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桂
摘? 要:讀寫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主要圍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展開。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構建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文章著眼于教學實踐,具體闡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模式構建
“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模塊。從閱讀和寫作的關系來看,閱讀是知識的輸入,寫作是觀點的輸出,閱讀活動與寫作活動是相輔相成的。構建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從而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樹立讀寫一體化教學理念,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教學過程。
一、結合背景,深讀文本
優(yōu)質的文章往往有特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既可能是自然、社會背景,也可能是心理背景。在不同的背景中,作者通過文章表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了解文章背景是深入解讀文本的重要手段。
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時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文章之前為其布置一些簡單的資料搜集任務,促使其初步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學生搜集資料的途徑多種多樣,所以獲取的信息可能是雜亂無序的。因此,學生需要分析搜集的背景資料,切實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整合資料,自主概括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將閱讀與寫作巧妙地融合。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概括能力。同時,利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更好地引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閱讀。
二、擴寫文本,流暢成文
當前小學生在寫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在寫作中無事可寫、無話可說。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寫作素材。解決這一問題比較直接的方法是組織學生擴寫。顧名思義,擴寫就是指在文本主干的基礎上添枝加葉,從而使句子或者文本的內容更加充實飽滿、形象具體。在擴寫過程中,原文本成為寫作的素材,給學生寫作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載體和線索,從而使寫作活動更加有的放矢。
在文本擴寫中,通常需要關注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要認真閱讀原文,明確文本的中心思想,從而確定擴寫的重點,并分清擴寫內容的主次。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寫作素材,而且有利于使擴寫的內容中心更加突出,結構更加合理。第二,擴寫的內容要和原文內容具有一致性,擴寫內容和原文的銜接要流暢、自然。第三,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從而使文本內容與眾不同。第四,要尊重原文的本質特點,不能因一味追求新意而改變原文表達的思想。通過擴寫的方式,學生可以逐漸將原文內容內化為自身的語言和素材積累,從而在后續(xù)的寫作中隨時提取。
三、挖掘文本,展示細節(jié)
閱讀是讀寫一體化教學的前提。閱讀并不是機械化地理解文本內容的淺層含義,更不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直接講授,而是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意義建構活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容,并使其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付諸筆端。這樣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文本細節(jié),在閱讀課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文本內容的挖掘中,教師除了要“以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對于小學生來說,文本鑒賞存在一定的難度,多數(shù)學生的文本鑒賞能力是比較薄弱的。為此,教師可以采用恰當?shù)姆绞浇o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點撥,也可以利用一些相對簡單的文本組織學生進行訓練。第二,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正如前文所述,閱讀是一種主動的意義建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融入自己的理解與體驗。因此,在閱讀活動中,學生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第三,討論交流,取長補短。學生的閱讀視角不同,對于文本的理解會存在差異。通過討論與交流,學生可以拓寬認知范圍。思維的拓展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
四、揣摩觀察,仿寫成文
寫作是表達心中感悟的過程,如何使學生的表達更加合理是教師需要充分關注的問題。在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掌握還不夠熟練時,仿寫是學生學習寫作方法的有效手段。簡單來說,仿寫要求學生在理解范文內容和寫作方法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對事物與生活經(jīng)驗的認識,寫出與范文相似但又具有個性的文本。在小學階段,仿寫是學生進行讀寫練習的重要方法,十分契合小學生的語文發(fā)展特點。
在小學階段的仿寫練習中,模仿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模仿文章的謀篇布局,如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段落與層次應該怎樣安排,段落應該怎樣過渡和照應,以及如何將線索貫穿于全文。通過模仿優(yōu)秀范文的謀篇布局,學生的寫作思路會更加清晰,從而合理地安排寫作結構,以突出文章主題。第二,模仿文本的語言。本質上,寫作就是一種語言表達活動,而語言表達的合理性是評價寫作質量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賞析文本語言,模仿文質兼美的范文的語言表達。
五、文白轉換,訓練表達
閱讀教學的內容包括現(xiàn)代文和文言文。相對于現(xiàn)代文,文言文具有簡潔的特點。以文言文為素材進行讀寫練習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而且可以使學生對意境幽遠的文言文進行深入的解讀,從而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依據(jù)文言文組織學生進行讀寫練習時,首先,教師要講解基礎性的知識點,使學生能夠讀懂一些簡單的文言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文言文知識的講解不能過于復雜,而是需要契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可以對文言實詞、虛詞進行重點講解,為后續(xù)文言文和白話文的轉換做好準備。其次,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將文言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需要指出的是,寫作練習中的文白轉換并不是模仿,改寫的內容不需要和原文相同,而是要追求語言優(yōu)美。同時,在文章改寫中,查閱資料的目的是給學生補充一些相關的細節(jié),從而使改寫的內容更加飽滿。
六、發(fā)揮想象,完善故事
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應該不吝于發(fā)揮想象力,并在閱讀過程中建構文本的意義。也就是說,在讀寫一體化模式中,學生閱讀文本所獲得的意義可能超過文本表現(xiàn)出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深入挖掘文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本的習慣,并將這一過程與寫作活動聯(lián)系起來。
一方面,優(yōu)秀的文本通常具有言簡義豐的特點,在建構文本意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留白之處,思考作者在文章中隱含的想法,并讓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想法。另一方面,在閱讀中需要抓住文章的關鍵點。在一些故事性的文本中,學生需要準確把握故事中的轉折點,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前后的情節(jié)及走向。通過閱讀掌握轉折點的使用方法,學生可以在寫作中更好地完成故事的設計。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落實這一目標,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活動有機聯(lián)系,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策略,并及時對讀寫一體化模式的組織方法進行調整,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雅. 解讀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三部曲”[J]. 家長(上旬刊),2020(3).
[2]李鳳. 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初探[J]. 當代家庭教育,2023(6).
[3]王賽潔. 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 教育界,2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