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曉芬 鄒志成 徐浩森
摘? 要: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是加強黨性教育、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重要途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實踐探索,湖南大學生物學院本科生黨支部以“我給書記講黨課”為依托,注入理論提升強心針,取得顯著成效,并逐步探索出易于推廣的示范經驗。
關鍵詞:高校教育;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chuàng)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D26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7-0181-04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guī)定,“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jiān)督的重要形式,必須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保?]多年實踐證明,黨支部組織生活是加強黨員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基本途徑,是黨在長期探索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最基礎、最普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當前支部組織生活開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具體表現為:學習重視程度不高,缺乏積極性;學習內容貧乏,缺乏特色性;學習形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造性;學習成效不顯著,缺乏思考性?;谝陨蠁栴},湖南大學生物學院本科生黨支部特開展“我給書記講黨課”特色活動,探索組織生活新陣地。
一、“我給書記講黨課”的設計思路
以往的支部組織生活主要為專家或者教師、支部書記主講,“我給書記講黨課”則不同,由學生自行剖析主題,組織思路,并進行分享,支部書記或者教師作為聽眾進行點評。相比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其更加注重理論與實際結合,從以往“老師教,學生聽”向“學生講,老師評”轉變,化被動接受為主動輸出,并將此理念貫穿到每一次黨支部組織生活中,讓每一位支部黨員都能切身參與其中并提高自身學習理論知識的自主性、積極性及思想先進性?;顒又饕詫W生自主學習、分享交流為核心,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在分享交流中不斷進行思維碰撞,從而激起理論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不斷提升個人黨性修養(yǎng)。分享結束后,支部書記進行指導,讓黨員從討論中展開進一步思考,總結不足并指出改進方向,使其真正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二、“我給書記講黨課”的實踐過程
自“我給書記講黨課”活動開展以來,基本實現“提高支部黨員學習理論知識的自主性,使其深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而提高黨性”的目的,并進一步拓展了支部黨員理論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黨員對黨課教育的重視程度,為今后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精心組織“學講師評”學習探討,進一步提升黨性修養(yǎng)
1. 開展“學講師評”主題黨日活動
第一,開展“我給書記講黨課”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主題黨日活動,黨員代表主持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支部黨員圍繞新時代青年黨員“初心”和“使命”展開論述,加深理解。第二,開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黨日活動。在黨員代表的講授和支部書記的指導下,不斷深入主題,剖析學習講話精神。第三,開展“學習貫徹國家安全專題教育精神”主題黨日活動,黨員代表采用理論學習與知識競賽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習,支部黨員緊隨時代步伐,努力貫徹落實重大會議指示精神,共同提高支部黨員政治思想和理論學習先進性。第四,開展“推動落實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大討論”學習研討活動,在黨員代表的精心組織和講授下,支部黨員踴躍分享感想,展開激烈討論,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將時代主旋律精神同實際情況相結合。第五,開展“尋初心、守初心、踐初心”主題黨日活動,由黨員代表進行黨史講解,并號召除支部黨員外的其他成員參與,將自主學習、組織分享的學習精神更深層次地滲透入黨積極分子共青團員和群眾中去,為實現更廣范圍的“我給書記講黨課”打下基礎。第六,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的講話精神”主題黨日活動,黨員代表積極發(fā)言,探討當日傾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感悟,從而增進支部黨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為人生系好第一顆紐扣而奮進學習。第七,開展“牢記囑托,矢志一流”主題黨日活動,將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調研重要講話精神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結合。黨員代表精心講授,支部書記予以指導,支部黨員共同重溫講話精神,立志以良好精神風貌和政治自覺助力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第八,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主題黨日活動,活動中支部黨員踴躍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提高黨員為群眾服務的主動性,并將“我給書記講黨課”活動培養(yǎng)出的溝通交流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同學解決學習工作上的問題。第九,開展學習“中國共產黨簡史”主題黨課活動,黨員代表以“長征”主題同支部黨員展開討論,支部黨員各自分享學習心得,支部書記予以指導和建議。第十,支部黨員自發(fā)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展開討論,并帶動身邊團員、群眾共同學習,將會議精神貫徹到普通同學中去,在學院本科生中掀起黨史學習交流討論的熱潮,逐步實現良性的政治學習競爭。
2. 開展“學講師評”主題黨小組活動
第一黨小組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控疫情的重要講話精神”,融入疫情防控志愿者發(fā)言,并組織黨小組成員自行剖析主題,進行探討與分享。第二黨小組開展“政治生日,回顧初心”主題活動,黨小組成員對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行更深層次的回顧和理解,并以慶祝政治生日的方式時刻提醒自我,努力發(fā)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提高黨性修養(yǎng)。第三黨小組組織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主題活動,黨小組代表針對主題進行講解,支部書記進行指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一部內容豐富、視野廣闊、繼往開來、旨在開辟當代中國治國理政嶄新局面的著作,隨后對其進行發(fā)言討論。第四黨小組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發(fā)表的重要講話及全國扶貧攻堅表彰大會相關思想,通過知識積累,黨小組成員均有了一定的政治學習自主性,能夠主動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從而彌補自身不足。第五黨小組組織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大學的重要講話精神”主題活動,黨小組代表領頭學習,并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作為學生黨員,要用理論知識武裝頭腦,要爭做時代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努力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理論化強國的骨干力量。
(二)積極探索“紅色打卡”移動思政課堂,進一步感受革命熏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保?]針對當代青年時代特點,將紅色文化講活講實,充分利用紅色革命地開展實踐教育,注重提升高校青年在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參與感和獲得感,著力提升紅色文化對高校青年的親和力[3]。
1. 打卡長沙市內紅色地
第一站打卡岳麓書院。由近距離傾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黨員代表帶領支部其他黨員及發(fā)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路,與會人員共同聆聽黨員代表在岳麓書院參加移動思政課時偶遇習近平總書記的經歷,對如何做新時代優(yōu)秀黨員激發(fā)更深層次的思考。
第二站打卡肖勁光故居。支部與學院全國樣板教師支部聯(lián)合前往肖勁光故居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曾獲省高校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標兵的支部書記帶領學生參觀肖勁光故居,講述肖勁光烈士對我國海軍建設和革命勝利所作的突出貢獻。支部黨員與教工黨員不斷分享交流,表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肖勁光烈士勇挑重擔、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值得新時代黨員永遠傳承。
第三站打卡橘子洲頭青年毛澤東藝術雕像。正值國慶到來之際,為讓支部黨員牢固樹立家國情懷,激發(fā)愛國熱情,支部黨員共赴橘子洲頭青年毛澤東藝術雕像前開展“愛國奮斗正當時”主題實踐活動。首先兩名黨員代表領誦紅色詩歌《青春中國》,激情誦讀對祖國的贊美;其次支部全體黨員合唱《我愛你中國》,手舞國旗熱情唱出對祖國真摯的愛;最后環(huán)節(jié)為紅色革命知識競賽,以黨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各黨員熱情高漲、踴躍參與,進一步了解建黨建軍、紅軍長征等歷史知識。支部黨員表示一定牢記新時代青年使命,刻苦學習,努力鉆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第四站打卡新民學會舊址。支部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共赴新民學會舊址開展實踐學習。與會人員在參觀過程中圍繞中國革命道路進行深入思考并展開討論,表示以毛澤東、蔡和森等杰出人物為代表的新民學會會員們在道路探索過程中逐步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革命勝利作出卓越性的偉大貢獻。與會人員在參觀歷史陳列時,也進一步感受到百年前熱血青年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至高理想和赤子之心,也深知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責任擔當。
2. 打卡長沙周邊紅色地
第一站打卡雷鋒紀念館。在“雷鋒月”期間,支部黨員前往雷鋒紀念館參觀學習,重溫雷鋒精神。擔任學校第四期本科生黨員骨干“領航班”成員的黨員代表帶領大家參觀紀念館并進行細致講解,從文字資料、歷史照片到影視錄像,全面再現雷鋒烈士偉大卻不平凡的一生。支部黨員接受著雷鋒精神洗禮,紛紛表示要將雷鋒烈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貫穿至學習、生活、工作中,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第二站韶山毛主席故居。支部黨員與發(fā)展對象共同前往韶山毛主席故居開展“紅色精神照我行”實踐教育活動。與會人員在毛主席舊居門前集合出發(fā),一邊參觀故居,一邊感悟精神,伴隨著“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歌聲,受毛主席心系天下的大善精神感動,從而更堅定不移跟黨走,爭做新時代優(yōu)秀青年。
第三站田漢故居、木瓜橋。支部黨員組成兩隊,分別前往田漢故居、木瓜橋進行實地學習,并派代表拍攝視頻,講述紅色地點中蘊含的故事。視頻整理完成后,支部開展“紅色之旅憶先烈”主題黨日活動,播放拍攝視頻并展開探討。采用實地探索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的移動思政課堂形式,引導支部黨員心懷愛國情懷,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
(三)制定黨史知識“強基計劃”,進一步夯實理論基礎
第一,整理發(fā)布有關黨章黨規(guī)黨紀的知識學習庫,從而掀起學黨章黨規(guī)黨紀,守黨章黨規(guī)黨紀的熱潮。內容涵蓋《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五部黨內法規(guī),從中整理提煉100道知識競賽學習題,連同五部黨內法規(guī)一同發(fā)至支部全體黨員,并開展知識競賽,對獲獎者給予表彰及積分獎勵,積分將于優(yōu)秀黨員評選時加分。以賽促優(yōu),讓學習教育入心入腦,夯實支部黨員理論修養(yǎng)。
第二,整理發(fā)布有關發(fā)展黨員的知識學習庫,用以規(guī)范發(fā)展黨員工作,減少黨員發(fā)展材料不規(guī)范問題。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發(fā)展黨員工作細則》《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fā)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從中提取100道知識競賽學習題開展知識競賽,對獲獎者給予表彰獎勵。采用知識競賽方式不斷提高全體黨員黨史知識儲備。
第三,整理發(fā)布有關十九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六中全會精神的黨史知識學習庫。從《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提煉100道知識競賽學習題并開展知識競賽,對獲獎黨員給予表彰獎勵。以競賽為抓手,帶動支部黨員掌握國家時事要聞。
第四,整理發(fā)布有關二十大精神的黨史知識學習庫。對二十大主題、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變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時代共產黨使命任務等內容深入學習,從中提取80道知識競賽學習題開展競賽,號召支部黨員以賽促學。
三、“我給書記講黨課”的成效經驗
自生物學院本科生黨支部開展“我給書記講黨課”活動以來,獲得顯著成效,反響良好,并在湖南大學第三期“基層黨建活力提升計劃”項目結項中被評為良好。在多次黨組織生活中,支部黨員將理論探討與實地考察相結合,采取圖片、影視、知識競賽等方式加強黨史學習,拓寬理論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探討學習的新方法和新路徑,讓每名黨員在黨課學習中都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逐步探索出可推廣的黨組織生活示范經驗。
同時,支部黨員將“我給書記講黨課”活動的精神融會貫通,將黨日黨課黨建活動同“我給書記講黨課”主題高度融合,廣泛提高支部黨員自我學習能力和個人黨性修養(yǎng),鞏固了學習成果,并將受眾范圍擴展到入黨積極分子乃至團員和群眾,為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以外,支部黨員積極將活動所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時刻將服務同學、服務群眾牢記心中,增強了支部黨員之間、支部和其他支部之間、支部和群眾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院的整體政治素養(yǎng),為黨組織生活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規(guī)定,黨支部應當嚴格執(zhí)行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經常認真、嚴肅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4]。當前,我國高校學生黨組織生活多是采用“師講學聽”的傳統(tǒng)授課形式,導致學生接受度、參與度不高,思考性、創(chuàng)造性不夠,學習效果難以提升,急需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踐證明,以“我給書記講黨課”為切入點,以“學講師評”為著力點,以“紅色打卡”移動思政課堂、“強基計劃”為突破點的創(chuàng)新型支部組織生活取得良好成效,激發(fā)支部黨員自主學習動力,加強支部組織力和戰(zhàn)斗力,有效發(fā)揮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5]。創(chuàng)新模式易于復制,可以很好地推廣應用于各高校學生黨支部。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EB/OL]. (2016-11-02)[2023-01-3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11/02/c_1119838382_3.htm.
[2]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N]. 人民日報,2021-06-27(01).
[3] 習近平.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31.
[4] 中共中央.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N]. 人民日報,2018-11-26(01).
[5] 劉麗玫. 高?;鶎訉W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chuàng)新案例[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7):26-27.
(薦稿人:李勇軍,湖南大學離退休處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陳華康)