21個之多。從跨境語言的地位來看,境外主體語言最多的省份是新疆,有6個。故云南和新疆應該是我國跨境語言研究、使用和教學的重要省份。
表7 中國跨境語言的省份級別表
根據上文3個級別表(即表3、5、7),它們都是所有中國跨境語言或相關因素的級別表,分為4個級別。毫無疑問,關鍵跨境語言及其相關因素的名單只能從這3個級別表中選取。雖然在沒有確定關鍵跨境語言、關鍵鄰國和關鍵省份的具體數量或名單的前提下,我們無法完全確認哪些是我國的關鍵跨境語言、關鍵鄰國和關鍵省份,但我們可以肯定這3個級別表中的第四級是最弱的,它們無論如何都很難進入關鍵跨境語言的名單,可以被刪除。于是,我們從語言、鄰國和省份3個維度來獲得中國關鍵跨境語言級別表(表8)。
表8 中國關鍵跨境語言的三維度級別表
根據表8,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如下3個結論:第一,我國的一級關鍵跨境語言有6門,它們是朝鮮語或韓語、俄語、哈薩克語、蒙古語、維吾爾語和藏語;與我國共享跨境語言的一級關鍵鄰國是緬甸和俄羅斯;我國擁有跨境語言的一級關鍵省份是云南和新疆。這些語言、鄰國和省份是我們在研究或制定我國關鍵跨境語言政策時需要特別關注的對象。第二,表8中的二、三級關鍵跨境語言、關鍵鄰國和關鍵省份是否能真正入選我國的關鍵跨境語言名單,則要根據國內外的具體情況(如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和周邊關系)而定,本文無法鎖定。第三,表8中的這3個維度有時是協調統一的。例如,一級鄰國(如俄羅斯)有一級跨境語言(即俄語等),也和我國的一級省份(即新疆)有領土接壤。但表8中的這3個維度有時則無法協調統一。例如,三級鄰國(如朝鮮)有一級跨境語言(即朝鮮語),跟我國的三級省份(即吉林)毗鄰??傊?,表8中的這3個維度若能一致是最好的,這更有利于我們判斷它是否適合被列入我國的關鍵跨境語言名單。
與中國領土或領海接壤的周邊國家達20個之多,中國是世界上周邊國家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與這些國家構成的狹義跨境語言數量有39個,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語言數量。因此,中國完全有必要在跨境語言中遴選出關鍵跨境語言名單,以便更好地發(fā)展這些跨境語言,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語言互聯互通建設做出貢獻;同時,我們還要充分利用鄰國多以及跨境語言多的這些特點來助推中文在周邊國家的“漣漪式”推廣與傳播。[注]張治國.語言國際推廣與傳播中的地理分布模式[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23,(1):1-11.本文指出,我們在研究關鍵跨境語言時需要跳出語言看語言,因此,本文不僅探討了我國的關鍵跨境語言,而且還分析了與之相關的關鍵鄰國和關鍵省份。作者經過大量的數據推演后得出了3個維度(即語言、鄰國和省份)的中國關鍵跨境語言級別表,可供學界或相關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